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 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在民國時期剛剛開始的時候,軍銜還是比較嚴格的。但是後來統治者例如袁世凱等人為了拉攏各方的實力派,所以授予了很多虛高的軍銜,導致當時的上將軍銜實在是太多,有點爛大街的感覺。
後來國民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中國之後,對軍銜做出了一定的管理。因為在民國時期的軍銜實在是有點太爛了,尤其是最高軍銜在全國上下授予的人數實在是太多,導致這個最高軍銜的神聖性大打折扣。有鑑於此,當時國民政府就對上將軍銜做出了嚴格的控制,規定了上將人數必須是一定的數目,不可能多授予,只有在前面的人死亡或者其他原因情況下,才會有其他的人順序遞補上。這樣上將的軍銜含金量就很高了。
當時最高軍銜是特級上將,事實上這個軍銜自始至終只有一個人,就是蔣介石自己。然後有一級上將,嚴格控制在9人。最初的9個一級上將除了何應欽之外,全是各地的軍閥實力派。後來朱培德因病死亡,最後由程潛遞補上,而張學良因為西安事變被軟禁,剝奪了軍銜,由白崇禧遞補上。抗日戰爭勝利後,馮玉祥退出現役,最後由陳誠遞補上,這就是國民政府在大陸期間所有的一級上將,控制得相當的嚴格,這點國民政府倒是一點沒有馬虎。
二級上將控制的人數也是相當嚴的,控制在20人左右,也是如同一級上將一樣,人數不得擴大,只有出現二級上將死亡或者是退役的情況下,才能授予新的二級上將。二級上將也是大部分都是授予各地的軍閥,蔣介石的嫡系中第一個被授予二級上將的是劉峙。劉峙雖然被人譏笑為逃跑將軍,但是早年的時候還是相當強悍的,一直是蔣介石手下的第一大將。
但是在戰爭期間,畢竟有很多軍功很大的人,但是上將人數又不可能盲目的增加,所以就弄出了一個中將加上將軍銜,給予那些立下了巨大的戰功,但是暫時又沒有上將軍銜空缺的情況下,授予的一種軍銜。早期的著名將領陳誠,張治忠,張發奎,衛立煌,薛嶽等等都是中將加上將軍銜,後來才升上去的。
當然在戰爭中,總有一些將領為國捐軀,或者是因為其他原因死亡而最後被追授上將,這樣的名額是不佔用現役上將的名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