轉自|平安寧夏
來源|銀川市公安局反詐中心
你以為的你以為就是你以為的嗎?下面視頻中實力演繹出眼見不一定為實網絡騙術花樣多莫把虛擬當現實
近期,冒充熟人詐騙的案件一直呈現高發態勢,有時候被感情衝昏了頭腦,很容易落入騙子的圈套。冒充熟人的詐騙手段在不斷的更新,但似乎騙子的作案技術並沒有改變,&34; &34; 等等.... 騙子們通過冒充 &34; 、&34; 施展詐騙的套路早已屢見不鮮,今天,小編為小夥伴們解析此類詐騙的相關套路,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快速識別,避免&34;。
充熟人詐騙套路大集考慮;
冒充熟人詐騙大合集
冒充好友、親戚、子女詐騙
犯罪嫌疑人通過電話、簡訊、網絡類社交工具(QQ、微信、微博等)等方式,冒充被害人親戚、子女、好友、同事等,以人在國外代買機票、交學費、給教授送禮、違法被公安機關處理需要保釋金、遇交通事故需救治或賠償、處理關係不方便直接出面、病重需手術等急危情況等事由,誘騙被害人轉帳實施詐騙。冒充子女詐騙的案例也比較高發,不法分子利用父母愛子女心切這一特點,往往打著報學習班、急病入院等幌子,編出一場情況緊急的大戲,引誘父母們迅速轉帳,導致受害人被騙。
冒充領導詐騙
一般來說,冒充熟人詐騙的第一步,騙子都會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受害人信息,之後通過電話、簡訊、網絡類社交工具(QQ、微信、微博等)等方式,冒充被害人的領導、公司老闆、上級管理者等身份向受害人實施詐騙。比較常見的一類就是上演一出場景,一般是正在外辦事,急需送禮或用錢,並且要求快速轉帳,由於領導身份特殊,大部分受害人為了給領導留下好印象,一般不會選擇多問,直接迅速轉帳,就這樣落入了騙子的圈套。
冒充老師詐騙
當前,微信、QQ等網絡聊天軟體已經成為老師和家長之間溝通的必備工具,一不注意洩露相關信息,便有可能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其中較為常見的就是冒充「老師」身份,利用家長對孩子的關切心理,以收取學習資料費用為藉口,騙取家長錢財。
在上述詐騙手法中,詐騙分子掌握了大量的受害人姓名和電話,他們面向全國各地的人群隨機撥打電話,電話撥打的次數多了,便增加了成功的概率。
當受害人遇到某一個特定聲音,以為是自己熟悉的人,就對此深信不疑了。事實上,受害人只要陷入對方的圈套,轉帳往往在短時間內完成。犯罪分子收到錢後會快速轉移,同時會想方設法繼續利用「領導」「熟人」身份騙取更多的錢款。
警方提醒
1、當接到陌生電話以及微信、QQ等發來的信息,若無法確認對方身份時,應直接詢問對方姓名,不要靠猜,以免騙子&34;。
2、當對方以熟人、領導的名義向你借錢、讓你幫忙「轉帳」時,務必再三核實,可通過當面確認、聯繫常用電話及視頻通話等方式核實,謹防上當受騙。
3、請廣大家長朋友提高警惕,當遇到老師通過發信息等方式索要學費或資料費時,先與班主任取得聯繫核實相關情況,確認之後再進行繳費。
4、如果不慎被騙,應第一時間報警,同時注意收集保留轉帳憑證、聯繫方式等證據,以備警方及時開展止付挽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