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可以看到漫天星光,月球圖像上卻看不到,這是很多人質疑美國阿波羅載人登月的證據之一。不過要讓這些人失望了,照片上雖然沒有,但是在月球上肉眼可見星光。
阿波羅登月期間拍攝的圖片中沒有星星,也是很多人質疑美國登月的理由之一,因為按照他們的想法,月球上沒有大氣,星星將顯得更明亮,為何反而沒有呢?主要還是缺少對比的思維,地球上星光條件好的地方都是野外,沒有燈光汙染的地方。
曾經洛杉磯發生大規模停電,居民們抬頭看天,突然發現天上有龐大的白色帶狀物,於是驚恐地給警察局打電話,而那其實是銀河。因為城市燈光強烈、大氣汙染更嚴重,導致銀河微弱的星光被隱蔽在黑暗之中,當沒有了燈光,銀河就顯現了出來;當然白天也是這樣。其實它一直都在,只是看不到。
月球上更甚,月球沒有天空,地球大氣對陽光的折射、散射形成了藍色的天空,在早晨或者傍晚的時候還有彩色的朝霞與晚霞。月球上沒有地球這麼濃厚的大氣,只有非常稀薄的一層外逸層,部分是月球物質和陽光作用形成,部分是月球放射性物質裂變產生的氡氣。
它們不能像地球大氣那樣對陽光進行強烈的散射,所以只能看到黑乎乎的一片,但是當直視太陽的時候將比在地球上刺眼很多,除了太陽,月球地表有很多強反光的物質,地球也會向月球輻射月光,所以月球上相當於有多個光源,強光遮蔽了星空。
為了利於觀測,登陸月球開展探測一般選擇白天,月球的白天有地球、太陽等多個光源,向著光來的方向,星光自然被遮蔽,就像地球的白天,看不見星星很合理。可是若是在月球的晚上,沒有地球和太陽的照射,觀測條件將十分優越,我國嫦娥四號著陸月背,一項任務就是在月球背面展開射電觀測。
不過嫦娥四號開展的夜間探測活動較少,夜間多休眠,所以我個人沒有找到嫦娥四號拍攝的月球夜晚圖像。但原理就是這樣的。其實不用月球上空了,就是在地球軌道上,若是直接拿手機拍攝也將是黑乎乎的,相機的進光量實在是太小了。
要看就得看哈勃望遠鏡拍攝的圖像,焦距拉到最遠,看到的也將是一片漆黑,隨著往遠處拉、曝光時間的增加,黑暗中開始出現點點星光,再往遠拉能看到一些恆星和星系的縮影,再往深了拉、曝光時間往長了搞,將能看到璀璨的星河和星際塵埃氣團等特殊的構造。
其實就像手機拍照,白天迎著強光拍到的天空甚至也黑乎乎的,晚上進光量小,直接拍也會是黑乎乎的,可提升光圈增肌進光量,再增加曝光時間,於是就能拍攝到黑暗中的各種物體。
咱普通人幾輩子也沒機會登陸月球,所以只能從少數的探索圖像中看到月球沒有星星的天空,但不能以此認為月球的星空就一直是黑的。據一些太空人回憶,在太空中看到的星空更加摧殘光明,只是不像地球上星光會一閃一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