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我陪沙寶練鋼琴的經歷。說起練琴,其實,我是沒有經驗的,猶猶豫豫耽擱了一年多,那天又問起朋友能不能給介紹個優秀的輔導老師,她很驚愕地說:「姐,你還沒定呢?」於是又介紹了一個培訓班老師給我,試聽之後,感覺還不錯,就想著,定了輔導老師了,趕緊選琴吧。我也曾想過用電子琴給孩子練習,畢竟鋼琴動輒上萬起步,再說孩子能否堅持下來,真是個未知數。但經過了千辛萬苦的周折之後,我才下定決心,要學,就必須用鋼琴。
我當時到第一家琴行看琴的時候,我也沒有意識到電子琴和鋼琴對孩子的學習到底有什麼區別,當時那個銷售員給了我三個選擇,底檔一款,中等價位一款,高等價位一款,告訴我當天搞活動,廠家優惠,還送電子琴,云云。正是她的贈品,才引起我的關注和思考,買了現在的琴後,我才明白如果打算讓孩子學鋼琴,從一開始就應該選擇用鋼琴,不要用電子琴。琴鍵的力度、音質、手感、甚至是孩子的心理都會受影響。
選琴,我覺得不是只看價位,更要了解琴背後的故事,了解工藝流程,了解品牌的故事。也正是這樣,我選定了現在的這款琴。當時,帶沙寶去選的時候,他也很喜歡,而且當天就學會彈小星星,這大大地激發了他的興趣,我很感謝這位銷售員老師,琴只是個工具,但他激發了沙寶的興趣,讓我著實意外。
琴有著落了,可是老師那邊的資歷引起了我的質疑,反覆思忖後我決定換老師,幾經周折,選定了現在這位老師。
巧的是,老師的激勵方法對於沙寶來說很受用。這就有了,我們第一節鋼琴課的故事。順便說一句,試聽課不能隨便聽聽,要聽老師是怎麼上課的,了解老師的上課流程和教學思路、方法等。要多試聽幾個老師講課,這樣才有對比,我覺得這個功課一定要做好,因為一旦決定了上老師的課,就沒有可比較的了,我想別人講述的老師再好,也不如自己親自去嘗試、分析、對比,這樣我們才能選擇適合自己的老師,俗話說:「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不是麼。
這次經歷讓我回想起了我的很多過往,有多少次我在做選擇的時候是真正聽從了自己的內心?很多時候我總是潛意識裡有個聲音在叨念:「我不懂呀,我不會呀」,結果,這個潛意識把我原本稍微懂得的一點知識一點點蠶食掉了,於是把別人的感受和經歷當做了自己的選擇依據。其實,我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很多次都因為自己的這個潛意識發出的聲音導致自己從懵懵懂懂變成無知,給了銷售員乘虛而入的機會,從而草草做了決定。
幾次嘗試,我終於可以告訴自己,不會、不懂沒關係,我可以向別人學習,多聽多問,先搞明白這是什麼,我需要什麼,銷售員為什麼要這麼介紹,然後找出一個適自己的範圍,在這個範圍之內再去進一步篩選自己的需求,這樣就能聽從自己的內心選擇適合自己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