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簡稱大撞車:一個簡稱兩所學校,可得看仔細!

2021-03-01 藝考界

由學校簡稱引發的爭議近年來並不罕見,比如南京大學和南昌大學,誰該簡稱「南大」?高校們背後的「愛恨情仇」都可以拍連續劇了!

2019年高考即將來臨,緊接著考生們就會填報志願,在填報志願時就一定要注意分清院校名稱,以防填報失誤造成遺憾!下面藝考界就帶領大家一起看看有哪些簡稱相同並易混淆的院校。

簡稱是人們在交流中對明確的對象進行簡化指代的一種方式,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信息冗餘,提高交流效率,一般不會造成歧義名稱才能準確傳達意思,但是在中文裡面,大學的命名很多靠地名和方位名字來區分的大學名字,在簡化後很容易造成認知混亂,引發不必要的歧義。

就比如早在2015年的一樁公案。

南昌大學在其官網發布《南昌大學章程》,將其簡稱定為「南大」,這就與早就約定俗成的「南京大學」的簡稱重複,引發了輿論關注。

      

南昌大學

  南京大學

    

討論中,網友還聯想到南寧大學不叫南大,就只能叫寧大,可寧夏大學、寧波大學又有問題了;寧夏大學叫「夏大」就與「廈大」讀音重合了。

這就刺激了網友們製造噱頭的幽默才能,如把廈門大學說成「門大」,把汕頭大學稱為「頭大」,把太原大學叫作「太大」,等等。

除了上述這些學校外,還有很多的學校的簡稱都不是唯一的,比如:

河大——河南大學VS河北大學VS河海大學

華農——華中農大VS華南農大

北工大——北京工業大學VS北方工業大學

華師——華中師範大學VS華東師範大學VS華南師範大學

廣大——廣西大學VS廣州大學

山大——山東大學VS山西大學

東大——東南大學VS東北大學

西大——西北大學VS西南大學

湖大——湖南大學VS湖北大學

南大——南京大學VS南昌大學VS南開大學VS南寧大學

交大——上海交大VS西安交大VS北京交大VS西南交大VS蘭州交大VS華東交通大學

中大——中山大學VS中南大學VS中北大學

江大——江蘇大學VS江南大學VS江漢大學

海大——海南大學VS中國海洋大學

石大——中國石油大學VS石河子大學

華工——華南理工大學VS華東理工大學

西師——西北師範大學VS西華師範大學

山師——山西師範大學VS山東師範大學

西政——西南政法大學VS西北政法大學

但其實,這些高校簡稱是有歸屬地性質的,比如你在廣州說自己是「廣大」的,可以說99.9%的人都會認為你是廣州大學的,而不會想到廣西大學,在廣西則恰恰相反。若在外地,最好介紹學校的全稱,除非是那種全國聞名,簡稱熟透的高校,比如「北大」、「中戲」等。

其實,不同的簡稱能夠很快分辨出你是不是本校師兄弟,比如中國傳媒大學的前身北京廣播學院,外人喜歡稱「北廣」,而本校的學生都是簡稱為「廣院」。

還有北京電影學院,外人說起來都喜歡稱為「北影」,而本校的學生卻稱其「北電」,因為「北影」容易和「北京電影製片廠」搞混。

但是,簡稱也是需要教育部來核定的,截至2015年7月5日,共有84所教育部核准章程高校所列簡稱(順序按教育部官網核准書發布先後)。未有中文簡稱則表示教育部沒有發布中文簡稱。

中國人民大學,簡稱:「人大」,英文縮寫RUC

東南大學,簡稱:"東大",英文縮寫SEU

上海外國語大學,簡稱:"上外",英文縮寫SISU

武漢理工大學,簡稱:"武漢理工",英文縮寫WUT

華中師範大學,簡稱:"華中師大",英文縮寫CCNU

吉林大學,簡稱:"吉大",英文縮寫JLU

上海交通大學,簡稱:"上海交大",英文縮寫SJTU

同濟大學,簡稱:"同濟",英文和德文譯名Tongji

四川大學,簡稱:"川大",英文縮寫SCU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英文縮寫NWAFU

東北師範大學,簡稱:"東北師大",英文縮寫NENU

上海財經大學,簡稱:"上海財大"或"上財",英文縮寫SUFE

中國礦業大學,簡稱:"中國礦大",英文縮寫CUMT

西南大學,英文縮寫SWU

山東大學,簡稱:"山大",英文縮寫SDU

蘭州大學,簡稱:"蘭大",英文縮寫LZU

天津大學,簡稱:"天大",英文縮寫TJU

東北大學,英文縮寫NEU

華東師範大學,簡稱:"華師大",英文縮寫ECNU

武漢大學,簡稱:"武大",英文縮寫WHU

重慶大學,簡稱:"重大",英文縮寫CQU

北京外國語大學,簡稱:"北外",英文縮寫BFSU

北京大學,簡稱:"北大",英文縮寫PKU

清華大學,簡稱:"清華",英文縮寫THU

中國農業大學,簡稱:"中國農大",英文縮寫CAU

南開大學,簡稱:"南開",英文縮寫NKU

浙江大學,簡稱:"浙大",英文縮寫ZJU

中南大學,英文縮寫CSU

中山大學,簡稱:"中大",英文縮寫SYSU

電子科技大學,英文縮寫UESTC

西安交通大學,簡稱:"西安交大",英文縮寫XJTU

中國海洋大學,簡稱:"中國海大",英文縮寫OUC

北京師範大學,簡稱:"北師",英文縮寫BNU

大連理工大學,簡稱:"大工",英文縮寫DUT

復旦大學,簡稱:"復旦",英文縮寫FDU

南京大學,簡稱:"南大",英文縮寫NJU

廈門大學,簡稱:"廈大",英文縮寫XMU

華中科技大學,簡稱:"華中大",英文縮寫HUST

湖南大學,簡稱:"湖大",英文縮寫HNU

華南理工大學,簡稱:"華南理工",英文縮寫SCUT

北京理工大學,簡稱:"北理",英文縮寫BI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北航",英文縮寫BUAA

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英文縮寫HIT

西北工業大學,簡稱:"西工大"或"西北工大",英文縮寫NPU

中央民族大學,簡稱:"中央民大",英文縮寫MUC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國科大",英文縮寫USTC

北京科技大學,簡稱:"北科",英文縮寫USTB

中央財經大學,簡稱:"中央財大"或"中財大",英文縮寫CUFE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簡稱:"對外經貿大學"或"貿大",英文縮寫UIBE

東北林業大學,簡稱:"東北林大",英文縮寫NEFU

華東理工大學,簡稱:"華理",英文縮寫ECUST

河海大學,簡稱:"河海",英文縮寫HHU

福建師範大學,簡稱:"福師",英文縮寫FNU

合肥工業大學,簡稱:"合肥工大"或"合工大",英文縮寫HFUT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簡稱:"地大",英文縮寫CUG

西南財經大學,簡稱:"西南財大"或"西財",英文縮寫SWUFE

西南交通大學,簡稱:"西南交大",英文縮寫SWJTU

陝西師範大學,簡稱:"陝西師大"或"陝師大",英文縮寫SNNU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簡稱:"西電",英文縮寫XDU

北京體育大學,簡稱:"北體大",英文縮寫BSU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簡稱:"中南大",英文縮寫ZUEL

暨南大學,簡稱:"暨大",英文縮寫JNU

北京交通大學,簡稱為:"北京交大",英文縮寫BJTU

大連海事大學,簡稱:"大連海大"或"海大",英文縮寫DMU

華中農業大學,簡稱:"華中農大"或"華農",英文縮寫HZAU

中國傳媒大學,簡稱:"中媒",英文縮寫CUC

中國政法大學,簡稱:"法大",英文縮寫CUPL

華北電力大學,簡稱:"華電",英文縮寫NCEPU

北京中醫藥大學,簡稱:"北中醫",英文縮寫BUCM

中國藥科大學,簡稱:"中國藥大",英文縮寫CPU

北京化工大學,簡稱:"北化",英文縮寫BUCT

北京林業大學,簡稱:"北林",英文縮寫BFU

南京農業大學,簡稱:"南農"、"南農大"或"南京農大",英文縮寫NJAU或NAU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簡稱:"中國礦大(北京)",英文縮寫CUMTB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簡稱:"地大"或"北京地大",英文縮寫CUGB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簡稱:"中石大",英文縮寫CUP

中央音樂學院,英文縮寫CCOM

北京郵電大學,簡稱:"北郵",英文縮寫BUPT

南京理工大學,簡稱:"南理工",英文縮寫NJUST

哈爾濱工程大學,簡稱:"哈工程",英文縮寫HEU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南航",英文縮寫為NUAA

安徽大學,簡稱:"安大",英文縮寫AHU

1、根據計量語言學的統計,漢語詞語的使用頻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詞語長度,詞語越長,使用頻率越低。就是說,一所大學有一個精短的、響亮的簡稱,對於提高學校的知名度,讓人們更順口提及,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人們日常交流中,簡稱入句,常常更合乎說話的韻律和節奏,如「駐京部隊」「來滬人員」就比「駐北京市部隊」「來上海市人員」更符合「2+2」節拍的閱讀呼吸習慣,因而更容易被說話者選擇。

3、使用簡稱做談論的話題更容易讓聽話者記住談論的對象,比如「中科大這幾年發展很快」就比「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這幾年發展很快」效果更好。

由於這些原因,各民族語言都有使用縮略詞語的習慣,比如在英文文獻中,一些較長的單位、概念,只要後面還要提及,都會在首次出現該詞語時,標註由首字母組成的縮略語,比如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貿易組織),後面再提到該組織時,就用WTO代替。

漢語的縮略方式也很豐富,除了採取英文這種辦法,對詞語的縮略形式還有:

1、簡縮法(網絡紅人—網紅);

2、節除法(如「政治協商會議」的縮略語「政協」);

3、中心詞共享法(如「大中小學、進出口、出入境」等);

4、中心詞共刪法(如「比先進、學先進、趕先進、幫先進、超先進」構成「比學趕幫超」);

5、句子壓縮成詞(如「軍轉民、專升本、利改稅」);

6、一縮再縮,縮略語根據使用場合被再次縮略(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中」);

7、「合音字」,從兩個音節中選取部分音素構成一個新的音節(「兩個」—「倆」,「三個」—「仨」,「不用」—「甭」)等。

回到前面說的大學簡稱,有以下解決辦法:

一是尊重歷史,近幾十年裡,「南大」逐漸成為南京大學公認的的簡稱。嶺南大學、南開大學這兩所原來稱「南大」的學校也就分別改稱「嶺南」和「南開」。

二是尊重權威,教育部先行批准的大學章程中確定的簡稱,後申報的學校應該迴避,比如南昌大學、南通大學、南寧大學都不宜再簡稱「南大」。

三是現在大家也接受了三音節詞和四音節詞,大學簡稱也無須非減到雙音節不可,像「北師大」「東北師大」也是很好的選擇。

@Brother_果凍:這只是個簡稱,要是真這麼在意,就把學校名字改成「南大」,誰先改了就誰的。整天在這些不重要的地方爭來爭去,要是學校辦的好,沒人敢跟你爭,你看有跟「北大」爭的嗎?

@不亂不罷休:學校就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教學生玩這種文字遊戲,有損教育的初衷吧!

@能廢柴:教學質量!教學質量!教學質量!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名字是其次的教學質量才是最主要的。花這個精力比誰是南大,還不如把精力放在學習質量上。

@啊才:教學質量是最重要的,叫什麼都不重要。何必為了一個名字大動幹戈。

@陽光的寂寞使者:「南大」只是一個簡稱罷了,不用太在意,主要還是在意教育質量,更重要的還是考沒考上的問題。

院校簡稱一樣,實則是兩所不同的學校,考生們在報考志願時候一定要注意區分,以防填報失誤!相關推薦▷這20所大學名稱很相似,報考須謹慎!

主菜單回復美術\播音\清華\北影等關鍵詞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院校簡稱大撞車:一個簡稱兩所學校,藝術生可得看仔細!
    由學校簡稱引發的爭議近年來並不罕見,比如南京大學和南昌大學,誰該簡稱「南大」?高校們背後的「愛恨情仇」都可以拍連續劇了!2019年高考即將來臨,緊接著考生們就會填報志願,在填報志願時就一定要注意分清院校名稱,以防填報失誤造成遺憾!下面藝考界就帶領大家一起看看有哪些簡稱相同並易混淆的院校。
  • 大學撞簡稱,這些學校太尷尬了
    不光是綜合類大學有簡稱帶來的陣痛,藝術類高校同樣有類似的困擾。△來源:微博關於這兩所演藝類藝術院校的簡稱,坊間經常有這種誤會。不過這個其實有點兒冤,因為「中戲」一直以來都是中央戲劇學院的官方簡稱,而中國戲曲學院的簡稱是「國戲」,也有人叫「國曲」的,總之人家兢兢業業從未分過「中戲」這杯羹。
  • 兩所簡稱「撞車」的醫學名校,非985、211,盼入下一輪「雙一流」
    大學的簡稱,就像人的小名,已經形成了高校圈的一種文化,尤其是名校間,對此更加重視和在乎。比如說「南大」,從字面上看至少可以理解為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和南昌大學三所高校。其實,高校圈類似的簡稱「撞車」現象並不少見,甚至還引發了很多調侃的段子:寧夏大學叫「寧大」,寧波大學為了迴避,就只能喊「波大」了;如果叫「夏大」,廈門大學總不能叫「門大」吧。不僅在名校間,普通高校簡稱相同的現象也十分常見。
  • 大學「簡稱」撞車現場,太真實了
    高校簡稱鬧出的笑話不在少數,因為有些大學的簡稱,真的是太太太太相似了!又比如A:你是哪個學校的?B:xia大。A:廈門大學?B:不,寧夏大學。A:那不應該是寧大麼?C:不,我們才是寧大。,一會兒又管自己叫「夏大」具體操作全看心情和語境至於寧波大學……「波大」可還行?...
  • 大學撞簡稱,這些學校到底誰最尷尬?
    至于吉大這個就很讓人困惑了,一開始是吉林大學和吉首大學兩家在爭,結果到千禧年間,民辦院校吉利大學(吉利學院)橫空出世,也要叫吉大。不光是綜合類大學有簡稱帶來的陣痛,藝術類高校同樣有類似的困擾。關於這兩所演藝類藝術院校的簡稱,坊間經常有這種誤會。
  • 大學撞簡稱,這些學校太尷尬了!(附上期大學習排名)
    不是我說,寧都這麼吉利了,爭這麼個簡稱幹嗎呢?不光是綜合類大學有簡稱帶來的陣痛,藝術類高校同樣有類似的困擾。△來源:微博關於這兩所演藝類藝術院校的簡稱,坊間經常有這種誤會。但在2015年,另一所大學——南昌大學——通過官網發布了《南昌大學章程》,裡面第一條即為:學校名稱為南昌大學,簡稱「南大」。該章程一出,南華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南寧大學等N所大學都不樂意了。
  • 大學撞簡稱,到底誰最尷尬?
    △來源:微博關於這兩所演藝類藝術院校的簡稱,坊間經常有這種誤會比如各種「東南西北」大。先說東大。「東大」這個簡稱,一直以來都是東南大學和東北大學在爭。為了爭一個簡稱,這倆院校甚至搞起了分數線掰頭。2019年,東南大學的主體分數段在615~660分之間,東北大學在580~630分之間。
  • 大學撞「簡稱」,網友:傻傻分不清楚!
    總之,可能是出於避嫌的友好考慮,寧夏大學的學生,一會兒管自己叫「寧大」,一會兒又搞事情自我調侃叫「夏大」,具體操作全看心情和語境。關於這兩所演藝類藝術院校的簡稱,坊間經常有這種誤會。現在叫這個簡稱的,有廣西大學、西北大學、西南大學這三家。而此時,西湖大學邪魅一笑,表示我還沒開始發力呢,急什麼?除此之外,高頻使用的簡稱還有「江河湖海山」——「江大」「河大」「湖大」「海大」「山大」,個個都有至少兩家院校彼此撞車。還有另一個和「南大」並稱「高校徵服者」的「華師」。除了華中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三所學府外,還有一些師範類大學也在躍躍欲試為自己冠名。
  • 「趣聞分享」大學撞簡稱,到底誰最尷尬?
    關於這兩所演藝類藝術院校的簡稱,坊間經常有這種誤會。2 哪些簡稱最愛撞?有一些簡稱,十分容易撞車,而且還不止撞一家。比如各種「東南西北」大。先說東大。「東大」這個簡稱,一直以來都是東南大學和東北大學在爭。為了爭一個簡稱,這倆院校甚至搞起了分數線掰頭。
  • 大學撞「簡稱」,哪些學校最尷尬?
    01 這些簡稱一直在瘋狂撞車……高校簡稱,說白了就是大家對某個大學約定俗成的叫法。通常選用校名中具有代表性的某個字,後加一個「大」。常見句式為某大/某某大。而其中一些前綴,撞車率極高!東南西北這四個方位,作為很多綜合類大學的標配,競爭頗為激烈。
  • 大學改名就改名吧,為了一個簡稱也能撕起來?
    一位華中科技大學校友對周刊君表示:「對於華中大來說,我們學校很具備代表性,就像叫南大大家只會想到南京大學。我們要是選擇第2、3、5個字,就叫中科大了。」大學校名的簡稱撞車,可不是孤例,這梗啊一抖一包袱。3年前,南京大學和南昌大學的「南大」之爭,尤其引人關注。直到現在,在兩校官網的公開信息中,依然各自使用「南大」作為簡稱,兩所「南大」就這樣同時存在著。
  • 這兩所大學的簡稱很尷尬,原因是學校的縮寫
    講述大學故事,有趣的事情之一可能是這些學校的縮寫簡稱,曾經如此喧鬧的「南大」名字是南京大學,南開大學還是南昌大學,沒有人知道,最後,每個人都繼續使用「南大」的名字了。,廈門大學簡稱嚇大,天津大學簡稱天大,中國地質大學簡稱地大,這些都是學生通常會說到的故事,私下裡開玩笑最多。
  • 大學「奇葩」簡稱,這些簡稱到底是哪一所高校?
    很多在校生或者已經畢業的學生,在和自己同校的校友交流的時候,經常會用學校的簡稱,這樣能夠拉近彼此的距離。但是,對於一般人來說,大學的簡稱真的是容易迷惑的一件事情。中公ACCA小編高校菌今天就為大家找到了幾所,用學校簡稱容易引起誤會的高校。
  • 兩所簡稱「撞車」的醫科大學,非985、211,實力不容小覷
    近年來,網絡中關於學醫體驗差的不絕於耳,更有甚者喊出了「勸人學醫,天打雷劈」的口號,但不可否認的是,醫學類院校依然深受高考生的青睞,錄取分數還不低。2018年高考在即,今天推薦兩所簡稱相同的醫科大學,它們就是「南醫大」——南方醫科大學和南京醫科大學。
  • 這兩所醫科大學簡稱一模一樣!名望和實力不相上下?
    簡稱相同的大學有很多,比如西北大學和西南大學都簡稱西大;南京大學和南昌大學都簡稱南大;山東大學和山西大學都簡稱山大;東南大學和東北大學都簡稱東大。不過,簡稱相同的高校多集中在綜合領域,在一些專業類院校中很難見到。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兩所簡稱一模一樣的醫學類院校,非常稀有。
  • 當高校簡稱遇到東南西北,哇哦……
    今天,我們磕一磕高校簡稱背後的「愛恨情仇」。大型吃瓜連續劇《高校簡稱撞車實錄》今日放送,請大家備好瓜子、雞腿、小板凳……Q:啥嘛是高校簡稱?A:根據官方解釋,高校簡稱就是大家約定俗成的對某一大學的叫法,常選用高校校名中具有代表性的某個字,後墜「大」。常見句式為某大/某某大。但是!中國的高校實在是太多了,這就難免會造成一些「簡稱」趣事。
  • 你的學校的簡稱是什麼?這兩所大學的讓男生汗顏,女生羞愧
    你的學校的簡稱是什麼?這兩所大學的讓男生汗顏,女生羞愧各位小夥伴們,你們大學的簡稱是什麼?最近很多網友都分享了自己大學的簡稱,我們一起來看以下,浙江理工大學的簡稱是「浙理大」(這裡大),這個學校可能佔地面積很大吧!
  • 這兩所部屬高校都簡稱「華科」,但實力相差大!網友:更名就好了
    高校更名是常態 我國高等學校眾多,光是普通本科院校就有1272所。近年來,高校更名變為一種常態,「學院」變「大學」是最常見的一種,很多學生包括學校老師、領導在內都對學校更名很積極、很熱心。
  • 這兩所部屬高校都簡稱「華科」,但實力相差大!網友:更名就好了
    高校更名是常態我國高等學校眾多,光是普通本科院校就有1272所。近年來,高校更名變為一種常態,「學院」變「大學」是最常見的一種,很多學生包括學校老師、領導在內都對學校更名很積極、很熱心。與更名相對應的,就是高校的「簡稱」,也是比較有趣的事情,有不少高校的簡稱是一樣的,於是有的出現了「互不相讓」的現象。
  • 河北大學、河南大學兩校簡稱之爭,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河大」
    很多大學都擁有一個精短的、響亮的簡稱,這些簡稱中有的是由教育部或當地教育廳核准寫入了學校章程,有的則是來源於當地人們約定俗成的叫法。依照慣例,高校的簡稱一般都是以學校名字的第一個字加「大」構成,例如浙江大學簡稱浙大、武漢大學簡稱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