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種手撕臺農4號菠蘿及其種植技術

2020-12-18 吉山花瑤

新品種手撕臺農4號菠蘿及其種植技術

_賀軍虎

一、品種簡介

手撕菠蘿(也稱手撕鳳梨),又稱臺農4號,是近年來從臺灣地區引進的一個菠蘿品種。實際上臺農4號20世紀末已經從臺灣地區引進,當時的商品名為剝粒菠蘿,目前的品種手撕菠蘿很可能是其優選品種,由於該品種果實成熟時將果皮切開一個小裂紋後即可手撕剝皮,因而商品名得名手撕菠蘿。引種後經過近年不斷地選優、馴化,研究其配套栽培技術,目前品種性狀已經穩定並已開展推廣種植。

手撕菠蘿株形直立,高度70~90釐米,葉片綠色、緊湊、全緣有刺,老葉中上部有暗紫褐色彩色條帶。開花時花色為淡紫粉色,花容易受低溫、冷雨危害。果實形狀為圓錐形,海南地區春節期間自然花果實形狀為近圓柱形。冠芽短小緊湊。完全成熟時果皮色澤為淡黃色,苞片長而有刺,但是緊貼果眼,果眼稍平,果肉成熟時為淡黃色,有花腔發育不充實現象,果實重在1.5~2.5千克之間,果實口感甜、汁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20%,果實適宜採收期為2~12月。

該品種果型大、口感好、產量高、售價高,是近年來品質較高的一個菠蘿品種,在管理水平一般的果園果實不上水(果實上水是指果肉呈水浸狀,容易出現酒糟味),商品果率高,適宜發展種植。目前,海南、廣西、廣東各地陸續引進種植。

二、種植技術

1. 園地選擇

該品種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含有小顆粒石子的磚紅土壤較適宜種植,種植地要求背風、向陽、交通便利、不積水。

2. 整地

種植地需要用機械犁耙2次,中間間隔半個月以上,可以促進微生物繁殖、有機質分解。犁耙時注意不要產生低洼地帶。

3. 起壟

每畝種植2 600~3 500株。採用大小行種植,一壟兩行,一般大行距為0.7米、小行距為0.4~0.6米,株距為0.35~0.4米。壟間修整必須利於蓄水、排水,起壟後施基肥、覆黑色地膜。

4. 基肥施用

施基肥前最好對土壤做營養診斷分析,並且調查是否存在根結線蟲,以及土壤酸鹼度情況。一般果園土壤的pH值過低(小於4.5),土壤吸附養分能力增強,養分轉化給植株的效率降低,因此在每年種植手撕菠蘿前需要利用基肥或土壤調節劑改良土壤。有根結線蟲的園地,需要每畝撒施10.2%阿維噻唑膦顆粒劑1千克,將藥劑和表層土混拌;或用5.5%阿維噻唑膦水乳劑800~1 000倍液灌根防治。

基肥一般用發酵的雞糞、豬糞、生物有機肥、油渣,每個定植穴用量為100克,再加三元複合肥50克,混合後均勻撒入栽培壟的土層中。肥料施入不宜過深,灌水或雨後覆膜。

5. 覆膜

一般採用大、小行種植,小行間用黑色地膜覆蓋,大行間根據降雨量可以採取不同的耕作模式(降雨多的地區大行間宜覆膜或清耕;降雨少的地區大行間宜覆膜、覆草)。在降雨量大的地區,平地果園需要起壟種植,並注意挖溝排澇。薄膜覆蓋後要壓實。

6. 種苗選擇

一般選擇300~450克的吸芽種植。選用的種苗採收後必須倒置根部日曬5~6天,以利傷口癒合。種植前剝掉菠蘿苗根部老葉,切至見芽點,再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蘸根至少1~2分鐘,晾乾後種植。

7. 種植

一般在雨季即將結束時種植。覆蓋薄膜時,若選用的是定製好的帶洞薄膜,則將種苗直接塞進洞內(不能把苗旋轉塞進),再用木頭打實周圍土壤,苗要直立、淺種。如果薄膜事先未開洞,種植時要先用木棍或其他器械捅開,洞口儘量為圓形。

8. 控制雜草

種植後儘快對行間噴除草劑,除草劑一般選用草銨膦,禁止用草甘膦。果實坐果後不能用化學除草劑,必要時採取人工除草。

9. 葉面施肥

種植後1個月檢查成活率,補充死掉的苗。苗成活後施葉面肥,每月施1次,共施肥3~5次,直到催花前1個月停止施用。前兩次施肥主要用1%尿素溶液,噴施後用水噴洗乾淨株心,生長期間每株施用1%~2%尿素和1%~2%硫酸鉀混合液。前期施肥濃度小,種植5個月後施肥濃度加大。

結合葉面施肥及時補充植株所需的鈣、鎂、鐵、錳等中微量元素。坐果後一般不施肥,如果植株葉片較小,可在坐果1個月後追施1次濃度為2%的高鉀肥(如以色列鉀寶),以及含有鈣、錳、鎂的中微量元素肥1~2次。

10. 催花

手撕菠蘿植株生長旺盛,催花應選擇在雨水較少的時期進行,並且至少提前45天停止施肥。催 花 藥劑的使用 濃 度 、 次 數 因 季 節 而異,一般連續催花3次,每次間隔2天左右,前兩次用1.5%~2.0%乙炔水溶液,第三次選用乙烯利400~500倍液+2%尿素溶液葉面噴施。催花時要灌滿株心。菠蘿氣孔開放時間為下午5:30至次日上午9:00,以在該時段催花為宜。該品種花形成後140~150天即可收穫果實。最低溫度高於25℃時應該在晚上10:00以後催花,必要時給藥劑中加冰水。乙炔水溶液催花必須在氣泡如彈球大小時灌心,要迅速用完藥劑,氣泡小時則必須添加乙炔。

11. 主要病害防治

手撕菠蘿主要病害為凋萎病和小果心腐病。零星植株發生凋萎病時,可將其拔除移至園外銷毀,對輕病區用5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 500倍液加2%尿素溶液噴灑,可促使黃葉轉綠。

對果實生長後期發生的小果心腐病,防治關鍵時期在開花前後,及時噴施35%苯甲咪醯胺水乳劑1 500倍液和50%氟啶胺懸浮劑2 000倍液。果實生長後期注意套袋防止日灼。

12. 採收

手撕菠蘿耐貯藏,一般以在果皮色澤淡綠並帶有黃色時採收為宜;溫度不高或近距離銷售的,可以選擇果皮呈黃色時採摘。

13. 包裝

商品果單果重在1.25千克以上。銷售市場不同包裝不同,具體參考客商要求,一般按照果實大小分級包裝。去掉形狀不規則、中間有勒溝、頭部多冠的果實,每箱裝5~8個,果實套網袋,果實之間用隔板隔開。也可以裝筐運輸。

相關焦點

  • 臺農21號菠蘿(黃金鳳梨)品種好不好?種植技術有哪些?
    臺農21號菠蘿品種有什麼特點?臺農21號菠蘿果實有什麼特點? 臺農21號菠蘿又叫C75-2-25或黃金鳳梨。 臺農21號菠蘿品種有什麼特點?臺農21號菠蘿果實有什麼特點? 臺農21號菠蘿又叫C75-2-25或黃金鳳梨。
  • 鳳梨種植方法和技術
    它長得跟菠蘿很像,但其實鳳梨和菠蘿有著明顯的區別,不過兩者的口感和營養都還不錯。由於市場需求性高,目前我國福建、廣東、海南、雲南、臺灣等地均有鳳梨的種植分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鳳梨的種植方法和技術。4、中耕除草中耕深度約10-15釐米,並應注意不要碰到植株,更不可使*粒掉入種苗心部。中耕應在晴天進行。覆蓋塑膠布的鳳梨園,利用小型中耕機,於植後翌年3月在畦溝進行作業。
  • 一個縣菠蘿差價達60倍!農產品滯銷的根源究竟是什麼
    然而,同在徐聞、同樣時間上市的紅星農場「臺農17號」菠蘿,價格賣到每斤3——4元,與銷不動的普通菠蘿60倍價格差,卻供不應求。湛江農墾局的紅星農場以種植甘蔗、菠蘿為主,年種植菠蘿2萬多畝。該農場生產科科長李康偉告訴本刊記者,農場種植的「臺農17號」從開始銷售以來,價格都在每斤3元以上,如今賣得差不多了,但還是有很多人來諮詢購買。
  • 「金菠蘿」叫好不叫座組培苗不佳惹的禍
    為解決這一難題,從2012年開始,國內陸續有科研機構、企業「試水」短期內大量繁殖的菠蘿組培技術。如今4年過去了,菠蘿組培苗卻遭遇植株變異等瓶頸問題,「叫好不叫座」。專家表示,菠蘿組培仍處於行業發展的新興階段,未來前景有待市場觀察。
  • 海南郵政幫扶臨高美香村發展菠蘿蜜種植產業 鞏固脫貧成果
    ——美香村有機菠蘿蜜種植示範基地700多棵菠蘿蜜苗長勢喜人。今年2月,海南郵政從電商合作企業海南臨高匯臨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臨農業公司)了解到,泰國紅肉8號果菠蘿蜜新品種很受市場歡迎,零售價格已漲到10元/斤。該品種菠蘿蜜耐旱耐冷,結果周期短,種植18個月就可以掛果,果肉口感甜而不膩,不僅田地裡能種,村民房前屋後也能種。
  • 海南郵政幫扶臨高美香村發展菠蘿蜜種植產業 鞏固脫貧成果-臨高...
    海南郵政幫扶臨高美香村發展菠蘿蜜種植產業,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  種下菠蘿蜜 種上新希望  ■ 海南日報記者 陳雪怡 通訊員 黃文燕  近日,走進臨高縣皇桐鎮美香村,空氣中似乎瀰漫著菠蘿蜜香——美香村有機菠蘿蜜種植示範基地700多棵菠蘿蜜苗長勢喜人。  「這些菠蘿蜜苗,是1個多月前種下的。」
  • 王慶煌香草蘭種植技術造福一方百姓
    -本報記者許欣/文  科學家「點石成金」  幫助農民「拔窮根」  香草蘭種植技術造福一方百姓  把雙腳深深地扎在泥土裡,27年紮根農村不挪窩,為的是幫助農民「拔窮根」,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院長王慶煌及其科研團隊的故事在今年「五一」期間受到媒體的特別關注
  • 大陸菠蘿已滯銷,為什麼還要採購臺灣鳳梨?
    然而,最近這個菠蘿上市的季節,徐聞菠蘿的價格卻遭遇一波三折:4月中旬徐聞菠蘿上市初期,售價為每斤0.5-0.6元。為了推動菠蘿銷售,4月28-29日,徐聞縣舉辦了菠蘿文化旅遊節。菠蘿價格一路高漲,賣到每斤1.3-1.4元。  5月1日過後,下跌至每斤1元左右。後面幾日價格連續下滑,跌至每斤0.6-0.7元,次果最低賣到每斤0.2元。
  • 都是名字惹的禍」小哥兒與你聊,菠蘿與鳳梨有啥不同
    神灣菠蘿,中國國家地標農特品就出自廣東省中山市神灣鎮,屬於雜交選育品。我國最為適宜的菠蘿種植區要屬海南省,主要集中於海口、樂東、澄邁、定安等市縣地區,栽培的品種多以無刺卡因類、雜交類臺農系列為主栽品種,也有少量的峇里種。福建,主要集中於漳州、廈門、泉州等地。廣西,主要集中南寧、武鳴、寧明、靈山、欽州等市縣。
  • 慧慧說種植,四季菠蘿蜜的種植技巧
    四季菠蘿蜜是從馬來西亞引進的新產品,每年具有多次的開花與結果的特性,嫁接結果將在種植後2至3年開始播種。果實呈橢圓形,中等,乾燥,肉質,橙色,酥脆,甜美和香氣。果實成熟時,乳膠較少,適合在廣東省菠蘿產區種植。讓我們來看看四季菠蘿蜜種植技術!
  • 種下菠蘿蜜 種上新希望
    海南郵政幫扶臨高美香村發展菠蘿蜜種植產業,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種下菠蘿蜜 種上新希望■ 海南日報記者 陳雪怡 通訊員 黃文燕近日,走進臨高縣皇桐鎮美香村,空氣中似乎瀰漫著菠蘿蜜香——美香村有機菠蘿蜜種植示範基地700多棵菠蘿蜜苗長勢喜人。
  • 崇明這裡或將實現全年種植菠蘿味的草莓
    時值酷熱夏季,在上海喆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喆畋農業)的種植大棚內,還栽培著草莓苗。喆畋農業創始人陳麗曄說,這是公司正在試驗培育的草莓新品種。「如試驗成功,可實現在崇明地區全年候種植草莓,可大幅度地提升農業經濟效益。」據介紹,喆畋農業自創建以來,一直從事生態農業技術的開發與服務,致力於打造「高科技、高品質、高附加值」的農產品。
  • 尖蜜拉菠蘿蜜品種怎麼樣?種植成本
    尖蜜拉菠蘿蜜品種有什麼特點?尖蜜拉菠蘿蜜品種畝產量多少公斤?尖蜜拉菠蘿蜜品種種植多少年可以結果?榴槤蜜適宜在哪裡種植? 尖蜜拉又叫榴槤蜜、小木菠蘿。榴槤蜜為榴槤與菠蘿蜜雜交品種,原產馬來西亞,目前主要栽植於東南亞地區,是在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緬甸及柬埔寨等熱帶地區廣為人知的當地特產。
  • 貴州華科金農御貴草金線蓮種植,技術可靠得到種植戶認可
    貴州華科金農御貴草金線蓮種植,技術可靠得到種植戶認可。其實在現在的社會環境背景之下,想要獲得好的發展,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確保自己掌握一項專門性的、沒有辦法被偷走的技術。而今天小編就是想要跟大家介紹一項非常不錯的技術,它是貴州華科金農御貴草金線蓮種植技術。
  • 中國菠蘿主產地在哪裡?是哪裡的產地?
    菠蘿的原產地是哪裡?中國哪些地方有菠蘿的產地?我國菠蘿主要在哪裡種植? 菠蘿原產於巴西、阿根廷及巴拉圭一帶乾燥的熱帶山地,長期以來,人們就已經有意識地進行馴化栽培了。 首先是在公元1600年以前由中、南美洲的當地印第安人進行馴化的,他們從大批野生菠蘿中選擇那些果大、質優、無種子的品種作為優良農作物品種進行栽培,並獲得成功。由於菠蘿的芽苗較耐貯運,因而在短期內,就迅速傳人世界各熱帶和***帶地區。目前,世界約有71個國家和地區栽培,主要集中在南北回歸線地帶。
  • 原創 | 臺農又想要他們的香蕉強賣給我們了
    屢教不改,迷頑固陋,貪婪成性,忘恩負義 首先說一下,臺農香蕉種植者本來和大陸沒有半毛錢關係歷史可以追述到上世紀60年代開始臺農產品當時主要的銷售市場是日本臺農產品當時主要的銷售市場是日本臺農產品當時主要的銷售市場是日本 很重要我要說三遍而且追述日本利用臺灣做農產品市場的歷史可以到日據時期
  • 徐聞特色農產品「觸網」 拓寬銷路助農增收
    徐聞農戶種植的新品青檸檬受熱捧。近日,筆者在該分司裡的「中國菠蘿交易網」顯示屏上看到,實時顯示當地菠蘿種植量、農戶實時上市量、採購和銷售需求等大數據。據介紹,直至目前,「三農互聯」菠蘿產地與農戶合作數據含曲界鎮5813個(約4.94萬畝);錦和鎮4835個(約4.11萬畝);前山鎮1169個(約1萬畝),其他鎮286個(約0.85萬畝);菠蘿銷售市場合作數據1.06萬個,其中涵蓋菠蘿大宗採購商約2300個,打造農村電商自營及代發產業年產值1000萬元,菠蘿市場流通產業年產值2560萬元,菠蘿去皮初加工產業年產值2475萬元,直接帶動就業50人,間接帶動就業
  • 哥斯大黎加宣布種植菠蘿禁用部分農藥
    【南美僑報網編譯高航報導】哥斯大黎加政府於2020年1月4日宣布,將對菠蘿種植園和其他作物中使用的化學農藥進行監管,以減少對土壤和水源的汙染。哥斯大黎加《國家報》1月4日報導,哥斯大黎加自來水和衛生系統管理協會(Asadas)曾於2019年向哥斯大黎加憲法法庭(第四法庭,Sala IV)報告,指出政府並未對菠蘿種植過程中使用的農藥加以管理,進而導致了土壤和水源汙染。第四法庭最終於2020年1月4日做出裁定,要求相關公共機構啟動一項計劃,清理在菠蘿種植過程中產生的農藥汙染,並有義務報告對殘留農藥的衛生處置流程。
  • 菠蘿農憂ECFA恐終止 向蔡當局喊話打開通路
    對此,高雄菠蘿農林鬱修憂心表示,他的專業是種菠蘿,父親過去用菠蘿把他養大,如今他用菠蘿卻很難養家活口,要轉行也不知道要做什麼。他向民進黨當局喊話,只要能把通路打出來、找出來,其他農業上的種植技術,農民自己會克服。    ECFA12日即將生效實施屆滿十周年,因新冠疫情及中美關係使兩岸關係更加複雜化,民間對大陸方面可能終止ECFA,使臺企產品競爭力受到衝擊的擔憂日益升高。
  • 臺農的「第二春天」在大陸 兩岸優勢互補才能共贏
    臺商李志鴻(左一)介紹福建臺創園展區情況。(中國臺灣網 郜利敏 攝)中國臺灣網11月8日昆明訊 (記者 郜利敏)「大陸擁有豐富的資源和廣闊市場,臺灣有現代農業種植的技術和經驗,兩者優勢互補,整合資源,合力打造兩岸農業新品牌」。正在參加第14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簡稱「農交會」)的臺農謝江得在接受中國臺灣網記者採訪時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