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一定是固態液態和氣態嗎?在馬裡亞納海溝深處的水是另一種形態

2020-12-22 奇點使者

引言:在我們的認知中,水的形態有三種,分別是固態、液態和氣態。水之所以能夠在這三種形態中自由變化,是因為環境中的溫度、氣壓等因素在發揮作用。除此之外科學家還在世界上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發現了水的第四種形態,它就是超臨界形態。

我們都知道,在一般情況下水是以液態的形式存在的,它會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發生形態上的變化,例如當溫度低至零度以下時,水就從液態變成固態,形成冰。當溫度高於水的沸點時,水就從液態變成氣態,形成水蒸氣,由此可見水的形態和環境溫度有重要的聯繫。今天就讓我們來討論一下水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這其中的物理變化可能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首先,如果液態水想要變成氣態水的話,必須達到沸點。在室溫下水的沸點是100℃,但是它會隨著氣壓的變化而變化。生活在高原的人就有這樣的生活體驗,他們一般不用把水加熱到100℃水就煮沸了,這時候水的沸點在85℃左右。這是因為氣壓低會降低水的沸點,同樣的道理,氣壓高會提高水的沸點。目前人類已經探測得地球上最深的海溝是馬裡亞納海溝,這裡的深度達到了10000多米。

有過潛水經驗的朋友可能就會有這樣的體驗,越往深處潛就感覺受到海水壓力越大。在馬裡亞納海溝也是如此,在深達一萬多米的海溝裡壓力非常大,以至於水的沸點被提高到了400多℃。可能會有朋友會好奇,那馬裡亞納海溝10000米以下的水是以什麼形態存在呢?答案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超臨界狀態,這是科學家經過研究後給出的定論。

據科學家的估計,10000米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大氣壓比標準大氣壓要高出1000多倍,這導致了水的沸點直接被提高到380℃左右。所以這裡的海水如果想要沸騰的話,那必須達到這麼高的溫度條件。很多認為越往海洋的深處應該是越冷才對,因此10000米以下的水不僅不能沸騰,還有可能結成冰。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裡的水不但不會結冰,而且還能夠在沸騰之後以一種超臨界的狀態存在著,這是怎麼回事呢?

經過科學家的研究分析之後,發現原來馬裡亞納海溝的深處竟然是地殼最薄弱的地方。不僅如此,這裡還是最接近地幔的地方。在地球的內部結構中,地幔正是所有巖漿產生的地方,因此它導致了馬裡亞納海溝深處海水的環境溫度保持在高溫的狀態,甚至超過了400℃。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這裡的海水自然會沸騰起來,再加上高壓的環境,使得沸騰的水不能直接變成氣態,而是出於氣態和液態的臨界狀態,這就是所謂的超臨界狀態。

出於超臨界狀態的水不斷從地底下冒出來,就像一股股煙霧一樣。這些「煙霧」中不僅含有大量的海水,還含有熔巖中的礦物質、微生物等,它們都是海底生物賴以生存的食物。或許地球上最早的海洋生命就是這樣誕生的,地殼經過大規模的運動之後營造了能夠孕育生命的環境。在生命孕育出來之後它們又有足夠的食物來源,逐漸地演化成其他種類的生物。不得不說,大自然就是這麼神奇。

相關焦點

  • 固態水擁有十七種晶體形態,甚至很可能液態水還有兩種液態的形態
    水就是一種十分神奇的物質,估計很多人不知道水能夠變換很多的不同形態,大部分的形態估計很多人並不是很了解,現在美女小倩給大家講一下這些水的知識,希望朋友們能夠加我粉絲,一起研究和探討科學話題,大家一點要多多支持。
  • 固態液態和氣態,這是物質常見的三種形態,木頭可以變成液態嗎?
    在物理學上,物質具有六種不同的形態,分別為固態、液態、氣態、等離子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費米子凝聚態。相對而言,在物質的六種形態之中,固態、液態和氣態是較為常見的,大多數的物質都具有這三種不同的形態,而且在一定的條件之下,三種形態是可以進行相互轉化的。 日常生活中最好的例子莫過於水了,因為水的三種形態都是極為常見的,將會放置在冰箱的冷凍室裡,它會凝聚變為固態,而處於零攝氏度以上的常溫環境中,水又會變為它最常見的形態,液態。
  • 水除了固態、液態、氣態,其實還有一種形態
    我們一直認為,水是以固態(冰)、液態(水)和氣態(水蒸氣)三種狀態存在於地球上的,並且不能導電。液態(水)但是,根據美國聖地亞國家實驗室物理學家的最新研究顯示,在滿足一定的溫度和壓力條件後,將可能得到超離子狀態的水,稱之為「金屬水」。
  • 1萬米深的馬裡亞納海溝,1100個大氣壓,下面的水還是液態嗎?
    足以見得,人類探索海底深處的難度,不過從人類多次下潛返回的資料來看海水依然是液態。並沒有因為巨大的壓力而被壓為固態晶體。其實這個問題只需了解水的相位變化我們知道水有三種形態:液態、氣態和固態,這三種形態可以互相轉化,而互相轉化的的因素取決於水所處環境的溫度和壓力。
  • 太陽屬固態、液態還是氣態?都不是,是另一種形態
    我們普遍了解的物質形態有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但在宇宙範圍內,物質的狀態並不局限於這三種,其實還有其它形態。我們最為熟悉的太陽,就是一個十分獨特的存在。太陽有著極高的溫度,能夠融化地球上所有的物質。不少人問太陽到底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其實都不是,太陽屬於另一種形態--等離子態,這是不同於固、液、氣三態的物質的第四種形態。
  • 水真的只有固、液、氣三態嗎?科學家在深海底發現水的「第四態」
    在我們的常識當中,對於水的狀態,我們認為只有三種,一種就是常見的液態水,另一種就是固態水,比如冰的形成,就是液態水在0℃或0℃以下凝結成的固體,而氣態水則是水在加熱狀態下,達到臨界值100攝氏度以後變成了水蒸氣,也就是氣化狀態。
  • 科學家發現新物質狀態:不屬於氣態、液態和固態
    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我們通常所見的物質往往是氣態、液態、固態三種狀態。現在,科學家又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物質狀態。據外媒報導,德國康斯坦茨大學的科學家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他們發現一種介於固態和液態(如凝膠)之間的新物質狀態,稱之為「液態玻璃」。玻璃化轉變對科學家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當物質從液體轉化為固體時,它們的分子通常排列成晶體。而在在玻璃(和玻璃狀材料)中,分子往往處於凍結或自由無序的狀態。
  • 水只有固、液、氣三種形態?科學家:深海之下有第四種水出現!
    文/仗劍走天涯水真的只有固液氣這三種形態嗎?科學家在深海之下發現第四種水!水是生命之源,而人類所生存的地球是由71%的水和29%的陸地所組成的。水在地球上的表現形態是由固態,氣態,液態三種形式存在。但是水真的只有這三種形態,沒有第四種了嗎?科學家在海底發現了第四種水,告訴了人類,其實在這固有的三種形態之外,還有第四種水存在。
  • 新物質形態:原子可同時為固態和液態
    鏈融態(chain-melted state),其中原子可同時以固態和液態存在。  迄今為止,人們普遍認為,物理材料中的原子只能以固態、液態或氣態這3種狀態之中的一種存在。但研究人員發現,在極端條件下,某些元素可「一人分飾兩角」,同時展現出固態和液態的特性。
  • 生態環境像個囚籠,液態固態氣態環境,有適合三態的超級生物嗎?
    我們的生命環境現在發現的有液態環境的生命,例如魚,有氣態環境生命,例如人,但是有沒有固態環境的生命呢?大家覺得蚯蚓算不算固態環境生命?有點類似,我們來看看判斷特定環境生命的必要因素是什麼,生命只能在自己的環境生存,偶爾離開自己的生存環境,進入其他生存環境時,它可以短期生存。但一旦經過極限時間就會死亡。
  • 世間物質分三態:固態、液態和氣態,火屬於什麼態?
    初中課本就講過,這個世界的常見物質分為三種狀態,分別是固態、液態和氣態。但我們一直所稱的世界也不過是地球之內,在這一前提下,我們肉眼可見的事物大多數也確實是固液氣三態。不過有些事物的邊界也不太好界定,比如火,火又是什麼態呢?
  • 水在2000℃高溫下竟可以結冰?科學家發現水的第20種形態:冰十八
    這噴湧的白氣正是水在高溫的激勵下轉化成蒸汽的一種表現。我們都知道,水有三種形態:固態的冰、液態的水、氣態的蒸汽。其中液態水作為生命之源,塑造了地球萬物。然而如果你只認為「水」僅有這三種形態那就大錯特錯了,僅僅是冰,在此之前我們就曾知道17種結晶態。不過這個數字在2019年和2020年先後更新成了18種和19種(加上液態與氣態,水的形態則是變成了20種和21種)。
  • 水只有3種形態嗎?科學家已經發現了第四種形態:超臨界水
    ,孕育魚苗,也可以變身洪水猛獸,吞噬人間;在我們眼中,水只有三種形態氣態、液態、固態,可是最近已經有科學家發現了水的第四種形態;我們就來說一說水的前世今生。,科學家發現液態水在地球形成後不久,也就是距今45億年前,就已經存在。
  • 屬於固態、液態,還是氣態?為什麼?
    等離子態是一種什麼樣的物質形態呢?物質的構成我們都知道,物質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構成的,分子也是由原子構成的(如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
  • 神奇的水——水的三態
    全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信息技術綜合應用能力大賽作品精選類型:微課    類別:智障    學科:生活適應    年級:八年級    教師:毛芬單位:晉江市特殊教育學校設計主題:《神奇的水》教學背景:培智高年級的學生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並且積累了一些基本的生活經驗。《神奇的水》這一課從學生最習以為常的東西——水為出發點,通過對水的三種形態的解析,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水。同時,也啟發了培智高年級學生做一個留心觀察生活的人。教學目標:認識水的三種形態及其之間的轉化。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生活的習慣。
  • 科學家發現一種新物質形態!原子可同時為固態和液態
    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迄今為止,人們普遍認為,物理材料中的原子只能以固態、液態或氣態這三種狀態之中的一種存在。但研究人員發現,在極端條件下,某些元素可「一人分飾兩角」,同時展現出固態和液態的特性。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日報導,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一種新的物質形態:鏈融態(chain-melted state),其中原子可同時以固態和液態存在。
  • 科學家做過實驗,水在105攝氏度時能夠結冰,到底是什麼原因?
    不過,在2018年的時候,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科研團隊做了這樣的實驗,將直徑僅為1.8納米的碳納米管放到裝有水的容器內,當對進入納米管的水分子進行加熱後發現,當溫度達到105攝氏度時,納米管中的水出現了凝固並將管體堵塞,而堵塞住管體的水分子所形成的結果,已經不再是液態或者氣態形式,而是類似冰的固體形態。
  • 水的另一種形態,如果存在於地表,地球將會變成行星級水族館
    水是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質,我們人類也每天都在與水接觸,我們所知道的水只有三種狀態,一種是液態水,也是我們經常接觸的一種形態;一種是液態水達到100℃就會變成水蒸氣;液態水在0℃以下的話,就會變成固態冰了。
  • 水到底是一種液體還是兩種液體
    在第二臨界點水是兩種液體?眾所周知,水有3種存在形態:液態、氣態和固態。如果壓強或溫度改變,水的狀態就可能發生變化。溫度不變,壓強減小,液態水會逐漸轉變為氣態水。比如,在平原地區,90℃的水是液態的,但到壓強小的青藏高原就變成了氣態。壓強不變,溫度升高,液態水也會轉變為氣態水。
  • 陳常國:領導幹部要保持水一樣的「三種形態」
    核心觀點:  通常情況下,水在自然界中會以三種形態存在:固態、液態、氣態。黨員幹部當以「水」為「鑑」,以「水」為「樣」,做好「三態」幹部,推動事業改革創新發展。  要做好「固態」幹部,情冷如「冰」,保持「恆定心」;要做好「液態」幹部,溫情似「水」,保持「平常心」;要做好「氣態」幹部,激情似「火」,保持「上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