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展商在冬交會推廣特色產品
借平臺覓商機 尋合作促發展
12月21日,在冬交會澄邁館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展臺,逛展市民絡繹不絕。 本版圖片由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海南日報記者 昂穎
12月21日,冬交會開館第四天,走進瓊臺貿易館,這裡依然十分熱鬧。琳琅滿目的傳統農產品及新推出的農產品,吸引著眾多商家、市民、遊客前來「淘貨」。
在展館入口處的展位上,人們排著隊,等待品嘗水果筍。「這種竹筍能生吃!口感脆甜堪比蓮藕,生吃當水果,燜燒炒菜更加美味!」海南葉永承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臺商葉秉華一邊為大家盛出一碗碗香噴噴的蝨目魚丸燉水果筍,一邊向海南日報記者介紹,他的父親葉承定1995年來到海南,經過調研發現,海南的氣候、土壤和水質非常適宜種植瓜果,於是便投資了瓜果產業,「經過20多年的打拼,種植基地現已拓展到5000餘畝。」
「海南綠色熱帶果蔬深受消費者喜愛,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為此,我與其他6位農業領域的『臺商二代』一起創立了海南臺商農漁產品供應鏈電商平臺,進一步打通在瓊臺灣農業企業的產品銷售渠道。今後,海南消費者可以買到質量更好的有機果蔬。」葉秉華說。
「我們要傳承好父輩們在海南創業時奮力拼搏的精神,藉助海南自貿港的利好政策,不僅要把他們在海南創立的傳統品牌做大做強,還要打造出更多的農業精品。」葉秉華的合作夥伴、海南金德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黃溶浩表示。
在瓊臺貿易館的中心展區,一顆顆株型豐滿、葉色蔥綠的山蘇菜讓人們十分好奇。「山蘇菜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具有利尿和預防高血壓等功能。生長旺盛的成株每株每年可採1斤左右,連續採收50年都不成問題。」臺農陳勁穆向圍觀者介紹著自家種植的山蘇菜。陳勁穆在臺灣時便是山蘇菜種植能手,2018年,他第一個將臺灣山蘇菜品種引種到海南,並在定安縣黃竹鎮建起有機山蘇菜生產基地。如今,他種植的山蘇菜深受高級酒店青睞,時常供不應求。
「目前,我們採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吸納更多菜農參與種植,並向菜農提供種苗和技術,實現基地增效與農戶增收雙贏。」陳勁穆表示,希望通過冬交會,讓更多人認識、了解山蘇菜,讓它成為百姓餐桌上的「常客」。
臺灣玉茶樓茶葉有限公司今年首次參加冬交會,該公司產自臺灣南投縣的茶葉產品吸引了不少參展者的目光。「這些天現場訂貨量很大,公司工作人員異常忙碌。」公司負責人、臺商王士仁告訴海南日報記者,2004年,他們進入大陸開拓市場。10多年來,已開出10多家連鎖店,有了百餘家經銷商,產品出口到日本、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等地。
「海南農旅產業有很大發展空間,目前我正在與多家海南本土企業洽談合作,計劃將在海南待上一個月。」王士仁表示,近年來,他從不少臺商朋友那裡了解到,海南給予臺資企業很大的政策支持與優惠措施。下一步,他打算將公司直營店設在海南,乘著自貿港的「東風」,實現公司茶產業的優化升級。
據了解,今年冬交會開設的瓊臺貿易館佔地面積近8000平方米,設257個展位,供107家臺企和150家瓊臺合作企業的近千種產品參展,充分展示臺灣、海南兩島知名農業產品及瓊臺農業合作成果。目前,現場交易情況良好。
海南省臺資企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海南省為瓊臺農業合作做了很多工作,對臺灣農業的推廣非常用心,在冬交會上幫助推廣臺灣的農副產品,讓臺商們感受到兩岸一家親的濃濃深情。未來,雙方將繼續加強合作,推動合作向更深領域拓展。
(本報海口12月21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