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前段時間,有一個臺灣女藝人微博轉發了一則新聞:
並喊話所有的爸爸媽媽:不要強迫寶寶脫紙尿褲,尊重寶寶發育規律。
對於何時讓寶寶戒掉尿不溼,很多家長的意見大相逕庭。
有的家長為了省事兒方便,孩子都四五歲了還一直都在用;而一部分家長,在孩子一歲左右就不再使用紙尿褲。
特別是老一輩,認為紙尿褲斷得越早越好,就算寶寶不會自己大小便,那就把屎把尿啊。並且形成了莫名其妙的攀比之風,好像孩子早點不用紙尿褲,就比別人家娃聰明了一樣。
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寶寶太小的時候,排便系統發育不完善,如果急著讓寶寶脫離紙尿褲,不僅會給自己添很多麻煩,還會導致寶寶因為緊張而變得沒有自信,更加不能好好尿尿。
但是如果一直不戒紙尿褲,似乎也有不少壞處:
比如孩子會養成過多依賴,沒有自控能力,不利於孩子養成自主排尿的習慣,容易導致尿床和尿褲子;
比如寶寶的排便情況有時候反映了很多健康問題,長期使用紙尿褲不利於家長通過觀察孩子的大小便來做出合理的判斷;
比如如果紙尿褲質量差,不透氣,會導致寶寶紅屁股,也會滋生細菌,導致尿路感染……
其實通常情況下,寶寶膀胱三歲發育成熟。在此之前,他並不能自主控制排便,尿尿也毫無規律可言,所以家長再操心也沒有用。
專家推薦寶寶2歲左右才適合對他進行如廁訓練,循序漸進。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有的甚至需要花上一兩年的時間才能徹底擺脫紙尿褲。
那麼如何讓寶寶戒掉紙尿褲呢?爸媽們都逃不掉的三部曲:
1歲半之前
儘量使用紙尿褲,讓寶寶能隨心所欲的大小便,不造成心理負擔,也能好好睡覺。
但是家長去廁所的時候,可以告訴寶寶:自己要去廁所。如果寶寶感興趣可以帶著一起進去。這是讓寶寶提升自己如廁的興趣。
2歲開始
爸媽嘗試著白天去掉孩子的紙尿褲,訓練他使用便盆或者馬桶;晚上繼續使用紙尿褲,這樣既不會弄髒床單被褥,又讓孩子和家長都能好好休息。
這個時候會出現尿床的現象,父母不要在意,及時幫孩子處理好就行。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的自控能力也在不斷增強,再逐漸去掉夜間紙尿褲。
3歲前
養成自主排便的好習慣,即便是不能完全做到不尿褲子或不尿床,3歲前最好也開始停止使用紙尿褲了。
爸爸媽媽們除了參考科學合理的時間之外,也可以根根據觀察寶寶的發育情況來進行判斷:如孩子能夠自己脫褲子、會扯讓他不舒服的紙尿褲、能聽懂大人的指令等,就可以開始進行如廁訓練了。
但是每個寶寶的適應能力以及生理髮育情況都不一樣,所以家長也沒有必要照本宣科,找到適合孩子的時機最重要。
另外,脫紙尿褲這事,每個寶寶的狀況不一樣,不必理會外人的眼光。
戒尿布是一個過程,一定不要著急,大人和孩子都要有心理準備。如果夜晚脫的不太順利,那就再等半年或一年後,再嘗試斷掉晚上的紙尿褲。
寫在後面:
最後再給一點小建議:如果開始戒,最好在夏天給寶寶脫,按照先脫白天,再脫夜晚的順序,一步一步來,如果寶寶中途有抗拒心理,可以先緩一緩,過一段時間再嘗試。
不穿紙尿褲時,記得給寶寶穿上小內褲,一來保障寶寶私處健康;二來可以增強寶寶的性別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不建議半夜叫醒寶寶排尿,這樣做不僅不利於寶寶產生憋尿的意識,還會影響寶寶的睡眠質量。
在訓練過程中,會有很多「意外」發生,我們大人切忌焦慮或抓狂,總得讓寶寶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