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不會對犯罪或錯的「熊孩子」放任自流

2020-08-12 中國青年網

8月8日,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二審稿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該草案進一步明確了專門學校和專門教育的法律定位,不再使用「收容教養」概念,將有關措施納入專門教育。草案還規定未成年人有刑法規定的行為、因不滿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不予刑事處罰的,經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評估,公安機關可以決定將其送入專門學校接受專門教育。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所在學校無力管教或者管教無效的,可以向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提出申請,經評估決定後送入專門學校接受專門教育。

近年來,未成年人霸凌或惡性違法犯罪事件時有發生。其中有不少案件,由於施暴人未達刑事責任年齡而不予刑事處罰。這必然會引起公眾熱議和被害人的不滿,而在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尚有難度,需要進一步研究論證的背景下,以專門教育矯正犯錯「熊孩子」的做法,無疑具有一定的緊迫性與合理性。

梳理近年來的報導可知,一些未成年人實施校園暴力、霸凌事件時有發生,甚至有些行為已經超出了欺凌程度,惡劣到殺人越貨。但是,根據刑法,只有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才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等惡性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也就是說,未滿16周歲者有嚴重「犯罪行為」,但又不能施加刑事制裁的,可由政府收容教養。

遺憾的是,由於這些規定體現在原則層面,加之實踐中很多地方沒有設立專門的收容教養機構和場所,也沒有比較成熟的做法,以致無法落實。在一些未成年人參與的殺人案件中,均未對涉罪「熊孩子」收容教養,有的責令父母加以管教,有的甚至送回原學校就讀,使其處於「放任自流」狀態。在大連13歲男童蔡某殺害10歲女童案中,公安機關決定對蔡某收容教養3年,是近年來少見的對涉罪「熊孩子」收容教養的案例。

一方面是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另一方面是不能實施專門教育或「收容教養」,這導致施暴「熊孩子」處於無人監管狀態,根本嘗不到無視規則的苦果,不會樹立對法律和規則的敬畏。這既是對公平正義的戕害,也是對受害人的不公。例如,2018年12月,湖南省沅江市12歲少年吳兵持刀殺害自己母親後被釋放,引發當地恐慌和學生家長的強烈反對。

明確專門學校和專門教育的法律定位並加以落實,顯然可以解決當前對犯錯「熊孩子」無法矯正的「空檔」問題。特別是,「收容教養」的概念容易讓人聯想到「勞動教養」。一些家長有此擔憂而牴觸排斥「收容教養」。而「專門教育」具有中性色彩,以此區別於「收容教養」,可以有效免除有關人員心理上的不適。

值得說明的是,擬增設的「專門教育」制度亮點頗多。如對於「觸犯刑法」而因年齡問題不受處罰的未成年人,可以送入專門學校。對於有其他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其監護人、學校也可申請將其送入專門學校。省級政府則應至少確定一所專門學校,分級分類進行教育和矯治,有針對性地開展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也就是說,草案對嚴重犯錯未成年人進入專門學校接受教育矯治的情形、渠道、入學程序予以了明確。並明確了縣級以上政府應成立「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這一「裁判」機關。有效地解決了難以教育犯錯「熊孩子」的現狀,也是對犯錯未成年人的切實負責,對公平正義的切實負責。是對家長不會管教、無力管教、過度溺愛、學校「不敢管」的有力糾偏。

當然,相關配套措施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如在決定對犯錯「熊孩子」實施專門教育之前,如何有效管控已經犯下大錯的「熊孩子」。對於「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採取的決定,當事人不服的是否可以提起訴訟。專門教育應包含什麼內容,是否包含適度的懲戒權。這些問題都需要加以明晰,進而讓專門教育在有法可依的基礎上得以較好地貫徹執行,讓誤入歧途的犯罪或錯的未成年人改過自新,回歸社會。

史洪舉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法律不會對罪錯「熊孩子」放任自流
    近年來,未成年人霸凌或惡性違法犯罪事件時有發生。其中有不少案件,由於施暴人未達刑事責任年齡而不予刑事處罰。這必然會引起公眾熱議和被害人的不滿,而在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尚有難度,需要進一步研究論證的背景下,以專門教育矯正犯錯「熊孩子」的做法,無疑具有一定的緊迫性與合理性。
  • 「未成年」就是犯罪的免死金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有新動向!
    在一些未成年人參與的殺人案件中,均未對涉罪「熊孩子」收容教養,有的責令父母加以管教,有的甚至送回原學校就讀,使其處於「放任自流」狀態。在大連13歲男童蔡某殺害10歲女童案中,公安機關決定對蔡某收容教養3年,是近年來少見的對涉罪「熊孩子」收容教養的案例。
  • 未成年人犯罪日趨低齡化「熊孩子」未必壞莫過早貼標籤
    未成年人犯罪日趨低齡化,行政拘留年齡擬從16歲降至14歲引熱議——「熊孩子」未必壞莫過早貼標籤大河網記者宋向樂近日,公安部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修訂公開徵求意見稿)》,其中第二十一條取消了現行《治安管理處罰法》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未成年人不適用行政拘留處罰的限制性規定,同時將初次違反治安管理不執行行政拘留處罰的年齡範圍從之前的
  • 13歲「熊孩子」縱火,法律應當如何追究
    近日,一則關於熊孩子持汽油到天台縱火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引發關注。10月31日下午4時50分許,一名身穿黑白條紋的少年拿著一個油壺到柳福雅居2棟天台,並將油壺內的汽油倒在天台檯面上,而後用打火機引燃編織袋後將編織袋丟在地面的汽油上。一時間,天台上烈火熊熊,濃煙滾滾。
  • 熊孩子就可以無法無天了嗎?
    未成年人保護法是保護未成年人不會被受到侵犯,而不是縱容熊孩子無法無天。犯了錯,不滿16歲,就什麼事都沒有。這樣對受害方很不公平,並且也會縱容熊孩子的為所欲為。應該有一套專門針對熊孩子法律,在孩子未滿16歲時,有一個監護人。
  • 熊孩子現象,選擇寬容還是懲罰?
    其他家長會不會禁止自己的小孩再與藍衣女孩交往,是不是藍衣女孩會面臨人們異樣的目光?案例三:安徽郎溪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孩後拋屍 2020年4月14日中午,13歲的男孩楊某某殺害了10歲的女孩楊某婷,並且將楊某婷的屍體拋到了灌木叢中。犯罪兇手是13歲男孩,作為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雖然殺人拋屍,但可以預料的案件的處理結果,應該是未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不追究刑事責任。
  • 你不知道法律知識!犯罪過了多久就不會被追究
    由於超過了韓國法律規定的起訴期限,因此整個案件的調查於2006年4月2日終止。2019年9月18日,經過DNA技術檢測,嫌犯被確定為正在羈押的李某,33年的懸案終於告破。讓人遺憾的是,案件雖然已告破,幕後黑手也落網,但罪犯李某最後一次犯案時間是在1991年,被發現時間是在2019年,已經超過了韓國法律規定的案件 15 年追訴期。
  • 四川熊孩子公交車上被狠踹爆頭,多少人在心裡叫了好?
    今早,乘坐地鐵來上班,偶然聽到兩名女性在吐槽熊孩子,說自家的孩子太皮,又有爺爺奶奶做靠山,管教不了。看著孩子越來越大,管教難度特別大,真後悔生了下來,感覺生了個祖宗,如果可以重來,寧願不要孩子。熊孩子,對於很多家長而言,是教育的一大痛點,又不知道怎麼管教。
  • 熊孩子是如何養成的?多半是這「3個原因」,父母的管教很重要
    看著一臉無賴的熊家長還有一臉無所謂的熊孩子,王姐一家人決定報警處理,讓法律來治治他們。最後熊孩子一家人才不情不願地道歉和賠償了換玻璃的損失,而在王姐一家人的強烈要求下,物業也把孩子的小遊樂場遷到了離居民樓較遠的空地上。
  • 75周歲老人違法犯罪,該如何處理?《刑法》已有規定
    劉老頭早就看李大媽家裡的熊孩子不順眼,終於他等來一個好機會,正當熊孩子對他家玻璃欲行不軌時,劉老頭上前先是一頓方言問候,完了熱血沸騰,劉老頭心想,果然我老劉還寶刀未老。而後劉老頭又給熊孩子來了一套組合拳,讓熊孩子在拳頭下深刻社會的殘酷。
  • 熊孩子踩壞引擎蓋,維修報價 80 萬,家長說我只能賠 3 萬
    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其實啊,這個案件對於法律適用(誰對誰錯)的問題很簡單,沒有啥爭議;主要就是討論維修/復原的價格問題,這個問題在實踐中操作起來也不難。分為兩種情況:第一,雙方協商。只不過,如果協商談判的金額過高或者過低,則為了避免今後一方「反悔」,那麼這個調解協議的約定便需要一點法律條款的「特殊安排」。第二,法院起訴。
  • 「小惡魔」越來越多,犯罪未成年人就該嚴懲?
    從未成年人犯罪率來看,「小惡魔」數量並未增多,反而減少在之前的媒體報導中,「熊孩子」一直是高頻詞彙。「10歲熊孩子割斷工人安全繩」、「深圳4個熊孩子刮花54輛車」、「熊孩子車內扔鞭炮,半小時燒毀一臺車」,這些新聞讀起來往往既讓人感慨又讓人無奈。
  • 為什麼會有熊孩子?到底是誰的錯?
    有網友說,每次關於熊孩子的報導,都刷新了我們的認知。沒有最熊,只有更熊!01「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當孩子「熊」的時候,觸犯到原則問題,該打一定要打,不能縱容,不能得過且過,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讓他不敢再犯,這本身就是對孩子一種保護。當孩子出現以下問題時,父母一定要狠得下心,捨得下手,該打就打。否則等到孩子長大再管,已為時已晚。
  • 熊孩子損毀他人財物金額較大,家長該咋辦?
    熊孩子啊熊孩子熊孩子,本來是一個聽起來還挺有趣的暱稱出了這種事,熊孩子的家長們,肯定是要氣得吐血了,劃車的孩子都是未成年人,他們的父母勢必要為他們的惡劣行為買單。如果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的,這簡直就是飛來橫禍了。而熊孩子,很可能會被氣急敗壞的父母來一頓棍棒教育。 凡事必有因果,培養出熊孩子的苦果,總是要全家一起品嘗的。
  • 楊樹軍:成功管教孩子的秘密就是「放任自流」
    」原創作者|楊樹軍放任自流也是江河治理的一種思路,簡單說來就是用溼地取代河堤。你不會指望一朵雲能夠按你的想法展開,因為那朵雲不是你家的。我們習慣先假定孩子一定是要學壞的,然後通過強調孩子的缺點來「引導」他。操控的背面一定是冷漠,一分鐘前他還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轉身——比如要寫作業了,你立即就變成了公事公辦的家長。你一次次的快速「轉換」會導致他感受力的日漸鈍化,並讓他最終成了一個冷漠者。
  • 熊孩子故意推孕婦,只是想看她會不會流產?
    近期,在網上看到一條視頻,視頻裡一個孩子猛的推向孕婦,導致孕婦差點摔倒,還好有路人及時出現,扶住了她,但是當路人問孩子為什麼要推孕婦的時候,孩子居然說「看電視上大肚子的阿姨都會流血,就想看她會不會流血另外,近日在鄭州還發生了一起熊孩子弄壞汽車的事件。
  • 半島時評:矯正「熊孩子」,「專門教育」填上了空檔
    (8月9日新華社)一直以來,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未滿16周歲者有嚴重「犯罪行為」,但又不能施加刑事制裁的,可由政府收容教養。但遺憾的是,由於這些規定過於原則,不具有操作性。加之實踐中很多地方沒有設立專門的收容教養機構和場所,也沒有比較成熟的做法,以致無法落實。這導致很多施暴的「熊孩子」根本嘗不到苦果,不會樹立對法律的敬畏。
  • 別將「熊孩子」推給學校
    隨著網絡短視頻等傳播方式的愈發便捷,類似「幼兒小孩拿凳子砸老師」情況,往往會由於當事者年齡小、表情逗人憐愛等原因,以「熊孩子」形象吸引網民熱傳;但在此同時,致使小朋友產生不好情緒、甚至作出有著極大安全隱患過激行為,來自家庭、社會等方面的深層次原因,卻很少引起民眾注意。而且,社會輿論對「熊孩子沒樣」現象,明顯已然形成「我熊我有理」「『熊孩子』頑皮不傷大雅無大礙」的認知慣性。
  • 熊孩子_熊孩子新聞_3DM新聞
    小區熊孩子刮54輛車損失超15萬 警察已經介入調查 11月20日晚,深圳龍崗愛聯愛新小區裡的54輛私家車被刮花,車主們調取監控後發現,竟是4名「熊孩子」拿著石塊把小區裡的車輛當成了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