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新聞網11月18日訊(通訊員 汪雅婷 記者 譚筱)「醫生,我老感覺眼前有團黑影,但眼睛看起來很正常,怎麼回事呢?」日前,90後小戴(化名)趕到了市三三一愛爾眼科醫院進行檢查。
記者了解到,小戴是一名瑜伽愛好者,據她自述,晨練完下犬式突然感到眼前一片模糊,眨了幾次眼不見好轉,以為進了異物,照鏡子發現眼睛裡什麼都沒有,但眼前老有黑影晃來晃去,無痛感,也無不適感。
「她患的是眼底出血,也就是說,眼睛出血點不在看得見的眼表(即「球結膜下出血」),而是在視網膜玻璃體的眼底部位。」株洲三三一愛爾眼科醫院院長陳琳告訴記者。
和白色眼球上出現鮮紅色的眼表出血不同,眼底出血需要專門檢查才能「看得見」,它會引起視力下降、視野缺損,或感覺眼前有黑影、視物變形,一旦發現應該及時治療,因為治療時機直接關係到視力的恢復情況。
雖然眼表出血看起來嚇人,但顯然眼底出血的危害更大,除非藉助眼科設備,眼底出血早期不痛不癢,外觀無異常,很容易被患者忽略。對此,陳琳提醒,眼底無小事,眼底出血高危人群應控制好血糖、血壓和近視度數,並定期檢查,其他人群也應全方位愛眼護眼,形成真正良好的用眼習慣。「要避免過度用眼,連續使用電腦手機30分鐘,應該主動休息5到10分鐘。」
【相關連結】
易患眼底出血的高危人群主要有以下三類:
1、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因為長期維持高血糖,糖尿病患者眼睛的視網膜血管相對比較脆弱,易出現眼底出血。而高血壓患者可能引起眼底視網膜的血管損傷,也可能導致眼底出血。
2、溼性老年黃斑變性患者。如果眼底的視網膜黃斑出現新生血管,而增生的新生血管較為脆弱,容易導致破裂出血。
3、高度近視眼。高度近視眼由於眼軸變長,導致眼球壁的眼底視網膜變薄,較容易出現視網膜脫離和出血。
對以上三類人群而言,應定期做眼健康檢查,一旦發現眼睛異常,可以及時妥善治療。
然而,如果不是以上三種情況,就能「遠離」眼底出血嗎?也不是的。即便是「普通人」,也需要關注日常生活對眼底出血的綜合預防。
第一,避免過度用眼。長期用眼可能導致眼壓升高,小血管破裂,所以連續使用電腦手機30分鐘,應該主動休息5到10分鐘。
第二,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經常眨眼,減少眼球暴露空氣的時間,也注意不要讓強光直射眼睛,可佩帶太陽鏡。
【來源:株洲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