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運營是當前微信運營的關鍵點,無論是服務號還是訂閱號都不會輕易放過下發推文的機會,因為這是最直接聯通受眾的渠道。各小編們每天絞盡腦汁,或賣萌,或搞笑,或深沉,只為了用戶的一個回眸。然而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之事卻常有,所以今天簡要的談談內容運營的六個要素5W+H。
要素1:WHO?發文前明確我們的讀者是哪些群體,主要來源於什麼渠道(關注的途徑),這些群體有什麼樣的特點?儘可能的通過已有的數據勾畫出基本的用戶畫像,如粉絲的所在區域、男女佔比、經濟收入、職業類型等等(所在區域、男女佔比可以在微信公眾平臺查看到相關數據,而經濟收入和職業類型可以通過公眾號的引流模式去進行了解)。從而進一步的推測這些群體對內容的偏好如何。
要素2:WHEN?確定要在什麼時間點進行素材發送,明確在發送的時間點我們的用戶群通常會進行什麼活動,注意這個時間通常要精確到具體的時段且不能忽略「日」在其中的影響(像某些公眾號在周五、周六日的時間活躍度就特別低,與具體時段相關性不大)。
現在很多公眾號的推文發布時間會設定在早上8:00-9:00,中午12:00-13:00,下午17:00-18:00,晚上20:00-24:00,在這些時段用戶恰好在上下班途中,或者是進餐時刻,擁有一定的碎片時間去刷刷微信、玩玩小遊戲,因此通常發文的閱讀率會較其他時間段高,當然發文時間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限定,運營者也可以自行的培養用戶的閱讀習慣,讓用戶到某一時點就條件反射的打開你的公眾號接收信息。
這一點不妨嘗試將用戶按時間段進行隨機分組,然後在一定的時間周期內向分組發送同樣的內容,觀測具體數據的變化,看看公眾號在哪個時間段的發送效果最好。
要素3:WHERE?明確用戶會在什麼環境中閱讀下發的內容(可以根據時間點做推測),以及會通過哪個渠道閱讀到這篇文章。像粉絲較少的公眾號,用戶很可能是通過朋友圈分享、微信群推薦這些渠道接收到信息,而非直接的在訂閱帳號上閱讀,也可能你將微信推文鏈給了其他公眾號進行推送,或置放在相關的wap頁面入口等等,這一切都將和你的人設及選材息息相關。
你必須根據場景和渠道的不同制定有針對性的內容去切合用戶在這些場景下的需求。
要素4:WHY?在了解了上述3個要素之後,WHY的部分可以作為歸納提煉的步驟,進一步的精確描述出用戶畫像,然後把最核心的部分羅列出來。因為任何的用戶行為都是一個聯動效應的結果,所以我們不能獨立的去看上述3個要素的分析結論,而是要將他們整合成一個完整的場景,才有機會真正的擊中用戶痛點。
要素5:WHAT?現在你可以開始進行內容編撰了,結合你所提煉出來的用戶核心需求,進行標題的設置和產品的包裝,包括使用什麼風格的海報封面?對哪幾個關鍵字進行強調?採用什麼類型的排版,用何種人稱進行表述等等。以嚴肅認真的態度考慮,你的每一句話將會對讀者的心理活動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要素6:HOW?文章發出以後一切就結束了?遠遠沒有,好好的觀測文章發送後的相關數據,推斷用戶們的反應到底怎麼樣。確認粉絲數是否有大幅度的波動?出現波動的原因是什麼?閱讀率水準是否在預測之中?閱讀人數和閱讀次數的情況如何?為用戶設置的偏好標籤是否有被準確驗證?如果沒有該往哪個方向優化?是否某句話的不當表述引起了用戶的反感?推送的目的是否有實現(觀測轉化率)?諸如此類。對的,又到了開啟十萬個為什麼模式的時候。
小結:原創為王
就當前的公眾號運營來看,有相當的一部分公眾號基本都是在進行艱苦的搬運工作,A抄B,B抄C,C抄D如此反覆循環,以致當前的微信也漸漸出現了微博上的症狀,用戶頻繁的被重複內容刷屏,假以時日這部分公眾號將很輕易的被精品公眾號所淘汰(為微信減負),如何做出具有針對性的原創內容是微信小編們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千萬不要低估了內容的力量,也許這將成為你撬動世界的起點也不一定(好大的口氣,HIAHIAHIA~)。
本文由 @溫小臺(微信公眾號:wxyy1024) 原創投稿,並經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編輯。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收藏已收藏 | {{ postmeta.bookmark }} 點讚已贊 | {{ postmeta.postli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