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撫奶嘴是一個讓媽媽們又愛又恨的東西,也是最具有爭議的育兒利器之一。
吸吮對於小寶寶們來說是極度舒適的動作,這也是吮吸位於5種安撫方法(吮吸、包裹、側臥、噓聲和輕搖)第一位的原因。但是很多人,包括不少父母)卻認為這種習慣是不好的。
安撫奶嘴是一些爸爸媽媽的哄睡&安撫神器,喝奶瓶的寶寶一般可以輕鬆地接受奶嘴,但是對於母乳餵養的寶寶,因為吮吸奶嘴和吮吸乳頭的差別,一些寶寶就很抗拒了。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在寶寶出生後前6個月使用安撫奶嘴,可以降低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的風險,哪怕半夜吐出來了、只要使用了就仍然有效。但是為了避免安撫奶嘴幹擾母乳餵養,最好在出生4-6周後再使用。並且推薦在孩子不餓的時候使用,不要把它作為推遲餵奶的手段。
在剛上幼兒園或去到一個新環境時,安撫奶嘴可以很好地緩解寶寶的不適,但是長期用也有一定健康風險。
好在,安撫奶嘴是可以戒掉的,如果是吮吸手指反而更麻煩。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戒奶嘴的那些事吧。
對於戒奶嘴的時間,權威機構有兩個答案:
因此,最好的「戒奶嘴」時機差不多在兩歲到兩歲半之間。或者說,在兩歲前戒掉最好,但是最好不要晚於三歲。
美國兒科學會(AAP)推薦寶寶出生前六個月睡覺時使用安撫奶嘴從而降低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的風險,但一歲以後應停用奶嘴,從而降低耳部感染的風險。此外,寶寶滿六個月之後戒掉奶嘴有助於更順利地母乳餵養、牙齒發育及降低中耳炎患病率。
一般來說,寶寶大約6、7個月大是最容易戒奶嘴的時間,這時一周左右就可以改變寶寶的習慣,而9個月以上的寶寶就很容易對吮吸動作產生情感依賴了。
建議早戒斷奶嘴更重要的原因是,有些喜歡使勁吸奶嘴的孩子甚至兩歲多就出現了反咬合、開咬合的情況,這是極不利於孩子牙齒正常發育的。
綜合多個解讀,一歲以後就不要給寶寶用安撫奶嘴了,至少不要長時間使用,最好在兩歲之前完全戒斷,以免妨礙正確的吞咽習慣和舌頭擺放位置,影響上下頜生長。
怎樣才能讓孩子順利地戒掉安撫奶嘴呢?其實,和戒掉任何習慣一樣,沒有一種技巧適用於所有孩子。
但原則上比較好的辦法是,用積極鼓勵的方式引導寶寶放下奶嘴(或者吮吸手指),而不是暴力拿走,多給他們一些時間,耐心點再耐心點。
大多數2~4歲的孩子都能順利戒斷奶嘴,但奶嘴就像心愛的玩具一樣,在被突然拿走的時候,很多小朋友都需要一點引導。
你可以試試下面這些方法:
用孩子喜歡的毯子、絲巾或毛絨玩具代替奶嘴。
「別急,媽媽馬上就給你拿奶嘴哦,現在你就先將就將就,和喜歡的小兔子玩一會兒吧!」
你還可以向毛絨娃娃表揚孩子不用奶嘴的表現「不用奶嘴的XX是個大孩子了呢,真棒!」
準備獎勵日曆和貼紙。
每次寶寶願意不用奶嘴睡覺時,就在日曆上獎勵一張貼紙。和孩子一起為每周的貼紙數量設目標,在周末時數數貼紙的數量。如果達到或超過了目標,就準備更好玩的獎勵或活動。
「貼紙計劃」持續4~6周後,孩子就差不多能改掉吮吸的習慣了。這種方式對於年齡稍大且具有一定推理能力的孩子會比較有效。
一天之中規定幾次「離開奶嘴」的時間,從30分鐘開始。
比如可以在午覺後用計時器倒計時,約定只有計時器響了才能吸奶嘴,這樣孩子就不會一遍又一遍地追著你問「到時間了嗎媽媽?」。
「好啦好啦,我知道你現在就想要奶嘴,但是我們不是說好了嗎,必須等手機響了才能拿奶嘴,所以必須要遵守規則哦!」
這期間可以用其他活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講一個告別奶嘴的繪本/童話故事。
比如《兔子的童話故事》,兔寶寶長大以後,要和奶嘴說再見啦。然後一個魔法泰迪熊來到了他身邊,每次擁抱泰迪熊都會讓兔寶寶感到很開心。
打好預防針,給安撫奶嘴開場歡送會。
提前和孩子商量好和奶嘴說拜拜的時間,讓他們有心理準備。選一個特殊的日子,比如ta的生日,和孩子一起迎接「歡送奶嘴日」。
「我們馬上就要和奶嘴說再見啦!」或者「小朋友在過兩歲生日的時候,仙女會帶走安撫奶嘴,然後帶來新玩具哦!猜猜看你會收到什麼大孩子禮物呀?」
在日曆上標出和奶嘴告別的每一天,用貼紙裝飾好「再見我的奶嘴,你好(新玩具)」的標語,然後每倒數一天,就用紅筆劃掉一天!
有些爸爸媽媽會和寶寶一起把奶嘴盒子埋起來,除此之外還可以把不用的新奶嘴送給有需要的寶寶哦。
我一位朋友給我分享過她的經驗,就是在寶寶含著奶嘴時,偷偷摸摸地搞點小破壞。然後寶寶會逐漸發現叼著破奶嘴一點都不開心,慢慢就不喜歡奶嘴了。雖然不排除有些聰明寶寶可能會發現這些小伎倆,但……試試吧,可能還是蠻奏效哦!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寫給各位爸爸媽媽的,保持積極的心態,但不要過於心急。
有些孩子偶爾會耍賴,「媽媽,可是不想當大孩子了。」
我們不希望讓孩子感到失敗,也不希望讓他以為自己讓媽媽失望,這時可以和孩子說:
「好吧……你真是太喜歡它了,那你答應媽媽明天/下周我們就和它說再見了好嗎?」
如果感覺必須得給寶寶戒掉奶嘴了,但又隱隱感覺寶寶應該還沒準備好,也請不要擔心,多花點時間也沒關係!
想想看你和隊友小時候是不是也非常迷戀一些莫名其妙的物件?奶嘴、手指、泰迪熊或嬰兒毯……所以才會遺傳給寶寶這種「不良嗜好」,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寶寶失去奶嘴之後就開始瘋狂吮手指。
比起安撫奶嘴,吮手指可能更加不好一些。吮吸手指可能影響到孩子的牙齒發育。不過,同樣也不用太擔心,有時候我們越是在意,過於急迫地想要孩子戒掉,反而讓他們越發想要那樣做。
大部分孩子到一定年齡(2~4歲)會自然戒除吮吸手指,對牙齒的影響也可以被換牙糾正。
但如果孩子吮吸得很厲害,建議與牙醫溝通是否需要戒除、如何戒除,大多數情況下,6、7歲換牙前戒掉就好。
對於很多孩子而言,那個傻乎乎的奶嘴就是他們最好的朋友,既然如此,那就多給他們一些時間讓他們好好告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