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奶粉促銷違規 不少媽媽收到奶粉試用裝

2020-12-25 99健康網

  近日"香港嬰幼兒營養聯會"制定的嬰兒配方奶粉市場推廣守則,再次將6個月以下嬰兒奶粉的促銷規則提到公眾的面前。雖然該規則早在1995年我國就有,但是記者調查發現,每個產婦或者產婦家庭都被奶粉促銷過,而受眾並不知道這是違規的。

  香港重申

  6個月以下嬰兒配方奶粉宣傳規則

  由香港六大奶粉商組成的"香港嬰幼兒營養聯會",近日制定了《嬰兒配方奶粉市場推廣守則》,規範6個月以下嬰兒配方奶粉宣傳手法,包括禁止奶粉商以任何形式售賣廣告、向公私營醫院贈送試用品等。聯會又成立由公眾人士及衛生署代表等組成的獨立監察委員會監管違規行為,首次違規的奶粉商可被罰款10萬元,再犯會登報公告。

  該新聞再次引起媒體關注,被廣泛轉載。

  然而記者搜索後發現,此規定並非新規,早在1981年第34屆世界衛生大會,就通過了《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以下簡稱《守則》)。1995年,我國政府還頒布了《母乳代用品銷售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守則》和《辦法》規定,禁止母乳代用品生產者及銷售者在產品包裝或廣告宣傳中暗示或明示產品類似或接近母乳;禁止通過醫院衛生保健機構向孕產婦推薦產品;禁止通過所謂的母嬰健康諮詢活動宣傳產品;禁止超市對母乳代用品進行促銷活動;禁止母乳代用品生產者及銷售者開展有礙母乳餵養的銷售活動。

  醫院裡1段奶粉贈送很普遍

  李女士剛剛在鄭州市婦幼保健院生下了自己的寶寶,說到奶粉贈品,她說自己手裡有一堆。"我專門數過,有6包,其中4個國產的2個進口的。"這些奶粉全部都是在醫院做圍產保健和在生孩子住院期間獲贈的。

  "我記得很清楚,建圍產保健本的時候,是在區婦幼保健所,裡面的工作人員給了我一個飛鶴奶粉的小包,當時我覺得還怪好呢。"李女士說,後來在做圍產保健期間,有醫生給過奶粉,有促銷人員在醫院裡派發過,也在參加醫院的『孕婦講座時』被贈送過。"有的是小罐的,有的是小包的,都是1段的奶粉,我想著如果生下孩子沒奶水,起碼這些奶粉可以頂上幾天啦。"

  網友"皮皮"也表示,自己收到了美贊臣、聖元優博的奶粉試用裝。

  不過李女士生產後奶水很快下來了,奶粉打開後只喝了一次就完全母乳餵養了,這讓她看著成堆的試用裝頗感可惜。

  記者調查的10個孩子在1歲之內的媽媽,她們都表示在孕產期間收到過1段奶粉贈送,渠道包括做圍產保健時醫生送、在醫院等待檢查時廠家代表挨個贈送、參加孕產講座時贈送、生孩子期間直接送到病房裡等。

  調查中鵬鵬媽媽告訴記者,她是醫務工作者,對1段奶粉的促銷禁令是很了解的,"過去更嚴重,醫院走道裡貼的孕產知識都帶有奶粉的標識,甚至有廣告,醫生直接給產婦送。現在好多了,基本上醫生都不參與,偶爾有醫院管得不嚴了才有醫生直接幫廠家贈送,大部分都是醫生不經手,不過默許那些廠家在診室外面直接派發。"

  1段奶粉禁令產婦都不知曉

  其實1段奶粉宣傳禁令由來已久,但是採訪中除了醫務工作者鵬鵬媽媽知道該禁令外,其他記者採訪的所有產婦和市民,都表示不知道。對此,獲贈很多奶粉的李女士甚至還表示不解:"我覺得給大家發一包試用裝,起碼解決了如果不下奶可以有餵的問題吧;如果不送,自己去買一包備用,都是900克或者450克的包裝,生完如果有奶不就浪費了!900克的都200塊了,浪費掉多心疼啊。"

  對此問題,省婦幼一位圍產保健醫生告訴記者:"目的很明確,不讓奶粉搶了孩子的第一口奶,每個廠商都很清楚,孩子的第一口奶決定了孩子的口味選擇,如果開始吃的母乳,他就不吃奶粉,如果吃了奶粉,可能就不喜歡母乳了。所以不論是世界的還是我國的禁令,都是為了保護母乳餵養。"

  記者注意到,在電視中的奶粉廣告,都能夠按照該禁令,迴避1段奶粉或者替代母乳的宣傳,奶瓶奶嘴的廣告也在電視上見不到,公開場合該禁令被完全遵守,但是1段奶粉卻直接一對一促銷到了產婦和孩子的嘴邊。"奶粉競爭很激烈,就算不和母乳爭,品牌之間也在競爭,畢竟還是有很多媽媽不能完全母乳餵養,如果要吃奶粉,第一口吃的哪個牌子,就會一直吃哪個牌子,對食物沒有選擇的嬰兒,第一口決定了他的喜好,所以我們也沒辦法,競爭激烈只能把競爭的平臺推向最前端了。"某奶粉代理商私下告訴記者,"如果孩子開始吃了1段的我們的產品,那麼他會一直吃下去,除非這個奶粉發生了什麼危機。所以只有這樣促銷了。"

  沒有部門能管住這種"貼面"營銷

  對於當前的奶粉攻勢,在產科工作的馬醫生說,雖然都在大力倡導母乳餵養,對於母乳餵養的優勢宣傳也很到位。"但是誰能抵擋住現在這種廣告?電視廣告裡雖然不說1段,不提替代母乳,但是又是DHA,又是維生素礦物質的,誰看那種廣告都覺得孩子喝了那奶粉,能成為聰慧超群的優質寶貝,都會成為博士,都會成為棟梁,誰能抵擋?"

  對於奶粉廣告,工商部門表示,只是監管公開發布的廣告,但是當前的奶粉廣告都在打擦邊球,並沒有直接的違規行為,如果說產生誤導,也很難界定。而直接抵達產婦身邊的促銷行為,並不是一種公開的發布,所以並沒有直接管理的依據。

  醫院有關人士也表示:"他們在走廊裡派發,我們管不了,哪有工夫去清理啊,看病還忙不過來呢。"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逐條批講奶粉"噱頭"

  奶粉添加DHA、益生元、胡蘿蔔素、乳清蛋白、EPA等,各種添加劑讓爸爸媽媽們眼花繚亂,吃了A能變成聰明寶寶,吃了B能保證腸胃暢通……廣告中的各種暗示讓選擇變得撲朔迷離越來越難。

  最近香港《文匯報》報導稱,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調查了奶粉廣告,並花費4個月調查多個品牌的奶粉成分後,該學會副會長崔俊明針對各個添加成分逐個批講。大部分奶粉商都宣稱有研究報告支持,崔俊明指經詳細了解後,卻發現部分研究的樣本不多,有的研究更僅有60人參加,亦有報告欠嚴謹,甚至最終沒有結論,可是奶粉商仍大做文章,誤導消費者。

  磷脂,是脂肪的其中的一個成分,英文學名為Phospholipid,奶粉商則以"PHD"作為簡稱,相信是奶粉商希望家長聯想到博士(PhD),憧憬產品有助子女變得更聰明。

  不少奶粉以含DHA或AA作賣點,聲稱有助嬰兒腦部及視力發展。崔俊明表示,DHA及AA是Omega-3,醫院藥劑師學會分析過奶粉商及國際上的多份相關文獻後,發現科學家至今對DHA的作用仍意見分歧,未能證實有關成分有助嬰兒腦部發展。另外,有廣告聲稱含beta-glucan可提升免疫能力,有關說法在醫學上同樣沒有足夠實據。

  多個廣告力推其產品含有磷脂、益生菌及水溶性膳食纖維等成分,以誇張手法宣稱嬰兒飲用後有助腸道發展。崔俊明批評奶粉商"玩大便玩到出神入化"。他指出益生菌只是乳酸,普遍存在於碳水化合物,現臨床研究發現水溶性膳食纖維可增加長者的排便次數,但對嬰兒卻未必有效,另外如嬰兒腸道曾受感染,亦不宜選用。

  DHA、AA、磷脂、益生菌等成為奶粉商的推銷賣點,但崔俊明指出如吸收過量,嬰兒可能出現氣脹、噁心、腹瀉、腸胃絞痛等副作用。

(責任編輯:徐晨)

相關焦點

  • 鄭州醫院派發奶粉試用裝普遍 國家禁令形同虛設
    香港製定《嬰兒配方奶粉市場推廣守則》   6個月以下嬰兒配方奶粉禁止任何形式廣告、促銷   1段奶粉不得促銷,不能贈試用裝,不得派發宣傳品。   近日「香港嬰幼兒營養聯會」制定的嬰兒配方奶粉市場推廣守則,再次將6個月以下嬰兒奶粉的促銷規則提到公眾的面前。雖然該規則早在1995年我國就有,但是記者調查發現,每個產婦或者產婦家庭都被奶粉促銷過,而受眾並不知道這是違規的。
  • 青島醫院違規推銷1段奶粉 五部門互「踢皮球」-美食臺-中國網絡...
    近日,記者走訪青島多家醫院了解到,醫院違規贈送1段奶粉的現象很普遍,涉及雀巢、多美滋、惠氏、雅培等國內外多個品牌。然而,對於這種違規行為,記者先後聯繫多個部門,得到的答覆卻均是不在各自的監管範圍內。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奶粉廠家向醫院、孕婦贈送奶粉試用裝的現象在青島很普遍,醫院不但沒有抵制該行為,反而有不少醫生、護士幫忙進行宣傳。  今年9月份,劉女士剛剛在市南區一家醫院進行了生產,說道奶粉贈品,她告訴記者自己收到了一堆,「好像有5、6種,沒仔細數過。」而這些都是在醫院住院時獲贈的。
  • 家樂福違規降價促銷飛鶴奶粉 衛生部嚴令禁止
    母乳代用品包括:6月齡之內嬰兒配方奶粉、奶瓶、奶嘴等  為保護嬰兒健康,提倡母乳餵養,1995年10月1日衛生部已明文規定:不得促銷母乳代用品。但是,近日家樂福超市「頂風作案」,在北京、福州等地陸續出現違規促銷1階段(0~6個月)嬰兒奶粉行為。
  • 空奶粉罐能賣60元? 媽媽圈:黑心商家做假奶粉用
    未來網北京2月15日電(記者宋霞霞)近來,一些媽媽的圈子裡又在熱烈討論著空奶粉罐如何處置的問題,不少媽媽紛紛表示,空奶粉罐要損壞後再扔,不去參與高價回收,以免讓造假者有機可趁。
  • 7.5元「貝因美奶粉」和多種低價臨期奶粉引發爭議
    另外有奶粉企業人士向北青報記者表示,根據相關法規的要求,商家在以降價促銷方式處理臨期商品時應該予以特別明示,尤其是像電商平臺這種消費者無法實際接觸商品進行選購的,不事先聲明商品臨期是對消費者的一種誤導。
  • 臺灣下月起嬰兒奶粉禁止促銷 違規最高罰款400萬
    原標題:臺灣下月起嬰兒奶粉禁止促銷 違規最高罰款400萬 臺灣下月起嬰兒奶粉禁止促銷,違規最高罰款400萬。(網絡圖)   島內嬰幼兒奶粉喊漲,新手爸媽不但荷包縮緊,明年1月1日起恐怕連搜尋促銷、優惠的小確幸都沒了!
  • 空奶粉罐能賣60元?媽媽圈:黑心商家買去做假奶粉用
    ­  空奶粉罐能賣60元?媽媽圈:黑心商家買去做假奶粉用­  近來,一些媽媽的圈子裡又在熱烈討論著空奶粉罐如何處置的問題,空奶粉罐要損壞後再扔,不去參與高價回收,以免讓造假者有機可趁。業內人士稱,一些實體店回收空奶粉罐實為營銷。
  • 為何1段奶粉促銷屢禁不止
    近期,新的《母乳代用品銷售管理辦法》出臺,並面向社會廣泛徵集意見,其更加嚴格了對促銷1段奶粉(0到6個月為1段)的處罰力度。辦法規定,生產者、銷售者違規促銷,「由衛生行政部門根據情節,給予責令停止銷售、責令收回所售產品、責令限期改進或處以3萬元以下罰款的行政處罰」。
  • 媽媽們都擔心的1個奶粉問題。3個拿手經驗分享:挑到好奶粉
    對於香港那邊的奶粉我是十分放心的,但換了一個購買渠道,的確不會放心,也不會掉以輕心,特別是孩子需要吃的奶粉,而且價格不便宜,買錯了,一錯再錯。 1、當購買渠道發生變化,先買一罐奶粉試水 通常實體店都會有試用裝。
  • 媽媽圈:黑心商家買去做假奶粉用
    媽媽圈:黑心商家買去做假奶粉用 | 每經網) 近來,一些媽媽的圈子裡又在熱烈討論著空奶粉罐如何處置的問題,空奶粉罐要損壞後再扔,不去參與高價回收,以免讓造假者有機可趁。業內人士稱,一些實體店回收空奶粉罐實為營銷。
  • 1段奶粉促銷屢禁不止 處罰力度不足成為主因
    辦法規定,生產者、銷售者違規促銷,「由衛生行政部門根據情節,給予責令停止銷售、責令收回所售產品、責令限期改進或處以3萬元以下罰款的行政處罰」。但記者近期登錄一些網站,發現仍存在促銷1段奶粉的狀況,而麗家寶貝等孕嬰產品實體店也存在促銷1段奶粉的狀況。
  • 海南奶粉促銷挺給力 未現降價潮 - 海口晚報數字報·海口網
    線上線下奶粉齊促銷  記者走訪了海口各大超市及嬰幼兒專賣店發現,我市奶粉市場紛紛推出了買送、買減或特價等促銷活動。  在家樂福南亞店奶粉專區,部分品牌打出「買奶粉送玩具」等促銷信息。相關負責人說:「雅士利、惠氏、伊利等多個品牌的嬰幼兒奶粉都在做促銷。」
  • 奶粉有營養,孕媽媽應該怎樣挑選及飲用?
    孕婦奶粉雖然營養豐富,但是不同的孕婦奶粉添加的營養成分是不同的。準媽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孕婦奶粉。如果維生素攝入不足,可以選用配方裡面維生素含量相對多一些的孕婦奶粉。選擇自己喜歡的口味對準媽媽來說很重要,特別是在害喜嚴重的孕早期。
  • 買奶粉,堅持3個原則,網購和實體店都可挑到好奶粉,不虧還賺了
    1、當購買渠道發生變化,先買一罐奶粉試水通常實體店都會有試用裝。按照年齡,試用裝的話,人家不會給你4段奶粉的試用裝,而是0-6歲的試用裝;所以試用裝就不要指望可以嘗出來什麼味道。比如3歲的孩子喝半歲的奶粉,效果會差強人意。只需要先買上一罐,開罐看看內包裝的那鋁質的蓋是否紮實,沒有漏氣,體積飽滿的,就屬於正常的奶粉。
  • 幹擾母乳餵養影響寶寶健康 母乳代用品違規促銷
    「孩子太瘦,加點奶粉吧。」正在哺育嬰兒的媽媽們經常聽到這樣的勸導,嚴重幹擾了最營養、最安全的母乳餵養。昨天,中消協公布的監測表明,有1872份上百個品牌的奶粉、奶瓶廠商違規促銷母乳代用品。  違規現象  醫院:科普宣傳欄植入廣告  根據中消協的調查,在全部違規促銷的證據中,在商業零售場所公然促銷母乳代用品的佔83%,涉及104個品牌。而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內的違規行為涉及37個品牌,產品涉及配方奶粉、米粉、奶瓶、奶嘴等。
  • 傳9月起禁止海外代購奶粉 廈門媽媽忙「囤奶過冬」
    「奶粉是不是9月份起就不能代購了?那我要多買一點才行啊!」昨天上午,收到朋友轉來的消息,家住仙嶽路的小林找網商一口氣代購了4箱紐西蘭奶粉。  原來,自從《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發布後,網絡上就出現「9月1日起將禁止海外代購奶粉」的傳聞,而為了「囤奶好過冬」,廈門媽媽們開始大量囤貨。  代購奶粉都幾箱幾箱地買  之前代購最多6罐,這次一下子買了4箱。小林的反常,令同事們狐疑不已,但聽說9月份起可能不能代購奶粉,同事們也紛紛幾箱幾箱地代購起奶粉來。
  • 洋奶粉集體漲價 精明媽媽跟著歐元匯率玩海購
    不少媽媽們表示要開闢海外新戰場,誓將省奶粉錢事業進行到底!  名牌洋奶粉都漲價了,平均漲15%  明治奶粉漲價了、美贊臣奶粉漲價了,惠氏奶粉也漲價了……最近,在不少媽媽聊天群裡總會見到這些讓人著急的信息。
  • 奶粉在中國為何大行其道?奶企推銷無孔不入
    在這個嚴峻現實面前,我們調查發現,母乳代用品(即嬰兒配方食品)銷售商的不當營銷行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媽媽對餵養方式的選擇。他們大打擦邊球,通過贈品、促銷、講座、電視廣告等或明或暗的形式潛移默化地改變媽媽們的認識,悄然間奪走嬰兒的「第一口奶」。
  • 網購奶粉有風險,怎麼樣做才能選到「放心奶粉」?
    此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最近有網民爆料,網購的奶粉和實體店的產品「大不相同」,因此與客服發生了爭執,客服口氣強硬:這是批次不同造成的顏色和質地差異,除非通過專業機構檢測,奶粉有質量問題,絕不無故退貨
  • 回收奶粉罐是為了造假奶粉嗎?商家:不是,我們想到了新套路了
    奶粉作為母嬰行業的暴利產品,很多商家為了獲取利潤的最大化想盡辦法坑消費者。前兩年頻頻爆出有人模仿各大品牌,高價回收奶粉罐裝假奶粉再賣給消費者,最高價收購價竟達到60多元一個空罐。事情被曝光後很多父母為了孩子健康紛紛選擇砸爛奶粉罐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