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北京站的報時鐘聲《東方紅》樂曲再一次響起,2019年9月15日,北京火車站迎來了60歲的生日。據統計,建站60年來,北京站共發送旅客23.25億人次。開行列車也由36對增長到136對。
1959年9月15日北京站落成典禮
1959年9月15日,作為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北京十大建築之一,富有濃鬱民族特色的新建北京站正式開通運營,標誌著新中國的鐵路事業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60年甲子滄桑,「中國鐵路第一站」親歷了共和國鐵路事業的蓬勃發展,見證了中國鐵路從百廢待興到「八縱八橫」,從追趕到領跑世界的偉大跨越!
【現場】
60位員工快閃慶生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上午,北京站客流如潮,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站客運丁班的60名服務員出現在一樓大廳。一場特別的生日快閃上演了。
現在的北京站
剛剛走下崗位的他們,雖然忙碌了一夜,略顯疲憊,但當唱起《我和我的祖國》那一刻,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激動與自豪。客運車間副主任戴珊珊說:「北京站歷經60年的風雨考驗,見證了中國鐵路的改革發展,今天我們能夠在甲子榮光這一刻在車站唱響《我和我的祖國》,實在是令人難忘。」
現在的北京站外景
來自遼寧鞍山的劉女士正好帶著82歲的老母親到北京旅遊,準備乘坐D17次列車回家,看到快閃活動,停下了腳步,「沒想到今天這麼有意義,遇到北京站60歲的生日,我母親年齡大,車站提供了很多方便老人的服務,非常貼心。」
8時30分,300餘名衡水啟明學校的小學生來到驗證驗票口,掛著紅綬帶的服務員張仁澤馬上迎上前去,問明情況,向值班員匯報後,迅速開啟綠色通道,使孩子們順利進站。
現在的北京站夜景
10時,北京站素萍服務組的客運員謝依抓住幾分鐘的空隙,為忙著接送老弱病殘孕旅客的同事衝上幾杯熱奶茶……
今年的60歲生日正趕上中秋假期返程高峰。北京站的每一名員工都和往常一樣,認真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
【歷史】
「北京十大建築」之一
北京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901年的正陽門站,也就是現在前門的鐵道博物館。當時北京站陳舊的設備設施和有限的運輸能力已經無法滿足旅客運輸的需要。
當年售票使用的票格子
1959年1月20日,佔地25萬平方米的新北京站破土動工。作為「北京十大建築」之一的北京站,在中國鐵路建設史上堪稱奇蹟。從破土動工到正式通車運營,這座規模宏大,功能齊全,雄偉壯觀的大型車站,僅用了7個月零20天的時間就完成了新站的建設,創造了中國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個奇蹟。
當年的北京站外景
新建北京站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關注。在審查設計方案時,周恩來總理提出在車站兩側雙翼處各增加一座角樓的修改意見。在建設過程中,周總理先後兩次親臨北京站建設工地視察指導。「北京站地位重要,工作光榮」,周總理的這一諄諄教誨,穿越歷史長空,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北京站人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忠實履行為國民經濟服務,為人民群眾服務的神聖職責,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不平凡的業績。
當年售票員賣票時的情景
1959年9月15日開站前夕,毛澤東主席親臨即將開通的北京站視察,並象徵性地買走了新建北京站發售的第一張火車票。隨後不久,毛主席親筆為北京站題寫了站名,這是全國唯一由毛主席題寫站名的車站。從此,「北京站」三個大字伴隨著東方紅悠揚的旋律,成為北京站永久性的標誌。
當年的北京站夜景
新站落成之初,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到北京站視察,很多領導人都為北京站親筆題詞。那種關愛之情、殷切希望,成為北京站人記憶中輝煌和永久的鼓舞。
春運站前廣場搭建臨時售票處,隨著網絡購票開展,這種情景徹底消失了。
北京站在科技運用方面創造了那個年代的多項「第一」:
一樓候車大廳的4架自動扶梯,成為北京的頭一份;
中央大廳上方35米見方的雙曲扁殼穹頂為當時國內首創;
無論酷暑嚴寒,北京站人一直全心全意為旅客服務。圖為春運時,上水工頂風冒雪為列車上水。
進站大廳東西兩側及候車室內設置的4部電視詢問系統,站臺上供旅客使用的自動電話,當時在國內都十分鮮見。
北京站素萍服務組為重點旅客服務
作為全國重要鐵路交通樞紐的北京站,始發列車可以直達除西藏、海南和臺灣以外的所有省會、自治區首府和主要城市,以及蘇聯、蒙古、朝鮮、越南等鄰國的首都。
如今站臺清潔用的都是機械化設備。
特別是改革開放後,北京站作為中國鐵路的一張名片,先後與日本京都站、千葉站,韓國的首爾站結成了友好車站。
如今車站內的信息化辦公場景
今年暑運,北京站首次開行了「復興號」。北京站站長胡臻雨表示:「復興號奔馳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讓我們每一個北京站人驕傲。祖國馬上迎來70歲生日,北京站今天也是恰逢甲子,在這雙喜臨門的時刻,我們每一個北京站人滿懷豪情,要用最優質的服務祝福祖國。」
北京站供圖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作者:金可、馬建福
監製:趙中鵬、王軍華
編輯:蔡文清
流程編輯:王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