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註:閨蜜Chelsea生長在臺灣,早年在美國讀研,現居澳大利亞,是一位人力資源管理顧問。她於前些年生下第一胎在家休產假後,接著全職在家帶寶寶。
寶寶生下來的第一天
所謂「全職媽媽應該很閒吧」這一句話惹怒天下媽媽的外行人話,坦白說現階段在我身上還滿適用的,因為我很幸運的遇上一個天使寶每天都在睡。每天不斷地邀約媽媽朋友們喝咖啡,做家事,洗布尿布,煮副食品之餘,我還是有很多閒暇時間,那就來寫些隨筆吧!
說到我這個天使寶,我真的覺得我幸運的很誇張,我幾乎每天早上都得叫醒她。她每天八點多睡覺,我最晚早上九點半會叫醒。有時候看她睡太甜實在捨不得,而且畢竟她也不用起床上學,我就想說讓她再睡吧!
每次和媽媽朋友碰面分享寶寶睡眠狀況時,坦白說我都很不忍心看到她們羨慕到快流出淚的眼神(因此我也不打算翻譯此文再刺激她們)。寶寶的睡眠實在是牽動父母每根神經命脈的關鍵。
我家的天使寶當然也不是從第一天就是天使,數月前那段崩潰的歲月都還歷歷在目。活下來後現在回顧,雲淡風輕,好奇妙的心情。
五個月前那天早上凌晨5點驚天動地的把她生下來(關於全球一半人口最津津樂道的生產話題,若讀者有興趣本人可以單獨寫一篇),隨後我老公很遜的在一旁不支睡著。等他醒來後我已經洗好澡穿好衣服,還去隔壁茶水間泡了一杯泡麵吃。
8點多時守了一晚的助產士來說她要回家了,我們可以留到中午,醫院會提供午餐。我想說沒什麼事留在醫院還不如回家,於是8點多就把出生三小時的寶寶放進提籃(對此我媽覺得不可思議),開車回家了。
回到家後我腎上腺素還沒退,完全不累,加上母愛大爆發,一整個很興奮,我還記得我在家歡天喜地的一直對睡熟的寶寶唱張信哲的歌。
如果這是一場電影,此時一定是:遠方天空飄來一片烏雲,但屋簷下的歡樂一家人完全無所覺。
生產前朋友說現在好好睡,小孩出生後就不能睡了,坦白說我心裡一點感覺都沒有,每天8小時的睡眠是天經地義,也從沒想過連續數天/數周都只能在每兩三小時打個半小時一小時的盹是什麼滋味。後來讀到二戰時,一種折磨虐待戰俘的方式就是不讓他們睡覺,原來長期想睡卻不能睡是如此令人痛不欲生。
三天後助產士到府幫寶寶檢查,體重嚴重下滑,出生2900跌到2500,於是開啟了痛苦進階版的到處諮詢求診,搶救寶寶與母乳大作戰之路。每天睡覺時間都沒有了,還得開車載著一個又餓又累大哭不停的新生兒跑東問診跑西諮詢,然後一邊說東一邊說西,也不知道要聽誰的。
體重驟減中的可憐的圓圓
在睡眠嚴重不足,心理壓力極大狀況下,有幾天我差點覺得我要走入雲端了。常常醫護人員說話的時候我會耳朵朦朧,眼前渙散,然後自己講話感覺有點大舌頭講不太出來。好像酒喝太多醉倒前的症狀,其實很恐怖。
這種症狀到了產後一周時進入高峰。有幾天我老公輪班時,我帶著耳塞想說好好來睡個一兩小時再起來奮戰,結果半夢半醒像是鬼壓床的感覺,睡不熟又醒不來,像是Inception電影的情節。在噩夢裡想尖叫讓自己醒來,但只往上提了一層卻醒不來。那滋味太恐怖,我現在還記得好清楚。
之後的兩周寶寶的體重都起起伏伏,常常我抱著她覺得她小到要消失了。然後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她喝奶喝不到,她哭我也哭的狀態下度過,簡單來說我倆每天哭的比睡得多。
好不容易睡著,趁機來捏一下吧
產前每個臺灣朋友都問我要如何做月子,我翻白眼三條線回說」做月子是什麼?」 我老公請三周育嬰假,我想說兩個大人顧一個嬰兒到底是有什麼難的?
到了第二周尾,我想到再過一周後要一人奮戰,已經快不成人型的我徹徹底底的崩潰。打電話回家哭著求救,我跟我媽說你不立刻飛來的話我可能就沒法活著見你了(好啦沒這麼誇張但大意是這樣)。在我媽建議下於是有了五月回臺灣的一趟旅程,但在那之前等出生證明/辦護照又是經過一番折騰。
剛開始一對一的前幾周痛苦指數仍舊很高,現在回想起來其實都是自己太緊張,新生兒作息混亂不按牌理出牌是正常的。但每次寶寶醒著我就無比焦慮,覺得她永遠不會再睡回去的感覺。
有幾天她確實不知哪裡不對勁,可以從早上九點一直醒到下午四點,我就一整天一直抱著哄著盯著她,手酸到快斷掉,沒吃到幾口飯也沒喝到幾口水。
其實你現在問我她醒著就醒著有什麼好焦慮的,我也回答不出來,但那時的焦慮指數整個破表。
天使寶寶的轉變
就這樣慢慢地慢慢地那個每天哭不停的瘦巴巴的寶寶變成了現在胖嘟嘟的天使圓圓。剛開始只佔1/3的嬰兒搖籃終於睡不下了。
昨天晚上第一次把她放到大的嬰兒床時心中百感交集,想說怎麼一轉眼你長這麼大了。
多年前有次參加先生的一個同事小孩的一歲生日派對,那個媽媽舉杯謝謝親友來,一開口就硬咽,我那時想「有沒有這麼多情緒啊 」 。但舉筆至此眼眶已溼,原來當媽媽就是這麼一回事。
天使寶寶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