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為上,術行之
民營齒科,自誕生以來,就立於醫與商的天平之上:
醫道、商道,何為平衡?
這是每一個齒科品牌、齒科人都面臨的元話題
今日悟道嘉賓:周於翔
隨著年紀漸長,年近不惑的老周,或許已經明顯感知:多年堅持下來的讀書習慣,已把他內心中柔軟與叛逆——這兩股相互撕扯的力量,自洽得剛剛好。他不再有從前的身份焦慮,現在,他成了齒科行業的掌燈人。
而老周讀書會,則成了齒科行業創業的
稀罕事
如果從老周從北口畢業那一年算起,入行也有十三年了,算是比較完整見證了民營齒科二十年的中後段。更何況,他本人也浸潤其中。出入的場合,都被稱為「周老師」。
身邊很多朋友,和我一樣,一開始都並不理解老周辭職創業。畢竟從老周的履歷上來看,就是一個難得的齒科界青壯年精英:
他是當年廣西唯一一個考入北大口腔的學生,拿了口腔醫學碩士,後來又去了對外經貿大學讀商務英語碩士,也曾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訪問學者。自己創業開過門診,也在歡樂口腔待了五六年,主理著IDSO培訓項目。
但大多數朋友都沒想到,老周真正決定創業的原因,來自於從業多年積累下來的「身份焦慮」。
壹 | 重 啟
今年7月1日,
老周微信跟我說,
他電腦崩了,所有的資料都沒了。
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我說,「也是挺好的開始。」
心念著(據傳是)蘇格拉底的說法:I Knew nothing except the fact of my ignorance。後來,查理·芒格還把這話演繹了一下,說「承認自己的無知,是智慧的開始」。
貳 | 質疑、觀望與推演
我們很少在微信上閒聊,只知道自那以後,他的朋友圈多了一個名詞——【老周讀書會】。
我只是觀望,不評論也不點讚。
如果這事兒就是一次玩票行為或是沽名釣譽,那就沒什麼好評價的;如果這事兒是一門 All in 的職業生涯下注,那就值得深入研究了。
很意外
現在看來,這事兒的性質居然是後者
如果我們客觀評估,本來【老周讀書會】知識社群,在目前行業來看,是一個沒什麼競品的項目。表面看藍海一片,然而卻和行業裡,所有需要花時間的事情,成了間接競對。
所以這事兒有多難呢?
相當於要把50w的口腔人的總時間,從KPI、IPO的快節奏推進中,搶出時間來,做一件相當慢的事情。而這事兒呢,還看不到銀行卡上直接的數字增長。
這還不算上受眾目前「碎片化」、「雞湯式」的現實閱讀狀態。很多好書、好文,就這麼躺在書架上,成了書架的軟裝,成了某種概念上的知識遺物。我們經常在朋友圈看到的分享閱讀,則成了某種溝通與IP設定的工具。
這等「逆勢」的事情,老周能做成嗎?
跨行來看,倒是有的。
得到APP的母公司——北京思維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9月向深交所遞交了IPO招股說明書。從資料上來看,得到從最早期的通識知識產品【音視頻節目】,到體系化知識的生產、分發、運營【知識服務商】,再到現在探索用戶終身教育服務模型【終身教育服務商】,用了六年時間跑到如今線上線下融合服務業態。
得到最早期的形態,就是公眾號的60s音頻。現在倒過頭來看,很原始,甚至顯得笨拙,但「羅振宇」這個狠人,硬是在當年超低成本的時候堅持下來,就這麼一天天拓荒掘土,直至如今有望成為「終身教育第一股」。
以招股說明書來看,截至2020年3月31日,「得到App」累計用戶註冊量已有2135w+人,月活用戶數(MAU)超過 350 w,「得到大學」線下校區已覆蓋國內 11 個城市,開設 85 個班次,錄取學員超過7000人。
對比老周口中要輻射國內50w+的齒科人群,從市場總量來看確實也不是一個量級。
所以,這事兒的前景會有多大呢?
【終身教育】這事,
值得在口腔行業,再做一次嗎?
叄 | 旁觀、驚喜與操心
1 |看了他的商業畫布,有了姨母式操心
直到10月份,老周給我分享了他早期的商業畫布。我打開大圖瞥了一眼,還不甚成熟,甚至讓人擔心:要這麼幹,跟做NGO差不多,這人能堅持多久啊?
老周后來把這事解釋為:先利他。
「利他」,是一個大詞,說出來千篇一律,做的時候才各有各的門道與難處。要真的確認一個人真的「利他」,而不是嘴皮子功夫呢,就更需要拉長他的生命周期來看了。
僅從商業價值來評估就簡單很多,只不過人們一旦換用商業邏輯來聊天,就顯得冷清和不近人情了:
當時我也就只能告訴他,他想做的這事呢,商業價值釋放慢,何止是延遲滿足,簡直是跨期滿足。我跟老周談還是要有「健康的商業模式」,是因為見過太多獨立書店、情懷項目,因為創始人陷入情懷,最後終於情懷。
情懷有價值,但是情懷不能當飯吃
後來才聽老周說:「人人都問我商業模式,我知道項目活下去很重要,但我不是很想談。」多年從業經驗告訴他,門診解決的事即時滿足,讀書會是延遲滿足,他想通過接下來20年的努力,影響一代人。
自然,創造價值不等於創造商業價值,商業上數字是算得清的,有些價值,是算不清的。但你不能否認這類價值,它們就在那裡,確確實實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之後,我進了【老周讀書會】的會員社群,想近距離旁觀這事兒是在怎麼運作。
2 | 老周的會員群和我想的不一樣
也有很多讀者和會員曾慫恿我們做社群,我們一直擔心缺乏完善的運營機制,社群要麼成為死群、要麼成了廣告群,沒有準備好之前,斷然是不會做的。
老周的群,卻不是這樣。
在群裡每日都會有書本分享,會員會認真寫讀書筆記遇到會員生日,群裡會發紅包祝福,很是熱鬧新人進群,老周會很認真介紹,群友互動很有儀式感會員偶爾在群裡諮詢問題,還有群友自主來解答…
所以你說他只是靠情懷的創業烏託邦吧?
倒還真不是。
他有自己的規劃,也在一步一步實施。
今年跨年,他籌備了一場思享會《悟變:關於齒科人的新思維提案》,沒想到在群裡一說,很快就報滿了。以這兩天的報名情況看來,可能還得加場。
我突然意識到,不是行業沒有需求
是很多人都忽略了看似「邊緣」的需求
讀書這等「非剛需」的項目,還能觸發用戶的選擇,可能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想起了早前跟一個業內老兵聊天,他說:「有意思的事」,才是現在行業最大的價值。
肆 | 見面:身份焦慮與被他說服
11月老周飛來廣州,在我咖啡店,這是我們第一次見面。
他本人和照片上幾乎長得一樣,我笑他「照片倒也沒怎麼P」。臉圓白淨,眼神清亮,頭髮修得很短。來的時候穿著【老周讀書會】的純棉衛衣和一雙軟底運動鞋,步伐很靈活。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他的醫學背景,老周現在的模樣,倒更像是某個網際網路創業者。
這天老周送了我一本何帆老師的著作《變量》,以及一枚【老周讀書會】的會員勳章。勳章是紅色絲絨盒子裝著的,小巧精緻。
這天我們從下午聊到晚上,老周幾度哽咽
在深度聊天中,才算真正讀懂他一些
我將這段對話記錄了下來,與各位分享:
YUE:為什麼你覺得齒科人,要學會與自己相處?
老周:缺少幸福感。我從業這麼久,看過也聽過業內很多故事,很多朋友確實在社會地位、財富收入上都提升了。門店越開越多、隊伍越來越壯大…但是越來越多的朋友反而跟我說,他們感覺越來越不幸福,這個頻率還越來越高。
YUE:他們感受到不幸福的原因是什麼?
老周:各有各的原因,很難統一界定。我自己後來總結,覺得是大家平時太忙了,都忙著工作、職稱、KPI…年紀到了組成了家庭,就把剩下的時間全都給了伴侶和孩子,和自己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
YUE:你自己呢?
老周:我家庭算是挺幸福的,也有兩個孩子。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坐在邊兒上,看他們在玩玩具的時候,看著看著會出神。和孩子們待在一起的時候,我也經常問自己:除了財富積累,我們為人父母,還能為孩子做些什麼?留下什麼?我是這麼想的,一個人信息的接受範圍會影響他的思想範圍。
老周說,父母和孩子某種程度上是一樣的,還得持續學習,豐富我們自己的世界觀,拓展認知邊界,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和更好的自己。終身學習這事,不是一句虛言。
這也是老周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行業裡的人,所學習的,到底是真實的事實,還是從各自立場出發,所告訴我們的那些「正確」的東西。
老周:你要先思辨,然後才能篤行——如果以為「正確」的東西,一開始就是錯誤的呢?
/有的人生活在晚上十點,因為他留在昨天;
有的人生活在凌晨兩點,他必將迎接未來。
同樣是伸手不見五指,但這就是區別。/
——羅振宇寫於2014年
YUE:那會是什麼後果?
老周:會以為我們在做對的事。突然某一天你就發現,自己活成自己當初最不想成為的樣子。就又產生了新的身份焦慮。
老周:其實工作、公司、診所,都不是我們認知和能力的天花板。如果我們把視野只陷在物理空間裡,縱向的升職加薪,這只是線性的職業發展。但是認知、思想如果不能完全舒展開,久而久之,真的會讓人很焦慮。真的很焦慮。
YUE:他們怎麼解決這種焦慮?
老周:在某種程度上,更多的人是在身份焦慮中,解決身份焦慮。
身份焦慮這個詞怎麼理解呢?
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在《身份的焦慮》中認為這份焦慮,來源於人們無法與社會設定的成功典範保持好一致的擔憂。但他忘了說一點,就是當人們無法與原始的自我期待,保持一致的時候,也會產生這樣的身份焦慮。而後一點是他在解決焦慮部分提出的方法中,側面講述的。
所以在大多數人都在探索與行業、與外界的相處之道的時候,老周慢慢意識到,很多業內人都忘記了探索與自己相處之道。與自己相處的方式,老周選擇了讀書。
老周:我們其實可以關心的不只是自己的經驗或公司事務,我們可以關心更廣闊的事情——通過讀書。
他開始帶動會員們一起讀,他選讀的書,和行業相關也和個體相關:《顧好牙齒讓孩子不生病》《牙齒有問題,身體一定有問題》《牙周病真的會要人命》《聰明植牙不後悔》《0-100歲都需要的咀嚼力》等口腔健康、全身健康方面的書籍,以及《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第五項修煉》《可複製的領導力》有關個人成長的書。
也帶會員們出去遊學、交流:
在老周看來,讀書、遊學都不是完全地吸收或者接納,而是在跟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業內人去「爭辯」。了解這些人在想什麼,為什麼這麼想,慢慢也就培養出了一種多方面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老周:讀書本來是一件私人的事情,但業內很多朋友已經丟掉這個習慣了,我現在要帶著大家一起讀。老周現在每周都要為會員做的一件事,就是更新一本書的精讀,這樣算下來,會員們每年就多讀50本書了。
多聞闕疑,看看整個大世界究竟是如何運作的,回到自己的小世界去做決策和判斷的時候,才會有整體概念。
認知不同,才是這世上最大的障礙。
老周:如果行業要整體更好協作起來,最底層的邏輯,是讓大家都保持正向發展的認知,和包容開放的心態。
YUE:接下來,除了帶會員們讀書、遊學,還想做什麼?
老周:定期做分享會,那種不是開大會的論壇,我不希望齒科成為一個「誇誇群」。我想邀請業內外有思考的朋友們來分享他們的觀察、分享他們的「為什麼」。邀請的朋友,可能是大咖,可能只是普通的職員,但是他們都各有思考,各有魅力。每一個人成功的路徑都不一樣,成功也不止有一種姿勢。核心是讓50w齒科人,去通過傾聽和參與,了解觸發善意和向上的動力究竟是什麼。
YUE:遇到理想和現實的矛盾該怎麼辦?
老周:總是會遇到的。我只是發現,自己有了這個「發心」,還很堅定,那就為這個發心盡好責任吧。
最近老周很忙,忙著籌備他的2020跨年思享會,忙著應邀出席一些企業課堂。他有越來越多的會員,也有越來越多要奔忙的事情。
- 後 言 -
我經常笑「想不開,才回去創業」
【讀書會】這類創業,表面看來就更「想不開」
老周說,我說得不對:
「我只是想開了」
老周如果能成功,也在說明了行業創造價值的外延正在擴容:選擇終身學習,終身成長,醫學、商業、人文的價值儘可能地交融,才能創造更好的齒科商業文明。老實說,我也很期待,這個行業有這麼一位知識創業者:照亮別人的人,自己也身披光芒。
「
老周是一個大地色系的齒科男人
舒適、實在,緊緊和大地貼在一起
他只是掌燈,只是認真走路
」
祝福老周
「孤勇之後,世界盡在眼前」
筆者:YUE | 編輯:阿堯
排版:夏夏 | 視覺:Halo
校對:CC | 監製: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