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二度遷址,這家律所的底氣是什麼?

2020-09-10 光遠律訊

作者 / 陳瓊青 蔡宸劼 歐陽博文

來源 / 智合


2016年1月,盈科全球總部入駐北京中國國際貿易中心三期,慶祝律所15周歲生日的同時,也為其開啟了新篇章的裡程碑。

兩年不到,2017年12月5日,盈科即瞄準正在建設中的正大中心,與其達成合作協議。

建成後的正大中心,成為北京CBD的新地標。2020年7月,盈科正式入駐。

尤其在全球經濟受疫情影響的大形勢之下,盈科依然赴約,遷至北京最繁華的地段。

短短4年間,兩度搬遷總部,盈科這麼做的底氣是什麼?

遷址,中國律所發展的隱藏線

回望中國律師行業發展的歷程,絕大部分律所都是從租賃一兩間辦公室開始創業。此時,辦公室的硬體條件還不是必需品,律所管理者們更為看重律師單人的作戰能力。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客戶遇到的法律問題日益複雜,對律所在不同地區、不同國別的響應速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僅憑單一律師或者單一專業領域的律師團隊已難以滿足。

為了匹配客戶對於及時響應及全面服務的需求,中國律所拉開了規模化徵程的序幕。從中國入世後的初露端倪,到2010年之後全國一線律所的空間布局,再到近幾年各地律所的北上南下,規模化的浪潮開始席捲國內法律服務市場。在這種趨勢下,律所的律師數量也從個位數向兩位數、三位數甚至四位數發展,律所的辦公面積亦逐漸擴大,並有意識地往核心地段靠攏。

遷址這一舉措,通常暗含了律所的硬實力——法律服務專業,人才儲備充實,品牌競爭力強,客戶粘性高,律所發展快。地理位置越好、辦公面積越大、硬體條件越智能,越是意味著固定成本的高昂,如無相應實力做支撐,律所舉步維艱。

是以,律所的每一次選址都會慎之又慎,而一旦決定遷址,也意味著這家律所對未來發展的自信與底氣。

在北京,國貿CBD、東城核心區、西城金融街三地以繁榮的經濟優勢,聚集了逾百家律所北京大所及其他省市律所的北京辦公室。其中,國貿CBD更是匯集了半數以上的TOP律所,方達、金杜、競天公誠、環球、海問、中倫等 (律所順序按首字母排序) 知名大所均坐落其中。

箇中理由也不難琢磨,「佛要金裝,人要衣裝」,律所也需要能有與其服務客戶層級相匹配的辦公場所。選址於核心商圈,對外展現自家律所的「高端感」和「精英範」,對於客戶與人才的吸引都大有助益。

可見,遷至城市商務中心既是行業趨勢,同時也是樹立自己品牌影響力的重要一步。盈科此次遷址,恰是律所綜合實力的直觀體現。

國貿三期與正大中心,盈科的選擇

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1號(國貿三期),是盈科原辦公場所的地址。從此處走到正大中心,只需兩個轉角,總共路程不超過1000米,步行只要十分鐘。也就是說,盈科的這次搬遷,只是換到了「鄰居家」。

同樣的地段,國貿三期與正大中心到底有何區別?

先來看一組數據對比:

  • 北京國貿三期,2007年正式建成,高330米,共81層,總建築面積為28萬平方米,每一層辦公面積約為2000平方米。
  • 正大中心,2018年竣工,由兩座高238米的雙子塔構成,每座地上45層,地下6層,總建築面積達31.6萬平方米,擁有CBD核心區最大的租賃面積,平均每一層的面積約為2400平方米。

光從樓高、層面積對比,同是核心CBD的頂級寫字樓,國貿三期與正大中心的區別似乎並沒有那麼大,不過,入駐正大中心的企業普遍是國際金融、高端商務、文化傳媒等領域的頭部公司,例如正大集團、泰康金融、安邦保險、中金集團、方正集團、濤利投資、中國國際期貨等。

伴隨著近年來非訴業務的快速崛起,對於律所來說,能與五百強企業在同一棟辦公樓,意味著更多的業務機會與創造更高經濟效益的可能,縮短地理距離亦能更快速響應客戶需求。

此番入駐正大中心,盈科總共籤下9層,總面積近2萬平方的超大辦公區域,大大拓寬了員工的辦公空間,為他們迎接更加豐富的挑戰創造了更為舒適愜意的環境。是以,盈科在新址的內部設計上,也花費了巨大的心思。不僅是辦公環境硬體設施的全新升級、智能化設備的聯動管理,更是打造有溫度、有思想,多功能化、智能、休閒及趣味一體的真正意義上的「智慧」辦公室環境。這是盈科發展史中的又一裡程碑,標誌著盈科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全新徵程。

在公共空間的安排上,盈科極力使之顯得自由、寬敞。不同於傳統會議室的方正布置,盈科選取一面有落地窗的扇形區域,將窗外景觀引入室內,以增加空間外延的廣度,開闊參會律師的視野。

天花板、燈光、地面,室內配色相得益彰,讓整個空間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而弧線所帶來的動感、直線所帶來的透視感,又瞬間讓整個畫面「活」了起來。

辦公區以及休閒區則是另外一種風格。辦公區簡單大方,不假修飾,讓律師心無旁騖,安心工作,實現效率最大化。而休閒區則是充滿活潑的元素,跳躍的色彩,輕便的材質,廣闊的外景,讓來此休息的律師,捧著一杯咖啡即能有置身咖吧、茶室的放鬆感,在忙碌的工作之餘,能讓心靈有一段棲息之旅。

在律所發展進程中,與專業實力提升並列的,還有辦公升級、服務升級、品牌升級。無論是辦公場所、辦公環境、軟硬體設施的調整,還是直接為律師提供更細緻、專業的服務,盈科始終緊緊圍繞著「為律師服務」的理念踐行。

物質上保障員工收入,精神上讓員工體面而幸福地工作,一向以律師幸福感為重要指標的盈科,為所有盈科人精心打造一個素雅而氣派的「新家」,這是盈科不斷升級律師工作幸福感的重要舉措之一。在競爭壓力比比攀升的律師行業中,盈科的「家文化」顯得尤為有溫度。

盈科為什麼敢遷?

從國貿三期到正大中心,盈科正在穩健低調地謀篇布局,而這也歸功於其立足於客戶需求並不斷精進。

從2016年至2020年,盈科的執業律師人數從4500人增長至9800餘人,盈科中國區律所也由39家發展至81家,兩項數據指標均實現了四年翻番的目標。與此同時,其服務網絡已覆蓋了全球82個國家與141座國際城市,將專業的一站式法律服務播撒在了世界上法律市場上。

2019年,盈科以傲人的身姿攬獲法律界各項榜單:《亞洲法律雜誌》(ALB)「2019年亞洲律所50強」排名第一、《商法》「2019年度卓越律所大獎」、《錢伯斯亞太法律指南2020》海事商事領域「東部受認可律所」……

而這只是盈科躍進的幾個縮影之一,她從未止步於此。2019年底,盈科總創收再創新高,一舉突破50億元大關,並憑此摘得「The Lawyer 2020年」亞太中資所創收與規模榜單的雙料榜首。盈科正以高速發展的實力,闖進世界法律服務市場的眼帘,不可忽視。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律所開始逐漸重視品牌在市場營銷和業務拓展上的積極作用,並為此加大了在品牌推廣上的投入,希望通過品牌效應帶來更多客戶。盈科此次的搬遷,除了凸顯了其專業硬實力與文化軟實力,品牌的再一次轉型升級也是其此舉的另一個目的。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各行各業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打擊,法律行業亦受到波及,盈科卻依舊能夠能逆流而上,完成遷址計劃,這無疑給所內律師打了一劑強心劑,向盈科客戶傳達了大所風範。

盈科正在用實際行動向五湖四海的律界精英發出邀約函。

結 語

盈科律師一直有著這樣一句口號:「愛工作,更愛生活。」盈科取得今天成績,是9000多名律師一起深耕行業的結果。此次遷址,標誌著盈科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全新徵程。

「 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 」站在新的起點,盈科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新時代下的機遇與挑戰。

相關焦點

  • 是什麼,讓一個律所主任非要去享受40度的「高燒」?
    離開40度的重慶,回到20度的成都,在8月的最後一天,相差不過1個半小時的高鐵車程這10年來我至少見過數千名律所主任,與上千名管理各種類型、各種發展階段的律所主任們進行過深入的交流和訪談。與其說我是律所管理的參與人,還不如說我是律所管理的觀察者更為貼切。說實話,做律所時間越長,跟老司機開車一樣一樣的,反而越小心謹慎。自己越是做得久,了解得更多,越是感到謙卑和敬畏。
  • 幫川普競選翻案,這家律所惹上了大麻煩
    這家律師事務所就是有127年歷史的眾達律師事務所(Jones Day),在業內備受尊敬,沃爾瑪和通用汽車等公司都是該律所的客戶。 在遭到媒體和社交網絡的譴責之後,眾達發布了一篇言辭激烈的文章,為自己的行為辯護。但這似乎無助於平息法律界內外對這家律師事務所的怒火和嘲笑。周四,憲法律師、民主黨支持者約翰·博尼法斯分享了周五前往眾達律所曼哈頓辦事處外抗議的詳細計劃。
  • 這家律所一年新增1000多名律師!中國前50大律所最近一年發展概況
    此前我們和大家分享了《最新全球百強律所公布!恭喜這5家中國律所入圍!》。中國共有10家律所進入全球前200,其中5所進入全球前100。 那麼中國律所在去年的整體表現如何呢?哪些律所又有著最快的發展速度?今天我們將聚焦國內律所,來看看中國前50大律所在最近1年的表現。
  • 2020年近20家律所搬遷,為何律所紛紛租「高大上」辦公樓?
    近日,盈科北京總部入駐正大中心的喬遷儀式在朋友圈刷屏了,四年遷址兩次,再次引起業界關注。縱觀國內大所發展,不難發現它們在發展過程中均有多次遷址或擴建的經歷,大部分律所在選址時都傾向於CBD、金融中心、城市地標性建築的寫字樓和辦公樓。
  • 2020年近20家律所搬遷!為何律所紛紛租「高大上」辦公樓?
    來源:律新社近日,盈科北京總部入駐正大中心的喬遷儀式在朋友圈刷屏了,四年遷址兩次,再次引起業界關注。縱觀國內大所發展,不難發現它們在發展過程中均有多次遷址或擴建的經歷,大部分律所在選址時都傾向於CBD、金融中心、城市地標性建築的寫字樓和辦公樓。
  • 馬靖云:海派律所的三個維度與時代向度
    「開放包容」是海派律所的氣度海派律師事務所的視域更寬廣、心態更包容,對於五湖四海的法律人才包容度更高,可以讓我們這些新上海人得以紮根立足;開放包容的氣度使得海派律師事務所對於國際化的接受度更高,無論在事務所運營模式、團隊合作模式還是利潤分配模式上都不斷吸收借鑑國際大所的先進經驗,很多海派律師事務所將國際化作為事務所的重要發展戰略。
  • 為何這家美國「雲律所」一上市,就值3.5億美元?
    當傳統律所還在糾結是否擴大規模,如何管理人員,建立各種戰略時,替代性法律服務提供商(ALSP)已經開始慢慢地割走海外同行最肥的那塊肉。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許多中小企業開始嚴格控制在法律服務中投入的成本,從而加快了ALSP市場的發展。
  • 2180人報名,這家律所推出在線虛擬工作體驗計劃
    美國全國法律就業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Law Placement) 7月份對356家律所的調查顯示,95%的律所在2020年縮短了暑期項目的時長, 87%的律所舉辦了完全或部分遠程化的暑期項目 。
  • 成功的律所合伙人具有的特質究竟是什麼?
    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Robert是他所在律所中的一位明星律師,為律所帶來過很多業務,在律所享有比較高的地位。這家律所的另一位律師,Katie,也是一名合伙人。她在律所已經很多年了,以專業的客戶服務和專業領域知識而聞名,但是她並不參與新客戶的開發。
  • 京都律所25年轉型記:每當成就遇到改革
    法學泰鬥江平教授在京都二十周年時,曾將這句話送與京都,這背後是對一家律所二十餘年堅持的肯定和期待。它又憑什麼穿越25年的時光,並在中國法治化的道路上跟眾多同行一起留下自己的名字?或許你曾經聽說過這家律師事務所的名字,又或者你曾經在過往的新聞版面和報紙頭條上看到所屬律師的名字或身影,那麼你不妨來聽聽京都的故事。這是一群律師撥開雲霧望向曙光的故事。
  • 為什麼律所要租高大上的辦公樓?好的辦公樓出就一定出好律師嗎?
    律新社觀察近日,盈科北京總部入駐正大中心的喬遷儀式在朋友圈刷屏了,四年遷址兩次,再次引起業界關注。縱觀國內大所發展,不難發現它們在發展過程中均有多次遷址或擴建的經歷,大部分律所在選址時都傾向於CBD、金融中心、城市地標性建築的寫字樓和辦公樓。
  • 一部律所史,澎湃40年(上篇)
    那麼,中國律所的歷史該從何時講起呢?1978年12月28日,剛剛結束9年服刑的彭真回到北京,三個月後全國人大法制委員會成立,彭真任主任,中央開始建立一套正式的法律制度,以取代階級鬥爭政策。1979年7月1日,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一天之內通過了七部法律,其中《刑事訴訟法》專設 「辯護」章節,並在第26條明確規定了律師是位列第一的辯護人。
  • 1679家上海律所字號大盤點
    此外,出現21-30次的漢字共有14個,出現31-40次的共有8個,出現41-60次的共有4個,出現60次以上的共有2個。如此說來,上海最受歡迎的字號就是「申華」莫屬了。如果你特別去東方律師網查閱,還真有這家律所,是一家1983年就已經成立的老字號。上海,簡稱「滬」,別稱「申」。「滬」和「申」作為上海的文化和地理符號,成為上海律所中廣泛使用的字眼。
  • 【中國律所40年】博和:中型律師事務所的升級蛻變(精華版)
    1984年的上海街頭,還沒有什麼私家車,耳畔多是叮噹的自行車鈴。也是在這一年,上海被列為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開始了經濟上的騰飛。此時,林東品正在華東政法學院(現為華東政法大學)研習刑事法,立志畢業後做一名優秀的青年教師。一年後,林東品留校任教。熱衷於「站穩」講臺的他,三年內就完成了第一本法學教材《犯罪改造學》。
  • 嘉源律所起薪20K是事實還是烏龍?聽聽HR怎麼說!
    當 K 君告訴舍友自己拿到了嘉源的 Offer 以後,不料遭到了舍友的鄙夷:「嘉源是什麼律所?怎麼聽都沒有聽過?」「你這麼好的條件,為什麼不去金杜、君合,要去這家律所?」「這就是你心儀的律所嗎?」K 君聽了並不生氣,只是輕蔑一笑:又是一個滿腦子學生思維的人。
  • 中國前50名律所年概況:盈科創收52.7億元,中倫40億元…
    中國共有10家律所進入全球前200,其中5所進入全球前100。那麼中國律所在去年的整體表現如何呢?哪些律所又有著最快的發展速度?今天我們將聚焦國內律所,來看看中國前50大律所在最近1年的表現。作為中國頂尖的公司法領域律所之一,方達在2019年仍然業績顯著。最知名的交易是其長期客戶阿里巴巴集團在香港交易所價值134億美元的二次上市,方達在本次交易中擔任阿里的中國法顧問。
  • 律所一體化很難,為何還有這麼多律所「躍躍欲試」?丨律新社觀察
    那麼,一體化是什麼?律所如何實現一體化?是否適合所有的律所?一體化是否會導致人才流失?律所在一體化建設過程中有哪些可以借鑑的經驗?在「桂客夜話」上,這些問題得到了一一討論。01 什麼是律所一體化?為何要一體化?
  • 從區域走向全國,這家律所靠「師文化」闖出了新路 | iCourt
    普法之旅,良智當先↓ ↓ ↓↑ ↑ ↑點擊圖片,盡在掌握編者按這家律所在吉林當地開啟一體化運營,成立之初,專設公益熱線組,不計成本做媒體公益,培養講師。王爽12年從西南政法畢業那會兒,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會到一家律師事務所的公益熱線組,每天接電話,一接就是2年。「當時西政畢業回吉林,一次就過了司考,其實內心還是有點小驕傲的。一進律所,直接做接線員,我確實在犯嘀咕。」王爽說。日均150+的電話諮詢熱線,從婚姻家事、到刑事案件、再到交通事故,王爽發現自己應付不過來了。
  • 為什麼說律所裡合伙人及律師最為重要?律所為什麼要做團隊?
    律所的業務構成先說說「經常上法庭幫壞人辯護」這句話跟大律所實際情況不符的地方有哪些:1.很多人都不做訴訟;2. 訴訟律師不一定經常出庭(或者說,他們大部分的工作都是不需要出庭的);3.上法庭不一定是解決糾紛的唯一途徑,可以仲裁或協商;4.
  • 7年之變:Acritas 亞太律所品牌指數排名
    整理 / 周正來源 / 智合 近日,法律服務市場研究機構Acritas公布了2020年亞太7年之變:2014-2020年 Acritas 亞太律所品牌指數排名律師事務所品牌指數榜單,榜單中列出了亞太地區品牌價值排名前十的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