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7旬老人50年前的陪嫁,1套舊桌椅3萬不賣,看啥樣

2021-01-09 黃河鄉土故事

周日的一天,攝影師一行人來到河南省豫西農村採風,雨後的農村生機盎然,田園美景美不勝收,儘管農村現在年輕人大多都外出打工去了,可是當地農村地坑院子裡還住著一些老人家,常年記錄農村生活是我們民俗攝影的主題,大家依舊遵循著以前的程序,在巷道裡開始轉悠。

村中的巷道裡,76歲的朱大叔正忙著用碌碡碾壓地面,這是地坑人家在雨後必須做的事情,這是為了重新加固地面,以免雨水侵蝕出現安全隱患,老人家熱情和我們打招呼,邀請我們去他家吃午飯。

這就是大叔家的地坑院子,他說前年在地坑上邊建起了2間新房子,隔熱效果不如地坑院裡的老窯洞,所以每年的暑天和冬天他和老伴還是要在地坑裡生活,下邊冬暖夏涼住著很舒服。

來到地坑院子裡,大娘在窯洞裡忙著做午飯,她一邊做飯一邊和我們拉呱,大娘說今年74歲了,他和老伴生有2個兒子,現在都已經成家,各自過著自己的光景,他們身體健康,不願意給孩子添麻煩,兩輩人生活習慣不同,自己能夠自理就不要在一起,互相留點空間。

大娘說現在生活挺好,他和老伴已經不幹農活了,地都分給了兒子們,只留下2畝地種點蔬菜瓜果一類,吃喝糧食都是兒子們管,生活雖然不如城裡人好,可是過得也不錯,自己很滿足。

我們在老人的窯洞了發現了一套舊家具,一張桌子和2把太師椅子,油光發亮的舊漆面看上去很有年代感,大娘說這是自己50年前出嫁的時候的嫁妝,當年父母給她陪嫁了這套家俱就是豪華配置,上邊不但有雕刻花紋還有繪畫美術作品,用了50多年時間了,它依然很結實,前幾年有人來收舊家具,曾經出價3000元她也沒賣。

說話間朱大叔下到了地坑院子,他接過了話題,老人說這套家具也不知道值不值錢,木料很重聽人說肯定是好東西,收舊家具人說是雜木,看過幾次他們都沒賣,這個不是錢的事情,這是老伴的念想再多錢都不能賣。圖為大叔給我們拿了幾個李子吃。

大娘說人老了就懷舊,就會思念爹娘,老人不在了東西就是好念想,每每看到這套陪嫁桌椅,自己就像看到了父母,坐在椅子上就像坐在父母的懷抱裡一樣溫馨,不要說給3000就是3萬元也不會賣。再說了現在自己也不差錢,吃喝不愁,好好的賣啥東西。圖為老人的午飯,燒餅饅頭和蒸菜。

老人的院子裡有一棵老梨樹長得也很奇怪,一樹上邊能結出2種果,一個是碭山梨,一個是老漢美的軟梨,各位誰知道這是啥情況?

兩位老人家住在地坑院子裡,守著土窯洞和舊家具,其實就是守著自己的家,守著對父母親人的那份思念,人間的親情當然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多少錢都不賣也在情理之中,如果是您,您會賣掉自己的陪嫁嗎?【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關注】

相關焦點

  • 山西8旬老人痴迷陰陽八卦,獨居「風水寶地」,看現在活成啥樣?
    山西8旬老人痴迷陰陽八卦,獨居「風水寶地」,看現在活成啥樣?風水寶地通俗的講,就是風水好的地方,居於此處,能助人事興旺、發財,可令後代富貴、顯達。嚴格的講,就是符合風水學中「富「和」貴」原則和標準(即所謂「好風水」)的地理位置或環境。
  • 農村7旬老人45年前撿拾1個棄嬰,羊奶養大,看現在生活啥樣子
    樊大爺說自己一個人住在3間大房裡,和他的兔子,貓咪同居一室,把這兩個小動物當孩子養,自己從小就喜歡養動物,12歲開始養羊,餵牛,養狗養貓養兔子,到老了也是閒不下來,與兔子和貓咪為伴。老人家說老伴在他20多歲的時候就去世了,自己有個養子,現在一家人都住在城裡,有房有車,在鄰村承包著40多畝土地種植桃樹,他自己一個人住在農村生活。圖為老人要給我們倒開水喝。
  • 陝西農村發現1座「地窯院」,8旬老人生活了62年,看生活是啥樣
    在我國的北方農村有一種奇特的民居建築,農民們形象的把它叫做地平線下的四合院,山西人把它叫做地窨院,河南人把它叫做地坑院,陝西人更形象把它稱作「地窯」。近日攝影師有幸在關中地區的農村拍到了一對生活在地窯裡的8旬老人。圖片上這位奶奶姓王,今年80歲了,她的老伴姓劉和她同歲。
  • 農村7旬老人收藏的「老古董」,如今很值錢,農民們別再當廢紙了
    農村7旬老人收藏的「老古董」,如今很值錢,農民們別再當廢紙了在農村這片廣袤的天地中,有許多珍貴的老物件,這些老物件隨著時代的腳步慢慢被淘汰掉,儘管如此,還是有些7旬老人,因為有一定的生活閱歷,目光很長遠,會特地收藏些老物件,他們的價值如今很珍貴了
  • 8旬老人門前掛滿「皂莢」,2萬不賣,留給兒子人情世故
    8旬老人門前掛滿"皂莢",2萬不賣,留給兒子人情世故在山村遊玩的時候,大家都會去到一些貧困山區進行採風,或者是去到一些淳樸的小鄉鎮裡面感受一下人文氣息的美好,今日攝影師經過山西的時候,穿過一個小村子,在村子裡面遇到了一位老爺爺,推著一個自行車,帶著很多舊書籍。
  • 山西8旬老人家養「戰鬥雞」看家護院,百元不賣,看看啥樣
    大娘的老伴姓毛,今年已經86歲高齡,她比老伴小7歲,坐在窯洞裡我們和老人家聊起了天,毛大爺說現在村子裡的人幾乎全是老人,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去了,也有很多人都住在了移民新村,自己在移民新村也有新房子,但是沒有去住,原因有2個,一個是住在農村可以吃不花錢的飯,另一個放不下家裡的「戰鬥雞」。
  • 山西7旬大爺,1天兩包煙6壺茶,外加1盆花椒水,看還有啥妙用
    圖片上這位老人姓樊,今年75歲,家住山西晉南臨猗縣農村。見到他時,他正在家裡的門廳裡一個人在喝茶。他說:剛幫兒子在地裡下桃子回來,喝點茶,涼快涼快。老人說:小時候家裡生活不行,自小勞動,農村裡的犁、樓、、耱樣樣在行,父親去世早,母親臥床多年,老伴也早早走了,46年前在玉米地裡撿拾了個嬰兒,成了自己的養子,一輩子人生該經歷的事都經歷過了。
  • 農村1塊老牌匾上邊4字不認識,7旬老人要價8萬,您看值嗎
    初夏的一天,攝影師與影友相約來到河南省豫西農村採風,當地影友任老師拍攝民俗題材已經長達30多年的時間了,我們慕名登門請他帶著我們去一些古村落裡轉一轉,車子在一個黃土山包下的農村停了下來,他告訴我們說這就是個500年歷史的古村落,外觀它不太起眼,但是村子裡到處能讓你意外。
  • 山西農村7旬大叔,養50隻羊收入全部上交兒子,看他咋生活
    山西省晉南農村目前還保留著為數不多的特色民居——地坑院,當地農村人把它也叫作地窨院,它的的特點是冬暖夏涼,四季恆溫,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地坑院子也在慢慢消失,為了記錄下它的變遷,攝影師一直在這裡尋覓它的蹤跡,近日聽當地影友說在大山的深處發現了一個保存完整的地窨院子,裡邊生活著2位老人,我們便驅車前去進行了拍攝
  • 7旬老人把小牛當孩子養,奶瓶餵奶輪流值班,看看啥情況
    近日,山西省晉南地區連續降雨3天,天空剛剛放晴,影友外出過路一個黃土溝發現裡邊隱藏著一戶人家,雞鳴犬吠,偶爾還傳出幾聲牛叫聲,我們便走進了這戶人家一探究竟。黃土大溝的小院裡,一位7旬的老人坐在土門口抽著旱菸,我們向老人家問過好,便拉呱起來聊起了天,老人看上去情緒不高似乎有啥心事,影友詢問大叔有啥不開心的事情,他嘆了口氣說道:「家裡母牛最近下了頭小牛,讓人不省心,比招呼孩子還麻煩。」
  • 山溝裡50年前來了一群年輕人,7旬大娘說起來就興奮,啥情況
    閒談中,老人說自己雖然沒有去過啥大城市,但和大城市的人一起生活過七八年,大城市裡的人就是不一樣,他們讓我知道了外面好多事情。印象最深的是他們會把山裡的蘿蔔白菜做出幾十樣花樣來,他們幹啥都和我們山裡人總有點不一樣,都感覺是個新鮮東西。沒出過門的大娘,怎麼會這樣說?
  • 山西農村7旬老人夫妻情深,互相關愛的方式很有意思
    近日,攝影師走進晉南黃河岸邊的農村採風,站在山上我們發現有戶人家的黃土小院裡,一位老人在忙著什麼,看見我們後老人說:「你們不要喊叫,趕快下來,下來。」看著老人的神態似乎有點著急,我們一行4人便急匆匆的下山,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 山西7旬老人中年喪偶,午飯1包方便麵養1隻雞為伴,看生活成啥樣
    從老人的言語中我們感覺得他是個有故事的人,影友提出想到他家去看看,老人愉快的答應了。老人姓劉,今年74歲,養有1兒3女,現在兒子都有兩個兒女了,女兒也嫁出去了,老伴48歲時就離開了,自己單身生活了二三十年了。
  • 山西8旬老人獨居風水寶地,痴迷周易45年參悟天機,現在啥樣了?
    今天我們說說以為山西年過八旬的老人,這位老人姓張,全名叫張宏錄,我們叫他張爺爺。雖然年紀已過8旬,但是身體健康,腿腳靈活。他銀白色的鬍鬚很有特點,他說自己現在身體很健康就像60歲的人一樣,這和他45年的修行以及飲食有關係。
  • 農村8旬老夫妻23天創作出巨幅剪紙作品,有人出價2萬元也不賣
    近日攝影師在山西省臨猗縣農村聽說了當地張仙村有一對8旬老人用23天的時間,用剪刀創作出一幅巨幅剪紙作品,有人出價2萬元老人也不賣的事情,我們一行人慕名去拜訪了老人家,看看這是一幅啥作品?我們見到兩位老人的時候,他們剛剛吃過早飯,坐在院裡的陽光下,看到我們進來大爺立刻站起身來問吃問喝,很是熱情。這位老人名叫武有德,今年84歲了,他的老伴名叫尹秀梅,今年79歲。
  • 10張農村老物件,圖7木製工具不認識,看看是個啥
    端午節期間,攝影師和影友老師一起來到山西省黃河岸邊的農村採風,走進農家我們在7旬姚大娘家拍到了一組「稀罕物」,這些老物件看看您能認識幾種。這是一個直徑僅有26CM的鑄鐵盆,據說已經有200多年時間了,是個洗臉盆盆,如此「玲瓏嬌小」讓人都不敢相信。
  • 山西58歲農民,3年獨自修建好1個古院落150萬也不賣,看是啥樣
    受他的影響我也想成就一番自己的事業,但是沒有文化,只能在農村幹著自己喜歡的木匠藝人。這就是我們三兄弟小時候跟著老人生活的四合院子,聽父親講抗戰時期這裡是八路軍的駐地,聞喜縣抗日政府就設在這裡。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三兄弟慢慢長大,各自都娶妻生子,家裡的人口慢慢添加後,大家陸續在山下建起了新院子,父母親一直留守在這裡,2014年四合院子出現裂痕,為了安全起見勸父母跟我們一起生活,但他們不遠離開古村,無奈之下我們花了1萬多元錢給兩位老人在古村的最高處購買了別人一個院子生活。
  • 農村回收舊手機5元一部,到底收來幹啥?商販告訴你4個用途
    農村舊手機回收來幹什麼?商販來告訴你答案,漲知識了在20年前的農村,小吳那時記得有人在我們山村來賣東西,像菜刀,蓆子,棉被,床單,還有補鍋的,收爛銅爛鐵的。手機在10多年前的農村,還是屬於奢侈品,一般人都捨不得買,那時差點的手機也要1000多元,那個時候農村做一天工的工錢才20多元,買一部手機要不吃不喝做工差不多兩個月,很多人是捨不得買的。可是如今,手機在農村也是普及率很高的了,很多的老人都有一臺手機,為的是方便聯繫,不過大多都是老人機來的。
  • 上海六旬老人痴迷摺紙藝術 折啥像啥還要便宜賣
    原標題:視頻|上海六旬老人痴迷摺紙藝術 折啥像啥還要便宜賣  尖喙朝天,銀色眼珠炯炯有神,五彩的身子鮮豔奪目,火焰般的翅膀拱起蓄勢,細爪撐地待騰飛。五彩鳥栩栩如生,細看,竟全部由紙折成,裝飾以布娃娃的塑料眼睛、女孩子用的發卡等。
  • 7旬農村大爺3千元僱「保姆」,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看長啥樣子
    在山西農村採風時,遇到了這樣一件有趣的事情,村裡人說,這個大皂角樹前面的院子裡有個70多歲的老人家,去年花3000元賣了個「保姆」,這個「保姆」可是厲害,每天能讓老人擠出2斤鮮奶。幾個人問這個「保姆」長啥樣子,村裡人笑而不答讓我們自己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