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志遠之前,臺灣流行音樂不知編曲為何物。在陳志遠之後,華語流行樂壇奉他為圭臬;在陳志遠之前,造星實屬不易。在陳志遠之後,歌壇星光熠熠。三十多年來,每一個聽者的耳朵都滿溢著陳志遠的旋律,心中或許又各有所屬。
陳志遠(資料圖)。
網易娛樂獨家報導 在陳志遠之前,臺灣流行音樂不知編曲為何物。在陳志遠之後,華語流行樂壇奉他為圭臬;在陳志遠之前,造星實屬不易。在陳志遠之後,歌壇星光熠熠。三十多年來,每一個聽者的耳朵都滿溢著陳志遠的旋律,心中或許又各有所屬:有人偏愛早期民歌時代的簡約雋永,有人心儀後期MIDI程式化的華麗可心;她獨愛歐陽菲菲的熱辣,而他卻迷王傑的憂鬱……
一位大師,六十二年,兩千兩百多首作品,說不盡,訴不完,只因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陳志遠……
琳距離:張惠妹《空中的夢想家》
這是張惠妹第一張專輯《姐妹》中的歌曲,曾經有人將阿妹的成功歸功於背後的張雨生,但是陳志遠為阿妹最初的定位提供了一個清晰而有情感的輪廓定位,「空中的夢想家」這首歌曲雖然是飛碟電臺的臺歌,但卻充滿了陳志遠的特點,旋律優美,氣質溫暖,而對於第一張專輯的阿妹來說,「夢想家」的頭銜給這張出色的專輯增添了幾分朦朧之美,而這種真誠的力量更是為張惠妹的演唱生涯劃下了最有底蘊的起點。
SEAN:歐陽菲菲《擁抱》
九十年代歐陽菲菲加盟飛碟,已經是飛碟的末期。《擁抱》大碟為天后開闢了一塊新領域,首支主打歌用陳志遠作曲,以示對天后的禮遇。恰逢衛視中文臺於內地的短暫交匯,於是《擁抱》的MV變成海峽兩岸的強打項目。猶如華人版的Tina Turner,歐陽菲菲一直求新求變,此次改變卻由陳志遠主理,實在讓人驚豔了好一陣,錯落有致的節奏,饒有新意的製作,加上可舞曲可抒情的旋律,成為天后後期的代表作。
空中巴士:小虎隊《逍遙遊》
在接連和蘇芮、蔡琴、黃鶯鶯實力唱將合作以後,陳志遠遇到了了新的「課題」:飛碟唱片要打造華人世界的第一支偶像團體---小虎隊,作為當時飛碟唱片創作團隊的重要成員之一,陳志遠當然要參與其中。
當《青蘋果樂園》這首歌曲在市場取得不錯反響後,小虎隊的首張專輯《逍遙遊》在1989年面世。主打歌曲的創作當仁不讓地落在了陳志遠的身上,面對三個初涉歌壇的年輕人,如何量身定做歌曲,使其揚長避短,這本身是一個難題。《逍遙遊》這首歌曲基本上延續了《青蘋果樂園》那種「東洋」偶像歌曲的風格,輕快、明亮的節奏,加之陳樂融那討巧的歌詞,可聽性極強。小虎隊用其青澀但不乏真誠的歌喉演唱出,讓聽眾聽後為之一振。這首歌曲也為小虎隊日後的走紅奠定了基礎,成為其最經典的代表作之一。
墨墨:林憶蓮《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
現在回過頭去看,
請陳志遠來寫這首歌,是林憶蓮當時的製作人男友許願的請求,原因是許願曾聽過陳志遠為黃鶯鶯做的《雪在燒》,覺得可以複製到自己女友身上。說白了,許願要的就是這種既保持香港都市特質,又易於被臺灣市場接受的音樂。
還有一個問題是,「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這樣的「怨婦」題材,一早已經確定……
陳志遠解決這一切問題的方法舉重若輕:把旋律寫得優美和悽婉,把編曲做得歐化和大氣,再兩廂一拼接,創造出了華語流行樂史上的經典傳世之作,大師的功力盡顯。20年來,《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以各種編曲被無數歌手翻唱過,林憶蓮本人也有諸如採樣Enigma《Sadeness Part I》的混音、acoustic和搖滾等等的各種改編版本,而這首歌本身的旋律和所有這些編曲企圖都完全適合,可見
何小P:張惠妹《聽你聽我》
陳志遠大師作曲、編曲的歌是很多70、80後對華人流行音樂建立印象的開端,並且他的作品也貫穿了好幾代華人樂迷對流行音樂形成審美的整個過程——這個總結看似平淡,其實對於很多從事音樂幕後工作的人而言,不管是如今活躍在一線、最炙手可熱,還是被冠以「鼎鼎大名」「最著名」「教父級」等頭銜的音樂人,都是畢生也難到達的高度。大師陪伴我成長的作品:從我幼兒園、小學時最初接觸流行音樂,聽過的《跟著感覺走》、《星星點燈》、《水手》、《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一天到晚遊泳的魚》、《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到上初中崇拜的第一個歌星張惠妹的《最深愛的人傷我最深》、《空中的夢想家》、《YOU MAKE ME FREE》、《我要飛》,甚至到高中聽流行歌曲開始胡亂感性的青春期,也有少女偶像曾寶儀的《少了你怎麼辦》、《我們的顏色》(配樂版)。而在這些歌曲當中,我最欽佩的是大師為張雨生祈禱的《聽你聽我》,當時張雨生車禍入院,情況之緊急整首歌的創作到製作其實頂著巨大壓力,可是這首歌的情感自然真切,即便不是張雨生的歌迷,聽到也會被感動。這或許也是大師過人之處,即便是給他一些創作上的限定條件,他也可以交出最適合最打動人的旋律。
流水紀:鄭智化《水手》
陳志遠老師一生佳作無數,我最喜歡的則是《水手》。當然,鄭智化可能不是80後們的偶像了,1992年《水手》發表時,我甚至還沒上小學,但這首歌卻在無數人記憶之中成為從小聽到大的作品,這就是經典永恆的魅力。在《水手》這首歌裡,陳志遠老師利用midi技術,運用精準配器勾勒出精妙細節,最終完美體現出了歌曲精髓,編曲以吉他和鼓點交織出猶如海浪湧動的節奏感,配合鄭智化出色的詞曲、演唱,將激勵人心的主題表達得淋漓盡致。「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身處這個「神曲」泛濫的年代,隨著陳志遠老師的離去,《水手》帶給我們的溫暖回憶才終於再一次洶湧而來,令人眼眶溼潤,不勝唏噓。
蘇念真:黃磊《年華似水》
不能忽略,陳志遠在電視劇配樂上的功力和用心。在《似水年華》的電視原聲裡,陳志遠打造了兩張唱片的容量,最愛是《年華似水》,並且變奏出的其它歌曲,把烏鎮水鄉和臺北的雙城愛情故事說得雋永,細水長流。如果鍾興民的編曲講究大鳴大放,那陳志遠更象一個水墨畫家般的音樂人,而他的音樂也是一桶陳年的老酒,放得越久,味道越純,然後就無關乎他在不在我們身邊了。音樂已經留下,大家都會記得他一輩子。華語音樂也有了一個很重要的座標。
三石一聲:羅大佑《閃亮的日子》
把陳志遠編曲過的歌曲羅列出來,會發現他的個人風格太過強烈了,如果在創作上稍微掉以輕心,很容易就被他編曲的東西給蓋過創作上的風頭。《閃亮的日子》是羅大佑本人的創作中人文情懷較重的一首,而羅大佑也恰是個人創作風格濃烈的一個人,陳志遠的編曲加載在羅大佑的創作中,很精彩,既看這兩個人在音樂上的碰撞、相會擠兌,也看這兩個人在音樂上的交融。羅大佑即使走人文情懷的路線,也是很剛烈的人文,陳志遠的編曲則多數帶了一些都會情歌中的怨氣,中和了羅大佑的剛烈,和諧,也夠適度。
小櫻:張雨生《天天想你》
陳志遠與張雨生合作無數,留下後人許多經典之作,《天天想你》個人最喜歡的一首。歌曲一開始,寶哥的聲音便高亢入雲;但隨著情感的深入,歌曲展示了更多的變化和層次感,展現了陳志遠對旋律的頂級駕馭能力。當然,這首歌的編曲也同樣精彩,斬釘截鐵的氛圍,又不失寸寸柔情。詞的部分是陳樂融先生的手筆,同樣是臺灣最泰鬥級的作詞人之一。而今天,《天天想你》的詞、曲、編、唱,僅剩陳樂融孤寂一人,這不得不讓人唏噓。
玉石:伊能靜《流浪的小孩》
《流浪的小孩》是伊能靜的第10張專輯,同名主打《流浪的小孩》是這張專輯中唯一一首由陳志遠作曲並編曲的作品。不得不說的是,因為這一首歌曲讓海內外更多的人認識並記得了伊能靜,可以說為她帶來了在飛碟唱片時期事業發展上的一個小高峰。整首歌的節奏明朗、輕快,編曲的手法在當時來說新穎且具有時代感,關鍵是能圍繞「流浪的小孩」這個中心主題,通過旋律、編曲展現出流浪的小孩在個性上的無拘無束,勇敢、自由的特色,讓伊能靜情懷的表現得到極致的發揮。《流浪的小孩》是伊能靜在飛碟唱片時期最不可錯過的經典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