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雪梨媽媽
來源|雪梨媽媽說(ID:shicitiandi)
身處河北疫情當中,衡水中學的孩子們被分為兩部分,外地的學生實行封閉管理,繼續正常上課,本地學生回家上網課。
早上5:41,家長群裡,老師就在群裡叫孩子們起床了。
從起床,到晚上22:00,每天10節課,周六的課程稍微少點,周日課程一樣排滿。
今年因為疫情,很多地方學校都提前放寒假了,但衡中的學生,不管校內,還是校外,正如火如荼,激戰正酣,什麼時候放寒假?暫未公布……
一所身處中國三四線城市的高中,一次次創造高考奇蹟,你大概了解這其中的原因了。
其實,早在之前放寒假時,朋友圈裡就流傳著衡中學子的拼搏。
還流傳著另一張圖。
這是一張衡水中學的假期計劃表。
看到這張作息表,很多人都疑惑:「這還是假期嗎?這樣的假期跟上學沒什麼兩樣嘛。」
可是,衡水中學的孩子就是這樣過寒假的啊!
這張滿滿當當的學習計劃,刺激了不少媽媽,寒假到了,真的應該好好跟孩子規劃一下他的學習。不說別的,單單說「假期滑坡」現象,就該引起高度重視。1906年,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假如孩子假期不學習,會出現嚴重的學習倒退:1. 過完假期,相當於丟失了一個月左右的學習成果;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他會跟假期持續學習的孩子,落下兩年的差距!這還是小學階段,如果初中、高中都這樣放鬆,那孩子的未來…… 學霸靠的不是智商,而是每天的堅持「每次放假我都特別高興,不是因為可以輕鬆和玩耍了,而是,終於可能擁有一大段偷偷努力的時間……最終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知道這個女孩,是通過《超級演說家》節目,上高中的時候,她是一個差生,全年級二百多名學生,她排一百八十多名。後來班主任找她談了一次話:你這個樣子,將來隨隨便便,讓父母走後門,找個工作就不錯了,還不用學習,多好!這句話刺激了她。每天最早起床開始背英語,中午放學,為了節省排隊時間,她都會先讀會歷史,晚點去。變了一種方式面對學習,劉媛媛從吊車尾考到年級第一,最終進入了一所211大學,後來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學的研究生。「排名前1%的那些學生,靠的到底是天賦還是努力?」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在十幾年由成長環境、教育資源等因素潛移默化形成的「習慣霸權」。 13歲的寧欣然去年春節時從南通回湖北荊門老家,因為處於丘陵地帶,信號太弱,她只能爬到屋後山頂,在信號較好的地方上網課。我非常喜歡的一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一句話:寒假是幫助孩子養成優秀習慣的好時機,一切改變都來得及,我們一起規划起來!但作為父母,看到孩子整天遊手好閒,就會覺得非常焦慮,再加上大部分父母都在工作,沒有太多時間管教孩子,最要給孩子的,其實是一種自律意識。我主張進入寒假一開始,就先讓孩子制訂一份計劃,小學低年級的孩子,爸爸媽媽可以引導著和孩子一起來制定,然後就開始執行起來。生活作息也一樣,可以跟上學期間的作息保持一致,這樣孩子好不容易鍛鍊起來的規律生活跟自律,不會因為寒假到來,一下子就廢掉,執行起來也很容易。我曾經試過把每天雪梨要完成的任務都列出來,比如讀書、舞蹈課、英語口語練習等,然後下班的時候問她,今天都做了什麼?然後在她做過的項目裡打勾。但這種方式比較粗糙,孩子只知道做,但比如說英語口語練習,讀10分鐘也是讀了,讀30分鐘也是讀了,孩子沒有目標意識,有的時候要上課外班,很多事交雜在一起,她也會忘記做某件事。 後來,我做了一個表格,把孩子每天要上的課,要做的課內作業和練習都標在一起,再註明時間。孩子每天要做什麼,要做多長時間,哪些是學習時間,哪些是自由玩耍時間,一清二楚。這些都會備註在表格上,這樣孩子方便看到自己的學習進度,每天對一件事的執行情況,和昨天的對比,就能很好的自我監督。有了這個表格,雪梨從7:30起床,到晚上9:30睡覺,該完成的學習任務都安排滿了,孩子就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了,生活和學習都會很有規劃。制定一個計劃,最重要是孩子的自主性,由自己主導來制定。「我家寒假計劃了無生趣,為何其他家孩子的計劃可以生機勃勃。」
除了學習,強烈建議利用寒假比較多的時間,帶孩子去完成一些特別的任務,比如:採訪5個不同職業的人,了解他們的工作特點、工作技能,問問他們工作中最難忘的一件事,並寫出自己的採訪感受。先做一些準備工作,了解自己逛博物館的興趣是什麼,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探秘古代人的生活方式,或者在一個博物館裡找出一個最特別的文物,再去逛時,孩子會更有興趣。可以是全家人一起來完成的,比如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做一張家譜樹;研究「年」的來歷;製作一份天氣日曆,記錄每天的天氣情況等等。除了學習成績,孩子在自己喜歡、感興趣的領域做一些深入研究,會讓孩子的假期過得更快樂,更有意義。寒假中,要多看孩子的優點,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指責。寒假計劃制定好了,要堅持原則,堅定執行,不要隨便妥協和讓步。陪伴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相信你的用心陪伴,會讓孩子在這個寒假裡,收穫知識,收穫進步,收穫成長!*作者:雪梨媽媽,中科院兒童心理學碩士,《未來樹》總編,二寶媽媽,關注雪梨媽媽說(ID:xuelimamashuo),和百萬父母一起,做學習型父母,給孩子優質的愛。 圖片來源於攝圖網。點擊 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優質初中學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