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疫情越來越嚴重,薔薇姐姐聯繫上了在矽谷上班的靜子女士。靜子女士說,美國政府和民眾其實並不是很重視疫情。在矽谷,著急的是華人。
有的華人從國內回美國,會主動替自己的孩子向學校請假,想讓孩子在家隔離,可是學校堅決不同意。華人家長聯名寫信給學校也沒有用。
如果學校不同意孩子請假,而家長執意這樣做的話,孩子將面臨著退學的風險。
華人只好小心翼翼地按照國內的習慣,努力去保護自己和家人。
撰文/小靜子(矽谷女白領)
3月8日晚,我和老公喝著咖啡,揉著眼袋,在酒店沙發上為他安排回國的計劃。他在中國國內一家大型網際網路公司任職。
7歲的兒子趴在窗臺上看著旁邊的滑雪場,那邊的夜班人員正輪番用各式車輛維護雪道。這個小小的人還不太能理解大人們的擔憂。
▲前幾天我們還去滑了雪
我倆來美國10年,讀書畢業工作結婚又生子,和矽谷眾多碼工家庭一樣平淡平靜。
兩年前,老公接受國內的職位回國工作,我和小孩留在美國。一般老公每季度會來美1-2周,今年因為疫情,他來美國過春節之後就被通知暫無需回國,一直和國內團隊遠程協作辦公。
3月7日晚,老公接到公司郵件要求所有員工儘快返回。
這兩天,美國疫情發展迅速,確診過千人。而我們從來沒有接到過任何小區、物業或者當地政府發給市民的正式文件或聲明,來告訴我們要為疫情做哪些準備。
華人一邊買口罩,一邊給國內捐口罩這裡的華人第一波焦慮暴發在1月23日,因為傳聞春運期間「幾十萬人離開武漢」,讓我們開始擔心國內的家人。
當時,我們這邊的華人聊天群爆了,真假消息滿天飛,群裡充斥著焦慮,沮喪和憤怒。
我在網上下單了5盒共75個帶氣閥的N95口罩(不是3M,因為當時3M品牌口罩的價格已經高到不合理的程度)。
老公原計劃在美國待到2月9日回國,剛好可以讓他帶回國分給親友,當時聽說國內口罩已經脫銷。
我畢業學校的矽谷校友群,和幾個同行組織的小群,開始四處組織捐款和籌集醫用口罩。
有醫療資源的朋友通過醫療採購渠道,陸續籌集了幾萬個1860口罩(即3M1860醫用N95口罩),正在想方法寄回國捐贈給醫院,我們這些沒有資源的群友只能酌情捐款用於採購資金。
除了大宗採購,並火速寄往國內的口罩,矽谷華人很少有人見過1860口罩。我們一邊對「搞到」醫用口罩的朋友豎大拇哥,一邊在群裡分享自己能找到的1860連結,方便大家購買自用。
我跟著連結下了兩單40個大人尺寸,和40個兒童尺寸的口罩備用,結果3天後接到通知,庫存不足訂單取消。
之後幾天,我陸續聽到朋友們抱怨專業醫用口罩訂單被取消了,大家轉頭想買普通N95口罩時,也已經漲價十幾倍或根本無貨。
矽谷湧現「舉報者」,當地人離華人遠遠的緊張情緒不止蔓延在網上,也在我們身邊。
從國內來的人成了危險分子,一瞬間矽谷湧現了很多「舉報者」。
他們每天都在「舉報」哪裡的購物市場聽見旁邊年輕人對父親說「幸虧你在封城前逃出來了」;某某大公司的誰誰剛從國內回來,不自覺隔離還去上班;某某學校,誰誰小朋友的爺爺奶奶,據說從武漢過來了,小孩還堅持上學……
整個矽谷人心惶惶,華人家長們開始停掉孩子們的晚上補習班和周末特長班,當地人避免去華人超市購物,在美國超市裡,人們也都離華人遠遠的。
一個朋友氣嘟嘟地跟我們說,「我帶著口罩去Costco,在冰櫃前面和一個老阿姨距離很近,她女兒趕緊過來用中文小聲告訴她媽媽,要她離我遠點!」
而且對方似乎並不介意這些話被我朋友聽到,也不介意冒犯她,畢竟「命更重要」。
家長主動給孩子請假隔離,學校直接拒絕更讓人們著急的是美國社會的淡定態度。
在一個500人的矽谷家長群裡,一個正在浙江度假並計劃2月2日返美的媽媽,每天為我們直播她和孩子學區溝通的進展。
她認為,雖然她沒有任何症狀,但是介於國內的疫情,她希望學區同意她讓孩子請假兩周在家隔離,可是她的請求被學校直接拒絕了。
▲學校還在繼續上課,我們家長都很擔心
在美國,公立學校十分限制學生請假,病假需要醫生開具證明,事假超過規定天數則會被退學。
這個家長很無助,因為她希望可以請假隔離避免傳播風險,但不能接受因為自己的好意而讓小孩被退學。
很多家長為她加油、支招,以及一起發信和校區溝通,但也有家長表示「可以先退學啊,只要再註冊就好了」,其實他們也知道,這個學區大家排隊擠破頭,一旦孩子退學,以後可能就與該學校無緣了。
或許是總統對於疫情的輕視,或許由於「政治正確」,學校起初給出的同意回復是,「我們不會因為國籍、種族或者近期的旅行經歷要求學生不上學」。
真讓人無語!
不少家長擔心,不進行強制隔離會導致一些「不自覺」的家庭散播病毒,因此開始有針對未自覺隔離家庭的微信「聲討」,也有熱心群友建起了區域性的「隔離互助群」,為需要自我隔離的家庭送餐送貨,解決日常生活問題。
老公從國內來美國,老師說沒症狀就不要緊同樣的尷尬也落到了我們家。
老公1月底從國內來美,我提前一周和班主任講明老公的行程,並告知所有關於病毒的信息。老師毫不猶豫地回覆說,「沒事啦,他不是從武漢來的,不是嗎?」
但在我的一再要求下,她答應會和學校主管商量,主管會和我溝通。
直到老公回美國前一天,我都沒有收到學校回復。
那天學校匯報演出,我在學校遇見了其他孩子家長,有一位華人家長告訴我,因為疫情,她已經將孩子的生日派對取消了。
另一位印度家長則很關心地詢問我疫情的問題,聽說我家人還在國內,她表示了關心。我問她通過什麼方式了解肺炎疫情,她表示當天早上聽新聞播報了中國的情況。
活動結束後,我再次詢問老師,對方答:「我覺得沒有問題,只要沒有任何症狀。」
我很驚訝地說,「你知道,這個病在發病之前沒有症狀的時候也會傳染嗎?」
誰知她同我一樣的驚訝,張大嘴巴「哇哦」,然後表示她會和主管商量,會在當晚回復我。
班主任的反應,和當時的美國社會反應是一致的,就像此前的「中東呼吸症候群」和「伊波拉」,不少美國人可能聽說過世界某地正在流行某種傳染性疾病,媒體上偶爾會有報導當地疫情,也會告知病症反應。
但這些都離美國人太遙遠,只有去醫院,護士例行詢問,最近是否去過某些國家時,他們才會想起:「哦,對,最近有這樣的病」。仿佛這並不是發生在地球上某地,而是發生在別的星球一般。
這一天,我從下午3點等到學校下班,也沒有接到主管電話。
這大概表明班主任在驚訝過後還是忘了我的要求,沒有上報主管(學校主管每次都會很主動回應家長各類要求和詢問)。
朋友聽說後生氣地說,「所以學校也太靠不住了!」
當晚,我接到老公,我們商量後確定,讓兒子請假兩周,一方面杜絕一切風險,另一方面也不會給學校裡其他的華人家長造成擔憂或恐慌。
還好,我兒子所在的私立學校並不介意孩子請長假。
這時候的美國,只有華人們才緊張。美國政府和民眾都很淡定和滿不在乎,我們焦急,擔憂,然後開始默默為可能發生的疫情暴發做準備,因為感覺當地政府「不太靠譜」。
從2月1日美國限制中國公民入境之後,華人們的心情開始冷靜下來,雖然華人餐廳還是不太紅火,很多孩子還是沒有送課後班,口罩依舊難買,但是「舉報者」們少了很多,漸漸地聊天群裡只有對國內新聞的關注,和「全面抗疫」的支持和信心。
沒有「斷米斷糧」,消毒用品斷貨是真的真正的恐慌悄然而至。
2月28日,美國發現第一例不明原因的社區感染病例,給原本虛弱的火苗加了一把柴。而這一天發生的,就是國內小夥伴熟知的「美國搶貨斷米斷糧」事件。
需要澄清的是,「斷米斷糧」是絕對誇大,Costco的大米,50磅一包19.99美元,相比於其他超市15磅賣25美元的日本大米價低量大,成為華人「囤貨」首選,在其他超市雖然大米貨架銷售很快,但並沒有斷貨。
▲超市裡大米供應還是充足的
真正的美國式囤貨,集中在家用消毒用品和罐頭麵食等食品類。如果說大米斷貨只針對Costco,消毒用品斷貨則是針對所有美國零售商的。
2月28日一大早,一個在醫療部門工作的朋友就給大家開了一個單子,詳細列明了各種家用消毒產品,包括是否需稀釋,消耗速度等情況,提醒大家如果疫情有可能在美國大範圍擴散,消毒用品是必須且容易斷貨的產品。
「速囤!」——她提醒大家。
於是,那天上午,我趁見客戶前的一個小時去買了未來一個月的日常清潔用品——衛生紙、廚房紙,還有擦地板溼巾,還有消毒用品——消毒溼巾、酒精、消毒液。我還象徵性地買了幾小瓶手部消毒液。
當天人不多,貨架上消毒產品也很豐富。但據說兩天後線上線下的酒精、手部消毒液和衛生紙都已經買不到了。
2月29日晚,我用了一晚上的時間在網上搜索外科口罩,各大網站全部斷貨。網上第三方商家也沒有保證質量和收貨日期的貨源。
一番掙扎後,我只有在網上花150美元,買了100個叫得上名字的醫療外科口罩,令人驚喜的是第二天就成功發出——這並不常見,這個時候正規品牌的口罩訂單會有很大機率被取消。
3月2日,我送孩子去上學,聽廣播,我驚訝地發現,主持人花了很多時間談論新冠病毒,而且隨後幾天比重不斷增加。
3月4日,在我開車的半個小時內,廣播裡一直在討論新冠病毒。內容從病例討論到預防辦法,主播還邀請了周邊幾個大醫院的專業人士,請他們分析未來疫情發展。
專家們的意見基本和對抗流感一樣:少湊熱鬧,多洗手。
矽谷在家辦公,學校繼續不停課比起專家的溫和建議,矽谷的各大公司做法更直接有效也更能穩定人心:在家辦公。
3月2日,從Twitter宣布建議舊金山辦公室員工在家辦公開始,Facebook、Apple等各大公司都宣布員工開始在家辦公。
不接觸別人,「家裡蹲」的人們感覺安全多了,但是大公司的做法卻讓人們覺得疫情大概真的要暴發了。
所有人都在盯著學校,等著學校停學。畢竟,大人們再注意,也管不住孩子們每天在一起瘋玩打鬧。
各族人民團結起來一起聯繫學校,打電話,發郵件,再在聊天群裡互通有無,但得到的答覆,基本都是暫無停學計劃。
專家還在新聞上說,大家不必恐慌,此次疫情致死率不高,更不用擔心斷米斷糧,不要影響正常生產生活。
另外,他們認為小孩子感染率較低,病症較輕,所以很多學校不會停課。
但是,我們需要擔心的是孩子攜帶病毒回家,可能會造成家裡老人或有基礎疾病的家人感染,——而這正戳中很多華人家庭的痛。
在矽谷,很多年輕的「雙職工」家庭沒有精力獨自帶小孩,就由老一輩來美國幫忙照顧,很多老年人是持旅遊探親籤證來美,而且很多人沒有購買醫療保險,這也給眾多毫無根基的新移民家庭帶來極大風險。
由於工作較忙,這篇文章寫了兩個晚上,在這兩天中,美國疫情發展迅速,確診過千人。
目前為止,我身邊並未發現確認或疑似病例,也從來沒有接到過任何小區、物業,或者當地政府發給市民的正式文件,或聲明,他們沒有告知我們具體要為疫情做哪些準備。
大家都在根據國內的經驗默默籌備,希望風雨飄搖中,大家都可以照顧好家人,撐住自己的小家。
編輯/薔薇姐姐
圖/靜子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