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羨慕西安「城裡人」的生活

2020-12-16 騰訊網

從永寧門進入古城,目光向東轉,會看到個叫書院門的地方。書院門是一條文化步行街,也是老西安最愛逛的去處。

這裡因關中書院而得名,文化氣氛濃厚,賣各種書畫,文房四寶,是民間藝術的舞臺。尋個晌午,約幾位好友,漫步於此,會感覺十分愜意!

書院門也是城牆裡年味最足的地方。每到過年時,空氣裡瀰漫著筆墨的氣息,街邊擺滿了春聯、年畫、福字,時間仿佛從來沒有變過一樣。

01「走進書院門」

走在書院門,仿佛走進了水墨畫之中,遠離城市的喧囂和世俗的紛擾。

路邊的小店門口零零散散的擺著小物件,各式各樣,價格也不同,總有遊人在這裡駐足把玩,帶回自己心儀的小寶貝。

在這條巷子深處,隱藏著明清時期西北最高學府——關中書院。要知道關學自張載創立,從北宋到清末,薪火相傳,發揚光大,關中書院在這個過程中,起到關鍵性作用。

院門口佇立著馮從吾的雕像,他手中握著書卷,身後的關中書院隱秘在繁華的步行街之中,靜謐而清新。

02「慢節奏群像」

湯奶奶的扇子小攤就擺在關中書院門口,湯奶奶今年80歲了,從小就鍾情於中國傳統文化,喜歡寫字、繪畫。

今年地攤經濟興起,湯奶奶覺得大家都出來擺攤,她退休在家,孫子也大了不用看了,也就參與進來,一來呢,找個地方跟人聊聊天,二來也是讓市場檢驗自己,看自己的作品是否被大家認可。

在關中書院門口,「扇子哥」還像往常一樣,坐在路邊作畫,慕名而來的粉絲和路人圍在他的周邊,一邊看他作畫,一邊聽他聊畫的內容和傳統文化。

書院門裡的巷子用青石鋪地,兩側全是書畫小店,清一色仿古建築。店鋪裝潢的古香古色,連懸掛的招牌都文化氣息十足。

店鋪老闆氣定神閒地坐著,也不用吆喝招呼,感興趣的遊客自然會上前詢問。老闆不緊不慢地介紹起來,舉手投足間透露著儒雅的風度。

在書院門,時間的流淌仿佛慢了一個節拍,精美的陶壎,發黃的書頁,曬著太陽打著盹的店主。

在這裡,你甚至不需要打擾到他就能買到心儀的小物件,只需要掃一掃店主身邊的二維碼,時光靜好,不經意間,新與舊的交織潤物無聲。

懶洋洋的小狗靜靜的趴在店門口曬太陽,行人來來往往,還有不少人騎著共享單車,只有清脆車鈴聲偶爾會打破這方寧靜。

古意盎然的拓片小鋪。拓片,指將碑文石刻、青銅器等文物的形狀及其上面的文字、圖案拓下來的紙片,是我國一項古老的傳統技藝,是使用宣紙和墨汁,將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圖案,清晰地拷貝出來的一種技能,是記錄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

街邊還能看到這種現場寫字作畫的店,門口的擺滿了各種各樣的作品。

店裡掛著各式各樣已經裝裱好的書畫,一位女士站在店裡正畫得興起,一筆一划,書寫著自己的人生。

△筆下生輝

△貪得一片閒逸的大爺在創作間隙間休息

小編注意到了一家英文書法的小店,店主是一位小哥,用傳統的書法藝術對英文字母進行著創作,配合上傳統的工筆花鳥,看似格格不入,倒也相得益彰,在這條古樸的街道上顯得別有一番風味。

03「傳統+現代的進行曲」

芷果咖啡坐落在書院門的小巷子裡,小小的一間咖啡店看著很不起眼,但可不要小瞧這裡喲,在這裡能既能品到正宗的手衝咖啡,也能感受到中國傳統工藝的精巧,我們專門採訪了店主王宏民,感受「另類」的文化傳承者。

「咖啡是舶來品,但更是傳承工藝的載體」

我喜歡做咖啡時用自製的手工藝品。你看我自己手作的銅編,專門用作咖啡濾網、杯託等,我還找燒茶具的朋友訂做了陶製咖啡器具、做牛皮編織的朋友編了店裡這些裝飾品。其實這些手工製品在日本是做得最為精細的,他們幾代人可能就傳承一門手工藝、精做這一件事。但這些工藝在我們本地其實起源也很早,只是關注較少,用途也窄。

我是80後,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小時候日子過得挺艱苦,我父親以前總自己手工編簸箕這類的生活用品,用來維持家用。現在工業發達了,很多工具可以機器生產了,但我覺得做竹編、鐵絲編的傳統手藝應該傳承下來。於是我就將手編、包括周圍朋友的其他手工藝用在了咖啡店裡的一些器具上,其實就是擴展想像力,把傳統的手藝跟我做咖啡、跟現在的生活結合了起來。

「做這些不光是商業用途,更是文化傳承保護的願望」

我在書院門開這個店,是覺得在城牆根下,老西安的市井文化氣息更濃,這種鬧中取靜的感覺更吸引我,也更貼合我開咖啡店的初衷,這跟在商業區開一家網紅店是不一樣的氛圍。

我想做的就是以咖啡為載體,把我和周圍朋友的手工藝品融合進去。陝西本地的工藝品可能最出名的就是兵馬俑的陶泥、皮影、剪紙等,但很多有意思的手工藝其實都還沒有走進大眾視野。我想做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把更多傳統工藝保留下。在開咖啡店的同時交流我們真正的傳統文化,讓傳統的技藝融入新的時代。

04 老舊結合的照片

只有秦川這片沃野上,才能積澱出如此厚重的人文情懷,也只有關中平原的包容,才會讓時光在書院門這一方天地顯得如此璀璨。時間帶不走這裡的沉穩、厚重,卻給這片天地帶來新生的雛鳥,淺淺的吟唱。

【編輯:王偉韜 實習編輯:思悅】

【審核:貟佳鈺】

相關焦點

  • 農村最讓城裡人羨慕的:睡到自然醒,吃自己種的菜不用還房貸
    然而,時光流轉,村裡人從沒想過他們一輩子沒走出去的農村,當下,卻成為許多城裡人的嚮往旅遊地,只要一有時間,被鋼筋水泥緊緊包圍的城市人就想趕緊逃離,想去鄉村走走聽聽雞叫鳥鳴呼吸下清新空氣來釋放壓力。
  • 冰箱裡的雞腿快過期了,這樣做,噴香可口,城裡人只有羨慕的份兒
    這一段時間看到大家都在曬冰箱裡邊的囤貨有多麼的豐富,生活在農村的我是深感壓力啊,因為一般生活在農村,家裡很少會大量囤積食物的,因為在農村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種植蔬菜,即便是在冬天,地裡的白菜,蘿蔔依然是吃不完。
  • 以前農民嚮往城市生活,現在城裡人羨慕農村生活,為什麼顛倒了?想不到
    農民嚮往城市生活,城市人羨慕農村生活,其實不難理解,各個人看待事物角度不一祥,在滿足自己某一方面的需求有著自己追求的環境和方式的時候,就覺得好。 農民嚮往城市生活是因為城市有著農村無法比擬的環境和設施,在城市可以享受到各種便利,還有就是處在城市各種機會都有。
  • 我是鄉下人,還是城裡人?
    更可笑的是臨回鄭州的那天,三叔家的堂弟柱子,把我拉到一邊神秘地問:「哥,你說鄭州都是無人售票車,逃票的人一定不少吧?你逃過票嗎?」我暈,這樣的問題不屑回答。和這樣的人溝通有點費勁,因為我不是鄉下人。  我是城裡人,住在文化路與北環交叉口的陳寨,在省城鄭州長大,現在在鄭州市第五十八中學上中學。
  • 朝鮮國營農場的生活,城裡人都比不上?
    說到朝鮮農村和城裡百姓的生活,很多人覺得城裡生活更滋潤。確實,朝鮮城裡人住的房子更好,生活水平更高,每個月還有固定的工資。在朝鮮,農村百姓生活可能不及城裡人。但生活在國營農場裡的百姓,就另當別論了。在朝鮮期間,我們參觀了平壤近郊的一個國營農場。
  • 曬曬我的農村自建別墅,廚房真是太贊了,城裡人看了都眼紅!
    我的老家是南方的一個小農村,我們那裡基本家家戶戶都建了新房,一棟棟非常精緻而又時尚的小別墅!上次我把我的小別墅的照片亮出來給北方的同事們看,他們個個都很羨慕,說是南北差異還是蠻大的,北方的房子跟南方相比,顯得粗獷有餘卻精緻不足!都很喜歡這棟小別墅,真的太漂亮了。
  • 為什麼農民有事,村人都幫,城裡人有事,互相觀望?
    這個問題筆者來,話說在農村,如果哪家裡有事,村裡鄉親都會出來幫忙,的確如此,我就是從農村出來的,在城裡工作買了房居住,深有體會,接下來我來說一說,農民有事,村人都幫,而城裡人有事,互相觀望的切身體會和個人觀點。在農村誰家裡有事要辦,村裡人都會熱情幫忙。
  • 媽媽用水缸在陽臺種菱角,方法很簡單,城裡人沒種過,等著羨慕吧
    每年到了吃菱角的季節我就口水直流,鮮甜軟糯的菱角不僅可以生吃,還可以做成菜餚。正好我家陽臺上有個大水缸空著,媽媽興衝衝的打算用它來種菱角,一開始我還不信,結果這幾天居然發了芽,令我驚訝不已。一般種植菱角是在清明節的前後,也就是3月份左右。
  • 雜談:城裡人,鄉下人
    城裡鄉下人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鄉下城裡人不可同日而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黨和政府為了緩解城市的壓力,把那些下崗、失業、老弱病殘,生活難以為繼的城裡人下放到廣闊的農村。一方面像城裡知識青年那樣,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另一方面讓他們靠自己雙手去創造自己的生活。
  • 為何農村比城裡人顯老?專家:城裡人健身,農民用4句話打臉專家
    農村的生活環境清新,隨處可見都是綠樹,而城市生活空間較小,特別是在交通、醫療。為何農村比城裡人顯老?專家:城裡人健身,農民用4句話打臉專家!農村每天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生活,而城市生活節奏快,大多數人經常加班,按理說,農村比城市更年輕,特別是上了年紀以後,農村人的臉上都透著滄桑,城裡人卻更加年輕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專家表示,城市人愛健身,特別是在30歲以後,無論外觀還是內在都很明顯。
  • 從收藏到自製婚書 西安7旬老漢自製結婚證娶嬌娘
    東方網9月26日消息:家住西安西關年過七旬的老人雷晴波愛好收藏婚書,他收藏的有解放前代表「父母之命、媒妁之約」的許婚帖、訂婚帖,也有現在實行的大紅結婚證,上百冊的各個時代的婚書見證著婚姻制度的變革。雷晴波說,他最愛的婚書是自己與老伴結婚時的一份自製的結婚證。
  • 中國完成一億人口落戶目標,享受城裡人一樣的待遇
    現在各地都鼓勵農民進城買房,成為城裡人,有的地方對農民購房還有補貼。農民在城裡買房之後,就能享受到城裡人一樣的待遇,包括教育、社會保險等福利。另外,一部分是拆遷戶轉為城鎮戶口。所以現在許多城裡人羨慕農村人。不過,農村人進城之後,也有煩惱和不便的地方。比如進城之後,生活來源從哪裡來?如果繼續種地,肯定沒在農村方便,至少農具、收穫的莊稼就沒地方可放。
  • 朝鮮農民這樣的生活,說比城裡人幸福
    雖然這種觀點是很錯誤的,但現實生活中真的存在。為什麼朝鮮人沒有這種概念呢?其實很簡單,朝鮮是用幸福感來衡量生活的,不是用金錢的多少來衡量,一起來看看吧。首先,我們到朝鮮的農村了解一下農民兄弟的生活。由於缺少大型農業機械化設備,加上朝鮮的山地多、平原少,因此農民種地還是依靠大型牲畜,特別是牛。
  • 未來城裡人到農村買宅基地可行嗎?
    因為在2018年1月15日召開的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國家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親口強調——城裡人到農村買宅基地的口子不能開。至於說為什麼,請聽我一一道來。宅基地,是村民作為村集體成員才能享有的,用來建設生活和居住房屋的村集體土地,是一種無償使用的、帶有福利屬性的權利。我們的法律法規也明確規定,禁止城鎮居民購買農村宅基地。在農產品價格普遍不高的當下,土地是農民最為富有的資產。
  • 為啥農村人看起來比城裡人顯老?是輩分原因還是心理因素?
    導讀:為什麼在農村五十歲人看上去像六七十歲,而城市的六七十歲的人看上去像五十來歲?看完心裡有數了!這樣的說法在我的生活中遇到不少。我就是個地道的農村娃,但如今的農村並不是像以前一樣,信息、交通以及生活等都不發達,而且現在孩子都有書讀,各方麵條件都很不錯。
  • 宅基地為什麼只能一戶一宅,城裡人卻能一戶多房?終於搞清楚了!
    很多農村朋友不解,為什麼農村人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而城裡人卻可以擁有多套房子?主要是因為以下這些原因:一、獲取的方式不同農村宅基地作為一種福利,是村集體代表國家免費分配給村民使用的,產權在村集體裡,村民只是擁有使用權。
  • 你不必羨慕別人的生活,因為別人也在羨慕你
    羨慕已經成為不少人的生活常態,只要看到別人比自己好,心裡就會充滿了羨慕,覺得自己為什麼不如別人,為什麼生活的那麼好的人不是自己,甚至會把自己代入其中,幻想自己就是被自己羨慕的那個人。今天小編就告訴大家為什麼每個人都在羨慕別人,一起來看看吧!
  • 西安女大學生被婆婆忽悠,婚後債臺高築生活陷入困境
    高考時,瑾兒考了西安名校文理學院,而小成則考上了西安另一所二本院校。三年的大學生涯中,兩人就空就一起出來玩,感情日深,發展成了男女朋友。畢業兩年後,兩人準備結婚。小姨對這門婚事並不滿意,因為小成家境很一般。
  • 為什麼農村人吃飯喜歡用大碗,而城裡人喜歡用小碗?
    而城裡人幹腦力活兒的比較多,經常久坐不運動,人不容易餓,飯量也沒農村人大。用小碗吃飯就足夠了,根本就用不上大碗,如果城裡人用大碗吃飯,吃不完都倒掉,真的很浪費糧食!再一個,農村人比較淳樸憨厚,很少裝假,別管用大碗還是小碗,吃飽才是最終目的。因為你裝假,就只好餓肚子了。
  • #歡迎來玩兒#我羨慕的生活方式——酷愛做飯的美女律師
    身邊有沒有朋友,日子過得有聲有色,讓你心生羨慕?你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呢?來與大家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