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車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暈車,源於身體的兩個系統出現了矛盾。這兩個系統是調節人體平衡的內耳前庭和感知運動的視覺系統。
坐車前進的時候,調節平衡的內耳前庭會向大腦匯報:我在向前動。但是,眼睛看到的車內座椅、乘客、設施都是靜止的,視覺系統會向大腦匯報:我沒動。大腦一分析,一個說在動,一個說沒動,聽誰的?不會是產生幻覺了吧?根據經驗,嗯,這是吃的食物中毒了,得趕緊把飯吐出去。
於是大腦命令一下,人立刻變的噁心、想吐,這就是暈車。
這麼一說,是不是覺得暈車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問題變得很簡單了呢?
其實我們的CPU——大腦,就是這麼一個偶爾也會犯迷糊的總控制臺。暈車的發生主要是由於前庭和眼睛傳達了不一樣的信息,讓大腦生出了錯覺。所以預防暈車的發生,主要是通過藥物來抑制大腦中相關神經中樞的刺激,不讓某些錯誤信息的刺激上傳給大腦,以達到防眩暈和嘔吐的目的,這類藥物主要有抗組胺藥、抗膽鹼能藥等。
如何正確防暈車
解釋了暈車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再回到開頭吃暈車藥鹽酸地芬尼多而進醫院的案例中。
這位患者清醒後我們對他進行了一個詳細的詢問,原來他是一個重度暈車患者,坐車前按照說明書提前半個小時吃了暈車藥,但是沒想到車晚點了一個多小時。因為害怕暈車藥過了時效,所以他在坐上汽車後,又加服了一次暈車藥,沒想到這一下就導致藥物攝入過量,出現了低血壓眩暈和幻視的症狀,直接被同行人送來了醫院。
這位患者所服用的鹽酸地芬尼多,就是上文提及的對中樞神經起抑制作用的藥物,通過減弱前庭內部刺激,抑制內耳迷路的功能,抑制嘔吐中樞,阻斷前庭神經末梢傳出的前庭眩暈性衝動,從而發揮抗眩暈及鎮吐的作用。
但是這類藥物需要遵照說明書規定的時間間隔用藥(通常是6-8小時),擅自的頻繁用藥容易造成服用者體內血藥濃度不穩定,出現「峰谷」現象,即高於治療水平產生中樞抑制等不良反應,或低於最低有效濃度而造成治療失敗。案例中的患者就是血藥濃度過高引起的血壓驟降,並引起了鹽酸地芬尼多的嚴重不良反應幻視。
所以害怕暈車藥過時效,可以考慮選擇長效暈車藥——飛賽樂(鹽酸苯環壬酯片),15分鐘起效,12小時有效(血漿半衰期14小時),足夠覆蓋長時間旅行,無需擔心過時效而加大藥物劑量或頻繁服藥。此外,飛賽樂(鹽酸苯環壬酯片)不會作用於外周神經系統,因此副作用少,沒有大多數暈車藥的嗜睡、幻視等不良反應。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有研究證實患有心臟類疾病的患者,鹽酸地芬尼多可能影響其心臟功能,因此被建議慎用;而飛賽樂(鹽酸苯環壬酯片)對於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老年患者同樣可以適用,甚至是年幼的兒童暈車患者,在醫生指導下也可以使用,這是一個應用範圍更廣的合理暈車藥。
現在,您知道了暈車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也了解到正確使用暈車藥的重要性,以後再有暈車問題困擾時,請您本著對自己負責的原則,合理選用暈車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