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教育是一項大事情。
家長與政府都對教育十分注重,但往往教育也是一個難題,尤其是選擇學校就像一個大學問。
我國是一個教育大國,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19年我國共有2956所大學。
211、985高校都是人們常說的重點院校。所有的985都是211,但是211不一定是985。
這些院校在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大都列入提前批次和本科一批重點。
按照985/211大學分類,全國共有112所211工程院校,39所985院校。
「雙一流」是繼985、211工程之後,我國在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的又一項重點建設工程。
2017年9月教育部正式確認公布「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共計137所,其中
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A類36所,B類6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雙一流建設學科共計465個(其中自定學科44個)。
跟985、211的終身制不同,雙一流實行動態管理,5年一個建設周期,建設期末,根據期末評價結果等情況,重新確定下一輪建設範圍。
也就是說,下一次評選的時候會有學校進步和退步:
有新的學校進入「雙一流」建設院校名單,也有部分院校可能會落選「雙一流」。
這無疑大大增加了各地院校建設的積極性!
那麼,「雙一流」院校的主要建設依據是什麼?
學科評估
學科評估(China Discipline Ranking,CDR)是指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
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按照教育部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對具有研究生培養和學位授予資格的一級學科進行整體水平評估(簡稱:學科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進行聚類排位。
此項工作於2002年首次在全國開展,至今已完成四輪評估。
評估結果按「分檔」方式呈現,具體方法是按「學科整體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將前70%的學科分9檔公布:
前2%(或前2名)為A+2%~5%為A(不含2%,下同)5%~10%為A-10%~20%為B+20%~30%為B30%~40%為B-40%~50%為C+50%~60%為C60%~70%為C-第四輪學科評估於2016年4月啟動,預計第五輪學科評估在2020年啟動,這也將成為新一輪「雙一流」評選的重要依據!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是教育部的官方權威發布,本輪評估在95個一級學科範圍內開展(不含軍事學門類等16個學科),共有513個單位的7449個學科參評。
共有80所大學有一個或者多個學科獲得了全國學科A+等級,其中
有37所大學有超過2個以上的學科有21所大學超過3個以上的學科有16所大學超過4個以上的學科有10所大學有超過5個的A+學科,分別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東南大學。
擁有A+學科的非985高校
通常來說,排名靠前的學校,尤其是985高校,都是依靠強大的學科以及綜合實力作為支撐的,但是也總有一些例外,有些985高校卻沒有A+學科。
相反的,有一些學校不是985,卻有著A+學科,一起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