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人與空間,物與空間的萬物互聯的數位化世界,是「創互」的由來。自2007年成立至今,我們一直在探索「室內地圖」的領域,通過我們的能力和服務,去連結更多的人和行業,讓社會更美好。
當我們講述13年的堅守和深耕室內地圖,我們所說的「室內地圖」是一個什麼概念?我們為什麼相信它能給所有人和行業帶來幫助,帶來未來的變革呢?
在這篇文章裡,我們給出了答案,對於室內地圖的看法,您是否認同,歡迎來留言和我們交流。
01室內地圖,為什麼會不一樣?
說起地圖,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室外地圖。室外地圖以肉眼可見的大型建築和道路為主,典型的使用場景是導航和搜索。
身處布局複雜的室內環境如大型商場、醫院、會展中心、交通樞紐等,儘管有指示牌,要迅速精準地找到衛生間、店鋪、電梯口等也是不容易的。用戶常常面臨這樣的問題:在商場裡想要找到一個合適的餐廳,往往要轉上一兩圈才能下決心,這些都成為了普遍的痛點。
這也是室內地圖其發揮所長,解決室外到室內的最後一公裡的場景。
室內地圖的聯通關係比室外地圖需要更精準,每個點有不同的路徑,要考慮電梯上下行等立體空間,專業性要求很高。而且室內人的興趣點也遠遠多於室外。、
在室內,用戶可能會關注哪裡有殘疾人設施、吸菸室、母嬰室、充電插頭等這樣的細節。特殊的需求也將地圖的準確性推到了新的層次。
因此我們說,室內地圖不但可以連接室外的最後一公裡,還可以催生出新場景下的應用領域。
02室內地圖,如何幫助到更多的人和行業?
室內地圖為什麼必不可少?它能幫助到我們嗎?室內地圖的運用場景是沒有行業邊界的,為了更好地回答這些問題,我們以商業地產行業為例。
如今,很多人平時的精準消費一般都通過網絡完成,去大型商場為的是逛而不是買。買東西大都是因為一時的心血來潮,從這個角度看,室內地圖的需求似乎並不那麼「剛需」。
我們來看下面一組數據:當找不到想要購買的商品時,人們會……
這組數據告訴我們,即使沒有室內地圖的幫助,大概80%左右的人還是會在同一家商場完成購買過程。
有了室內地圖,可能很多人還是會習慣性地選擇詢問工作人員。
如果你只看到這裡,而不再往下深挖,就會很自然地得出「室內地圖的需求不是那麼迫切」的結論。但是事實果真如此嗎?
這其實是一種對室內地圖的誤解,它的功能真的只有導航那麼簡單嗎?
對於商場經營者來講,室內地圖關鍵的商業需求是客流及數據。我們為什麼要用室內地圖,簡單來說可以為商戶引導客流,並使商場得到自己所關心的數據。
我們提供的功能看似是導航,但實質上,在導航中還包含著更多層次的功能,比如在室內地圖裡加入商家推廣,顧客可以接收個性化的優惠券和其他的促銷優惠,甚至可以只需要在門店的過道裡瀏覽下就可以得到相應獎勵。
這種推廣不僅能帶來新的業務,還能收集更多的消費者信息,這將有助於門店獲取用戶數據以及了解消費行為,從而幫助商家提升消費者的連結效率。
室內地圖技術可以為商業地產實現的功能還包括:
l 店鋪信息地圖展示、客流分析、人群分類、購買意願等信息進行實時分析和動態監控;
ll 更加真實的商家客戶互動,更直接快速地信息交流互通;
lll 虛擬實境增強,讓用戶足不出戶,體驗商家的各類增值服務等。
基於室內地圖應用的商業分析是商場進行運營分析和模式轉變的重要決策依據,能為商場經營者帶來更大的利潤增長點。
退一萬步說,即使是單純的導航功能,其需求也很迫切和必不可少的。在火災等緊急情況下,顧客如何能在第一時間找到最近的消防通道呢?沒有室內地圖的年代,即使是專業的消防員也難以在第一時間獲得到達著火地點的最優路徑。
但是有了室內導航,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這對於挽回生命財產損失至關重要。
而在平常的生活中,室內導航同樣很重要,在停車場尋找空車位的時候,在醫院尋找特定診室的時候,在大型展會門口想找到某一展品的時候,每一個這樣毫無頭緒的時刻,我們都需要一個幫手,室內地圖。
03室內地圖,何以撬動未來?
長期以來,在地圖的世界裡,一棟棟建築物就像是汪洋大海中的信息孤島,室內的地圖數據就像一個黑箱一樣令人無從掌握。
地理信息行業被認為是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的下一個爆發點。對於室內地圖而言,根據市場調研數據顯示,國內超大型建築物在10萬幢以上,目標市場規模預計在100-500億人民幣;大型建築物在100萬幢以上,目標市場規模在500-1000億元。
偌大的市場需求,仍然處於一片藍海之中。
創互基於強大的室內地圖底層架構能力和數據整合能力,探索室內領域新前景,在智慧零售、交通、醫療等行業提供基於室內地圖的數位化整合解決方案,能幫助各行各業進行數字服務轉型,既可以增強用戶粘性,又打通了場內和線上客流管理閉環。
未來,作為「數字新基建的建設者」,我們希望通過平臺化服務構建起室內地圖生態圈。室內地圖想像空間很大,未來可期,我們在這條路上堅實地走過了13年,也將與數字新基建的浪潮一道,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