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和西北工業大學合作,開設「鴻蒙生態菁英班」,這個班為華為校企合作培養「菁英班」系列之一,技術方向鎖定在終端軟體領域,面向計算機學院、軟體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航海學院、電子信息學院、自動化學院、教育實驗學院等相關學院招募有志於終端軟體技術領域的優秀學生,定製專屬培養方案,實行更高的培養標準和靈活的教學模式,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的方式,培養出深刻理解終端軟體的優秀人才。
這是華為在美國打壓下,做出的直接回應!
對此,任正非有深刻的認識:「我們有時候花大價錢,從國外引進的高新技術,打開後,發現是中國雞生的蛋。我們還要交關稅,還有出高價,為什麼不能讓中國的雞回到中國來生蛋?」
這確實是一個事實!
在《紐約時報》一篇《美國AI的秘密武器》長文中,透露出美國最新的人才調查報告,這篇報告有理有據地表明了一個事實:讓美國前沿科技走向強大的秘密武器是——中國人才。
根據這篇報告,美國近1/3的頂尖AI科學家產自中國,這些人先是在中國完成本科,然後赴美國留下來「建設美利堅」,在人才流動趨勢中,在中國讀本科的頂級研究者中,只有34%的人目前在中國,而接近56%的人才則去美國繼續深造。最後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的中國AI研究院,88%的人選擇留在美國工作,只有10%會回到中國。
看了這些數據,我們在痛心的同時,也看到了很大的希望,有了很大的信心:不是我們缺少人才,而是我們留不住人才!
在跟很多北大、清華等名牌大學的學生交流的時候,他們的認識和普通人完全不一樣,在他們認識中,「科學確實是無國界」的,因為美國科技發達,自然要去美國留學,而在美國留學後,遇到更好的條件,自然就會選擇留下,如果有朝一日選擇回國,哪怕是和楊振寧一樣「落葉歸根」,貢獻也比絕大多數人大。
這種認識,從個人角度看,並沒有什麼不妥,就如同那些「北漂」不願意回到自己的家鄉一樣,任何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和發展的權利,當我們沒有這個能力時,也沒有權利去「綁架」別人。
但是,這種認識對於國家而言是沒有多少益處的,這讓我們的頂尖人才不斷的流失,如果大家都不願意回來建設國家,我們的科技永遠跟在歐美國家後面發展,關鍵時刻就會被他們「卡住脖子」,中興、華為就是個生動現實的例子。
所以,加大投入,培養我們自己的人才,把人才留在國內,這不只是國家的發展方向,也是著名企業家的責任,而華為就做到了這一點。
但是,華為為什麼沒有選擇計算機更加發達的清華大學或者北京大學呢?眾所周知,清華大學的「姚班」和「智班」,計算機專業實力強悍,經常跟美國麻省理工爭奪世界第一的位置,而且這裡還被號稱是匯聚國內頂尖計算機天才的聚集地,每年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也是各種金牌冠軍的得主。論實力,清華大學的計算機系雖比西工大強。
對此,任正非說過:「相比於清華北大來說,西工大雖然名號沒有那麼響亮,但是畢業時人才流失較少,對祖國軍工和國防貢獻極大!」
這一句,道出了問題的關鍵!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學生再優秀,但是選擇出國深造是學校裡的傳統,是深入學生內心的認識,想改變這種認知,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短時間內,所以選擇人才流失較少的西工大,更加現實。
而實際上,西工大的實力也非常強悍!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西工大共有27個學科參評,26個學科上榜,有3個學科進入A類: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為A+檔、材料科學與工程為A檔、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為A-檔。西工大的學風更加紮實,學生更加務實。
這讓我想起之前我的一個學生,在高中是學生會主席,成績非常優秀,組織管理能力非常突出,這個孩子因為小學時候看到「撞機事件」的新聞,於是立志為國家的航空航天做出貢獻,高中階段,他放棄了「北京大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的機會,致力於考航空航天大學,最後被西北工業大學錄取,在大學裡,他告訴我每天幾乎都要學到凌晨,比高中累多了,這句話讓我對這個學校敬佩不已,我們的航空航天事業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和這些有能力、有情懷的優秀青年是密不可分的。
2020年7月3日,有關部門公布了2020年教育部直屬高校年度預算經費,其中清華大學以310.72億元高居榜首,比2019年增長13.15億元,比排名第二的浙江大學多近50億元,而西北工業大學並不在這份名單中,因為西工大屬於工業與信息部。
我們不知道西工大能有多少科研經費,但是我們更希望國家的經費能夠「雨露均沾「,培養人才,不能只讓企業去出錢出力,而國家花了很多錢,卻為美國「做嫁衣「,到頭來,這些人還說:「我們的成功取決於個人,和國家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