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肥東橋頭集鎮竹塘社區掛麵工廠,掛麵師傅在晾曬掛麵。 劉鴻鶴 攝
中新網合肥1月3日電(劉鴻鶴 史超)安徽省肥東縣橋頭集鎮竹塘社區作為中國三大掛麵村之一,手工掛麵製作已有百年歷史。2020年,村裡將掛麵製作搬到了掛麵加工廠,統一製作、包裝、銷售……村民們不再「單打獨鬥」,依託「竹塘掛麵」這一品牌,村民的「錢袋子」也漸漸鼓了起來。1月3日,記者走進該掛麵加工廠,掛麵師傅們正在忙碌著各自手上的工作,如絲般的掛麵在陽光下隨風搖擺。
「我們依託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了掛麵協會,把這些掛麵手藝人集中到掛麵生產車間,進行集中生產、銷售,這樣能保證掛麵的品質和食品安全,也解決這些掛麵手藝人的銷售渠道問題。」合肥市肥東縣橋頭集鎮竹塘社區黨委副書記吳俊保說,「重點是能夠壯大我們村集體經濟,提高老百姓的收入。」
78歲的範育正正在晾曬製作好的竹塘手工掛麵。 劉鴻鶴 攝
據介紹,作為竹塘村集體經濟代表的「竹塘掛麵廠」自投產以來,手工掛麵的製作就從「家庭作坊」逐漸發展為「工廠集約式」。78歲的範育正是地地道道的竹塘村村民,從21歲就開始製作掛麵。「以前都是在家裡做,現在村裡成立了掛麵工廠,我和老伴就轉移了『陣地』,不僅工作環境有了很大改善,而且收入也增加了。」範育正笑著說,「以前自己做掛麵,收入不穩定,而且價格也賣不上去,現在我跟老伴在廠裡,一個月能有萬把塊的收入,就算陰雨天多的時候,也能有七八千塊錢。」
標準化的製作流程,乾淨衛生的生產環境……不但村民工作舒心,而且也讓他們走上了小康生活。目前,像範育正這樣在工廠裡製作掛麵的師傅,村裡有二三十人。由於是純手工製作,目前掛麵廠每天的產量雖然只有一千斤左右,但價格卻從原來家庭式作坊的5元/斤,變成了現在15元/斤的出廠價。
「我們的掛麵通過電商平臺在上海、深圳、廈門等地賣得比較好。」合肥市肥東縣橋頭集鎮竹塘掛麵廠負責人李蓮琴介紹說,「老百姓原來在家裡做掛麵,只能到街上去售賣,現在來廠子裡工作,我們按勞分配,多勞多得,他們也不愁銷售問題。」
吳俊保介紹,2016年,「竹塘掛麵」註冊了商標,目前正在積極申請「地理標誌產品」。如今,竹塘社區立足傳統掛麵製作手藝,通過線上線下同時進行的市場營銷模式,把傳統的手工藝轉化為經濟效益,進而達到村集體經濟增收,百姓致富。
「下一步我們將依託『竹塘掛麵』這個品牌,舉辦以掛麵為主題的文化節,來打造我們竹塘掛麵這個特色產品。」吳俊保說,「同時依託稻蝦共養、大棚蔬菜、生態旅遊、民宿等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提高老百姓收入,增強他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實現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最大嚮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