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很多人都是因為這句詩才認識的唐伯虎,又或者是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別看電影裡的唐伯虎有錢有房還娶得起好幾房太太,真實的唐伯虎可是窮得要賣自己的書畫,還淪落到只為了賺10兩銀子,要給茅房寫對聯的地步。
唐伯虎整個人就是悲情人物,他小時候是遠近聞名的神童,但25歲之後家人的離去和一場「科舉作弊案」害得他窮困潦倒過完下半生。
1470年,唐伯虎出生在江蘇蘇州,是一個富二代,父親是一個開酒樓的商人。古代輕視商人,父親不想唐伯虎將來也從商被人瞧不起,就花錢讓他讀書。唐伯虎也確實是讀書的料,寫詩、寫文章、作畫全都會,從小就有「神童」的美稱,16歲這年參加童生試還考上了第一名,唐伯虎的名氣因此更大。
可惜好景不長,唐伯虎25歲這年,父親、母親、妹妹、妻子、兒子全都先後死去,整個唐家幾乎就剩唐伯虎一個人,唐伯虎不僅要承受經濟上的損失,還要承受家人離去的痛苦,他的精神受到嚴重打擊。好友祝枝山看不下去,不希望唐伯虎每天都這麼意志消沉下去,就想要他讀書來轉移失去家人的心情,唐伯虎在祝枝山的鼓勵下重新拿起書本,希望將來能考上功名,告慰地下的家人。
唐伯虎儘管經歷了家庭巨變,但他還是在1498年的鄉試上大獲成功,又以第一名的成績勝出,鄉試第一名被稱為「解元」,所以唐伯虎又被稱為「唐解元」。童生試和鄉試連中兩個第一在古代不是常有的事,唐伯虎的才氣越傳越遠,有一個名門小姐何氏覺得唐伯虎將來應該能大官就嫁給他作妻子。唐伯虎的命運看起來好轉起來,但災星又再次降臨在他身上。
1499年,唐伯虎乘勝追擊去參加會試,認識了主考官程敏政和李東陽。這兩個主考官都非常有學識,喜歡出很冷門的試題,很多才子都答不出來,唯獨兩個人能答出,不僅切題還內容深刻,這答出的兩個人,一個不用說就是唐伯虎,另一個則是叫徐經的人。
徐經還是徐霞客的爺爺,家境殷實,非常崇拜唐伯虎,在進京趕考的時候資助了唐伯虎,還一起去拜訪過程敏政。程敏政出的題只有唐伯虎和徐經這兩個走得近的人答對,這引起了其他考生的懷疑,就寫了一封舉報信交上去。
儘管案件審了大半年最後沒查出唐伯虎作弊,但唐伯虎和徐經被剝奪了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程敏政也因為忿忿不平出獄3天就被氣病死了。
唐伯虎不能參加科舉後,何氏發現唐伯虎做官的道路被堵死,嫌棄他沒錢甩了他,以前那些巴結他的人也換了一種面孔,對他冷言冷語,唐伯虎的錢花光了就靠賣自己的書畫度日。唐伯虎雖然名譽受損,但本事還在,蘇州有個大官自己家裡的茅房竣工了,他打算找人給茅房題一幅對聯,其他蘇州才子不肯放低身份給汙臭的茅房寫,他就想到缺錢的唐伯虎。
唐伯虎果然沒嫌棄茅房,揮墨就給茅房寫了幅既文雅又襯景的對聯:「且看來客多情,甘解衣帶終不悔;莫道此物無用,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幅對聯讓唐伯虎賺到了10兩銀子,現在沒有誰可以超越,堪稱千古絕對。
唐伯虎都淪落到給茅房寫對聯了,但災星還是不肯放過他,他45歲那年被寧王看中,把他請到府上當幕僚。唐伯虎以為自己晚年得志,將要有一番大作為,可他無意中發現寧王請他來實際上是來謀劃造反的,他不敢留在寧王府上,怕皇帝知道後要砍頭,但他又不敢讓寧王知道他已經發現了謀反的事,不然也要死在寧王手上,他就只好把衣服敞開,披頭散髮,跑到街上大喊大叫,讓別人以為他瘋了,寧王最後真的以為他瘋了,就把他趕出寧王府。唐伯虎此後再也不想什麼功名利祿,政治抱負,就是花天酒地,縱情於山水之間,一直到54歲在饑寒交迫中死去。
本文篇幅有限,唐伯虎遇到寧王的事不能全部展開來說,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唐伯虎細節的朋友可以把以下這本《唐寅傳》買來看看,馬上就要到元旦了,買來在家裡火車上打發無聊的時間也是很不錯的選擇。這本書原價148元,快要過節了,現在只要88元就能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