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從12世紀開始,世界文學中就有了對亮藍色玫瑰的描述5種夢幻的花朵象徵著單戀,或是象徵著追求對該人來說不可能的事。藍玫瑰只適合那些願意付出一切去冒險的人。用阿拉伯語寫成的《基塔布·阿爾·阿吉夫》一書中,提到了只有在東方才能找到的天藍色玫瑰,這實在是吊人胃口,但可惜是詭詐的冒牌貨。這種玫瑰是精明的種植者或商人,在本來是白色或奶油色玫瑰的莖皮和根部,注入了藍色染料得來的。幾周後,他們就得到了藍玫瑰,大概也能成功欺騙買家心甘情願出高價。
在現實中,藍玫瑰根本不會以野花的形式存在。它們與其說是花,還不如說是獨角獸,是一個神秘的花園異象。薔薇屬植物基因上都是殘疾的。野薔薇屬下一百多個物種裡,沒有一個含有能生產藍色素的合適基因。事實上,自然界中藍色花朵並不多見大多數不會適應花園生活。要說藍色素,我們應該感謝願意在我們庭院裡開放的飛燕草、勿忘我、天竺葵、風鈴草(拉丁屬名:Campanula)和牽牛花(旋花屬,拉丁屬名: Convolvulus)不過,現在你幾乎可以在任何市場或花店裡買到藍玫瑰,至少是有點兒藍的那種。這是怎麼回事?原來把花瓣染成藍色或其他顏色非常容易,你自己在家也可以染,方法是把水溶性染料(如食用色素)溶解在一桶水裡,然後讓切花自己完成剩下的工作,用它們斷莖中的導管把這些染料吸到花瓣中去。瞧!這樣我們]就得到了藍玫瑰,或是藍色、綠色或粉色的康乃馨。
更有甚者,很多賣花販給花噴漆,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打造不同花色,包括藍色。市場上還有亮粉色玫瑰,貌似還很受歡迎,那是用膠水、亮粉和人造顏料人工增強的結果。網絡上有視頻教程教人們]給花卉塗色,手工商店也有特殊的噴霧顏料出售,幫助新銳植物藝術家獲得進化無法給予的東西。抱歉,花莖上這些明顯人造的東西在我的底線之外,但是,在買花人中,我可能是少數派,因為這些人造產品很受歡迎,銷售量極大,而且在許多國家都深受喜愛。三得利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酒精飲料和食品工業的巨頭,這家公司好像真的受它的口號驅動著,即「拼吧!」。它旗下擁有200多家子公司,2003年又添加了新成員。當年三得利董事會主席佐治信忠戰略性收購了澳大利亞生物技術公司「花卉基因」( Florigene)在植物育種家之間有個謠傳,這個數百萬美元的大交易背後可能隱藏著一個秘密議程。
億萬富翁佐治先生是個痴情的愛花人,非常想得到「花卉基因」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在秘密培育的轉基因藍玫瑰。據說為了培育這個品種,「花卉基因」花了4500萬美元。如果真的是這樣,佐治應該會在三得利公司位於日本大阪總部辦公室的顯著位置,展示世界上第一批人造藍玫瑰品種。想想它們首次在公司華麗亮相時應該會舉辦的奢華酒會吧。經過一波三折,新收購的公司最終變成了三得利花卉有限公司( Suntory Flowers Ltd)在「花卉基因」公司的實驗室裡,分子工程師利用基因工程技術重新排列玫瑰花瓣色素的遺傳藍圖,這項複雜的研究進行了13年。從一朵白玫瑰開始,他們需要進行3個步驟才能得到藍玫瑰,每個步驟的具體過程都相當繁複。首先,研究人員從堇菜花中借了個飛燕草的色素基因,注入了顏色類似傳家寶番茄的紫色玫瑰,這種紫玫瑰名叫紅衣主教。
由此得到的基因增強玫瑰,開的花顏色非常富麗,像勃艮第紅酒一般。然後,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被稱為RNA幹擾的分子技術,通過阻擋一種特定的蛋白質,來抑制其他顏色的產生。這個過程只允許花瓣中顯示新加入的藍色素,由此得到的藍玫瑰被稱為「掌聲」,首次發布於2004年。遺憾的是,他們的RNA技術開局沒有完全按計劃進行,花瓣中殘留了一些原有的紅玫瑰色素。玫瑰花瓣細胞比堇菜花花瓣細胞的酸性更強,酸把藍色素變成了紅色(想想石蕊試紙吧)。備受期待的三得利藍玫瑰,顏色更像是薰衣草或淡紫色,而不是真正的天藍色,至少在我的眼睛看來是這樣。投放到亞洲和歐洲市場後,「掌聲」玫瑰售價驚人,2010年在日本的價格是每支35美元。通過調整原有的基因來賦予花朵新奇的顏色,並不像花卉栽培領域的科學家們過去希望的那樣簡單或直接。只有先用傳統的植物育種技術,或是用更厲害的基因工程技術,讓玫瑰花瓣酸性減弱,才能通過基因混合和重排,培育出真正的商業藍玫瑰。公眾買花時是否會遠離轉基因品種,還不明確,也許三得利的藍玫瑰可以成為基因改造花朵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