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每日必看軍事」百家號,每天都有好文章送給你!
臺媒稱,臺南烏山頭水庫內的八田與一銅像,16日驚傳遭人「斷頭」,且頭顱不知去向。
日本NHK當日晚報導八田與一銅像遭破壞的新聞之後,新聞迅速登上熱門新聞排行榜前列。
16日清晨,嘉南水利會某會務委員,晨運經過八田與一銅像時,赫然發現銅像頸部疑似遭利器切割,頭顱不見了,水利會長楊明風獲知,迅速通報警方。市政府得知後高度重視,臺南市警局組專案小組調查,初步判斷,銅像頭部是遭電鋸切斷,現場已採集多枚可疑指紋、菸蒂,將進行分析,也調閱周邊監視器,清查可疑分子。
八田與一銅像建於1931年,被視為「臺日友好象徵」。八田與一24歲從東京帝大畢業後,就以土木工程師的身分來臺參與工程建設,並以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的設計者聞名。這項當時亞洲最大的水利灌溉工程解決嘉南平原洪水、乾旱等問題,並成為全臺糧倉;他過世後,葬在烏山頭水庫旁的八田冢,永留臺灣。
日本曾經對臺灣有50年的殖民統治,使臺灣人民遭受了比祖國內地更深重的苦難,臺灣人民的抗日鬥爭在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了解了這段歷史的真相,那些鼓吹日本殖民統治優越的論調也就不攻自破了。
臺灣是中國的第一大島,資源豐富,又扼海運交通要道,早就引起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凱覦,1895年日本通過甲午戰爭,逼迫清政府籤訂賣國條約攫取了臺灣。日本佔領臺灣後,對臺灣人民進行了非常殘酷的經濟掠奪,以此來增強日本的經濟實力,為其進一步的侵略擴張服務。
「農業臺灣,工業日本」,殖民同化教育是「基礎」殖民當局早在1896年就分別設立了最早的日語教學機構「國語學校」,「國語傳習所」。「國語學校」類似以後的中學,傳習所又分為甲、乙兩科,分別以成人和兒童為對象,其目的是「對本島人教授國語(日語),作為日常生活之用,並養成本國之精神」。日語教育非常嚴厲,在學校不準講漢語(臺灣話),一講漢語即施予各種處罰。
並且日本還建立奴化教育體制。從一切方面抹去「中國痕跡」
「皇民化」運動影響深遠,一方面遭到了多數臺灣人的抵制,有識之士更認清日本人的險惡用心;另一方面也造就了一群敵視祖國的親日的「皇民」,其被奴化的思想是第一代「臺獨」的重要思想來源。
以史為鑑!【gmm】
你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呢,戳下方評論按鈕參與話題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