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代課教師到全國模範教師——走訪2020年馬雲鄉村教師計劃提名教師董天遣
董天遣課後和學生交流
每日甘肅網12月24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今年32歲的董天遣是定西市岷縣蒲麻鎮中心小學的老師。從2006年山村小學代課教師每月260元報酬的堅守,到2008年正式入職,再到2019年被人社部、教育部授予「全國模範教師」;2020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甘肅省先進工作者」和從教以來獲得43項各級獎勵和榮譽。12年的風風雨雨,見證了董天遣教書育人的成長足跡。
1 一堂德育兼備的數學課
幾天前的一場雪,讓去岷縣蒲麻鎮中心小學的路變得有些艱難。早上7時從定西出發過隴西,繞過漳縣縣城上山下山,一路上殘雪浮冰危機四伏。馬不停蹄連續駕車4個多小時,臨近中午時分記者才到了與漳縣石川鎮接壤的岷縣蒲麻鎮中心小學。
董天遣已經打過招呼,校門口值班人員仔細查看證件並登記後說,董老師在1樓上課。教學樓內書聲琅琅,靠近院子的第二間教室裡,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師正在上課,他便是董天遣。
「4乘9的積和4中間填上哪個運算符號結果就等於40呢?」董天遣右手打起耳廓扭著身子仔細聽著孩子們不同的想法和思路。「可以將4與9的積算出來是36,再加上4就等於40。」前排的一個小男孩有點近水樓臺先得月。「老師、老師,還可以把4乘9看作9個4的和,把40看作10個4的和,那麼只有9個4加1個4才能等於10個4,也就是40了。」有孩子大聲地喊著......
11時30分,下課鈴響了。「叔叔,您拍照片幹什麼呀?」「您知道豬和狗的嗅覺那個最靈敏嗎?」剛準備收拾相機,孩子們已經圍了過來。教室門口,董天遣也被孩子們圍了起來,有孩子問他照相機的原理是什麼?「咱們先站隊,吃完飯後我們可以在教室交流好不好?」「好!」孩子們嘴裡喊著向教室外跑去。
吃完午飯,我們如約來到教室。有老師在教室批改作業,孩子們三三兩兩圍在一起細聲細語地交流著什麼,看到我們,孩子們又「炸」了。董天遣朝批改作業的老師歉意的笑了起來。
「我先說,好不好?因為我是帶著採訪任務來的。你們喜歡董老師的課嗎?」「喜歡。」幾乎是異口同聲。「董老師是一個特別幽默的老師,上他的課都很放鬆,所以同學們都學得很快,也很開心。」一位名叫蒲雪的小女孩說。「董老師讓我們學會了用數學的眼睛觀察生活,讓我們感到數學很有趣。」被墨水塗得幾乎青眼圈的一個小男孩認真地說。
2 走向公辦教師的艱辛之路
2006年,董天遣即將於臨洮師範學校畢業之際,一場大病讓他連畢業典禮都沒有機會參加。病癒後,同窗學友都已躊躇滿志地上班了。不顧家人反對,他以每月260元的報酬應聘到岷縣中寨鎮水坪小學當了代課教師。
「雖然病體孱弱、待遇很低,但和孩子們一起過得快樂而充實。」那一年董天遣剛滿18歲,他至今清晰地記得推開教室門走上講臺,孩子們一聲「老師好!」。接下來的日子,他在和孩子們一起跑操、讀書、學習和談天說地。儘管每天下午他會感到頭暈目眩,可他還是在晚飯後認真地批閱完所有作業,在書寫整齊的作業後寫上幾句鼓勵的話,畫一張簡單的笑臉以示表揚和鼓勵。
起初,他的病情需要每月複診一次,每次請假去近300公裡外的省城時,董天總有些許不安和牽掛。以至於每次又都是急匆匆地趕回學校,幾天後再打電話詢問主治大夫買藥治療。
2008年9月,董天遣終於以公辦教師的身份開始了他的教師生涯,被分配到離家90公裡外的岷縣蒲麻鎮崖寺小學任教。
3 十二年的教學生涯碩果滿滿
來到蒲麻鎮崖寺小學後,每一堂課,董天遣都從教材編寫意圖的挖掘、教學設計的撰寫、課堂教學的有效組織、課後練習的精心設計入手,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力爭給學生上一堂生動有趣的數學課。
「他愛自己的職業。」董天遣的新家離校門口不足10米,即便如此,在愛人楊軍琴眼裡,丈夫大多時間都是在學校。讓董天遣欣慰的是,這些年愛人一直默默無聞地支持自己,從沒有任何怨言。
董天遣辦公桌一頭,幾張照片整齊地排開鋪在上邊,那是他曾經帶過畢業班同學的合影。每張照片後邊,按照片上的站序標記出每個人的名字。有時候,董天遣會瞅著這些照片發呆;回過神來,他的目光又投向窗外,那是蒲麻鎮通往岷縣縣城再到老家中寨鎮小寨村的方向。從蒲麻到岷縣縣城,中途要經過一座名為杆杆梁的大山,每次翻越這裡,董天遣就像遠嫁的女兒一樣依依不捨,一頭是90公裡外漸漸年邁的父母,一頭是他在蒲麻鎮溫馨家園裡的妻女。
「應該說董老師是農村教育的標杆,他幾乎囊括了教師行業所有的獎勵和榮譽,這與他的努力和辛苦是分不開的。他兼任學校數學教研組的組長,在教學方面別出心裁地搞教研,加上平時個人注重各部門組織比賽競賽,這些年通過他的帶動,學校成長起來很多年輕教師。他還是岷縣小學數學課堂大賽的衛冕冠軍和全縣小學數學送教下鄉活動組長。」蒲麻中心小學校長馮江波說。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牛小亞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