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哼四歲就懂飛行原理,科學啟蒙並不難,五個實驗發現身邊的科學

2020-09-10 麥芽媽媽

這是麥芽媽媽的第【34】篇文章


育兒是一場修行,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父母

說起科學實驗,很多家長第一反應就是高端,複雜,只能發生在實驗室裡,由科學家進行。

其實生活處處有科學,孩子天生就是科學家。家長要做的就是激發孩子探究的欲望,為他們打開科學的大門。

在這篇文章中,我精心挑選了五個科學小實驗,在家就能帶著孩子做,方便又神奇,保證孩子愛不釋手。

實驗的目的一方面是了解一些科學小常識,還有一個是引發孩子的思考能力,所以除了實驗步驟,我還寫上了每個實驗後面家長可以拓展的小問題,培養孩子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

神奇的靜電


準備材料:

  1. 兩個透明塑料杯
  2. 圖釘
  3. 食用色素
  4. 氣球
  5. 頭髮或者羊毛布

操作步驟:

  1. 用圖釘在其中一個杯子的底部戳一個小孔,確保杯子裝滿水後會從中流出少量穩定的水。
  2. 給氣球充氣,並且綁住末端,為產生靜電做準備;
  3. 在水杯中裝水,滴幾滴食用色素。(加食用色素是為了方便觀察到水的變化)
  4. 把氣球在頭髮上或者羊毛布上摩擦,產生靜電;
  5. 把染色水倒入有小孔的杯子中,杯子底部有孔,這樣水流會均勻向下流;
  6. 用有靜電的氣球接近水流,觀察水的變化;

實驗原理:

摩擦起靜電,細小的水流會被靜電吸引

實驗拓展:

  1. 不同的材質的布料摩擦氣球都能產生靜電嗎?
  2. 氣球產生的靜電除了吸引水,還可以吸引其他物質嗎?
  3. 嘗試在黑暗的房間,用靜電接觸節能燈泡(沒有連接電線的燈泡),燈泡會有反應嗎?
  4. 在日常生活中你觀察到過其他的靜電形式嗎?

液體彩虹


準備材料:

  1. 顏料(安全起見最好是實用色素);
  2. 不同密度的液體:蜂蜜,洗潔精,水,植物油,醫用酒精……
  3. 透明玻璃瓶(方便孩子倒進去,最好是廣口瓶)

操作步驟:

  1. 先將不同的液體分別倒入一個小瓶子裡,比較他們的顏色,為了呈現色彩更漂亮,可以用不同顏色的食用色素為他們著色;
  2. 按照順序把不同的液體倒入透明玻璃瓶子裡,第一次可以慢一些,防止液體融合,順序參考:蜂蜜,洗潔精,植物油,醫用酒精……
  3. 然後就可以看到美麗的液體彩虹了!

實驗原理:

這個實驗利用的是液體密度的不同達到的效果。

不同的溶液有不同的密度,密度越大,物體受到的重力越大,密度小的液體會浮在密度大的液體的上面。

蜂蜜的密度>洗潔劑密度>水的密度>食用油密度>酒精密度,所以所有的液體在杯子裡分了層,成了漂亮的彩虹。



實驗拓展:

將這個實驗拓展可以引發孩子更多思考,比如:

  1. 你可以加入更多的液體嗎?試一試,上網查一下他們的密度大小;
  2. 如果將倒入液體的順序改變,還能形成分層效果嗎?
  3. 在日常生活中你見到過這個實驗的應用嗎?(分層咖啡/雞尾酒)
  4. 你可以嘗試做一個雞尾酒嗎?

熔巖現象


準備材料:

  1. 植物油
  2. 食用色素
  3. 泡騰片
  4. 玻璃杯

操作步驟:

  1. 在一個玻璃杯中倒入一部分水,取適量食用色素放到水中融合(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儘量和油的顏色區差別大一點),(水不要放太滿,半杯即可)
  2. 在變色的水中放入2-3片泡騰片;
  3. 在另一個玻璃杯中加約3/4的植物油;
  4. 將放有泡騰片的有色水倒入植物油中(不要太滿,離杯口2釐米左右,防止溢出)
  5. 觀察有趣的熔巖現象吧!

實驗原理:

水和油是不相容的,油也不會變色,因為食用色素是水溶性的。

泡騰片與水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泡。氣泡將自身附著在有色水的斑點上,並將其帶到玻璃杯的頂部。當氣泡彈出時,有色水珠又落回到玻璃杯的底部,就形成有趣的熔巖現象。

實驗拓展:

  1. 試一試如果沒有泡騰片這種現象還會發生嗎?
  2. 泡騰片主要起到的是什麼作用呢?

洗潔精的神奇魔力


準備材料:

  1. 牛奶;
  2. 顏料(最好是食用色素)
  3. 洗潔精;
  4. 棉籤
  5. 盤子或者一次性紙盤

操作步驟:

  1. 盤子中倒入牛奶(不要太滿,防止溢出);
  2. 在牛奶中滴入幾滴不同顏色的顏料;
  3. 在棉籤上蘸上洗潔精;
  4. 用沾有洗潔精的棉籤一端去觸碰顏料,觀察顏料的變化;

實驗原理:

牛奶密度略高於顏料,所以幾種水質顏料加入後可以短暫漂浮在牛奶表面,加入洗潔精(表面活性劑)後,顏料表面張力迅速下降並形成擴散效果 。

這是因為洗潔精是表面活性劑所致。而牛奶既含脂肪油性物質,又含有水分,所以洗潔精滴進牛奶以後,親油性和親水性各自不斷發生作用,身處其中的顏料就只能「隨波逐流」,不斷地在變化運動,移動、擴散、旋轉。漸漸地演變成一個色彩斑斕的圖案,而且不斷變化,演變出意想不到的圖案。

實驗拓展:

  1. 回憶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發現洗潔精這種神奇的魔法?試著將洗潔精滴入有油汙的盤子,觀察油汙的變化;
  2. 日常生活中其他的液體具有這樣的魔法嗎?
  3. 如果把牛奶換成水,還能有同樣的效果嗎?

水的魔法


水的折射使得箭頭方向發生了變化


水的折射使兩個圖案位置發生變化

準備材料:

  1. 透明玻璃杯(最好粗一點,太細的不利於觀察)
  2. 白紙上上分別畫上箭頭和不同顏色的色條;

操作步驟:

  1. 把畫有箭頭的紙放到透明杯子的後面,調整位置,透過杯子正好可以看到箭頭;
  2. 把水倒入玻璃杯中,觀察箭頭方向變化;
  3. 換不同顏色的色條,觀察變化;

實驗原理:

光從一種介質傳遞到另外一種介質時,會發生折射。玻璃杯加入水之後,相當於凸透鏡的效果,使得箭頭方向發生了變化。

實驗拓展:

  1. 物體的左右方向會發生變化,上下會嗎?用朝向不同的箭頭試試效果;
  2. 試試不同的玻璃杯形狀,效果一樣嗎?什麼樣的玻璃杯才會發生方向的改變?
  3. 圖案距離玻璃杯的遠近會影響看到的效果嗎?

其實如果仔細觀察日常生活中,會發現很多有趣的科學小實驗,相比於成功完成實驗,引發孩子的思考,激發他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究欲才是最重要的。

也歡迎大家分享有趣小實驗,一起培養愛思考的孩子。

相關焦點

  • 嗯哼4歲就懂飛機起飛原理,用百科書「餵大」的孩子,有多厲害?
    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擁有超高的詞彙量,當時我就被這個只有4歲的孩子驚到了,但這並不是全部。嗯哼真正讓人驚訝的是他所擁有的科普知識。「為什麼飛機可以飛在天上?」這個問題對於大部分4歲孩子來說,可能都是摸不著頭腦。但杜江用這個問題考嗯哼時,他可以不假思索地說出「因為它有噴射引擎,用力旋轉就可以飛了。」不僅懂得飛機起飛的原理,還能用專業名詞說出來。
  • 7歲男孩直播100個科學實驗上熱搜:從小懂科學的孩子,未來有多賺
    導語說起別人家的孩子來,開心爸爸首先想到的就是霍思燕的兒子嗯哼。這個在《爸爸去哪兒》節目中大放異彩的,別人家的孩子,不僅僅情商過人,就連知識的儲備量也是遠超同齡的孩子。比如杜江問到「為什麼會有白天和黑夜」,嗯哼直接就回答「我們天黑以後,它會給美國人帶來溫暖,這邊亮了,他們那邊就黑了。」
  • 嗯哼的科學知識驚呆杜江,給孩子做好啟蒙,這3個方法不容錯過
    想必大家都認識霍思燕的兒子嗯哼吧,在前段時間,嗯哼的爸爸杜江帶著4歲的兒子去參加了一檔真人秀,在晚上睡覺前,杜江和嗯哼討論:為什麼會黑天呢?嗯哼回答:我們天黑了以後,太陽會給美國人帶來溫暖,嗯哼不僅知道為什麼會黑天,他還知道太陽並不是紅色的,是因為黃色才可以發光,而且飛機可以飛是因為裝有噴射引擎等一些我們大家可能都不知道的一些科學常識,杜江也是驚呆了。
  • 普通父母如何給孩子做「科學啟蒙」?別擔心,科學啟蒙繪本能幫忙
    很多時候,我們小瞧了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拓展能力,有時候來一點家庭小實驗,就可以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引發思考,建立起日常認知和科學認知之間的連接,學會用科學的思維來觀察和思考。其實,科學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離不開科學,從生活中的小事善於發現,這就可以開啟孩子的"科學啟蒙",啟發孩子對科學的探索。
  • 霍思燕把嗯哼養成學霸:孩子智力都差不多,差距在於家長教育方式
    她也曾經曬出嗯哼在家裡看書的情景,滿滿一屋子的科學普及類的書籍,難怪嗯哼懂得那麼多知識。我倒是覺得有個網友講的很不錯,他說:「進行科學啟蒙,不是為了孩子知道多少,而是讓孩子想知道!」科學啟蒙可以激發孩子的探索能力孩子們天生就對周圍的事物感興趣,3歲左右的孩子,天天都會問無數個「為什麼」就是最好的例證。在德國,他們推崇自然教學法,幼兒園經常會組織孩子到戶外去,讓孩子去觀察自然、探索自然。
  • 科學啟蒙並不難,掌握3個技巧,在家也能玩轉「科學」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頭腦聰明,擁有科學思維。如何給孩子進行科學啟蒙教育,卻成為了家長們的共同難題。孩子還小適合科學啟蒙嗎?自己都不是很了解,該怎麼給孩子講?今天給大家帶來了3個小技巧,讓孩子在家就能進行科學啟蒙。
  • 霍思燕餵嗯哼「吃百科全書」?與黃磊不謀而合!同款繪本都火了
    要說娛樂圈最叫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那非霍思燕家全能學霸嗯哼莫屬!記得以前看過一集《媽媽是超人》,當時霍思燕和兒子嗯哼聊到蕨菜的時候,嗯哼反倒給媽媽普及起了知識:「蕨菜很早就有了,在恐龍之前就有了"。
  • 4歲嗯哼不上幼兒園,知識量卻遠超同齡娃!霍思燕育兒方式超讚
    現在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多數家長在3歲時就將孩子送進幼兒園了,相比各位家長的急迫,霍思燕卻恰恰相反,在《爸爸去哪兒》第一期中,工作人員曾問:4歲嗯哼不上幼兒園了嗎?霍思燕則說沒有,並且表示不著急。為什麼霍思燕一點都不著急呢?
  • 嗯哼4歲就懂地球自轉的意義!用百科書餵大的孩子真牛!
    這幾年,杜江霍思燕帶著兒子嗯哼上了幾個親子節目,嗯哼乖巧可愛的樣子贏得了很多觀眾的喜愛。我記得節目有一個環節是和爸爸一起去種花生,其他同齡孩子連花生根是哪個部位都搞不清楚,可是4歲的嗯哼會挖土、會固根、會澆水,樣樣不落,儼然一副「小生物家」的派頭。
  • 媒體怒贊:「霍思燕兒子嗯哼像百科全書!」秘密原來在這裡
    尤其在三歲左右,負責邏輯的左腦開始發育,越來越多地得到調動,最明顯的表徵就是不停地問為什麼。現在其實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的【科學啟蒙教育】,堅持文藝學術一起抓已經成為了很多新時代媽媽的共識。
  • 3-8歲孩子不能落下的啟蒙教育——神奇的科學實驗
    不要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丟失好對自然探究的好奇心,在科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的實驗中快樂成長,在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孩子對學習新知的興趣。接觸紙張的時候,發現是一張白紙,那我們怎麼才能把它變成飛機,飛上天呢!
  • 3個兒童科學實驗,父母快陪孩子做,科學啟蒙就是這樣簡單
    說到科學啊,不只是高深莫測的專業知識,它不分領域、不分年齡,只要耐心觀察,生活的一切皆是科學。對於孩子來說,科學啟蒙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成長環節,而實驗往往更容易受到孩子的青睞。光說不練假把式,3個兒童科學實驗,快陪孩子做起來,科學啟蒙玩兒出來!
  • 德國幼兒園:科學啟蒙要趁早,激發孩子好奇心和探索世界的欲望
    ,翻開一塊石頭看到一個蛞蝓,他會覺得發現了一個寶貝,它頭上長得什麼?諾貝爾獎得主丹·舍特曼這樣認為:科學啟蒙應該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記得看《爸爸去哪兒》的時候,嗯哼就是一個妥妥的小學霸。他已經懂得了地球自轉、恐龍時代的蕨菜等科普知識了,這得歸功於霍思燕從小就帶著嗯哼閱讀科普類書籍。從小就看得多,自然懂得也多。
  • 德國幼兒園:科學啟蒙要趁早,激發孩子好奇心和探索世界的欲望
    正如紀錄片解說員大衛·艾登堡說的:「我從來沒見過一個孩子不會對自然著迷「」他舉例說到,一個五歲的孩子,翻開一塊石頭看到一個蛞蝓,他會覺得發現了一個寶貝,它頭上長得什麼?它如何生存的?孩子們愛自然,他們能夠理解自然!
  • 7歲男孩因做科學實驗成「網紅」,男孩媽媽的教育方式,令人稱讚
    你如今會做幾個科學實驗呢?對於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很懵,仔細思考了一下發現自己已經很久沒有了解過與科學相關的知識了,更別說做科學實驗了。而一個叫皮卡的7歲男孩會做100個科學實驗!還因為做科學實驗成為了「網紅」。
  • 對比孫儷跟霍思燕的育兒方法,我發現,孩子的優秀都有這個共同點
    霍思燕為人津津樂道的育兒方法,不是像孫儷一樣陪著孩子做實驗,而是在嗯哼還小的時候,就陪著嗯哼一起讀科普讀物。看過霍思燕微博的媽媽都知道,她地滿地都是嗯哼的書,而她也坦言會給嗯哼看一些知識類的書籍。實驗發現,第一組的孩子能始終對玩具充滿了激情,不停地去探索它的玩法。
  • 霍思燕娃4歲就懂飛機起飛原理,真正的教育,從來都是「拼父母」
    之前看《爸爸去哪兒》那個節目,那麼多萌娃,我印象最深刻的還要數「嗯哼」。上節目才4歲,不但展現了過人的情商,知識儲備也遠高於同齡人。節目裡,爸爸杜江問嗯哼「為什麼會有白天和黑夜?」相信大多數還沒上幼兒園的小朋友,應該就被問住了,但萬萬沒想到嗯哼卻答出來了「我們天黑以後,它會給美國人帶來溫暖,這邊亮了,他們那邊就黑了」初高中才學的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知識,竟被4歲的嗯哼用大白話說出來了
  • 17個趣味小實驗,帶給孩子不一樣的科學啟蒙
    彩虹實驗盒子217個趣味科學小實驗適合年齡:3-8歲大象優選二人拼團價:僅 99 元拼團規則:2人團,新老顧客皆可拼團,活動截至3月18日 23:59:50。一盒有17個全新的科學實驗項目,一周玩兩個,一套玩具玩兩個月不重複。不僅輕鬆哄娃,更是高質量的陪伴。引導孩子在實驗過程中觀察、思考,帶給孩子不一樣的科學啟蒙,它是非常高性價比、且有意義的一套親子玩具。接下來,我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其中的一些小實驗。
  • 嗯哼4歲就懂天文地理,霍思燕給孩子的地理啟蒙教育非常重要
    讓我印象最深,也最羨慕的就是嗯哼了,這位杜江和霍思燕家的萌娃,在4歲的時候就參加節目。在節目裡展現出來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過人智商,讓所有人都讚嘆不已。這個是我們初中才能學到的關於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地理知識,料想才4歲的嗯哼應該會不知道。沒想到嗯哼卻答了出來:「就是中國天黑了以後,美國那邊天就亮了。」
  • 科學啟蒙的秘訣,是讓孩子通過「實驗的魔術」產生「科學感覺」
    在「探索科學奧秘、培養創新思維」的STEAM口號響徹幾乎每一種教育理念中時,我們到底如何進行科學啟蒙呢?科學啟蒙的一個誤解,是企圖用授予理論的方法讓孩子認知科學,以為科普繪本就可以解決一切。然而在英國的早教理念中,「科學啟蒙」不是從理論開始,而是從「感覺」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