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平
插圖|來自網絡
最新一期《奇葩說7》開播,海選現場來了上千人,其中有新奇葩,也有往屆的老奇葩們,在這群人中,我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許吉如。
19年的奇葩說舞臺上,許吉如的出現很是耀眼,美女加才女的身份,讓她一上來就大受追捧。對於這樣的女孩,大眾似乎有種與生俱來的偏愛和期待。
然而沒多久,這個一直被人稱讚的「別人家孩子」,卻嘗到了什麼是「苦澀」,因為在那個舞臺上,她失敗了,而且敗得很徹底。
如果說19年之前她的人生有多精彩,那麼19年以後,她的人生就有多狼狽。
時隔一年後,許吉如再次出現在《奇葩說7》的海選舞臺上,讓人驚訝的是,之前那個自信滿滿,氣勢強大的許吉如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略有些羞澀,有些無力,眼神裡不再有光芒的普通女孩。
老實說,看到許吉如那一刻,我有點心疼這個女孩,她本沒有必要遭遇這一切,她應該還是在她自己的世界裡光芒萬丈就好。
可偏偏,她對自己的過於自信,對對手的輕視,反而造成了今天這樣的結果,她之所以走到這一步,又何嘗不是自己咎由自取帶來的呢。
01.
世界鼓勵「獨立女性」的誕生,但不是說讓女性借獨立之名變得「咄咄逼人」,不管你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你的所作所為得讓別人覺得舒服。
1992年出生的許吉如,有著非常耀眼的履歷。本科畢業於清華,研究生則畢業於哈佛大甘迺迪政府學院。
她是奧冠體育俱樂部形象大使,南京申辦2014年青奧會形象大使,2010年2月隨中國代表團赴溫哥華申奧。
另外,她還曾獲全國優秀團員、江蘇省十佳青年學生、「希望之星」英語風採大賽高中組冠軍、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冠軍、2008年北京大學模擬聯合國最高獎最佳代表獎和單項獎最佳口語獎等。
對於這樣的許吉如來說,有優越感也很正常,只不過優越感這種東西,是雙相性的。最近很流行兩個詞,一個叫「捧殺」,一個叫「棒殺」。
前者是一直被追捧,被各種讚美後形成的一種優越感,而後者則是被一系列打擊後形成的自卑心理。
無論是哪一種,其實都不是好的教育方式,因為教育往往是這樣的,一旦過了反而很容易適得其反。
很顯然,許吉如的好感敗得如此之快,就是因為她的經歷帶給她的優越感,導致她在辯論時的咄咄逼人,給人們造成了不適感。
想要做一個受歡迎的人,得有智商,更重要的是得有高情商。
02.
有時候太想要證明自己,反而會給自己帶來傷害,事實上你是什麼樣的人,自己知道就好,你無需向全世界證明什麼。
「好勝心強」原本是一個褒義詞,但不知道何時反而讓人有了一些不好的印象,主要還是因為用力過猛的緣故,給人一種壓迫的感覺。
看了節目後,很多人也發現了一個問題,許吉如還沒有從過去的陰影中走出來,因為她在海選時,選擇的依舊是去年失敗的辯題。
而這一次,她依舊沒有給到觀眾好的成績,所以很不幸,最終她還是失敗了。
對於許吉如,幾位熟悉她的導師始終是抱著關心的態度,希望她不要再受傷,希望她能夠儘快走出來。
但許吉如自己本身似乎是拒絕的,她有一種「從哪裡跌倒就要在哪裡爬起來」的執著勁,她自己解釋,是因為渴望多過於害怕,所以最後猶豫再三她還是鼓起勇氣來了。
但實際上,有些事沒必要太過於執著,尤其是失敗的經歷,一個執著於過去不放的人是沒辦法走到未來的。
感情中其實也是一樣,很多人因為受到過情傷,所以反而對再次戀愛畏手畏腳,就怕再一次受傷。
可即便你選擇不愛以後,就不會再受傷了嗎?不是的,這個世界到處都存在傷害,你想要克服這些困難,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
有一個說法是「放下過去,與自己和解」,這是治癒最好的方式,只有當你真正做到與自己和解以後,你才能寬容自己,才能允許自己犯錯。
一個不允許自己犯錯的人是悲哀的,成長本身其實就是在一次次試錯中不斷反省,不斷重塑的過程。
一個人的失敗與成功,並不僅僅只是靠成績說話,有時候雖然輸了比賽,但贏得人心,也未嘗不是勝利。
任何時候,要允許犯錯的存在,凡事沒必要太過於糾結,有些事過去了就過去了,你只有學著放下,才能更堅定地走向未來,而不被過去的錯誤所羈絆,所影響。
--END--
作者簡介:張平,心理諮詢師,婚姻家庭諮詢師,知名情感自媒體。我有酒,你有故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