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人離婚之後,都對婚姻失去了信心,寧可長久地保持一段戀愛關係,也不敢花九塊九領一紙婚約。
她們會認為,頭婚都失敗了,二婚又有多少幸福的可能性呢?各懷各的心眼搭夥過日子,遠不如兩個人是戀人關係,合則聚,不合則散,也沒有那麼多麻煩的事情。
我的想法是,二婚確實需要慎重,但絕不是不能逾越的雷池。遇上了情投意合、真心相愛的另一半,在愛情中還是要勇敢的。
昨天和閨蜜吃飯,她和老公就是二婚,去年她不幸得了宮頸癌。當我和身邊朋友都在為她的婚姻擔心時,他倆現在卻依然恩恩愛愛。
01
閨蜜名叫妮妮,在我看來她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女子,性格偏向男人,身上有一種男人都沒有的灑脫勁。
當年她和前夫性格不合決定離婚,抱著八個月大的兒子和前夫去民政局領離婚證。這種勁頭,我這輩子都學不會。
與前夫離婚七年後,她遇上了現在的老公,他比她大一些,認識妮妮的時候他的女兒已經十五歲了。
兩人結婚以後,她老公一直想再要個孩子,妮妮說暫時不想要,他尊重了她。我知道,妮妮是擔心兩人結婚後適應不了二婚生活,如果將來再離婚了,孩子多可憐啊。
兩人婚後的關係漸漸穩定了,妮妮卻發現了自己的病。
於是,她向老公提出離婚,但她知道他還想要一個孩子,所以不想因為這個病拖累了老公。
沒想到,她老公立馬讓她斷了這個念想,然後聯繫醫院帶她做了進一步的檢查。她老公是做生意的,不差錢,保險公司也承擔了一部分費用,手術很快安排上了,宮頸、子宮全切除。緊接著,放療化療也都一一安排了。
昨天見妮妮的時候,她的狀態非常好,因為術後的一些小情況,她有些瘦弱,但精氣神比以前更好了。
當我問到她和老公的關係怎樣時,她跟我說,"我知足了。"一句話,我就知道她在第二段婚姻中,終於遇上一個對的人。
02
第一次婚姻為什麼會失敗呢?
一是根本不了解婚姻意味著什麼,適應不了婚姻的角色;
二是不知道什麼樣的愛人適合自己,可能也不知道自己想找的愛人應當具備哪些的素質。
離婚後,把這些問題通通想清楚,二婚幸福的可能性才會更高。
妮妮的第二段婚姻成功了,成功的秘訣有哪些呢?我認為有兩點:
1、 有分寸感
二婚時,妮妮有兒子,老公有女兒,孩子都不和他們生活在一起。這一點,可以減少很多矛盾與問題的發生。
妮妮的兒子在她父母那裡,孩子的生活費、學費、補課費等等,她從來不會花老公的錢。哪怕自己賺的工資不夠,也不會向老公要錢。
這一點其實挺難得的。
妮妮說,"兒子是我的,我沒有資格要求他養我的孩子。他賺的錢,我都花在我們兩人的生活上、人情往來上以及他的孩子身上。我的孩子,與他無關,他賺再多的錢我也要有這個意識和分寸。"
一些二婚夫妻會爭吵,大抵都和自己的孩子有關係,認為兩人結婚了,錢就是公共的、彼此的,想怎樣花都可以。
其實不是這樣的。
二婚畢竟與一婚不同,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後的重組家庭,需要考慮的問題會更多一些。
2、 有親切感
妮妮與前任婆婆處的關係就不錯,與現任婆婆也一樣,她似乎有一種天生的融和感,即使短時間和她認識相處也不會覺得陌生。
對待現任婆婆,妮妮盡了一個兒媳的本分,她生病的時候她在身邊照顧,她想吃什麼她就給她做什麼。
婆婆住院的時候,妮妮照顧得特別細心,同病房的人都以為她是女兒而不是兒媳呢。老公的女兒呢,她與她成了好朋友。按理說,青春期的女孩正是叛逆的時候,她有什麼話不願意和父親說,卻願意和妮妮說,她說妮妮更能理解她的想法。
幾年後,"女兒"衛校畢業需要找實習單位,也是妮妮託熟人辦的,不到半個月就上崗了。付出與收穫的關係很多人都弄混了,應該是先付出才會有收穫,而不是自己收穫之後,才想著要付出。
03
二婚夫妻比頭婚夫妻要複雜,關係更難相處,分寸、界限更難把握。
男人或女人都該清楚自己的原則在哪裡,底線是什麼,在自己的界限範圍內對另一半好,二婚才有可能會有好的結果。
如果孩子是你自己的,那麼,對方是沒有責任與義務幫你養的。
他的角色是你的老公,而不是孩子的父親,這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是挺大的。
男人也一樣,你娶的女人是你的老婆,不是你給孩子找了一個照顧她的媽媽。雖然兩者之間有交集,但主次關係要分清。
頭婚失敗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重要的是你能知道自己失敗的原因在哪裡,如果連原因都沒搞清楚,千萬不要冒冒然進入下一段婚姻,結果通常不會太好。
倘若兩次婚姻都失敗了,你會感嘆婚姻不可信,愛情不存在。其實不是這樣的,原因可能在你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