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雖遠,行則將至。古往今來,無論通達美好夢想,還是成就壯麗事業,坦途只有一條,那就是一往無前地實幹;捷徑只有一種,那就是久久為功地力行。
立鴻鵠志,做實幹家。出生於1974年的張鳳山用二十多年始終如一的奮鬥和堅守,踐行了最初的夢想,為造紙事業默默奉獻著。作為廣饒縣政協委員,他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以提交政協提案等形式,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加油助力。他對事業的執著,對知識的渴求、對人才的教導、對企業的奉獻一直激勵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山東省十大傑出工程師」、「山東省青年科技獎」、「中國造紙學會青年科技獎」、「中國造紙蔡倫獎」、「東營市科學技術最高獎」等等榮譽稱號紛至沓來,而他卻說,夢想還在前方,還要繼續苦幹,還要繼續實幹。
胸懷大夢 逐步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提起張鳳山,山東華泰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每一個員工都對他讚不絕口。作為公司的總工程師,作為公司技術創新工作的領路人,他幾十年如一日,於「紙」上躬行,兢兢業業。雖然已獲得南京林業大學博士學位,可是張鳳山從未停下對造紙技術與工藝的鑽研,「廢紙製漿和高得率製漿方面的關鍵技術一直都是我堅持的攻關課題。」張鳳山說得很堅定。
建立健全技術創新體系,是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的重要環節。作為公司技術創新工作的領路人,張鳳山結合公司「設備現代化、產品高檔次」的發展思路,將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結合起來,在努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的同時,更加重視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我一直認為,研發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一些行業共性的問題需要團隊協作,需要充分利用外部資源進行『開放式創新』。」張鳳山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
在他的帶領下公司先後建設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山東省院士工作站、山東省廢紙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廢紙綜合利用」泰山學者崗、山東省廢棄物綜合利用企業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通過走自主創新模式與合作創新模式相結合的道路,構建了華泰集團科技創新體系。
先後參與「生物質基廢紙再生環保助劑的研製及應用」、「廢紙製漿關鍵技術研究」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6項;「重點流域造紙行業水汙染控制關鍵技術產業化示範」環保部水體汙染控制與治理重大專項2項;山東省自主創新專項、山東省科技攻關計劃項目等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20多項;授權專利80項,其中發明專利13項;參與制定國家標準17項,其中主持制定4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8項,特別是完成的「造紙纖維組分的選擇性酶解技術及其應用」、「廢紙生產低定量高級彩印新聞紙」、「製漿和鹼回收過程優化控制系統的研究與應用」和「草漿的生物預漂白和酶法改性技術」四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使華泰成為造紙行業唯一一家四次獲得該獎項的企業……這是張鳳山和他的團隊交出的答卷,更是華泰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的最好詮釋。
奮力逐夢 不斷挖掘企業效益增長點
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與科研院所的創新工作不同,它不僅是實驗室內搞研究,還是生產線上找突破。針對這樣的情況,張鳳山說:「這要求我們要持之以恆,多方發力,不斷通過基層技術創新,開發新產品,更新工藝,提高生產率,降低生產過程中的消耗,從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在基層創新工作中,張鳳山帶領科研人員研究開發的多項科研成果順利應用於公司各生產車間。「由於森林資源有限,除了木漿和非木材類,國內造紙的原料主要是廢紙,大概佔到60%。」張鳳山介紹說,廢紙製漿需要多道工序,其中,廢紙去雜質尤其是膠黏物具有較大難度。如果膠黏雜質在成形網、毛布、壓輥等表面沉積,將會影響到紙機的運轉性能,紙頁質量也因此下降。為減少汙染和價值流失,張鳳山針對這一行業難題開展了一系列研究,研究的弱鹼性脫墨和生物酶在紙漿生產過程中的應用技術,解決了廢紙漿和高得率漿存在的纖維品質降低、膠黏物等問題,降低了廢水COD的排放量,並開發了適應市場需求的系列再生紙新產品。
「如果說以前造紙行業給人以高汙染、高排放的印象,現代造紙業完全可以做到清潔生產。」除了廢紙製漿,為了「變廢為寶」,張鳳山還針對造紙過程產生的其他廢物進行了系統的研究。針對廢水,他在主持的有關造紙廢水處理課題中提出新的理念,將造紙廢水變末端處理為源頭控制,即在造紙車間就減少汙水處理量。針對汙泥,他研究了「造紙汙泥與廢渣焚燒綜合利用技術」,該研發成果獲2017年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
此外,張鳳山還利用8#廢紙脫墨漿、BCTMP、NBKP等按一定比例混合生產新型教材專用紙,使用新型脫墨劑,解決了脫墨漿生產中油墨點的影響,運用調色技術使紙張色澤有利於保護中、小學生的眼睛,不僅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了企業效益,還為我國造紙行業以脫墨漿為主生產高檔次產品闖出了一條新路。
永不停歇 矢志不渝投身造紙事業
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從2003年擔任企業技術中心副主任以來,張鳳山就用自己所學,堅持創新,針對目前我國造紙工業存在的原材料短缺、環境汙染等行業共性問題,研究利用廢紙漿和高得率漿作為造紙的原材料,在製漿造紙技術研究與應用領域取得了重要科技成就。特別是在以廢紙漿和高得率漿作為造紙原材料,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系列再生紙新產品,實現生產過程中的高效、高質、低耗、低排放方面成效顯著,對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傳統產業「轉方式、調結構」,實現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具有重要示範作用。
在造紙及相關學科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10餘項,作為主要完成人完成了《超級壓光紙》、《回用纖維漿》、《塗布美術印刷紙原紙(銅版原紙)》等六項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先後獲省部級以上獎勵12項;作為項目負責人,他主持了首批山東省自主創新專項「造紙廢渣無害處處理和綜合利用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的攻關……一個個數字,一個個項目,一個個榮譽,是對張鳳山付出的肯定,更是激勵。
「到2020年,我國會全面禁止進口廢紙作為造紙原料,而國內的廢紙是進口廢紙製作的,因此造紙原料質量進一步下降,這對我們的廢紙製漿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戰。接下來,將時刻關注國際造紙技術研究,將目光盯住了生物質精煉、納米微晶纖維素等前沿方向,為華泰、為中國造紙業儘自己更多的力量。」採訪的最後,說起未來的發展,張鳳山幹勁十足。
責任編輯:葛鴻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