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聽了一個北漂青年劉釀苦的故事,很感人,也給了我很多思考。
劉釀苦是95後,河南安陽人。19歲那年,他在一所職業技校讀大三,每日跟著身邊的同學泡吧打遊戲,在他可見的未來中,不是去南方打工,就是回老家結婚。
這種一眼看得到頭的生活,讓他想到了逃離。他沒有文憑,沒有錢,唯一的依靠就是寫作。
大學時,他寫完了一篇12萬字的小說,發布在網上後,被一個網站編輯看中,籤了約,雖然沒有後續收益,但他覺得「找到了寫下去的理由」。
踏上北上的火車前,他選擇了退學,逃離泡吧的同學,揣著一千塊錢,就走上了北漂之路。
到了北京,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在望京一家公司做撰稿人。
他說,工作壓力很大,每天一睜眼,5篇稿件就像座山一樣壓過來。
這份工作做了兩個月,喘不過氣來的他換了一份工作,美其名曰:運營編輯,但實際的工作瑣碎又重複,每天都要檢查:文案是否完整、每個字是否正確、推送時間是否準確……
工資低,花費大,為了省錢,他在15號線荒涼的崔各莊租了房,出了地鐵口就是荒野,周圍都沒有超過三層的建築,但在這裡,可以看到燈火通明的望京SOHO,就像是兩種不同世界的生活。
這種虛無感,像是蚯蚓,在他的體內耕耘著。
在北京幹了一年多,他決定回老家。
在龐大的北漂人群中,他的到來和離開同樣都不起眼,屬於典型的小人物,逃離了北上廣。
回憶北京的工作,他說:沒有意義,每天都過得很緊繃,卻沒有什麼回報。
談起自己的這次逃離,他說,「大家都急需金錢去換取自由,可金錢有限,自由更有限,我拼不過,所以選擇先避一會兒。」
他也沒想到回到家鄉,回到老屋,反而獲得了平靜,他說:「在老屋裡,我平靜地面對自己,挖掘內心的深井。」
他將筆觸延展向小城安陽的身邊人,自己的親人、朋友、鄰居……直到姑姑去世的那天。
幾個月後,他寫出了《姑姑的葬禮》這篇文章。讓這個20歲青年沮喪的是,他似乎並不為姑姑的死感到傷心和難過,他難過的是,他對於這件事情的無動於衷。
他將葬禮的見聞和感受記錄下來,寫成文章,獲得了2019年的全國新寫作大賽一等獎。
▲《姑姑的葬禮》片段
正是這次獲獎,給了他改變人生的機會。
獲獎之後,今日頭條給他提供了50萬的籤約機會,他成為了頭條的籤約作者。
而且他的小說《豐荒之年》,也被北京某導演相中,正在籌拍中。
現在,他還持續在專欄創作,他已經有資本、有自由做自己喜歡的事。
可以說,寫作改變了他的人生。
我寫作這麼多年,經常有讀者問我,想寫作沒有素材、不知道寫什麼怎麼辦?劉釀苦就是很好的例子,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寫生活,寫身邊的人的故事,真實就是一種力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個人都是天生的寫作者。
其實,我自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2013年開始在網上寫作,到現在,寫作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已經成為我的一份事業。
更別提我們的學員,有的通過寫作開闢了一份收入穩定的兼職,有的因此調整心態,和家人更好地相處,工作效率變得更高。
比如:
有電廠工作的寶媽,在頭條寫作兩個月,淨賺4000元,讓婆婆主動給她帶孩子;有貸款買房的90後少女,成為頭條作者,寫作3個月,變現5000+;有普通職場的員工,拿到今日頭條的黃V認證,3個月收入2500+,還讓領導對她刮目相看;這些都是我們身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她們通過寫作改變了自己。
我也一直堅信,寫作是日積月累的事情,堅持寫作會有很大收穫。
而想要堅持寫作,一個好的寫作平臺特別重要。
作品能夠展示出去,讓很多人鼓勵、認可,會讓你覺得價值被放大,不斷的正反饋,讓你一直有前進的動力。
今日頭條就是這樣,它為想要寫作的朋友,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
今年6月份起,今日頭條聯合多家媒體、高校、品牌啟動了2020年全國新寫作大賽。機會已經來到你面前,這次比賽分量重、門檻低,每個想寫作的人都可以參與。
這次比賽還特邀李洱、徐則臣、洪晃、蔣方舟、曹保平等專業評委,提供專業的意見,幫扶新作者進階。
只要參與,最高可以獲得50萬籤約金,優秀作者還有和今日頭條籤約的機會。
在這個時代,寫作真的是非常適合普通人的變現方式,只要你願意表達,它沒有條件和門檻,把握住機會,有一份可以支撐自己的副業,起碼可以更有底氣去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不再焦慮。
機會已經擺在眼前,為什麼不試試呢?
有一份副業,是生活的保障。
只要行動起來,就比那些不行動的人搶先一步,將機會掌握在自己手中。
▼點擊視頻了解更多
長按下方二維碼
立即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