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考研很難,每年報考人數都在上漲,但是錄取名額的上漲幅度遠遠跟不上報考人數的增長率。對於考研錄取人數,大家能看到的數據就是直觀的整體報錄比。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可是除了報錄比之外,大家還會擔心自己的分數是否被「壓分」。於是網上流傳了各個省份是否壓分的「水旱區」信息。對於這個水旱區是否可靠,我們待會分析,不過小北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水旱區」。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何為水區?何為旱區?
考研的公共課試卷,是在考生報考學校所在省份統一判卷的。在傳說中,目標院校所在地為「水區」的省份判卷會比較松,而在「旱區」省份判卷較為嚴格。網上有人說,水區和旱區的公共課主觀題部分能差出5-10分。
還有熱心網友,把網上流傳的水旱區進行了仔細地劃分:玩命極旱區、大旱區、旱區、適中區、小水區、大水區、玩命水區、神秘區。不過當學長查了多個版本後,發現這些水旱區的劃分好像沒那麼靠譜。舉個例子,在一個版本中,四川省是「大旱區」,在另外一個版本中,四川省就變成了「水區」。
如果從網友們的單純地靠自身體驗判斷,很難得出「水旱區」的標準。但是大家普遍認為,報考人數越多的省份,判卷標準也越高,那麼咱們看看各省的報考人數,客觀地評價一下。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為啥說報考難度大?因為人數
以下表格為中國教育在線網站統計的2016年-2020年分省報考人數。大家注意,這個數據統計的不是考生所在省份,而是報考省份: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數據摘自中國教育在線)
大家可以看到,各個省份報考人數差異巨大。在公開省份的數據中,2020年北京報考人數高達42.5萬人,據相關報導,北京市有十七個招生單位報考人數超過一萬人;高考大省山東在考研領域也佔一席之地,該省份報考人數達到31.3萬人;湖北、遼寧、四川、江蘇、安徽等省份報考人數也都是超過了十萬人。
如果按照報考人數去劃分「水旱區」,這個標準看似蠻「科學」的。但還別盲目下結論,大家再一起看考研的評卷標準。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考卷有統一地評判標準
客觀題都是機器判卷,大家一般對此沒有什麼爭議。大家覺得「壓分」的部分,主要在於主觀題。不過小北想說,雖然不同省份報考人數有巨大差異,但對於主觀題部分,各省份也都有嚴格地判卷標準,儘量將人為誤差控制到最小。
第一,先試評,再閱卷。在正式閱卷前,先抽取不低於100份有效樣本試卷,全體評卷員根據評分細則進行試評。在試評過程中,評卷員會不斷地檢驗和完善評分細則。同時評卷組也對評卷員進行評估,如果評卷員不達標會面臨再培訓,甚至被辭退的結果。
第二,多級評卷制度。如果每個卷子只有一個評卷員判,難免會有偏頗,所以一道題目通常由兩位評卷員分別評閱。如果兩位評卷員給的分差值在規定範圍(政治分析題為1分)內,取較高值作為該題得分。如果分值差超出規定範圍,計算機自動會將試卷分發第三名評卷員。
如此嚴格的判卷標準後,是不是對公平兩字,有了新的信心!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打鐵還需自身硬
無論報考地是「水區」還是「旱區」,大家和競爭對手面對的壓力是一樣的。試題都是同一套試題,卷子也都是一起評審。評卷時,把大家的姓名都封起來,沒有誰會特意給把你的卷子翻出來,然後判低分。
與其擔心自己會被「壓分」,不如把自己的實力提升起來,在平時複習中夯實基礎,做好練習,仔細琢磨之前題目的答題採分點,讓答案做到無懈可擊。當自身的實力上去了,評卷員給出的分數也不會低。
考研的小夥伴們,叮叮知道大家現階段壓力很大,但是緩解壓力最好的方式,不是「吃喝玩樂」,而是增強實力!每一個知識點,都是知識積累的「硬磚頭」,當把知識的高牆壘起來,相信大家對考研的自信也會隨之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