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2 02: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年來,一些犯罪嫌疑人藉助電信網絡等媒介實施各種詐騙活動,對人民群眾財產安全造成極大的危害。大家要提高防範意識,不要輕信他人,識別下列十種常見的網絡電信詐騙形式,不給犯罪嫌疑人可乘之機。
一、發布卡號讓人「打款」詐騙
犯罪分子通過簡訊群發器隨機發送簡訊「請把錢打到這個***銀行卡上,銀行卡號為:******」,受害人如果正在銀行辦理匯款業務或當時確實有轉帳業務,極易被騙上當,往新帳戶上轉帳人民幣,之後發現上當受騙。
二、冒充熟人虛構事實進行詐騙
此類案件又稱「猜猜我是誰」。即犯罪分子冒充受害人的熟人,在電話中讓受害人猜猜他是誰,當受害人報出一熟人姓名後予以承認,然後通過受害人手機歸屬地告知已在受害人所在的行政區域附近縣市,有時間明天順路過來拜見一下。第二天,再打電話編造因賭博、嫖娼或吸毒等被公安機關查獲,或出車禍、生病等事由急需用錢,向受害人借錢實施詐騙。
三、虛構家屬出事詐騙
犯罪分子通過各種渠道獲取受害人及其家屬的電話號碼後,然後冒充老師、醫生等以受害人的家屬疾病、出車禍需要救為由實施詐騙。
四、作案人員冒充電信、公安、銀行工作人員,以電話欠費為由實施詐騙
以受害人家中電話欠巨額話費、身份證被他人冒用、銀行轉帳有漏洞等為幌子實施詐騙。使用「任意顯號」軟體,掩蓋真實號碼,在來電顯示中虛假顯示「110」、「95599」、當地公安機關電話等特殊號碼,或者使用「00019」打頭的國際網絡IP電話,讓受害人將家中銀行卡上的錢重新轉帳進行升級保護的方式實施詐騙。
五、辦理信用卡詐騙
嫌疑人在網際網路發布可以快速辦理信用卡的虛假信息,並告訴事主5到7天內交卡。事主相信並聯繫後,嫌疑人會告訴事主先匯數百元辦卡費。事主匯款後,嫌疑人告知事主卡已經辦好,透支額度為3萬元,並讓事主交3%的手續費。緊接著有一「送卡人」稱,害怕事主是工商或公安人員,要求事主再繳納保證金等費用,以此進行詐騙。
六、信用卡消費詐騙
犯罪分子通過簡訊方式,告知受害人於什麼時間在哪裡成功刷卡消費多少錢,或者已經從其信用卡內扣取年費多少錢,讓受害人與某某電話聯繫,然後告知其身份被洩露,幫其轉到所謂的公安局,以幫助密碼升級或者審查資金為由,騙取受害人講錢轉至犯罪分子的帳戶內。
七、發布低價購物信息詐騙
通過手機簡訊發布電子產品、進口抗癌藥物等各類流行物品、高價奢侈品優惠銷售的虛假信息,以支付押金、會員費、運輸費、貨款等各種費用為名詐騙。
八、利用高薪招聘進行詐騙
犯罪嫌疑人通過群發信息,以高薪招聘「公關先生」、「特別陪護」等為幌子,稱受害人已通過面試,要向指定帳戶匯入一定培訓、服裝等費用後即可上班。步步設套,騙取錢財。
九、冒充黑社會敲詐實施詐騙
不法分子冒充「東北黑社會」、「殺手」等名義給手機用戶打電話、發簡訊,以替人尋仇、要打斷你的腿、要你命等威脅口氣,使受害人感到害怕後,再提出我看你人不錯、講義氣、拿錢消災等迫使受害人向其指定的帳號內匯款。
十、利用虛假彩票信息進行詐騙
犯罪嫌疑人以提供彩票內幕為名,採取騙取會員費的形式從事詐騙。
電信詐騙的手段多種多樣,全縣廣大師生員工及家長一定要小心警惕,要做到「不行騙、不受騙、不參與」。
預防網絡購物詐騙(視頻)
預防電信詐騙「三不要」(視頻)
原標題:《【提醒】網絡電信詐騙常見的十種「坑」須警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