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由國家科技部發布的2019「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榜中,南京位列第七,這也是該市五次入榜取得的最好名次。
外籍人才眼中,南京有著怎樣的魅力?帶著這樣的疑惑,科技部國外人才研究中心率領的央媒記者團來到南京,自11月23起,走訪了一系列園區載體,並深度採訪多名外國專家。南京國際學校便是這眾多探訪中的重要一環。
11月24日下午,在南京仙林大學城中這座中國風濃鬱的國際學校裡,記者團見到了滿頭銀絲但活力不減的校長Laurence Steedman McLellan(中文名馬良瑞)。
「1992年,幾個在寧工作的美國家庭的孩子需要上學,而當時南京還沒有能夠接納外籍學生的學校。」McLellan先生簡要介紹了學校的創建歷程,「南京外國語學校伸出援手,借了一間教室給這些孩子,並提供了師資幫助。這也就是南京國際學校的雛形。」此後的1996年,南京國際學校正式註冊成立,並於2004年搬入這個位於南京仙林大學城、設施完善的校園。
據了解,本次「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評選的23個評價指標中,南京的社會公共文明、自然生態環境、對政務人員工作的滿意度3個指標成績突出。而這些因素,都在南京國際學校的發展以及McLellan先生的個人體驗中得到了印證。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南京歡迎海外人才來這片熱土創新創業,但如何將人才「來得了、留得住」,子女入學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McLellan先生告訴記者,南京國際學校在校學生的多寡,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了南京引進外資的成效,因此在辦校過程中,南京市相關部門一直提供著重要的支持和幫助。
被問及南京的魅力在哪裡,McLellan先生滔滔不絕:他於2009年攜妻帶子來到南京,最初純粹為了工作而來,來了之後才發現,南京何其精彩,令他至今難以割捨。「以前,我擔心不懂中文無法在中國生活,到南京才發現,地鐵站早就有中英文站名。」
McLellan先生親眼目睹了這些年來南京的發展:「一邊是飛速崛起的高樓大廈,一邊是各種便民設施,如公園等陸續開放,兩者之間並非非此即彼,而是同時兼得,這一切令我覺得非常奇妙。」從南京國際學校乘地鐵,35分鐘內可直達繁華鬧市新街口,而喜歡騎行、親近自然的他,從學校出發,向著鬧市反方向騎行20分鐘,便又進入一派中華田園風光,「這就是南京獨有的魅力!」
雖然主要服務於外籍人才子女,南京國際學校也從未忘記自己身處中國「六朝古都」南京這一事實。「我們不想當『老外』,不想成為一座孤島。」McLellan先生希望學生們打破「泡泡」,多方面了解中國、融入南京。為此,學校設置了豐富的課程和活動:小學階段,每天都有一節中文課,中學以後,中文課實行分級教學;學校設有「探索中國」周,學生可以遊覽中國的自然景觀,也可以參與一些本地的文化性或社會性活動。「孩子們不可避免地都在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南京印記,畢業之後無論在哪裡,都會特別維護南京,遇到不了解南京的,還會抓住機會好好『推銷』南京。」
如今,南京國際學校擁有來自14個國家的74名外籍教師,94名中國籍教職員工,來自3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600名3-18歲的外籍人員子女在此接受學齡前、小學、中學和大學預科教育。該校還是中國第一所通過國際文憑組織(IBO)三個項目認證的國際學校,意味著在此取得的學歷文憑可以直接用於申請國外學校。
「這裡為多少外籍人士安放了焦慮的『父母心』,為多少外資企業解決了後顧之憂啊!」參觀了分門別類的手工教室、閱覽室,專業度極高的劇場,以及寬闊舒適的操場,記者團成員們不禁發出感慨。相信在未來,隨著對「人才沃土」的進一步精耕細作,南京對外資及外籍人才的吸引力會不斷增強,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外籍人才在此落地生根。
交匯點記者 王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