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難管?青春期叛逆?其實育兒問題都源於家長的認知覺醒

2020-10-03 橙果媽媽

文|橙果媽媽

圖|網絡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在輔導機構工作,會經常遇到很多家長在管教孩子方面的困惑:

為什麼在養育孩子過程中,還是與孩子溝通不順暢,親子關係時而變的緊張?

為什麼跟孩子講了一堆道理,孩子反而越來越反感?做事依舊是拖拖拉拉,磨磨唧唧?

為什麼孩子學習總是三分鐘熱度,堅持不下去?對學習總是提不起興趣?

為什麼遊戲對於孩子有這麼大的吸引力,滿腦子都被遊戲吸引過去?

這些問題,聽著耳熟嗎?或許我們家長看過很多的書籍,書籍中也會告訴我們要理解孩子、要換位思考、要與孩子當朋友等一堆的建議,但實踐起來卻未必效果理想。

我們家長本以為是孩子意志力不夠堅定,或以為孩子是太懶惰,性格頑劣、不是念書的料等,卻沒有想到得是,很多時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由於我們家長因為認知能力不足,而導致了想法和做法不合適,導致育兒過程中一直在走彎路。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這幾天在看周嶺的《認知覺醒》這本書,這本書最初火,是在頭條作者群裡好評如潮, 看完的讀者評論是:裡面的文章認知覺醒的知識點很多、乾貨有深度,但是讀起來特別的接地氣,大白話讓人一看就容易看懂,最開心是終於可以找到自己該如何做的方法了。

我也看完這本書了,從書封面就可以看出這是一本實打實關於認知、覺醒的成長類書籍,這類書籍市面上不少,但讓人感到與其他書籍不一樣的地方是: 跟一些書籍提到理論性較強的內容,會寫的過分的專業相比,這本書讀來太舒服,讀起來相當的輕鬆,沒有照搬的晦澀理論知識,裡面的章節思考線就體現出簡單明了,作者擅長將複雜點用通俗易懂話語講出來。比如目錄就兩大部分:一個是內觀自己、擺脫焦慮,而另外一部分是外觀世界、借力前行。

比如:在內觀自己方面,重點將大腦構造、潛意識和元認識知識點給揉碎了,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在提到大腦三種構造方面,可不是直接上理論的介紹,而是通過故事的方式,展現了大腦的進化歷程,將理智腦、情緒腦和本能腦的特點、原理和思考方式都一目了然畫出來,讓人印象深刻。

也明白了在育兒過程中,我們與孩子之間存在的問題,是家長的很多認知是錯誤的。對於大腦的構造、還有潛意識和元認知的思維等,很多家長是混沌的,我自己也是存在這種情況,看完後才發現,原來有時候是誤會孩子了。

因為三重大腦成熟發育時間不同,所以孩子的心智和他們做事的決策,都是他們當下最正常的反應。畢竟本能腦和情緒腦天性就是目光短淺、即時滿足。

所以,我們會發現在跟孩子溝通完,本來說的好好的,可轉身孩子就陷入了「明明知道,就是做不到;明明想要,就是得不到」的怪權重,可能還慢慢就自我放棄了。我們家長了解和認知這個大腦的思考方式和模式,就會明白要從原有的不好習慣中跳出來, 可以通過方法來提升和開啟新的一天。

書籍中很多的觀念都與我們想像不同,重點是,這其中都將源頭、思考過程和解決方法給出了完整的方法,其中還有案例和圖片的註解:

比如:

人焦慮的根源到底是什麼?

人生是一場消除模糊的概念、頂級的成長竟然是「憑感覺」?

為啥成長慢,竟然是因為你不會「飛」?

專注力是情緒和智慧的交叉地帶?

學習不是一味的努力,沒成功就是因為太刻苦了?

看完這本書,我們才會發現,原來習慣之所以難以改變,孩子之所以會選擇打遊戲等,都是因為有原因的,這不是孩子的問題,我們想要孩子從原先不好的習慣中跳出來,那麼最好的方法根本不是依靠父母的強制幹涉和控制,而是需要依靠知識。

同時,在書中第二部分的外觀世界中,也將我們最常見的專注力、學習力、行動力、情緒力,還有成本最低的成長之路都指出了詳細的剖析和步驟,這是一本集合了很多科學方法的書籍,這本書是實打實的一本成長工具書籍,不涉及雞湯、不涉及階層分化、也沒有灌輸大道理,只有如同講故事的方法,將心中的疑惑都一一解答。

正如書名《認知覺醒》,這是一本認知和覺醒的書,這本書看下來,我們會發現,原來生活中很多問題,都可以通過自己的語言將知識變成了有實際意義的東西,就是說,在書中一些特別抽象的一些理論,全是用咱們平時熟悉的東西作為參照物,然後敘述了出來。

正如書籍所言,人的生命有兩次:

一次是生命,一次是覺醒!

認知在很大程度上,是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也定義了一個人的一生。認知覺醒會讓我們走出常見的成長誤區,家長在育兒過程中,也會明白教育孩子有哪些彎路是可以避開的,孩子平時是如何思考的?想讓孩子愛上學習該如何去做、讓孩子戒掉遊戲採取哪些方法引導等。

更重要的是,因為我們成年人的思考方式和做事也都發生了改變,那麼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也發生了改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家長的收益是最多的。

不僅僅是收穫了更好的親子關係,更好的孩子,我們自己也發生了變化,整個家庭也隨之會變得越來越好。【這本書也是作者周嶺送給女兒的一本書籍】

認知的覺醒,是我們成長中的再次重生,是我們幸福生活路上的燈塔。這本書適合家長、適合所有希望成長的人閱讀。了解了底層成長規律,內化出真正的認知驅動力。

這本書原價59.8元,現在在頭條搞活動是35.8元,用2個肯德基漢堡的費用,來開啟自我改變的鑰匙,帶來整個家庭的改變,是划算一件事情。感興趣可以查看......

相關焦點

  • 青春期孩子難管?錯過「立規矩」最佳時期,孩子以後只會更難管
    這位母親非常自責,還說早知道這樣,她就不會批評孩子了。雖然我們不能了解事情的全貌,但顯而易見,這就是一起典型的青春期叛逆導致的悲劇。然而一味指責男孩或者他的母親,都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像這樣的一場悲劇,必然是持續誘因作用下的結果,也就是說,悲劇的種子很可能已經在男孩童年甚至幼年時期就已經埋下了。
  • 青春期的孩子尤為叛逆,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到底該怎麼管呢?
    對於現如今青春期的孩子來說,為什麼孩子的自殺率會如此之高?並不是因為孩子過於叛逆,而是因為作為父母的沒有做好這些方面現如今很多孩子的青春期非常的叛逆,家長們對此也非常的焦慮,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非常的難管,有的時候可能會越管越煩,什麼事情都要反著來。
  • 青春期孩子叛逆,家長無需擔心,轉變育兒態度和方法可以輕鬆化解
    青春期孩子難於管教,這幾乎成了很多家長的共識,是孩子難於管教嗎?顯然不是這樣。只不過是家長們太缺乏管教青春期孩子的手段和方法,甚至有些家長根本就不具備相關的育兒知識,才會以一個不稱職的父母角色每天去面對青春期的孩子。
  •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難管?其實是父母的方法不對,應該怎麼做呢?
    當孩子上了中學之後,成為了大人特別無解的一個時期,青春期的孩子實在是太不好管了,他們有很多的心事都不願意跟家長說,而且如果你問的太多了,還會讓孩子覺得很煩躁,認為你是根本就不相信他,因此大部分的家長都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才好,而且這個階段也是特別容易出問題的,有不少的父母覺得只要孩子有一個好的成績
  • 叛逆都是孩子的錯?叛逆只發生在青春期?簡單幾招搞定孩子叛逆
    叛逆,是一個讓很多家長和老師頭疼的問題。有個叛逆的孩子,家長註定苦不堪言,然而那個我行我素的孩子更不會在與父母的對抗中找到快樂。叛逆,給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會帶來痛苦。一般家長認為,叛逆只發生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其實,一個孩子3個成長階段都可能會出現叛逆:2-3歲時,由於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進入「寶寶叛逆期」;6-8歲時,孩子進入「兒童叛逆期」;12-18歲時,孩子進入「青春期叛逆期」
  •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叛逆?
    在正常的心理發展中,青春期的孩子一定會經歷某些形式的「叛逆」,如果父母可以恰當地對待這些「叛逆」,孩子就會從「叛逆」中發展出獨立、自信的個性。很多青春期不被允許「叛逆」或者被父母鎮壓了「叛逆」的孩子,通常會比較沒自信,在決策上非常依賴於父母的判斷(比如高考報什麼志願完全沒有自己的想法),在成年後難以做出決定青春期的界定是十二三歲至十八九歲。
  • 這兩種孩子在青春期容易「叛逆」,家長要很有耐心,好好勸導
    文丨熊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相信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青春期都非常苦惱,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又敏感脆弱,自尊心又強,根本不聽家長的勸告和教育。其實孩子出現叛逆的行為,包含著很多原因,家長應該正確對待孩子的叛逆情緒,正確看待孩子的青春期。
  • 青春期孩子叛逆,家長應該怎麼做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獨立,出現叛逆應該屬於正常現象,很多家庭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卻成了硝煙不止的戰場,父母孩子都很疲憊。面對孩子的青春期,父母需要懂得以下幾點:第一,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是非常正常的,是孩子走向成長和獨立的必然階段。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獨立,那麼這種叛逆心理就會減輕。
  • 如何應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
    另一位演員是顏丙燕,她演媽媽,媽媽這個角色真是演得太好了,片中的媽媽就屬於那種不太會跟孩子說話的家長,她每天忙著掙錢養家,見到孩子就問「考第幾名?分數怎麼樣?學習怎麼樣?」整天只會問這個,我們身邊的很多家庭都是這樣。那麼,我們能跟孩子聊些什麼呢?其實能聊的很多。
  • 叛逆、早熟、做事太出格,青春期的孩子,我該如何管教你?
    、育兒相關的問題。如果沒有正確引導,青春期孩子內心那顆狂躁的心,可能就會自我放逐,從而出現很多問題:厭學、早戀、打架、叛逆、敏感……這讓很多家長焦躁不已:青春期的孩子該怎麼管?父母和孩子溝通交流時,不要採用命令的口吻,他們已經長大,應該把他們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用商量而不是命令的語氣與他們交流,孩子在內心中會覺得自己得到了尊重,會更容易接受你的觀點。涉及到家裡的事情上,家長可以讓孩子一起參與進來,更多的接觸才能讓你們了解彼此,孩子會對父母有更多信任和依賴,叛逆等問題也會少很多。
  •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13-18歲孩子家長建議看看
    青春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生理髮育成熟、認知能力提高,叛逆的產生需要以上二者為基礎。叛逆其實是孩子適應人際關係調整、成長為獨立個體的一種方式。在與同伴的相處中,孩子學會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學會怎樣理解他人,這都是社會化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素質。
  • 如何應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都沒有必要視為是青春期叛逆。 恰恰相反,爸爸媽媽越嚴格管控,孩子越會嘗試突破大人的管控,爭取自己的自由。一定程度上,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是大人給「管」出來的。12-16歲這一時期的孩子正處青春期,是孩子的重要轉折點,他們不僅僅生理和心理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認知和思維也開始向大人轉變,這一階段是孩子最為叛逆的階段。
  •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而這一類最可怕,叛逆期孩子家長必看
    叛逆是不良情緒的發洩途徑腦發育的不均衡使得青春期孩子容易產生情緒問題。此外,青春期孩子面對更大的成長壓力,他們在自我同一性的探索過程中會經歷自我懷疑、混亂、矛盾與衝突,對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感到困惑、懷疑,這加劇了青春期的情緒問題。
  • 青春期等於叛逆?家長的行為態度,決定孩子青春期的溫度
    要說身為父母,最擔心的一定是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教育。處在這個時間段的孩子敏感、脆弱,只要父母說得出一句令自己不滿的事情,立馬就能跳起來。以至於在很多家長的眼中,青春期就等於叛逆。其實,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青春期時都會如臨大敵,但其實,青春期並不等於叛逆。
  • 9 -15歲孩子為什麼叛逆!85%的家長不重視的問題
    孩子為什麼到一定年齡會開始叛逆,其實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家長對孩子能力認知的滯後,二是孩子對自己行為能力的掌控不足家長應該心平氣和溝通問題 而不是過多的指責 家長對孩子的認知總是停留在過去,尤其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我們不會給予孩子信任,也不會給予孩子充分發揮能力的機會。
  • 青春期,叛逆的不是孩子,是家長?|精選
    作者 | 劉純婷1很多人都覺得孩子到了青春期,孩子開始叛逆,就是家庭矛盾的開端。我覺得這是個誤會。這個誤會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誤會矛盾是從青春開始的,一般來說,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戰爭早就開始了,只不過在之前的戰爭中,孩子總是那個輸的人。
  • 叛逆比順從更重要,青春期不是父母之殤!家長都應該看看
    叛逆對孩子未來發展很重要1、叛逆是生理成熟、思維能力提高的表現青春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生理髮育成熟、認知能力提高,叛逆的產生需要以上二者為基礎。叛逆說明孩子生理上成熟了,變得更聰明了,才有跟家長反抗的資本。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維水平提高的結果,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 叛逆比順從更重要,青春期不是父母之殤!家長都應該看看
    叛逆對孩子未來發展很重要1、叛逆是生理成熟、思維能力提高的表現青春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生理髮育成熟、認知能力提高,叛逆的產生需要以上二者為基礎。叛逆說明孩子生理上成熟了,變得更聰明了,才有跟家長反抗的資本。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維水平提高的結果,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 白茶清歡:孩子叛逆,家長要注意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那麼難管?有的家長放棄事業,專門陪伴孩子,可孩子還是油鹽不進繼續叛逆;有的家長成天都把嘴巴擱在孩子身上,可自己就算是說得口乾舌燥,孩子依然一句都沒聽進去;有的家長把除了作業以外的所有事情,都幫孩子打理好了,可孩子依然不知好歹,不懂感恩;有的家長放下身段委曲求全,可換來的並不是孩子的善解人意,反而是變本加厲的叛逆……青春期的孩子,就像奔騰的野馬,家長把握不了方向,根本不知道孩子下一秒會給自己怎樣的
  • 孩子的「叛逆」真的一定是有問題的嗎?
    【編者按】青春期的孩子,部分是孩子,部分是成人,部分又介於兩者之間,他的身體已經趨漸成熟,但他的心依然青黃不接,也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這一階段的孩子所面臨的主要矛盾和衝突便是親子衝突,要想順利度過這一時期,家長需要隨著孩子一起成長。本周《心悅教育周刊》將繼續聚焦青少年群體,和大家一起探討「叛逆期」的親子相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