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江蘇江陰幾名農民工到銀行辦卡受阻,因為銀行工作人員的百般刁難,包工頭氣不過直接找上銀行工作人員,要求給幾位農民工辦卡,他怒懟銀行工作人員:你們這種人真噁心。
之所以在辦卡問題上"卡脖子",銀行工作人員的解釋是銀行卡昨天已經辦完了,現在銀行沒卡。這樣的說法並不能讓人信服,最終經過半個多小時的爭執,幾位農民工兄弟辦上了卡。
由於涉及弱勢群體的權益,網友們的討論也很熱烈,有網友指出辦卡就應該一視同仁,憑什麼針對農民工,戴著有色眼鏡看他們。在視頻中銀行保安為了表達銀行方面的正當立場還特別指出農民工是"無業人員",這更引發了輿論不滿,無業不能辦銀行卡嗎?
其實類似的事情一直存在,問題的根源並非銀行工作人員真的對農民工兄弟"歧視",而是規定的不人性化。
此前一位在日照打工的外地農民工想在當地辦理銀行卡,但銀行方面要求提供打工證明,當時就有網友認為這是銀行設門檻,將外地打工者拒之門外。隨後當地的問政網絡平臺幫助農民工兄弟向有關部門和銀行詢問,當地金融管理局也給當事人和網友們答疑解惑。
開立借記卡代發工資事宜,是由建築施工單位通過銀行申請批量代發的形式,統一為農民工開立銀行卡。而異地客戶自己申請開立代發工資卡,按監管規定屬於"加強客戶身份識別"範圍,需儘量提供代發工資單位證明或公用事業帳單等輔助證明,方便快速識別客戶身份。
規定確實有,但對於農民工兄弟來說並不人性化。事實上這類問題農民工兄弟應該都不陌生,大多數農民工開卡都遇到需要證明的情況。而根據央行17年發布的加強開戶管理的相關規定,建築單位農民工開立代發工資卡,屬於加強控制管理措施的第二種情形用戶——有組織同時或分批開戶。
實際上農民工的工資獲取和大家想像中的可能不一樣,農民工領取一個工程項目的工資往往就需要辦一張卡。對於農民工而言,"錢少卡多"的情況很普遍。
農民工從事施工任務流動性大,一些項目周期不長,而項目設立的農民工工資專用帳戶所在的銀行不同,為了方便發放工資(或勞務費)以及方便資金管理,農民工往往需要重新辦卡。有農民工此前向媒體抱怨,自己最多的時候一次要辦5張卡才能在不同的項目中領到工資。農民工開卡過多,這才是此次事件背後值得關注的地方,某種程度上,對農民工工資發放管理和規定的不人性化,也可以說是"歧視"的一種。
當然事關廣大勞動群體的生活和利益,農民工工資銀行代發制度也在不斷完善,人力資源保障相關部門一直在致力於打通農民工工資卡隔閡,力求實現制度完善,將工資發放到銀行卡的選擇權還給農民工。
此外,多種薪資發放的方式也在通過技術升級等方式實現,如跨行發放工資、支持異地卡等等,這樣就可以減少農民工不得不開卡的次數。銀行卡太多並不是好事,如年費、簡訊費,卡片管理等都是麻煩事,這也是為什麼央行推行一人一行一張一類卡相關帳戶規定的原因。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全國農民工人數達到29077萬人,農民工的就業事關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農民工群體的生活改善是國家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的重要風向標,在幫助農民工就業之餘,在要求規範管理的同時,還應該更多地從人性化的角度去制定規則,讓廣大農民工群體在工作、生活中都能享受到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