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高中生都希望在高三
用青春裡最有力的一次拼搏
拼一個無怨無悔
換一場最華麗的逆襲
為了高考你有多拼命?
1
作者:袁小辰
來源:知乎
那一年我考了年級第一。在此之前全校老師都已經知道我了,教我的老師所教的班級的所有學生都知道我。
因為,我真的真的非常努力。
高一開學時,我在班上排第九,看著班上的排名名單,我指著我的名字,然後劃到第一名的位置前面說:「期末的時候,我的名字要寫在這兒。」
然後我做到了。
支撐我每天持續努力的,是我自身的欲望,那種想要逃離自己的原生家庭和成長環境的欲望。對我來說,當時真的只有高考能幫助我完成欲望。
那種顛沛流離和寄人籬下,還要忍受著別人世俗的眼光,那樣的生活環境令我害怕。
……
凌晨3:30,我在教室裡一個人做著政治題目,做著做著就突然哭了,擦擦眼淚,邊哭邊繼續做。
為什麼是凌晨3:30,因為我在睡眠中被室友磨牙聲驚醒——我把它聽成了有人翻試卷的聲音……我不允許身邊還有人比我更努力。
ps: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那段時間家裡的因素加上本身自己給自己加的壓力很大,並不經常這樣。
每天做全體高三學生中第一個早起拉電閘亮起整棟高三教學樓的人。
我們每天22:50下自習,23:10整棟教學樓要熄燈,我每天都要用22:50-23:00十分鐘的時間去做三篇英語閱讀,大概23:00值周的老師就會對每間教室進行檢查。
剛開始的時候,我十分鐘做不完三篇的英語閱讀,常常做題做得忘我,以至於要值周老師提醒我離開。後來用了不到十分鐘就能做完三篇閱讀,就不需要老師提醒了。(這裡有個小插曲:有一次做題超時了,做完一看時間大概花了15分鐘,抬頭一看值周的老師正在門口看著我……他說怕打擾到我做題就沒叫我離開,謝謝他!)
那年啟用了新食堂,打飯特別的擁擠,排隊很耗時間。所以我放學後要麼先做會兒題整理下筆記,要麼不顧形象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去「搶飯」。
端午節所有同學都回家了,就我一個人住在學校,拿出試卷一個人不停地做啊做,餓了就吃泡麵。
那一年裡我沒有怎麼關注過周圍的人和環境,直到有一天,突然覺得好累啊,往窗外一看,才發現那棵榕樹怎麼葉子都掉光了,我記得上一次看它的時候,還才出了嫩芽。
高考前三天學校開始放假(我們學校不是考場),還是只有我一個人在學校裡繼續做題。我拿著數學試捲去找數學老師,想讓他教我後面那道大題,我尊敬的易老師就讓他高二班的學生自習,把我叫到辦公室,耐心地給我講解……
收拾好東西,一個人上縣城去參加高考了。
2
作者:王振宇
來源:知乎
為了考高分
1、我連續289天早上4∶30起床學習。
2、高三的常態是早餐5min,午餐9min,晚餐7min。
3、為了提高自己做理綜題的速度,曾在一天裡做完了11張理綜的試卷。
4、把過去15年的所有高考真題都寫了3遍。
5、為了保持自己精力充沛,每天喝5袋雀巢的特濃咖啡。(後期喝咖啡已經沒有用了,只能把咖啡粉直接倒進嘴巴裡,就著水吞下去……)
6、為了記住所有生物的知識點,從頭到尾一字不落地把所有生物書大聲朗讀了17遍。
7、寫卷子寫到把手磨破了皮,用創口貼處理好後繼續做數學真題。
8、把30篇語文的作文範文背得幾乎—字不錯。
9、把書桌從教室裡搬出來放到了空教室裡,只為了更加專注地學習。
10、被不了解我的陌生人誤認為精神不太正常。
......
高三需要先弄清楚5件事
-是補弱科還是增強項-
建議補提分空間大,而且可以快速提高的學科。
在做計劃時,你衡量學科的標準並非是強科弱科,而是在相同的時間裡,學習哪一科的哪一部分,可以提高更多的分值。舉個例子,數學中的統計題部分比較難提分,佔分又不大,如果有其他的部分能提分更快更多,就可以放棄掉這一塊或將它的優先級排後。
在暑假期間,你可以將重點學習的計劃安排到早上的9點到11點和下午的3點到5點這兩段時間,可以配合高考的時間節點,其他的時間可以適當不那麼緊張。
-8020法則-
經常有「8020法則」的說法,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高考試題中有80%都是基礎知識,剩餘20%才是稍難的綜合題,所以第一輪複習的重點就是基礎知識!
什麼叫事半功倍?你一上來就開始刷題,會在一次又一次的卡頓中感到挫敗不堪,而當你拿起課本翻看,你會發現其實有很多的答案就在你不太在意的基礎知識裡,所以要先理清死角再去做題,這叫事半功倍。
比如數學的公式和原理,英語的單詞短語、語法和句子結構等,語文課本中突出標註的字詞句、文綜中的詞語概念和知識主線、理綜的知識脈絡等。這些基礎知識,只要你肯在暑期時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時間來合理安排學習,你在後面就會跑得很快,也會自信很多。
高三伊始,你會發現各個學科除了會講一些新的知識點外,其餘時間都會陸續地進入複習狀態。有了你在暑期打下的基礎,你會發現在既要「溫故」又要「知新」的高三初期,你可能會比其他的同學承受更小的壓力,也會自信很多。
-在時間規劃中提效率-
進入高三後,不管你的學業有多繁重,開夜車的行為是絕對要杜絕的,理由很簡單:高考是在白天進行的!你需要把最好的學習狀態都留給白天。
有很多高三黨會有疑問,我自己的學習計劃和白天在學校老師給的計劃要去怎麼協調?該聽誰的?其實這是可以結合的。白天你學了什麼,晚上你就去複習什麼,白天哪一科花費時間的時間多,晚上就追哪一科,不要和老師的教學背道而馳。
你的學習規劃要細緻到每天晚上的哪個時間段要針對哪一科,而且在每周的周末對你這周的學習計劃進行總結。
-定目標提升專注度-
剛才說的都是非常細緻的學習計劃,這裡說的是如何定目標,比如:一模時某個薄弱的學科要提升多少分,二模時要考進年級的前多少名,最後打算要考入哪一所大學。你的目標不要定得過於遠大,是你看得見摸得著的目標,你才有可能去專注。
舉一個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你要攢零花錢去買一件自己很想要的東西,這件東西如果你堅持攢下一個月的錢就可以買到,你就會去堅持攢錢,並且專注且開心;而如果這件東西的價格特別貴,你得攢個幾年才能買到,而且過程很辛苦,那你就很容易放棄掉這個目標。
目標的合理是為了去提升你的專注度,什麼是專注度?就是有效的學習時間的增長,你捫心自問,每天晚自習下課後學到夜裡,在這其中你完全專注於學習的有效學習時間能佔到百分之多少?這個是需要培養的,有一個小方法是:先做自己不喜歡的/薄弱的學科,把有興趣/較強的學科留到後面你稍感疲乏的時候去學。
-沒有幫不上忙的父母-
很多父母可能會說,哎呀我的水平有限,孩子到了高中,在學習上我們就完全幫不上忙了。所以有很多父母會只關心孩子的生活起居,把學習上的事情全盤交給學校老師或者補習班。其實,家長能做的事情有很多。
家長可以協同孩子去按照上述的方法合理地制定計劃,其實已經工作的人會比還在上學的孩子對計劃的可操作性會更有把控,計劃制定好了以後,父母一方面可以監督孩子的執行,另一方面也要去創造一個能讓孩子高效學習的家庭環境,這也是為什麼「陪讀」盛行。
同時,其實很多尖子學生的錯題本,都是有父母來幫忙整理的,把試卷中、做題過程中發現的錯題都歸納到一個本子上,這種基礎工作如果父母能幫忙做,是會節省不少複習時間的。
高中各科學習規劃
01語文:做好手頭的事情
語文的素養並不等同於語文考出的分數,只要複習策略得當,在高三後期的複習中,依然可以打造語文學科高分的不朽傳奇。
02 數學:把握重點
針對高考可能出現的新形勢和新特點,對於高三數學在後期的備考,必須要大膽變革和創新,以數學思想方法、解題策略和應試技巧為主線,打破知識結構的順序,拋去守舊的數學備考策略,要真正地把方法學到手,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應試技巧,從容地走好備考之路。
03 英語:培養應試技巧
英語的備考,重點在於解題的技巧,要抓住每一個題型的關鍵。
04 物理:概念,規律,解題技巧
物理的第一輪複習中,學生要掌握的是基本概念、規律和解題方法與技巧。要訓練自己模擬物理情景在腦海中再現的能力。可以說,一旦你可以將物理題目中的描述現象在思維中轉化成真實準確的場景,你的物理學習能力就會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05 化學:精練高考真題
化學的內容是很龐雜複雜的,要考察的都是重點模塊的知識。
06 生物:精設專題,重點突破
距離高考愈來愈近,生物的複習要在回歸大綱的同時,還應以「夯實基礎,突出主幹;突破疑點,重複變換;重視訓練,能力凸顯」為指導思想,不斷完善知識網絡,進行知識重組,進而實現學科知識的廣泛整合。
07 政治:注重知識融合
政治的考試主要是以大量的熱點問題為載體來進行命題,但一些次熱點的問題也會同時出現在試卷中。因此,在一輪複習中,兩者都要兼顧。
08 歷史:全面複習,提升閱讀速度
近幾年來,歷史考試的趨勢主要有以下幾點:
1、題型的固定。
2、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的內容兼顧,政治史考查的內容比例最高,其次為經濟史,然後才是文化史。
3、對歷史的記憶要求降低,能力的考察更加突出。
4、由圖入史、因文入圖,圖文的聯繫更加緊密。
5、現實的熱點常穿插在題中。
09 地理:理解基礎概念
高三地理的學習和複習的內容既多又雜,有很多的基礎知識分散覆蓋在初高中的教材中。往往是學了新的,就忘了舊的。如何做好高三地理的學習與複習,如何做好知識整合,是同學們要面臨的重要問題。
—切皆是選擇,修行在於自身。
最後送給高三的學弟學妹—句話
「珍惜能夠拼搏的時光,至少讓自己成為配得上得到命運眷顧的人。至於結果,相信時間會給你答案的。「
已經畢業的你
高三時你有多瘋狂?
歡迎後臺留言與我們分享!
來源:綜合自網絡。由高中根據地創作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