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小米商業模式:「鐵人三項」的幕後真相

2020-12-22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小米上市的消息,是科技圈的大新聞。洋洋灑灑的招股書,我們看到了收入,看到了利潤,看到了股權結構,看到了夢想願景,但一直有一個根本問題沒有看透,小米是業務模式究竟是什麼?

手機收入佔比 70%,為什麼說定位成網際網路公司?現有網際網路業務有多少是手機廠商本該有的,有多少是小米獨有的?新零售和手機有什麼生態關係?

關於商業模式,小米只是給出了一個整合式的概念:獨特且強大的「鐵人三項」模式。

鐵人三項,指的是硬體、網際網路服務和新零售。小米也對外放出了這麼一張商業模式圖。

從商業角度分析,鐵人三項模式,都像是一個公關說辭。因為它根本禁不起推敲,受不起深度思考。「鐵人三項」的說法有明顯的去手機化的意味。但小米現有的發展,根本不是按這張圖來運作。

小米實際比誰都清楚智慧型手機對目前商業帝國的重要性。手機旗幟一倒,整個帝國的信心就會崩塌。這一點從招股書的資金用途可以看出,大部分錢,不是花在IoT,不是花在移動網際網路,而是花在手機上。

小米的招股文件顯示,小米計劃將30%IPO募集資金用於研發及開發智慧型手機、電視、筆記本電腦、人工智慧音響等核心產品;30%用於全球擴展;30%用於擴大投資及強化生活消費品與移動網際網路產業鏈;10%用作一般營運用途。

第一個30%,放在以手機為核心的產品研發上;第二個30%,放在印度等新興市場上。雷軍心裡清楚,在小米真實的商業版圖上,手機依然是最最核心的業務單元。但是不能這麼對外說啊,否則哪有那麼大的估值來做更宏偉的事業?

拋開情懷,我們直面商業真相。要去怎麼理解小米真實運作的商業模式?

沒有商業新要素,哪來商業新模式呢?

小米沒有改造商業,它只是按它的資源和意志來演繹商業。

要理解小米,首先要忘記它給的敘事框架,看回硬體、網際網路和零售的本來面目。

小米模式詮析:中樞、管道和零售

小米目前所有的業務,都可以劃分為如下三類,手機中樞、IoT管道和新零售。

手機中樞

這部分業務指智慧型手機本身和手機生態下的網際網路服務。如圖所示,劃分為中心、內核和外圈三層。中心是硬體手機,內核是MIUI、應用市場、小米雲、瀏覽器、遊戲中心、安全中心六大應用。這六大應用,尤其以MIUI、應用商店和遊戲中心三個最為賺錢。在外圈左側,是向手機生態聚攏的應用,代表是小米音樂、小米視頻、多看閱讀和小米小說,這類應用更多以服務小米手機自有用戶為主。在外圈層右側,是向小米手機用戶以外,外連式的應用。典型代表是小米金融、小米貸款、小米直播和小米槍戰。這類應用是小米向外發展的本意,只是現狀不如人意。

網際網路服務收入佔2017年整體收入8.6%,本質依然是高度依賴手機生態。網際網路業務的具體模式,在招股書中比較含糊,關鍵有這麼幾句話:

目前我們網際網路服務的變現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重點為網際網路廣告(佔比56.7%)及增值服務(佔比43.3%)。我們的廣告分銷渠道主要包括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及智能電視。網際網路增值服務的大部分收入來自線上遊戲。我們向第三方遊戲開發商提供精簡數字銷售、分銷及運營支持服務。

廣告部分是收入,業內普遍認為主要來自MIUI的推送廣告。網絡上關於MIUI廣告的吐槽也不少。雖然這部分也是來自手機生態,但這類推送的廣告,蘋果是不做的。

網際網路增值服務所指的遊戲業務,並非小米吃雞這類獨立遊戲收入,而是應用商店,遊戲中心的分發收入。可以說,目前小米網際網路業務的主體,依然是高度依賴手機生態。小米該有的,華為OPPO也能有。

目前蘋果的服務佔比收入約10%,分析師預測未來3-5年裡,將會增長到20%。這其中,App Store的收入已有成效,音樂、支付都是未來蓄力增長的重點。

可以說,基於手機生態自身的網際網路收入,本身也是增長可觀的。持久積累深耕,也有不少潛力。

之前網絡上有傳言說,小米在2019年網際網路收入將會超過硬體收入,這個可能嗎?參考蘋果的比重,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在手機生態之外,心系網際網路發展新業務,是小米一以貫之的目標。2016年直播火了一把,雷軍親自作客小米直播;2017年吃雞大火,小米立出小米槍戰;至少目前,這兩個APP目前是已經涼了。

未來這類脫離手機生態的網際網路應用,在紅利耗盡的戰場赤身肉搏,我們只能說保持期待,謹慎預期。

整個以手機為中樞的軟硬體生態,是小米商業版圖的樞紐。拋開各種概念包裝,身處厚重的智慧型手機賽道,是小米發展的不爭事實;只是心系網際網路,頻繁向外開拓,也是小米不滅的意志。

IoT硬體管道

一直以來,小米都想把硬體變成管道,一個通向網際網路世界的管道。只是手機本身太重了。但在手機之外,卻是有不錯的管道式產品。典型的代表就是智能音箱。

什麼叫做管道式硬體?當一件實體產品的價值主要表現為產品背後的網際網路服務時,產品的本體,就可以在競爭中被管道化,產品因此可以被當成一個連接用戶的實體管道。

被這類模式威懾的硬體品類,通常會遭遇到網際網路企業慘無人道的低價打擊。

最先開創並熟練運用這套戰法的,不是小米,是亞馬遜。亞馬遜管道式硬體戰法最先在kindle上應用,kindle本身不賺錢,但電子圖書賺錢,開屏廣告賺錢。隨後是Fire TV,硬體不賺錢,Amazon Video收費賺錢;再往後就是經典的Echo音箱系列,也是硬體不賺錢,背後還有Prime會有、Amazon Music、付費音頻、技能等網際網路業務做支撐。

所以說,這類管道式的硬體,因為背後有網際網路收費服務做強支撐,可以執行絕對的低價掃平市場。

對小米來說,IoT管道式的硬體,有且僅限於小米智能音箱、智能電視、盒子、翻譯機和未來的AI產品。因此這類管道式硬體可以向內連接內容服務和AI服務。只有具備連接服務屬性的硬體產品,才能被當成管道硬體。

比如路由器、燈泡、掃地機等許許多多的家庭設備,都不是管道式硬體。小米賣的便宜,只是出於情懷,因為這裡產品沒法服務賺錢,短期也沒法數據盈利。

小米的管道式業務是所有三大業務中,最有優勢的。這個優勢在上圖兩個圈層的產品陣營中,都有非常明顯的體現。

內圈管道產品:小米智能音箱、智能電視和盒子

這個圈層的管道式產品,小米幾乎是無敵的。嫻熟的硬體功底,幾乎是成本價的售賣,低價是王道,銷量有保障。未來還會有新的AI產品落地,百度阿里騰訊除非在內核上有高維制約,否則在產品銷量層面,頂多和小米打平。

內圈典型的管道產品,是小愛同學智能音箱。智能音箱是整個生態中,少有的具備內外互聯特性的產品。一方面音箱可以對內連接AI服務和音樂內容;另一方面,它又向外連接大量的電器和家居。這樣一個中樞式的設備,之前小米、360都寄希望於是智能路由器。但是歷史證明,這是智能音箱的使命。

外圈管道附屬:家庭電器、家居設備

外圈產品是為人熟知的小米家庭設備:淨化器、掃地機、空調、檯燈、插座等等。這裡附屬設備僅限家庭電器和家居設備,它們具有被管道產品(智能音箱)連接的特性。如果不具備被連接的特性,那類硬體產品要歸到下一部分的零售業務。目前小米建立的外圈附屬生態,已經成為了小米家庭生態一道堅固的護城河。短期一兩年,這方面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

新零售

小米的新零售是怎麼回事?如果把時間退回到2015年,那時風光無限的小米就算要上市,也不會提新零售。新零售源頭在哪?內在源頭,在於小米網際網路的意志。外在線索,來自小米商城。

如果不是小米一直有做網際網路的意念,也不會在手機業務之外大力做電商。如果不是小米電商的迅猛發展,在新零售萌芽是2017年,小米也沒法抓住機遇大步邁進新零售的賽道。

在手機業務的思維裡,那無論是蘋果、華為還是OPPO,都是圍繞手機業務來做零售。比如OPPO的副總裁在採訪中說道:「新零售更多是網際網路企業提出的概念,對於OPPO來講並沒有新舊之分。」

在零售方面,不能說傳統手機廠商落後了,只能說小米在零售方面,表現得更加激進,更富有網際網路的創新精神。

小米的新零售業務目前已經是業內的一個模範標杆。小米商城已經是中國大陸第三大3C及家電直銷線上零售平臺,也是印度第三大直銷線上零售平臺,小米之家目前在線下,也有300餘家。小米商城、小米之家和有品APP,共同組成了小米新零售的渠道部分。

在零售產品部分,除了上面了手機、管道式硬體,還有大量的智能硬體、生活耗材,也是小米新零售的組成部分。

之前網絡上流傳這麼兩張圖,都是以手機為核心,外延出智能設備和生活耗材。其實這樣的分類,只是一個膚淺的表象,是一個不嚴謹的邏輯。手機本身和平衡車、無人機、機器人這些智能設備,和紙巾、床單這些生活用品,沒有數據的互聯,也沒有服務的共通,沒有網際網路協調,也沒有生態化反。

所以我們把手機業務放回到手機中樞業務,把IoT硬體放回到管道業務,剩下所有的硬體和生活用品,都落到零售部分。這些產品對於小米而言,只有實在的銷售價值,沒有數據和服務的聯通性,也沒有網際網路規模效應。

在這層面的生態鏈企業,是要想清楚自身發展的方向。一味低價,只會把自己擺在市場競爭比較低的位置。行業各有差異,小米模式未必適用,小米戰法也未必有用。脫離了管道式壁壘,用差異性和先進性打敗小米,是很容易的。

小米商業模式競爭推演

1、小米手機業務競爭推演:崛起路徑和三類戰法

現在國內智慧型手機,已經是華米OV的時代了。大家都在一個智慧型手機賽道上。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小米正在和「傳統手機廠」分道揚鑣。短期看,小米將持續享受智慧型手機設備紅利;長遠看,小米有可能會在長期的設備創新中落後。

有人說,你這危言聳聽了吧。你沒看到小米在2017年強勢崛起了,2018年繼續保持全球迅猛發展的態勢嗎?

是的,這些都是事實。但要看清動態趨勢,我們要深入一個維度來分析小米手機的競爭態勢。

小米手機2017年在國內的崛起,主要源自於千元市場的獨霸

放寬來說,小米17年在國內的崛起,會有很多因素,比如供應鏈成熟了,線下店豐富了,但落地到產品上呢?是搶了華為OPPO的用戶嗎,不是。參考如下調研數據,小米的崛起,主要是搶了魅族酷派的千元機用戶。

2017年,是國內智慧型手機發展見頂的一年。市場由金字塔格局迅速演變成T型格局,市場份額也加速聚攏到小米、華為、OPPO和Vivo四家廠商。小米的興起,主要來自千元機市場的強勢振作。

當然,2017年,小米也調整了自身的產品陣列,在米5、米6上都有不俗的表現。但整體來說,在市場格局固化的今天,小米向上衝擊高價位的難度很大。這不僅是因為OPPO、Vivo和華為已經在千元以上價位段耕耘已久,而是OPPO、vivo和華為本身都已有非常強要向上攀登的意願。發力國產高端手機,華為是國內手機界的楷模。Vivo在2018年,在全面屏和屏幕指紋方面也是表現出了不同往常的激進策略;而OPPO更是傳言下半年要復活Find高端品牌。

和發力高端阻力重重相反,小米發力海外市場則顯得「毫不費勁」。

小米手機2017年在海外的崛起是依靠紅米軍團徵服了印度流量市場

從數據上看,小米在印度的增速是非常迅速的,而助力小米成功的,是低價的紅米系列,繼續上演了一以貫之的平價戰法。小米計劃把融資的30%用於開拓國際市場,指的就是以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在這些市場,小米戰法無往不勝。

無往不勝,真的是嗎?

打敗小米的兩類戰法:差異性和先進性

要對小米商業未來的態勢做推演,不能局限看小米本身的戰法,還要看整個行業全部的戰法。非常顯然,小米的低價,不會是行業的全部。低價代表的是價值的經濟性。在經濟性在外,還有差異性和先進性;差異性以OPPO、Vivo、華為為代表;先進性以蘋果為代表。

在任何市場,同等實力的玩家,都是可以用差異性抵抗經濟性的。也就是說,小米在印度再強大,OPPO、Vivo也有錯位的空間,可以在略高一些的價位上,以功能差異為源頭,藉助營銷宣傳做差異化的人群進攻的。其實,這就是OPPO和Vivo過去幾年在中國,以及今年在印度,正在做的事情。

小米靠經濟性吃掉的市場,未來都有可能被競爭者以差異性搶奪部分。

其實做為傳統的手機廠商,以差異性立足,是穩妥的。一方面可以避開低價紅海,另一方面也是可以保證一定的利潤。在差異性之外,華為、蘋果,都是有非常明顯向價值先進性探索的舉措。以蘋果為例,持續保持先進性,是維持高利潤的必要條件。目前已經知道的新探索就有:

持續推動智能手錶在近場對手機功能的部分替代;研發高端頭戴耳機,和Airpods、HomePod組合建立起音樂設備新生態;研發探索AR眼鏡,傳聞2020年發布。

類似這樣的探索,有很多。雖然每一個都是不當下急切的,但每一個都關乎未來。蘋果的創新和高利潤,背後是有這樣長線的硬體創新做支撐。在未來,蘋果繼續領先同行,也就不難理解了。

目前看來,國內的OV華為,都漸漸有這樣的長線籌備的態勢。小米這方面的跡象,不是很強,甚至有點悲觀。

一方面小米追求低價和效率,長線高風險的項目,很容易被短線的流量市場取代;其次,小米自始至終都是網際網路的心態。把手機管道化是底層想法,要把手機做先進,這件事,還是交給蘋果吧。

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更能看清當下的競爭格局和未來態勢。

總結來說,小米在2017年和2018年,都高度享受低價流量紅利。但差異性戰法本身是可以制約經濟性戰法的。在未來持久的設備創新競爭,小米不具備優勢,甚至有掉隊的風險。

2IoT管道產品的競爭推演

小米目前的管道式業務收入不多。主要來源有以下兩點:小米電視廣告業務;小米管道式硬體的銷售收入。

整體來說,外圈附屬的生態硬體,給襁褓中的AI產品提供了非常厚實的競爭壁壘。但有一點有明確的是,在整個IoT管道業務競爭中,外網的附屬生態,並不是一定要直營去做的。典型的亞馬遜和谷歌,家居類的檯燈、電器這類產品,都是選擇接入第三方的。自己專注做好內核的管道產品就好了。

為什麼這麼說?做全生態生態不好嗎?

不是不好,是沒有必要。

外圈的產品本身在信息流中的地位是很低的。只是被連接狀態。只有核心圈的產品,才是信息流頂層的控制端。目前核心圈的代表產品,是智能音箱和屏幕音箱。

這部分家庭Iot生態,小米走在前面,百度、阿里和騰訊都虎視眈眈,都有自家音箱參與競爭。核心的競爭策略,很直接,就是專攻內核,直搗黃龍。

我在之前一篇文章中,做過一次騰訊聽聽音箱的商戰推演,核心的策略,就是以最內核的付費內容為突破口,繞開外圈附屬產品,從整個生態的最中心撒開一道口。(詳見【鄒大溼】紅海如何突圍,騰訊聽聽音箱的商戰推演)

3、零售產品的競爭推演

在IOT產品之外,小米其他大量的產品,都是單純的銷售意義。無論是談什麼小費經濟還是效率坪效,本質都是銷售。不存在顯性網際網路數據和服務價值,也沒有網際網路規模效應的影子。

小米平衡車、小米耳機、小米無人機、小米充電寶等等,這類硬體只是借了小米品牌、供應鏈等優勢,並沒有必勝的堡壘。

有人說,怎麼會?低價不是必勝了嗎?顯然不是。我們還是按照上面的三類戰法來闡述。戰勝經濟性的,還會有差異性和先進性。

就拿耳機為例,網際網路從業者估計對小米耳機和1More耳機非常熟悉。但在天貓上,比小米和1More賣得好的,有一個品牌國產品牌叫做唐麥。同樣的價位,產品品質好,運營非常用心,綜合實力勝小米耳機,是真實力。同樣論單品銷量,超越小米耳機的也有很多。典型的如海威特,借著耳機無線化的趨勢,做了一些爆款級的真無線耳機,這是用差異性勝小米。還有在無人機領域,航拍無人機被大疆壓制,這是用先進性勝小米。

因此,一旦脫離了Iot管道,在廣泛的硬體領域。小米的戰法遠非萬能,甚至有些落後。對於單個品牌而言 ,一位追求低價,是非常吃虧的。

在產品價值階梯上不斷攀登,做出有價值甚至是領先的好產品,才是傳統硬體人,該有的信仰。

4、小米商業版圖競爭推演總覽

我們把三大業務的競爭態勢還原到小米模式總圖中,做一個總結回顧。

手機中樞業務

因為活在智慧型手機主賽道,未來大量的募集資金都會投入到以手機中樞的產品生態中。未來增長邏輯在於印度等新興市場的市場紅利,並把更多全球用戶導入到手機模式下的網際網路服務中。小米手機的低價打法會被華為OV用差異性制約;而小米的網際網路心態,可能會讓手機業務在未來創新領域逐漸落後;脫離手機生態的網際網路服務,小米有可能還會繼續開拓。但從過往的發展看來,小米和網際網路巨頭正面競爭很難勝出,這部分業務謹慎看待。

Iot管道業務

小米手機的低價策略,核心目的在於換取流量和資本,用來做網際網路業務。以家庭生態為代表的IoT小生態,是小米版圖的一個新勢力。目前行業還剛起步,盈利有限,但小米優勢明顯。

新零售業務

新零售和手機本身沒有強關聯。它只是小米借著小米商城,抓住了新零售的發展時機。新零售業務,體現了小米網際網路基因的創新特性。除了手機和IoT管道硬體,剩餘大部分硬體都只有零售價值,各行各業,各自為戰。硬體產品應該更關注價值和體驗。

關於小米模式的剖析,就到這裡,你又怎麼看?

相關焦點

  • 剖析小米商業模式,『鐵人三項』的幕後真相
    洋洋灑灑的招股書,我們看到了收入,看到了利潤,看到了股權結構,看到了夢想願景,但一直有一個根本問題沒有看透,小米是業務模式究竟是什麼?關於商業模式,小米只是給出了一個整合式的概念:獨特且強大的『鐵人三項』模式。鐵人三項,指的是硬體、網際網路服務和新零售。小米也對外放出了這麼一張商業模式圖。
  • 帶你認知小米的商業模式
    從推出米聊和MIUI系統,到做盒子、做手機,小米從一個小公司一步步成為了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IoT企業。小米是如何做到的呢?本文作者對小米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展開了分析,與大家分享~
  • 鐵人三項/年度最大盛會梅花湖全國鐵人三項9 月登場
    鐵人三項/年度最大盛會梅花湖全國鐵人三項9 月登場梅花湖全國鐵人三項錦標賽將在9 月22、23 日舉行。(圖片來源:中華鐵人三項運動協會)年度最盛大的宜蘭梅花湖全國鐵人三項錦標賽將在9 月22、23 日於宜蘭冬山鄉梅花湖風景區登場,賽事同時攸關奧運選手第一階段培訓、潛力選手培訓和2019 年世界沙灘運動會第一階段選拔,勢必會是菁英好手齊聚的盛會,比賽即日起開放報名(8 月23 日截止)。
  • 2020連雲港山海連雲超級鐵人三項賽鳴槍開跑
    10月17日2020連雲港226公裡超級鐵人三項鳴槍開跑,401位鐵人三項運動員,匯聚連雲港在海一方公園,在山海勝境多彩連雲間揮灑「打鐵」激情。本次賽事由連雲港市體育局、連雲港市體育總會,連雲區文體旅局、連雲港海濱旅遊度假區管理辦公室聯合主辦,江蘇海州灣發展集團給予賽事大力支持,江蘇力然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獨家運營。
  • 鐵人三項常用英文詞彙
    鐵人三項常用英文詞彙項目(Sports)鐵人三項Triathlon遊泳Swim自行車Bike跑步Run短距離鐵人三項SprintDistanceTriathlon長距離鐵人三項LongDistanceTriathlon
  • 鐵人三項常用詞彙中英文對照
    搜狐體育訊 鐵人三項是一項挑戰自然、戰勝自我的新型體育運動項目,運動員需要連續完成遊泳、自行車和長跑,對運動員在體能、速度和技巧上均有較高要求。鐵人三項2000年才進入奧運會。
  • 美國65歲華裔女「鐵人」亞利桑納州鐵人三項奪冠
    中國僑網12月8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日前,美國華裔張正誼在亞利桑納州,歷經14小時17分完成了鐵人三項比賽:遊泳3860米,騎車180公裡,跑步42公裡,獲女子65至69歲組第一名,並獲得2020年參賽夏威夷科納(Kona)鐵人三項世錦賽資格。
  • 中學生奧運會英語詞彙:triathlon 鐵人三項運動
    鐵人三項運動(triathlon)是體育運動項目之一,屬於新興綜合性運動競賽項目。比賽由天然水域遊泳、公路自行車、公路長跑三項目按順序組成,運動員需要一鼓作氣賽完全程。2000年成為奧運會項目,2006年成為亞運會項目。
  • 2019中考奧運會英語詞彙:triathlon 鐵人三項運動
    鐵人三項運動(triathlon)是體育運動項目之一,屬於新興綜合性運動競賽項目。比賽由天然水域遊泳、公路自行車、公路長跑三項目按順序組成,運動員需要一鼓作氣賽完全程。2000年成為奧運會項目,2006年成為亞運會項目。
  • 09鐵人三項歐錦賽
    09鐵人三項歐錦賽
  • 世界鐵人三項冠軍轉戰商界:「17年鐵人生涯教會我永不服輸」
    世界鐵人三項冠軍轉戰商界:「17年鐵人生涯教會我永不服輸」 iwangshang / 汪帆 / 2017-11-06 摘要:從世界鐵人三項運動冠軍,到2XU創始人,傑米一直在挑戰自己
  • 鐵人三項首落汕頭,國家隊抵南澳備戰
    「中國體育彩票」2019年汕頭鐵人三項亞洲杯賽暨全國錦標賽,將於本月30日至12月1日在南澳舉行,這也是鐵人三項賽事首次落地汕頭。目前,賽事各項準備工作正緊張進行,國家鐵人三項隊和內蒙古代表隊也已經先行來到南澳島,進行場地適應訓練。
  • 真相:抗疲勞能力堪比鐵人三項選手
    據央視新聞報導,近日,歐洲研究人員發現,孩子們天生精力旺盛,抗疲勞能力堪比鐵人三項選手。更「可怕」的是,他們恢復體力的速度比專業運動員還要快。法國克萊蒙費朗大學的研究人員召集12名從事鐵人三項的國家級男性運動員,與12名平均年齡10歲半的男孩相比較,又召集12名極少從事劇烈運動的男性參與研究。
  • 全國首個溼地主題鐵人三項賽舉行
    人民網北京11月18日電(記者王霞光)來自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等省市近400名運動員,於11月15日齊聚江蘇省東臺市條子泥溼地公園,共同參加2020年中國·東臺條子泥溼地鐵人三項公開賽,爭奪「第一鐵人」。
  • 新手剛接觸鐵人三項,需要知道的事!
    新手剛接觸鐵人三項,需要知道的事! 2020-12-04 18:54  單車志Bicycling 鐵人三項這個被稱作精英運動的體育項目一直以來是眾多體育愛好者試圖加入或者存在自己心願單的挑戰項目
  • 首次舉辦鐵人三項賽!名額有限 抓緊報名啦
    首次舉辦鐵人三項賽!2冠軍雲集 鑄就高品質賽事目前賽事報名已經啟動,現已有亞洲錦標賽分齡組亞軍、中國鐵人三項聯賽年度男子總冠軍李郴,中國鐵人三項聯賽年度女子總冠軍胡燕、中國鐵人三項運動協會小鐵人積分第四名康芷瑜等國內知名運動員報名參賽
  • 陝西鐵人三項:借十四運東風,打「鐵」要趁熱
    46年前的一天,在夏威夷的一家酒吧裡,美國人科林斯第一次提出了「鐵人三項」的概念,次日,便有15位勇士把他的瘋狂想法變為了真正的比賽,鐵人三項運動就此誕生。從2005年第十屆全運會開始,鐵人三項成為全運會正式比賽項目,而在即將到來的十四運會上,陝西健兒也將在漢中「一江兩岸」風景區的賽場上第三次向「全運鐵人」的榮譽發起衝擊。
  • 對話90後創業者李麟:幫助留學者跨越鐵人三項
    當新東方等本土教育集團將目標瞄準納市敲鐘的時候,李麟反向而行,將北美最流行的轉學分服務和暑校模式帶回國內,筆者特別對話CUSSA創始人,武漢瀚盛光華文化教育投資有限責任公司CEO李麟,與他一起關注國際留學教育的發展和趨勢。
  • 揭下「鐵人三項」的神秘面紗,訓練指南也雙手奉上!
    說到鐵人三項賽何為鐵人三項呢?就是由由天然水域遊泳、公路自行車、公路長跑三項目按順序組成的比賽,參賽者需一鼓作氣賽完全程,是對技巧和耐力的嚴峻考驗。聽起來是不是很累、難以完成?其實不然,每年舉行的鐵三賽事不少,參賽者更是絡繹不絕!畢竟,任何體育項目,只要有足夠的興趣和堅持的動力,就可以成為自己長久的愛好與追求。
  • 10億美元甩賣鐵人三項,萬達體育兩個交易日暴漲60%
    外媒報導稱,萬達體育目前正在與一家顧問合作,且已與部分對鐵人三項業務感興趣的私募股權買家進行了磋商。知情人士稱,萬達體育希望通過出售該業務取得大約10億美元的所得。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已有公司對收購鐵人三項業務表示出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