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男生家中上吊自殺 遺書稱「生活太累」(圖)

2021-01-07 水母網

    張慈蘭爬上七樓,敲了幾下門,家裡沒有任何動靜。

    掏出鑰匙,打開門的一瞬間,她差點沒有叫出聲來:19歲的兒子朱斌懸在客廳的吊燈上,一動不動,脖子上的繩索觸目驚心。她大聲哭喊著衝過去,放下兒子,但兒子的身體已經冰涼,沒有了呼吸。

    「生活太累了……」這是朱斌告訴家人他為何選擇自殺的原因。

    正像他日記中所寫的那樣,在朱斌的同學眼中,他是個較為孤僻的人。 「他幾乎沒有什麼很要好的朋友,從來都是獨來獨往。」他現在的同班同學李明說。

    朱斌在日記中寫道,初中的時侯,父母將他送到伍洛中學是個錯誤,讓他徹底開始自暴自棄。在同學張鴻的印象中,朱斌在伍洛中學讀了大約一年之後休學回家,其後大約兩年時間內,都沒有到學校上課,「他好像一直在外面混。」

    忙於生意,朱四海夫婦倆對孩子近年來的印象是模糊的,他們的記憶更多停留在兒子小時候。

    7月29日,農曆六月初八,是朱斌19歲生日。朱四海夫婦倆幾乎忘記了這一日子。

朱斌留下了大概一百多張照片。大多數照片中,戴著近視眼鏡的他顯得陽光、文氣,但很少能看到笑容

    兒子已去世多天,44歲的朱四海仍感覺自己生活在夢中。

    「經常半夜被響聲驚醒,以為是兒子回來了,睜開眼睛,只有漆黑一片。」

    8月19日中午,雲夢縣雲臺路水果街。炎熱的天氣曬得地面發白,水果批發店的商戶們躺在屋簷的陰涼下無精打採。

    在水果街的正中,有一間水果門面,門前沒有擺放任何水果。

    商鋪的裡間沒有窗戶,屋裡漆黑一片,店主朱四海坐在床沿上,妻子張慈蘭睡在床上,夫妻倆都不說話,不動,像兩尊雕像。

    自兒子死後,夫婦倆一直持續著這樣的狀態。

    相隔僅幾百米的白雲小區7樓,是他們一年前買下的房子。8月15日,朱四海19歲的獨子朱斌就吊死在客廳的吊燈上。

    中年喪子,朱四海說,「別人的生活是越來越寬,而我們是越來越窄。」他用雙手在自己的胸前比劃著。

    處理完兒子的後事,夫婦倆把生活用品從家裡搬了出來,住到了租的門面房裡,東西堆了滿滿一屋子。

    在親人的勸說下,他燒掉了兒子生前的所有東西,除了一沓照片,「這是唯一的紀念,想他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看看。」

    8月15日晚上9點左右,張慈蘭在隔壁的水果店買了一點桃子和葡萄,又拿上自己店裡剩下的幾個蘋果,準備帶回家給兒子朱斌。

    她已經兩天沒見到兒子了。

    朱斌今年剛剛升入高三,從7月9日開始,他就讀的雲夢一中就開始補課。

    往常這個時間,朱斌應該還在學校上晚自習。但走到家門口的時侯,張慈蘭覺得有點奇怪,她在小區的院子裡看到了兒子平常上學所騎的紅色電動車。

    她爬上七樓,敲了幾下門,家裡沒有任何動靜。掏出鑰匙,打開門的一瞬間,她差點沒有叫出聲來:19歲的兒子朱斌懸在客廳的吊燈上,一動不動,脖子上的繩索觸目驚心。

    張慈蘭大聲哭喊著衝過去,放下兒子,他的身體已經冰涼,沒有了呼吸。

    8月19日下午,朱四海從枕邊找出兒子生前的照片,整整有上百張,他一張張地翻看著。

    照片中的朱斌高大帥氣,戴著近視眼鏡,顯得陽光、文氣,但很少看到笑容。

    其中一張,朱斌站在深圳的海邊,雙臂環抱胸前,眼睛望著前方,眼神沉靜,背後是蔚藍色的大海和海中嬉戲的人群。

    「這一張照得最帥。」朱四海說。

    日記

    在事後的調查中,雲夢當地警方在其家中找到了朱斌生前的日記本,在日記本的最後一頁,他寫下了遺書。

    遺書用藍色水筆寫成,寥寥百餘字,字跡潦草。

    「生活太累了……」朱斌在遺書中告訴了家人他為何選擇自殺的原因。

    這是一個藍色封皮、仿線裝的日記本,封面上印著一個大大的「蘭」字。

    日記本的最後幾頁被撕掉,看得出來,這份遺書朱斌寫了多次。「可見當時他的心裡經歷過複雜的鬥爭。」一位參與調查的人士分析。

    遺書沒有落款,只是在最後寫下了大大的「絕筆」二字。

    在遺書中,朱斌說自己感覺生活太累。他還提到,自己一生「險」了三次,「其中最危險的一次,幸有人救了我。」「也許那一次就不該被救活,這次誰也無法救我了。」

    在遺書的前面還有他幾年來的日記,他在記錄上異常混亂,時間上沒有邏輯性,每篇都只有幾句話,字寫得很大。除了時常會用到一些生僻的文言文,他還經常寫錯別字。

    在一篇日記中朱斌提到,自己性格孤僻,感覺難以融入社會。緊接著一個「需」字後,突然頓筆。

    朱四海夫婦倆始終想不通,兒子的生活壓力究竟來自哪裡。

    自從他倆開始做生意,家庭的經濟狀況已有所好轉,並已在縣城安家。兒子的學習成績始終在班上維持在中等偏上的水平,「考個二本學校不成問題。」

    張慈蘭回憶,出事前幾天,兒子曾向她提及過,想休息幾天,不想補課了。「其他學生都在補課,我怕他落後,沒有同意。」

    補課期間,學校曾放過一個星期的假,朱斌獨自一人乘車到武漢,在武漢大學整整玩了一天。當天回來之後,他就對家人說,一定要考上武漢大學。

    他還想過到蘇州和杭州散心,但因為沒有買到火車票,最終放棄。

    打架

    正像他日記中所寫的那樣,在朱斌的同學眼中,他是個較為孤僻的人。

    「他幾乎沒有什麼很要好的朋友,從來都是獨來獨往。」他現在的同班同學李明說。

    但在李明眼中,有時朱斌也會表現出來他的另一面。在與熟人交流時,他偶爾也會講出幾個冷笑話,「不過大家都覺得不好笑。」

    李明還說,朱斌的性格有較為明顯的兩面性,一般情況下,他不與其他人講話,但另一方面,他脾氣暴躁,稍有不對,有可能馬上會爆發,聲音很大樣子很兇,「有時也讓人感覺很害怕。」

    有一件事情,熟悉他的同學印象都非常深刻。

    有一次,朱斌和同學一起到食堂吃飯。他給同學佔了一個座位。另一個同學到食堂後,想坐這個位置,朱斌一句話沒說,直接拿起板凳砸向了對方的頭部。

    他還是個自尊心很強的人。

    有一次考試,老師站在他後面看他做題,指出了他的錯誤,批評了他幾句,朱斌即刻發火,與老師發生爭吵。

    雲夢當地警方調查後稱,朱斌此前有過精神方面的疾病,其家人還帶他到武漢和孝感等地去看過心理醫生。

    對此,他的家人並不承認。

    復讀

    朱斌今年19歲,與同班多數同學相比,他的年齡偏大,因為他讀過兩個初中。

    據他的初中同學張鴻說,朱斌小學畢業後,父母為了讓他能受到嚴格的教育,將他送到了雲夢縣伍洛鎮的中學讀書,這是一所寄宿制的學校,從此,他開始了一個人的生活。

    朱斌在日記中提到,父母將他送到伍洛中學讀初中是個錯誤,讓他徹底開始自暴自棄。

    在張鴻的記憶裡,朱斌在伍洛中學讀了大約一年之後休學回家,其後大約兩年時間內,都沒有到學校上課,「他好像一直在外面混。」

    兩年之後,在父母的安排下,朱斌進入了雲夢一中附屬中學重新開始讀初一。復讀後的朱斌感覺就像變了一個人,「學習刻苦得讓人害怕。」

    那時候,他每天抱著書本,除了吃飯的時間,幾乎都在看書。成績總是穩定在班級十餘名。

    在他的初中老師看來,朱斌雖然刻苦,但是成績總得不到很大的提高,「他不是一個天資很好的學生。」

    因為他年紀較大,而且,當時他的身高已到了一米七以上,是班上個頭最高的學生。

    班上選舉班長,全班共60個同學,有50票投給了他。

    張鴻清楚地記得,當選的當晚,老師不在,朱斌像個領導一樣走上講臺,對全班同學「訓話」,希望大家以後能配合他的工作。

    「他那時好像與其他同學沒什麼不同。只是比一般同學都成熟,當其他同學還在追星時,他關心的已是國家大事和時事政治。」

    熟悉他的同學認為,有可能是學業的壓力導致了他後來性格發生的巨大變化。

    在湖北人口密度最大的雲夢縣,每年大約有4000餘名學生高中畢業,考上大學幾乎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在雲夢一中周邊的小區裡,有大量學生家長在校外租房陪讀。自從朱斌自殺事件後,學校停止了補課,但農村到縣城讀書的孩子還是沒有回家,「父母都在外打工,回去也沒人。」

    一位連續三年陪讀的家長對記者說,高中不給施加壓力,孩子的一輩子可能就完了。

    學校突然停止補課還讓這位家長很不滿,「其他地方的學校都補課,這樣不是耽誤孩子學習嗎?」

    生日

    朱四海夫婦倆對孩子近年來的印象是模糊的,記憶更多停留在兒子小時候。

    7月29日,農曆六月初八,是朱斌19歲的生日。朱四海夫婦倆幾乎忘記了這一日子。

    一年前,朱家在雲夢縣城買房安家後,朱斌經常獨自一人住在百餘平米的新家裡。

    父親朱四海承認,近年來與孩子的溝通很少,除了生活上,很少注意到兒子有什麼很大的變化。「對學習上的事情,我們更是很少過問。」

    上高中之後,兒子每天早出晚歸,而夫婦倆因為忙於水果生意,儘管新家和門面房只相隔幾百米,他們也常常一個星期不與孩子見一次面。

    事發之前,朱四海在陝西調運蘋果,張慈蘭在店裡照看生意,已經有兩天沒有與孩子見面。

    在一篇日記中,朱斌寫道:「不該搬過來的。」此前,他一直和父母同住在狹小的門面房裡。

    朱四海夫婦對孩子幾乎有求必應。「他小時候跟著我們受了不少苦,現在要儘可能地滿足他。」

    朱四海說,兩歲時,朱斌就和他們一起來到了縣城。「當時我們還是拉著板車走街串巷地賣水果,朱斌就坐在板車上,累了,就在板車下睡覺。」

    現在,他們每個月給朱斌500元的生活費。因為要做生意,兩人幾乎沒有時間給孩子做飯。儘管朱斌不住校,但他每天都在學校吃飯。

    事發之後,警方調查時,發現朱斌還有兩千多元的存款。

    據云夢警方介紹,出事之前,朱斌曾給母親打過電話,希望與母親好好談談,但是,張慈蘭沒有發現兒子的反常。

    當天,他還曾邀請一個同學一起到校外吃飯,只是不知道什麼原因,這位同學沒有赴約。(文中涉及朱斌的同學均為化名)(記者劉飛超 實習生羅曼文/圖)

相關焦點

  • 印度女星因抑鬱症上吊自殺年僅25歲,留下遺書:我真的累了
    據外媒報導,印度寶萊塢女星Preksha Mehta(普雷克莎·梅塔)因抑鬱症自殺,年僅25歲。據悉普雷克莎此前患有抑鬱症,加上疫情原因,她很長時間沒有工作,也沒有收入,導致抑鬱症病情加重,於是在本月25日,她在家中上吊自殺,還留下遺書,內容是:我很努力地試過了,但我現在真的累了。普雷克莎曾在《Sakha》、《Padman》等電影飾演重要配角,她還出演了《梅裡·杜爾加》和《拉奧·伊什克》等劇,在印度也是小有名氣。
  • 碩士宿舍內上吊身亡,生前給好友發送遺書,自殺原因成謎
    2020年11月11日,臺灣當地警方接到臺灣大學報案,稱有一名男學生在寢室內上吊自殺,由於情況特殊,引起當地警方高度重視,遂立即前往現場展開調查。根據相關人士透露,自殺的男學生為大陸學生,今年碩士即將畢業
  • 32歲遠嫁女子留下兩孩子上吊自殺,遺書曝光讓人心碎
    >這天,江西吉安警方通報一起案件,在江西吉安的一個橋面上有一名女子上吊自殺,屍體被發現的時候已經死透氣了,而且在現場發現了女子生前留下的遺書。或許就像她遺書當中所說的那樣,選擇上吊自殺的原因與她的孩子有關,稱自己沒有能力教育好孩子,很愧疚、很自責。
  • 廣東一男子在工廠上吊自殺身亡,遺書字字揪心,家屬索賠200萬
    近日,廣東佛山順德樂從,一名身穿紅色衣服的男子在一家鋼鐵工廠上吊自殺。死者生前留下一段文字稱,身體不好身心疲憊向工廠請假被拒絕,家屬也認為死者自殺與工廠領導不批假條有關,但工廠對此事予以否認。2020年特別的一年,失業的如何生存,在公司工作6年了,好像出去找不到工作,與社會脫軌,累又睡不著,睡不著更加無力工作,孩子還小,父母年老。
  • 25歲女星因疫情失業,抑鬱症加重上吊自殺,遺書內容細思極恐
    一名年僅25歲的女星,因為疫情的原因失業,從3月份開始就沒有了收入來源,最終導致了她的抑鬱症加重,在家裡上吊自殺。這名女星的名字叫做Preksha Mehta,是寶萊塢的一名演員,據外媒報導,事發前一天Preksha Mehta的家人在打牌,而她卻一個人坐在樓梯上面。
  • 丈夫證實上吊自殺 留遺書:對不起
    ▲林奕含丈夫證實她是上吊自殺。(圖/翻攝自林奕含臉書)現年26歲的林奕含才華洋溢,日前才剛出版長篇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不料27日卻驚爆離世消息。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專任教授陳芳明在臉書表示,「我的學生林奕含走了」;《ETtoday新聞雲》記者稍早向遊擊文化出版社查證,證實消息屬實。
  • 安康打工男上吊自殺,遺書內容讓人淚奔……關注
    西安雁塔警方在房間內發現了一封遺書,初步判定夏榮文是自殺,遺書屬實。  遺書中稱1200元被房東搶走  夏榮文家屬提供的遺書複印件上說:「我媳婦說想回鹹陽打工的父母那玩幾天,昨天(1月29日)我就把她和兒子一起送到鹹陽嶽父家,當天我就回來了。
  • 印度一男子剛參加完葬禮,回家後發現16歲女兒留遺書上吊自殺
    據外媒1月11日報導,印度一男子帶著家人前去參加葬禮,獨留16歲閨女在家等待,結果等他們回到家中後,女孩已經上吊自身,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呢?據了解,在前不久,阿拉(化名)曾在放學路上遭到兩男子騷擾虐待,警方通報案情後,沒人願意幫助這個女孩,還甚至有人不斷地嘲諷羞辱她,在1月10日,阿拉的父親帶著其他親人的去參加親戚的葬禮,留下阿拉一個人在家,她在寫好遺書後,選擇上吊家屬,據其父親表示,他的女兒跟那兩個男孩沒有任何關係,她是在上學途中遇到的,自己女兒的自殺是為了逃避那些人。
  • 新娘結婚3天後在家中上吊自殺,丈夫稱沒發生矛盾她總一個人發呆
    結婚本應該幸福的事,然而在近日,印尼一名剛結婚3天的女子卻在家中上吊自殺,家人們還稱在此之前並沒有發現任何異常。據印尼媒體12月3日報導,12月2日晚上9點左右,一名25歲女子被發現在家中上吊身亡。當地警方得知後立即趕到現場,並將其屍體送往法醫院進行檢查後得出初步結論,該女子為自殺身亡,身上沒有其他傷痕。據悉,這名死亡女子名為Abdul Majib,現年25歲,她與丈夫在11月29日結婚。12月2日晚上9點左右,鄰居在其房中發現她已經上吊身亡,於是立即通知了她的家人。
  • 日本著名男演員三浦春馬在家中上吊自殺
    日本著名男演員三浦春馬在家中上吊自殺 警方認為是自殺。 據有關人士透露, 下午一點左右,有人在三浦春馬位於東京港區的住宅中發現其上吊自殺。三浦春馬被送往醫院後,隨後醫生確認其死亡。 三浦春馬今天原本有工作安排,但卻未按時到場。工作人員去其家中尋人,竟不想發現了這樣的結果。
  • 浙江大學生操場用皮帶上吊自盡 被疑為情自殺
    前一天晚上,學校一名大四男生盧某在操場肋木架上,用皮帶上吊自盡,當晚死亡。目前,男生的家屬已趕到寧波。  昨天該校宣傳部一名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公安部門從盧某的電腦中發現了一封遺書,提及和女友感情不順,為情所困,據此初步懷疑是為情自殺。  男生用皮帶上吊自盡  肋木架等健身器械在萬裡學校西校區田徑場的一個角落。
  • 城固高中生校舍上吊身亡 留遺書稱學習壓力大
    本報漢中訊 (記者 董知行) 昨日上午,城固縣第一中學一名高一學生在校內學生宿舍樓內上吊自殺。截至記者昨晚發稿時,城固方面未有正式書面結論公布。  昨日中午,記者來到城固縣第一中學,看到多輛警車停在路邊。幾位民警和學校工作人員守在校門口,拒絕外人進入。
  • 遼寧一研究生上吊自殺身亡,警方已介入,遺書內容曝光
    遼寧一研究生上吊自殺身亡,警方已介入,遺書內容曝光許多學生為了出人頭地,十年寒窗苦讀,甚至有些人讀了二十幾年書,再經歷過學校和老師的栽培下,其家屬和老師都希望他們能成為國家的棟梁,能為社會作出貢獻。可是總是有少數學生因各種原因覺得自己沒有任何社會價值,選擇結束自己美好的生命。
  • 大連理工一研究生上吊自殺身亡,死者遺書內容曝光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研究生中自殺事件頻發,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問題。不管這些研究生是因為什麼原因自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壓力大。也確實,首先他們年紀已經不少了,一邊是生活的壓力,一邊是學習的壓力,甚至有的研究生還有情感方面的壓力,家裡一直催著要結婚。
  • 江西橋面現一具上吊女屍!警方已經介入調查,遺書內容曝光
    江西橋面現一具上吊女屍!警方已經介入調查,遺書內容曝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壓力的存在。隨著社會的發展,每個人的壓力也都有所不同。經濟發展得好,但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開銷也隨之變多。所以很多人都在努力的賺錢,但是近幾年來,很多人就因為承受不住這個壓力,選擇了最極端的方式自殺。也隨著現在競爭壓力的越來越大,孩子從小就在競爭。家長們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們的壓力也都非常大。可是就有一些人承受不住這種壓力。
  • 臺東大學一女生趁室友熟睡上吊自殺 不治身亡(圖)
    臺東大學女學生趁室友熟睡,在宿舍內上吊。據悉,警方指出,19歲的葉姓女生早上趁室友熟睡,以圍巾綁在床沿上吊自殺,輕生詳細原因仍在調查中。由於這是1個半月內第二起學生尋短案件,校方稱日後將加強防範自殺機制。  據報導,臺東大學1個半月內連傳兩起學生尋短案件。30日上午10點,葉姓女生趁室友熟睡之際,拿圍巾綁在雙層床沿手把上吊自殺,被中午下課回宿舍的另一名室友發現並報案。
  • 男子請假不成在工廠上吊自殺:壓力大 家屬索賠200萬,工廠賠3萬
    為了生活,很多人確實已經拼了。很多人為了養家餬口,勞心費神的同時,也傷害了身體。普通民眾的困惑,或許只有自己知道,不僅如此,我們還必須有足夠的抗壓能力和理性生活態度。員工請假不成,在廠區上吊自殺近日,廣東佛山一名男子因請假被拒絕,結果留下遺書後在工廠上吊自殺身亡。
  • 廣州一初中男生被老師罰抄單詞留下遺書自殺(圖)
    廣州一初中男生被老師罰抄單詞留下遺書自殺(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29日 01:43 來源:新快報     何煒營的遺書    新快報4月29日報導 何煒營(化名),15歲的增城市荔城第二中學初一(二)班學生,性格開朗,學習成績優秀,25日在英語口試後被老師罰抄單詞,當晚放學回家後離家出走,28日早上6時50分,他的屍體在增江河被人發現。
  • 外婆和13歲外孫家中上吊自殺 網友:我的天 太難受了
    新浪微博截圖【#外婆和13歲外孫家中上吊自殺#警方通報】7月19日8時許,東安縣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接許某峰報警稱:其姐孫某某和其姐的外孫蔡某某在白牙市鎮的家中上吊自殺。對1973年~1979年美國電視報導自殺事件的研究報告指出,電視報導自殺事件確能導致青少年自殺率上升,越多媒體報導,內容越詳盡,則引致自殺率上升幅度也越大。青少年女性自殺率上升約13%,男性上升5%.
  • 15歲初三男生在寢室上吊自殺,得知原因,網友咬牙切齒:玻璃心
    導語:15歲初三男生在寢室上吊自殺,得知原因後,網友咬牙切齒:玻璃心 學生們應該要做到的任務就是學習,要清楚一周內所要做的事情,然後制定一張作息時間表。在表上填上那些非花不可的時間,如吃飯、睡覺、上課、娛樂等。安排這些時間之後,選定合適的、固定的時間用於學習,必須留出足夠的時間來完成正常的閱讀和課後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