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詩 | 《相思》王維

2021-03-01 詩詞品鑑賞析

點擊上面  免費訂閱 

相思

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自古逢秋悲寂寥」,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

這是借詠物而寄相思的詩,是眷懷友人之作。

起句因物起興,語雖單純,卻富於想像;接著以設問寄語,意味深長地寄託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誼,表面似乎囑人相思,背面卻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後一語雙關,既切中題意,又關合情思,妙筆生花,婉曲動人。

全詩情調健美高雅,懷思飽滿奔放,語言樸素無華,韻律和諧柔美。可謂絕句的上乘佳品。

紅豆產於南方,結實鮮紅渾圓,晶瑩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鑲嵌飾物。

傳說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人們又稱呼它為「相思子」。

唐詩中常用它來關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於男女情愛範圍,朋友之間也有相思的,如蘇李詩「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即著例。

此詩題一作《江上贈李龜年》,可見詩中抒寫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緒。

「南國」(南方)既是紅豆產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

首句以「紅豆生南國」起興,暗逗後文的相思之情。語極單純,而又富於形象。

次句「春來發幾枝」輕聲一問,承得自然,寄語設問的口吻顯得分外親切。

然而單問紅豆春來發幾枝,是意味深長的,這是選擇富於情味的事物來寄託情思。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對於梅樹的記憶,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鄉情。

同樣,這裡的紅豆是赤誠友愛的一種象徵。

這樣寫來,便覺語近情遙,令人神遠。

第三句緊接著寄意對方「多採擷」紅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以採擷植物來寄託懷思的情緒,是古典詩歌中常見手法,如漢代古詩:「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即著例。

「願君多採擷」似乎是說:「看見紅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遠方的友人珍重友誼,語言懇摯動人。

這裡只用相思囑人,而自己的相思則見於言外。用這種方式透露情懷,婉曲動人,語意高妙。

宋人編《萬首唐人絕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襯離情之苦,因相思轉怕相思,當然也是某種境況下的人情狀態。

用「多」字則表現了一種熱情飽滿、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調。

此詩情高意真而不傷纖巧,與「多」字關係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

末句點題,「相思」與首句「紅豆」呼應,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關合相思之情,有雙關的妙用。

「此物最相思」就像說:只有這紅豆才最惹人喜愛,最叫人忘不了呢。

這是補充解釋何以「願君多採擷」的理由。而讀者從話中可以體味到更多的東西。詩人真正不能忘懷的,不言自明。

一個「最」的高級副詞,意味極深長,更增加了雙關語中的含蘊。

全詩洋溢著少年的熱情,青春的氣息,滿腹情思始終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話兒不離紅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

它「一氣呵成,亦須一氣讀下」,極為明快,卻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話往往樸素無華,自然入妙。

王維很善於提煉這種素樸而典型的語言來表達深厚的思想感情。

所以此詩語淺情深,當時就成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分享是一種快樂~

相關焦點

  • 王維 《相思》 賞析
    看了介紹,首先,我們知道王維的《相思》應寫於「安史之亂」之前。其次,李龜年也是會作曲的,所以《相思》的譜曲可能是李龜年,而不是王維自己。其三,李龜年經常在貴族豪門唱歌,唐玄宗也很恩寵他,王維也差不多是這樣的情形,所以兩人自然是會經常在這樣的場所碰到,並成為好朋友。那麼為什麼會是「江上」贈「李龜年」呢?根據詩中的「紅豆生南國」,這江就是通往「江南」的了。
  • 千古經典相思古詩 王維《相思》
    》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為把相思這種心理活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古代詩人為我們留下許多優美的詩句,如「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徐幹《室思》),如「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如「思君如百草,撩亂逐春生」(李康成《自君之出矣》),如「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王維《送沈子福歸江東》),這些詩句或表現相思之深長(如流水)、之高潔(如明月)、之排遣不出(如百草)、之所在充滿(如春色),形象都十分鮮明
  • 王維《相思》
    點擊下方音頻,收聽今天的文章▼今天呢,要跟大家分享的是王維的五言絕句《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為什麼要讀這首詩呢?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你看這首詩寫得真明白,幾乎不用翻譯,但是呢,也真漂亮,漂亮在哪啊。從第一句就漂亮,第一句「紅豆生南國」,多簡單,就是講紅豆樹生長在南方嘛。
  • 【相思】相思原文_相思注釋_相思賞析_王維的詩_親子寶典_太平洋...
    王維《相思》就是梨園弟子愛唱的歌詞之一。據說天寶之亂後,著名歌者李龜年流落江南,經常為人演唱它,聽者無不動容。  紅豆產於南方,結實鮮紅渾圓,晶瑩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鑲嵌飾物。傳說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人們又稱呼它為"相思子"。唐詩中常用它來關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於男女情愛範圍,朋友之間也有相思的,如蘇李詩"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即著例。
  • 王維《相思》有人認為在相思景色,有人認為是人物,你認為呢?
    王維《相思》有人認為在相思景色,有人認為是人物,你認為呢?王維所寫出的這一首詩,是一部懷念友人的作品?在這首詩剛開頭的時候,他從景物描寫,雖然言語用得十分簡樸,但是卻讓人想像豐富,接著她用用了假設句,意味深長的表達出那一種寄託的思鄉之情,在第三句當中,她暗自提醒要珍重朋友之間的友誼,在表面上看似是思念知情,但是在背地裡卻表達出自己相思之沉重,在最後一句當中真的是一語雙關,和體裁非常的相似,真的是可謂是妙筆生花,曲終動人,全詩描寫的情調,十分的優美高雅,而且飽含著懷念思情的奔放情緒,在語言用句上,十分的樸素無華
  • 王維《相思》:生死相許的是愛情,細水長流的是友情
    「還沒為你把紅豆,熬成纏綿的傷口,然後一起分享,會更明白相思的哀愁。」王菲這首略帶傷感的歌,讓我們記住了「紅豆」。紅豆,一種極具中國特色的植物,在豔麗的外表下,更藏著中國人對感情的認知。紅豆,又叫相思子,廣泛分布於我國南方地區。
  • 解讀王維《相思》:常被用於表達愛情,實際是兩個男人之間的友情
    王維的《相思》,會背的人很多,也經常被引用,尤其後兩句,「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更是常常被用於表達男女之間的相愛、相思之情。但李龜年對王維的詩卻格外垂青,安史之亂後,李龜年流落民間,在湘中的一次宴會上,激情演唱了兩首歌,都是王維的詩,動情之深到什麼地步,喝完後居然昏厥不起,昏迷了四天才甦醒,可見王維的詩對李龜年的影響。李龜年演唱的第一首歌就是王維給他寫的《江上贈李龜年》,也就是著名的《相思》。
  • 品讀「紅豆生南國」|青燈古佛的餘生,是王維最情深入骨的相思
    可丈夫從此再無音信,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守望多年後,妻子流淚成血,滴入泥土滲入樹根,從此紅豆樹長出的便是紅色的小果,果名為相思。而王維,深情而又寂寞的旅人,他的故事,和紅豆的傳說如此契合,只怕是他自己都沒有想到的。
  • 譚傑中JT叔叔:王維的《相思》紅豆詩,還有這個版本你知道嗎?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這首王維的《相思》可謂是家喻戶曉,大部分小夥伴都能脫口而出,我們大部分人一直以來理解的意思也一致認為這是一首借物寄相思的詩。依文章開頭所引的這個版本,借紅豆而表達相思(因傳說古代有一位女子,其丈夫死在邊地,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人們又稱呼它為「相思子」。唐詩中常用它來關合相思之情。)
  • 王維描述的相思,只有短短20個字,卻入選了《唐詩三百首》
    「紅豆生南國,是很遙遠的事情,相思算什麼?早無人在意……」 當初看《西遊記後傳》的時候,格外喜歡這首歌。而毛阿敏的歌聲使得這首歌更加上了一層美麗而飄渺的色彩。 而關於紅豆相思,我們並不陌生。從目前已知的文學來看,紅豆一直以來都被文人用作是相思的代稱。
  • 公園遇見的臺灣相思樹,此「相思」非彼「相思」
    查資料得知,臺灣相思(學名:Acacia confusaMerr.):常綠喬木,高6-15米,無毛;枝灰色或褐色,無刺,小枝纖細。作為原產我國臺灣的植物,臺灣相思的足跡遍布臺灣全島,且以瀕海處居多。廣東、海南、廣西、福建、雲南和江西等省(區)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也有栽培,它是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常見的綠化樹種。在越南、緬甸、馬來西亞、泰國、印度、菲律賓等國家也有分布。相思樹,一個十分浪漫的名字,是否會讓你想到那紅色的相思豆——戀人的愛情信物呢?
  • 毛阿敏的《相思》,充滿江湖味的美麗!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這是我們從小熟知的詩句,王維將我們的相思相戀全部集中在了一顆小小的紅豆上面。一顆紅豆,就是一個故事。同樣的相思,讓我們今天就來看一看毛阿敏是怎樣表達的?「紅豆生南國,是很遙遠的事情」,這首歌開始就取自王維的《相思》,充滿玩味。
  • 此地最相思,王維生命中的輞川
    本文轉載於微信公眾號攜白鹿倚明月 (blwy863) 山西的王維,以博學多才、精通詩歌書畫、通曉音律名動長安。他的一生,卻和長安城南的輞川,結下了不解之緣。 對王維來說,與僧人談道論經,是他的精神寄託。
  • 那個叫王維的男人
    其實很簡單的麼,不外乎傷春悲秋、離情別緒、憶友懷舊、相知相思、憂國憂民、蔑視權貴、壯志難酬……這些麼。那時老師不總結,我亦不懂,所以考試幾乎全部失分。每次學期結束,最先當廢品賣的就語文課本,覺得那種無緣無故、沒頭沒腦的教學真是廢柴!其實哪裡知道,自己少年單薄的心,才真是廢柴啊!三十多年過去了。三十多年!經歷了多少人、多少事啊。
  • 紅豆為何成為寄託情感的「相思豆」
    而王維的這首詩借紅豆抒懷,呈現了別樣的相思之情。詩佛王維的詩,蘇軾稱讚「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這首送給南方友人的詩,題目是《相思》,還有一題為《江上贈李龜年》,此詩寄託了對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春天到了,繁花盛開,王維問他的那個朋友,你現在那邊,紅豆發芽了沒有啊,長得漂亮嗎?
  • 宋朝有一首絕世情詩,順著讀是男人犯相思,倒著讀是女人犯相思
    「相思」二字包含的情感極其豐富,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以「相思」為題創作了大量經典作品,比如王維的《江上贈李龜年》:「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這首詩簡單又通俗,上過小學的人基本都能讀懂它。
  • 6首令人動容的相思古詩詞,句句相思入骨,值得收藏
    相思是中帶著絲絲甜蜜的憂傷之情,恰如一顆小小的紅豆,使人纏綿,令人難忘。6首令人動容的相思古詩詞,句句相思入骨,值得收藏。1/《相思》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當年王維便用紅豆來寄託自己的相思之情,擴展傳說古代有一位女子,丈夫死在邊地,她傷心欲絕,在樹下哭泣,最後哭出一滴滴血淚來,血淚化為紅豆,人們就叫它「相思豆」。紅豆生長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將生發出多少枝條呢?還是多採摘一些紅豆吧,它最能引起人們的思念。2/《望月懷古》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 王維很經典的一首送別詩,最後14字想像奇妙,令人拍案叫絕
    當然,它不如王維的另一首送別詩《渭城曲》那樣有名,但是這首詩的最後14字「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卻歷來以想像奇妙,令人拍案叫絕。正如唐汝詢《唐詩解》所說:「蓋相思無不通之地,春色無不到之鄉,想像及此,語亦神矣」。那麼它想像的奇妙,究竟表現在何處呢?
  • 王維和崔護筆下的春天是什麼樣的?惜春之情油然而生
    不難發現春天不僅是人生境遇高峰低谷的體現,同時也是古代文人表達相思之情以及愛情的大好時節。正所謂「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王維、崔護詩作中的春天,一種季節萬般相思1.蘇軾作為北宋中期文壇領袖,能夠對盛唐詩人王維做出如此之高的評價,其實也大有君子惜君子之意。在王維創作的眾多詩歌中,有一首以愛情為主題以春天為背景的詩作,歷經千年滄桑依然受到後世人追捧,這首詩歌的名字就叫做《相思》。
  • 楊柳輕輕,紅豆依依,唯有相思似春色
    詩人王維殷勤地勸酒,有意無意延宕分手的時分,濃鬱的酒香,瀰漫著彼此的深摯情誼與珍重祝福。《渭城曲》一唱三嘆,《陽關三疊》遂成為唐代以來送別曲的千古絕調,歷經千年而不朽。唐朝一代,此曲不僅風靡一時,更傳唱不衰。那兩排楊柳傳遞著渭河兩岸的依依離情,那三疊陽關吟唱著王維冠絕古今的浪漫才華。楊柳桃花成為了春天的兩大代表,並非偶然。楊柳抽芽,呈現早春的生機和綠意:桃花盛開,正值春意正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