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人生一切的痛苦煩惱,都是這四相來的

2020-12-17 傳承網

人生一切的痛苦煩惱,都是這四相來的

【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他說,須菩提啊,一個學大乘菩薩道的人,心胸裡頭還有你、我、他,甚至給了人家好處時,這個傢伙應該買買我的交情才對!這是世間法的作風,佛法沒有,給了就給了,要像「事如春夢了無痕」一樣的忘掉它。如果說故意把它忘掉,那就「即非菩薩」,因為你還有個故意。天地生萬物,天地不佔有,不自私。所以我常常說,道乃天下之公道,不屬於誰的,告訴你,你拿去吧!

話又說回來了,既然佛都告訴你了,為什麼你不能到達佛的境界呢?

《金剛經》中說到四相,「相」這個字,就是現象,文字上是現象,依照人的思想心理來說就是觀念。我們人有一種觀念,就是有人相,總是有你、我的觀念。我相就是我,人相就是眾生相,就是現在學術名稱所謂社會人類,在佛學的範圍都屬於人相,眾生相。我相又分兩種,一種是人生命的個體,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每個人是不同的個體。一種是屬於精神上的,一個學問好的,或者是地位高的,年齡大的,常看他人都是小孩子,幼稚。我現在也常常犯這個毛病,會說你們年輕人懂什麼?這是我相,因為覺得「我」嘛!倚老賣老。

不錯,倚老賣老是我相,但有許多年輕人倚小賣小,那也是我相。更有許多小姐們倚女賣女的,也是我相。許多男孩也有倚男賣男的:我是小孩,老師請原諒!我說,不要倚小賣小,倚男賣男了。這些都是主觀成見,就是精神觀念上有個我。所以文章是自己的好,這是我相。本來文章寫完了就完了,別人改一下文章,那要命啊!心裡受不了……這都是因為心理上的我相,也叫做法我見,這個法就是精神的我見。

至於眾生相,是社會一些人類的範圍,前排的人同後排的人,只要一坐下來,人相我相就起來了。前排的人很討厭,頭太高了,坐在我矮子的前面,使我看不見。人相我相一來,眾生相就來了,唉!這個環境布置得不大好,管事的人不大對,接著壽者相來了,唉呀!空氣不好,有傳染病,會使人短命。

這個四相是依根的,先由眼根而來,人的煩惱都因這四相而起。鳩摩羅什把它歸納起來叫做四相,玄奘法師的翻譯,再加三個,成為七相。鳩摩羅什把後面三個統統歸入壽者相。壽者相很嚴重,我們人都喜歡活得長,你幾歲呀?五十八。嘿,我六十了,你比我小兩歲。你幾歲啊?八十二,你比我大幾歲……這都是壽者相!要「我」活得長,要「我」健康長壽。每個人來學打坐,乃至在座來學禪的,十個有九個半,甚至十個有五雙,都是以壽者相的觀念來學打坐的。那麼,這與佛法的《金剛經》就大有出入了!要注意,要去了這四相,完全離開了這四相,才可說是學佛的真正境界。本經的原文,佛說這四相,用現在的話來講,這四相是人類眾生共通的、牢不可破的、頑固的主觀觀念。要把這個觀念破除掉,學佛就差不多了。

現在佛告訴須菩提,一個學佛的人,先要把心胸願力放在前頭,能夠為眾生發願,不為自己,而是為大家去努力。因為要度眾生,但又沒有度眾生的本事,所以要去努力。佛又說,你完成學佛的這個願望,度完了眾生,自己並沒有覺得度了什麼眾生。

······

四相初生四象殊

羲皇以上一無無

劇憐多少修途客

壽我迷人猶諱愚

「四相初生四象殊」,我們大家都知道,佛家有四相,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等於《易經》的四象:老陰、老陽、少陰、少陽。拿空間來講,東南西北也是四象。人生統統被現象所困,「四相初生」的這個四相,同《易經》的四象就有差別,一念一動,外境界就有差別了。

「羲皇以上一無無」,我們中國文化開始的時候,伏羲畫八卦,一畫開天地。當這個一還沒有畫動以前,天地沒有,宇宙還是空的,伏羲畫卦以後,天地開闢了。羲皇以上是講形而上道,萬法本來空的,既是空就不必去用工夫求了。我們現在很可憐,大家學佛拼命去求空,這豈不是背道而馳嗎?既然空,你求得到嗎?能求到的就不是空了。所以說羲皇以上一無無,什麼都沒有。

「劇憐多少修途客」,劇憐,是最可憐,多少在修行路上走的這些人,都在求壽者相,多活幾年,修個果位,都在四相裡頭滾,自己還以為是在修道。

「壽我迷人猶諱愚」,自己在四相裡頭滾,自欺欺人,還以為高明得很,別人都不行,看不通,只有自己看通了。其實,自己那麼笨,還忌諱自己的愚蠢,自認為最聰明在修行學佛呢!

······

這個四相是非常嚴重的啊!人生一切的痛苦煩惱,都是這四相來的。從心理學上來講,四相是四個觀念,也就是人類普遍的四種現象。每個人的我相都很重,尤其是知識分子「我」的意見非常重。知識分子什麼都可以忍讓,假使碰到一個有學問有修養的人,你對他說讓開一點我坐好不好?他看著你,哼!這個蠢東西,好吧!看你可憐,讓你坐。這就是我相,因為「我」看你可憐,讓給你了;因為看到你不懂,懶得跟你講。所以知識分子的那個我見啊,當然就像我現在一樣,是很厲害的。

人,處處落在我相,我相能夠去掉就差不多了。我相去掉了,當然無相,一切平等,看一切眾生皆是佛,看天下的男女都是父母,看天下的子女都是自己的子女。能夠做得到這樣,就是因為無我相,無人相,自然就做到無眾生相,平等;也無所謂壽者相,活得長,活得短是一樣。所以生死看得很通,壽夭同視,生死一條,這是莊子的觀念,生與死是一個道理,同早晨晚上是一樣,到了晚上啊,就要休息休息,不需要覺時戀夢夢戀醒的。「相」,在外境界是現象,在心理上是觀念,主觀的觀念。

《金剛經說什麼》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為,終不能成一切聖果,是故名為正法末世。】

佛說將來的眾生不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雖多生多世勤苦修行,永遠不會成佛,不能證得果位。為什麼呢?因為後世的眾生執著厲害,抓得很牢,尤其對於我相,越抓越牢,越來越堅固妄想。因此,後世成佛的人越來越少,不要說成佛,得羅漢果的人也越來越少,此為正法末世。

未來的時代講求速度,什麼都要快,機器發達,人就懶了,人腦不用,用電腦,人慢慢要變成廢物了,人都成「糊」了。人的智慧有多高,眾生的業力就有多高,兩者是相對的。你們好好用功修個長生不老,再過三十年後,看看我的話如何?那時候的生活已經不是我們此時的形態。變了就是變了,拉不回來,真是江水東流去不回啊!有些人說:「老師啊!你要力挽狂瀾啊!你要中流砥柱呀!」不要騙我了,你去挽挽看!你去站在中流砥柱看!挽不回也抵不住的,為什麼?大勢所趨,一點辦法也沒有,此所謂大勢至菩薩也!擋不住,什麼才擋得住?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才有辦法。這其中的道理,自己去悟。

《圓覺經略說》

相關焦點

  • 南懷瑾:什麼是「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對它,對你,一點用都沒有。所以,你不要去「看」花,而要讓花來「看」你。我們看花、看草、看山、看水、看天地、看世間萬物,包括看手機,都可以這樣看,眼睛如照相機,讓花、草、山、水、天地、萬事萬物......都拍到你眼睛之中,而不是你的眼神跑到它們那裡去。這是極高明的練眼、養眼的一個法門。
  • 南懷瑾的點撥:人走背運時,悟透這3句話,人生必定峰迴路轉
    在分享過田老師七十二年的坎坷人生後,嘉賓席上年輕的大學生紛紛提出自己的疑問。一個漂亮的女大學生問:田老師,您剛才講到人生要隨遇而安,我現在處於低谷中,對於未來的人生十分迷茫,請您幫我開導,隨遇而安怎麼理解?
  • 南懷瑾說:《金剛經》說的無非就是三句話,看懂就知道什麼是人生
    南懷瑾說:《金剛經》說的無非就是三句話,看懂就知道什麼是人生南懷瑾老先生在一次《金剛經》的講座中說過:《金剛經》所講的,無非也就是三句話,你能看懂就知道什麼是人生了。第一句話: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佛云:我們在世間中看到的一切,都是因為因緣所合成的,因緣和就生,因緣和就滅,都是假相,也都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我們的身體也是這樣的。
  • 南懷瑾:《金剛經》精華大智慧40句
    4.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南懷瑾:一個學大乘菩薩道的人,應該是這個樣子來布施來修行,應該不住相,一切現象不留,心中若留一點現象,已經不是學佛的境界了。  5.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南懷瑾:佛是不可以形相來見的,拿形相來見佛,就錯了。
  • 南懷瑾的點醒:一切唯心,你是什麼命都是自己造的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誰的人生都不可能永遠順心。從古到今,每個人的人生都會經歷悲歡離合的起起落落,有得意也有失意,有煩惱也有快樂,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有的人快樂多些,有的人煩惱多些,有的人幸運多些,有的人不幸多些,這是為何呢?很多人都覺得這是每個人的命不同,命由天註定,於是失意的人求神拜佛,看風水買護符,希望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這些行為大多都是無效的,否則這世上也不會還存在這麼多貧窮不幸的人家。
  • 南懷瑾:《金剛經》中最經典的38句!
    4、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南懷瑾:一個學大乘菩薩道的人,應該是這個樣子來布施來修行,應該不住相,一切現象不留,心中若留一點現象,已經不是學佛的境界了。5、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南懷瑾:佛是不可以形相來見的,拿形相來見佛,就錯了。
  • 《金剛經》精華40句,最高智慧(附南懷瑾講解)
    南懷瑾:佛是不可以形相來見的,拿形相來見佛,就錯了。6.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南懷瑾:凡是你有什麼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來的,不修就沒有了。若見諸相非相,你就見到佛了,見到佛的法身了。7.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南懷瑾:你講空也不對,不是佛法,執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對,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 南懷瑾談人生:人生最高境界,全在這3句話,悟懂者將豁然開朗
    南懷瑾老師,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學者、詩人,精通儒、釋、道三大家典籍,博學多才。他生前的著作多以演講的形式向世人展示,將晦澀、枯燥又難懂的文化變得生動有趣又平易近人。南懷瑾老師南懷瑾老師的演講曾幫助無數人找回本心,從困惑中解脫。
  • 南懷瑾老師:生氣動怒傷肝,脾氣來了用這個方法化解很管用
    如果你平常恨人、忿怒、就是你心裡的毒,毒的習氣就很重,這是貪瞋痴三毒之中的毒。現代心理學已和醫學結合,人的心理有了重大改變,血液細胞立刻跟著變化。尤其發大脾氣的時候,當場抽出他的血液來檢驗,血液都會變色,具有毒性。肝病出怒聲,容易發脾氣,輕易動怒的病人,一定是肝有病。我們發脾氣、憂鬱的、內向的、受委屈的,都傷肝。在心理的修養上少發脾氣,「怒」是發脾氣。
  • 南懷瑾:人生在世,懂得這三句話,事事順遂,福運自然來
    生活在這個世上,開心快樂的事情很多,但是煩惱也不少,煩惱讓我們的生活變得不那麼美好,那麼如何讓煩惱少些呢?總結了南懷瑾先生在講《老子》中講的三個觀點,參悟這幾點,讓你人生少煩惱,事事順遂。一、摒棄私心南懷瑾先生在解讀老子講天地「不自生」時,說老子想表現天地的「極私」同時也是天地的「至公」。天地自然而生,不為萬物,不為人,所以天地能永久存在。我們若是效法天地立身處世,把摒棄私心,世間少許多煩惱。
  • 南懷瑾老師: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二十世紀的文明與禪學》 ------------------像修淨土念佛的,念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無念怎麼念?「無念」,三際託空,過去不可得,未來不可得,當體自性空,唯心的淨土呈現了。這是第六意識的現量在因上呈現了。一切修法都是如此,必須修到三際託空。
  • 南懷瑾:開悟的人最可怕,人生至高境界,全在《金剛經》這20字!
    很多人都喜歡《金剛經》中這一句話,表示句話道出人生至高境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句話是《金剛經》最後一個四句偈,意思是這樣的:一切依靠因緣而生的法,都如夢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霧靄一樣的不可琢磨,無常變幻。同時又如同閃電一樣的快速變化。
  • 南懷瑾|教育子女難得糊塗
    每一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好學,但人生有時不一定是聰明就好,糊塗反而更加的難得。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南懷瑾先生講的教育子女難得糊塗吧。 我引用清朝一位才子鄭板橋(鄭燮)的名言,叫做「難得糊塗」。他是江蘇人,出身也很貧寒,自己站起來的,沒有考取功名以前,靠賣畫教書過活。那個時候教書待遇很低,我們過去家裡請來的老師也是那樣,不像現在做老師有很好的待遇。
  • 南懷瑾的人生智慧:人生低谷時,牢記幾句話,可能出人頭地
    對於人生的勸世良言,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有獨到的見解。他精研儒、釋、道,將中國文化各種思想融會貫通,可謂一代宗師。在大師眼裡,儒、釋、道中的那些妙語是中國人的聖經,是我們生活的指南,從中我們可以獲得逾越障礙的技巧,掌握擺脫煩惱的智慧。
  • 南懷瑾:這世界上的一切眾生,凡有生命有靈知的生物,都能夠成佛
    活動期間,「老古書屋」線上平臺,每月將有一本南懷瑾老師著述的有聲書免費播放,用戶可登錄「老古書屋」線上平臺免費收聽。止,一切妄念不生,一切煩惱不起,萬法皆空,定在這裡,然後你可以懂佛法了。實際上只有一個止字,就是此心難止,此心止不了。如果能止,一切戒、定、慧,六度萬行,就都從此而建立,從此而發生。
  • 南懷瑾:《金剛經》精華40句,最高智慧!(上)
    南懷瑾:一個學大乘菩薩道的人,應該是這個樣子來布施來修行,應該不住相,一切現象不留,心中若留一點現象,已經不是學佛的境界了。5.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南懷瑾:佛是不可以形相來見的,拿形相來見佛,就錯了。若見諸相非相,你就見到佛了,見到佛的法身了。7.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南懷瑾:你講空也不對,不是佛法,執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對,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8.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南懷瑾: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後,像過了河的船,都要丟掉。何況一切不是法呢!9.無有定法,如來可說。南懷瑾:佛法在哪裡?不一定在佛經上啊!
  • 南懷瑾|《金剛經》「來者即諸法如義」,說學佛法千萬要記住這句
    一切宗教都是一樣,都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第一個起步。如果不修一切的善法,光想求開悟,那就是青蛙跳井了,噗通!那不是悟啦,那個是自誤,聰明反被聰明誤。」學佛的人都懂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但往往執著於開悟,反而如夢幻泡影,嚮往求向內求,總是越求越遠。
  • 南懷瑾:金剛經的感應力量非常大,我給大家講一個我的秘密
    當代著名佛學大師南懷瑾,在講述《金剛經說什麼》時,講了自己年輕時讀金剛經的感應經驗:金剛經感應的力量非常大,我給大家講一個我的秘密,我在讀中學階段,每天早晨四點鐘就起,練拳運動以後,首先念金剛經。為什麼念呢?我一點都不懂;反正人家告訴我念金剛經很好,我就念金剛經。
  • 南懷瑾老師:世界上什麼都容易學,唯有學佛是最難最難的事
    學佛是最難的問:最近有很多年輕人學佛,這是好現象嗎?最近我發現年輕同學特別喜歡學佛修道,我都有些擔心,我常常跟年輕的同學們談,你年紀輕輕,學這個幹什麼?我這個話你不要難過,這有兩重意義。首先世界上什麼都容易學,唯有學佛是最難最難的事;第二重意義啊,人生畫虎不成反類犬,老虎沒有畫成反畫成了狗,學佛學不成,我不曉得你會變成什麼!所以啊,希望先把做人的道理完成了,再來談學佛的事。但是既然要學佛了,千萬要注意「不住於相」四個字;一住相,什麼都學不成了。
  • 南懷瑾:世界上能幹的人,都是自己把自己的生命糟蹋了
    南懷瑾先生曾說過:"一切唯心,你是什麼命都是自己造的。"世間萬物各有命數,而其真正的掌控者都不過是自己罷了。佛門常說:"境由心轉,命由己造。"心境不同,致使境遇和果報必然不同。南懷瑾少時不僅習武還研習諸子百家之學,他曾於抗戰之時投筆從戎,亦曾在戰爭之後隱遁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