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進公園城市建設、打造世界文化名城,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編制了錦江公園總體規劃。昨天,該規劃開始公開徵求意見,廣泛聽取社會各界對《錦江公園總體規劃》的意見和建議。大家可以關注「共繪美好成都」微信公眾號,對規划進行了解,並通過留言表達自己的建議或意見。
為什麼要建設錦江公園
成都為什麼要建錦江公園?規劃中給出了答案——諸多偉大的城市,都有一個偉大的濱水區,如倫敦泰晤士河是一部「偉大的流動的歷史」,巴黎塞納河是頂級的文化藝術黃金走廊。而錦江浸潤成都,幾千年來這座城市因水而興、因水而美、因水而榮,與城市的關係經歷了「1.0時代」和「2.0時代」,目前正在邁入「3.0時代」。其中錦江1.0是指錦江作為護城河,千百年來守護成都,奠定兩江抱城的格局。錦江2.0則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府南河綜合整治工程為成都人居環境帶來了質的提升,錦江濱水空間具備雛形。目前,成都正處於建設公園城市、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關鍵時期。我市再次聚焦錦江,進入「錦江3.0」時代,全力建設錦江公園,打造成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
錦江公園範圍包括繞城高速內的錦江段,河道共長48公裡,涉及郫都區、金牛區、成華區、錦江區、青羊區、武侯區、高新區7個區,包括錦江河道、濱江兩側開敞空間。
錦江中央公園主要涉及錦江公園中的兩江環抱區域及望江樓公園段,長約17.6公裡, 涉及成華區、金牛區、青羊區、武侯區、錦江區5個區。該區域是錦江公園中代表性最強、關注度最高、資源點最密的區域,是錦江公園的核心區。
我們需要怎樣的錦江公園
規劃提出錦江公園的定位為「蜀都味、國際範的都市濱水公園」,重點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流淌畫卷、體驗公園城市的魅力佳境和推動中優實施的能量中樞。
規劃借鑑倫敦泰晤士河、巴黎塞納河、上海蘇州河等先進地區的經驗成果,提出「4大願景」:大民生——提升生活品質的惠民工程,形成全線貫通約20平方公裡以錦江為核心的開敞空間及慢行空間;大景區——匯集約170處景點,形成12大景區,體現成都特色的文旅骨架;大IP——塑造與推廣城市品牌的空間載體,形成20多處標誌性建構築物;大形象——水潤天府、城水共生的濱水公園帶。
規劃形成「一帶、一核、十二景區、二十三園」。一帶即錦江公園帶——貫通南北聯接錦城公園,以錦江為核心構建歷史景觀帶、文旅休閒帶、都市生活帶;一核即錦江中央公園——主要為兩江環抱區域,通過釋放開敞空間、縫合城市兩岸、集聚公共功能、修復濱水風貌,打造錦江公園的核心展示窗口。以微更新、微改造、生態修復為原則,激發濱水活力,彰顯城市魅力。十二景區包括由沿線資源集中的景點串聯成網的核心景區,具體包括望江景區、少城景區、合江亭景區、九裡堤景區、猛追灣景區、安靖景區、尋香道景區、東湖景區、大慈寺景區、交子景區、蜀漢城景區、桂溪景區。二十三園指錦江串聯的重要城市公園。
錦江公園計劃這樣建
在具體打造手法上,《規劃》提出六大策略。首先是治水築景,形成開闊濱水空間。具體包括多措並舉提升水環境質量,以問題為導向,大力實施「補短板、強監管、建機制、增水量、提水質」五項措施,實現錦江公園帶河道控源、截汙、清淤、補水和管護全面到位;多途徑增加開敞空間面積,通過車退人進,城市有機更新,增加濱水公共空間;多方式強化開敞空間聯繫,通過綠道、林蔭道、特色街道等慢行系統向腹地延伸,有機串聯各類開敞空間,形成層次多樣、類型豐富的開敞空間網絡體系;多手法改造活化駁岸空間,以保留高大喬木為前提,結合現狀岸線特徵,多方式改造活化岸線;增綠添彩,營造生態大環境,結合綠道建設、水網提升、道路改造等,開展「增綠添彩」工程,豐富城市色彩,提升城市景觀。
其次是交通重組,形成慢行通道網絡。總體目標是錦江沿線車退人進,打造綠色慢行網絡,增加濱水開敞空間,形成「一帶一環兩島」的「慢行天堂」。「一環」指錦江中央公園慢行環,「兩島」指九裡堤慢行島和交子公園慢行島。總體方案是對錦江沿線全面進行一體化慢行設計及改造。有條件區域可近期實現完全慢行化,包含北段、南段,西郊河及府河外側。部分區域在全面實現一體化慢行改造的基礎上,近期暫時保留到達性機動交通通行能力;在解決到達性交通後,逐步實現完全慢行化,具體包含兩江環抱區域內環線及南河南岸。
第三是業態升級,形成多元活力場景——打造以文商旅體融合發展的消費新場景,實現綠色生態價值轉化。規劃提出形成7大主題特色段和21個功能分區;植入新興消費業態,打造17個特色文商街區;積極引導公共服務設施在濱水第一界面集聚。
第四是亮化增輝,形成特色城市風貌。具體包括分段分級整治48公裡沿線濱水建築風貌,由北至南呈現現代川西、創新科技、城市記憶、蜀韻典雅、生態宜居、國際時尚的濱水風貌;橋梁精品化、藝術化,突出文化特色;突出標誌景觀。值得一提的是,規劃提出將通過夜景照明點亮月下錦江——兩江環抱區域通過景觀照明提升,形成14個標誌性節點;通過景觀亮化沿線標誌性建(構)築物、街道、橋體、堤岸(植物、欄杆雕塑),突出成都文化特色、水體形象,重點突出猛追灣、合江亭、望江樓公園、東湖公園、交子公園等親水空間,展現天府文化迭代發展的千年畫卷。
第五是品牌策劃,形成全線文旅走廊。依託歷史文化提升氣質——依託錦江,串聯4片歷史文化街區、9片歷史文化風貌片區以及34條特色街道,形成多元化、場景化的多種展示方式;形成9大文旅主題遊線,包括詩意成都之旅、天府美食之旅、英雄三國之旅、蜀工技藝之旅尋訪名人之旅、時尚休閒之旅、浪漫藝術之旅、錦城蜀學之旅、夜遊錦江之旅;策劃城市大事件和大IP,依託錦江兩岸開敞空間,策劃12大城市事件塑造城市品牌,同時策劃一系列體現成都特色的雕塑、環境裝置藝術等,借力新媒體手段,大力宣傳和推廣城市IP。
第六是社區治理,形成開放公園街區。具體包括拆圍增綠,並打通濱水縱向通道,實現10分鐘 步行進入核心景區 ;開展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街區街巷「微循環」功能;十四號社區微更新,活化城市存量空間;強化國際化示範社區建設。
規劃還提出九大專項行動,包括交通——錦江公園慢行街區配套交通重組行動;治水——錦江公園水生態提升行動;環境——錦江公園濱水空間景觀提升專項行動;文化——濱水文化旅遊策划行動;風貌——濱水區風貌整治行動;亮化——錦江公園沿線景觀照明提升打造行動;業態——濱水文商旅體業態提升行動;社區——錦江公園濱水區社區綜合整治行動;品牌——錦江公園品牌策劃宣傳推介行動。
規劃內容
4大願景
大民生——提升生活品質的惠民工程,形成全線貫通約20平方公裡以錦江為核心的開敞空間及慢行空間
大景區——匯集約170處景點,形成12大景區,體現成都特色的文旅骨架
大IP——塑造與推廣城市品牌的空間載體,形成20多處標誌性建構築物
大形象——水潤天府、城水共生的濱水公園帶
一帶、一核、十二景區、二十三園
一帶即錦江公園帶
一核即錦江中央公園
十二景區 具體包括望江景區、少城景區、合江亭景區、九裡堤景區、猛追灣景區、安靖景區、尋香道景區、東湖景區、大慈寺景區、交子景區、蜀漢城景區、桂溪景區
二十三園指錦江串聯的重要城市公園
6大策略
1、治水築景
形成開闊濱水空間
2、交通重組
形成慢行通道網絡
3、業態升級
形成多元活力場景
4、亮化增輝
形成特色城市風貌
5、品牌策劃
形成全線文旅走廊
6、社區治理
形成開放公園街區
■錦江公園定位
蜀都味、國際範的都市濱水公園
■錦江公園範圍
包括繞城高速內的錦江段,河道共長48公裡,涉及郫都區、金牛區、成華區、錦江區、青羊區、武侯區、高新區7個區,包括錦江河道、濱江兩側開敞空間。
本報記者 袁弘
圖片由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