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中將加上將」是個什麼樣的軍銜?

2021-03-05 味君之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 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在民國時期剛剛開始的時候,軍銜還是比較嚴格的。但是後來統治者例如袁世凱等人為了拉攏各方的實力派,所以授予了很多虛高的軍銜,導致當時的上將軍銜實在是太多,有點爛大街的感覺。

後來國民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中國之後,對軍銜做出了一定的管理。因為在民國時期的軍銜實在是有點太爛了,尤其是最高軍銜在全國上下授予的人數實在是太多,導致這個最高軍銜的神聖性大打折扣。有鑑於此,當時國民政府就對上將軍銜做出了嚴格的控制,規定了上將人數必須是一定的數目,不可能多授予,只有在前面的人死亡或者其他原因情況下,才會有其他的人順序遞補上。這樣上將的軍銜含金量就很高了。

當時最高軍銜是特級上將,事實上這個軍銜自始至終只有一個人,就是蔣介石自己。然後有一級上將,嚴格控制在9人。最初的9個一級上將除了何應欽之外,全是各地的軍閥實力派。後來朱培德因病死亡,最後由程潛遞補上,而張學良因為西安事變被軟禁,剝奪了軍銜,由白崇禧遞補上。抗日戰爭勝利後,馮玉祥退出現役,最後由陳誠遞補上,這就是國民政府在大陸期間所有的一級上將,控制得相當的嚴格,這點國民政府倒是一點沒有馬虎。

二級上將控制的人數也是相當嚴的,控制在20人左右,也是如同一級上將一樣,人數不得擴大,只有出現二級上將死亡或者是退役的情況下,才能授予新的二級上將。二級上將也是大部分都是授予各地的軍閥,蔣介石的嫡系中第一個被授予二級上將的是劉峙。劉峙雖然被人譏笑為逃跑將軍,但是早年的時候還是相當強悍的,一直是蔣介石手下的第一大將。

但是在戰爭期間,畢竟有很多軍功很大的人,但是上將人數又不可能盲目的增加,所以就弄出了一個中將加上將軍銜,給予那些立下了巨大的戰功,但是暫時又沒有上將軍銜空缺的情況下,授予的一種軍銜。早期的著名將領陳誠,張治忠,張發奎,衛立煌,薛嶽等等都是中將加上將軍銜,後來才升上去的。

當然在戰爭中,總有一些將領為國捐軀,或者是因為其他原因死亡而最後被追授上將,這樣的名額是不佔用現役上將的名額的。

相關焦點

  • 四五十年代,國民黨的中將軍銜跟我軍中將相比,哪一個軍權更大?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早已開始執行軍銜制度,各軍師旅長、兵團司令、綏靖區及戰區長官,都匹配相應的將官軍銜。而解放軍是從抗美援朝結束後的1955年才開始大規模授銜的。如果以解放戰爭中的國民黨軍銜和建國後的解放軍軍銜進行類比,國軍中將和解放軍中將,哪一個軍權更大呢?
  • 新四軍首任軍長葉挺是中將,為啥到陳毅當軍長時差點授上將軍銜?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受歷史條件的限制,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沒有正式實行軍銜制度。但是,當時八路軍、新四軍部分人員曾有過軍銜,有些高級幹部還佩戴過綴有金星的中將、少將領章。而且,抗戰初期和抗戰勝利後,在八路軍、新四軍中還曾兩次醞釀實行軍銜制度,只是受當時戰爭環境和物質條件的限制,這一願望未能實現。
  • 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我軍有1人被授上將軍銜,10人授中將,21人授少將
    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後,為了共御外侮,國共雙方開展第二次合作,為了統一指揮,我軍顧全大局,做出讓步,同意改編成國軍作戰序列,其中紅軍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簡稱八路軍,南方八省遊擊隊改編成新四軍,為了統一領導,針對我軍,國民政府也於1937年9月對我軍高級將領授予了一定的軍銜,在這次改編中,我軍共有1人被授予上將軍銜
  • 這位開國中將資歷高,三個時期內都是軍長,還有位勤務員當了上將
    在戰爭題材電視劇《亮劍》的原著小說裡,提到過一段關於軍人資歷的故事:馬天生政委有一次看到一名上將給中將敬禮。 在歷史上當然也有原型,起因是三位將軍出自同一個班,而老班長被授予中將,兩名戰士被授予上將,比如開國中將陳先瑞將軍,韓先楚和劉震上將就是例子。
  • 國防大學校長、政委軍銜情況:1上將3中將2少將,他們是誰?
    鄭和2019年晉升為上將軍銜。二、政委:吳傑明吳傑明1958年6月出生,河南潢川縣人,1976年12月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戰士、班長、指導員、教導員、幹事等職務。吳傑明2000年4月任新疆軍區步兵第六師副政治委員,2013年12月任國防大學副政委,2017年7月任國防大學政委。吳傑明現在是中將軍銜。
  • 日本軍隊的中將軍銜,權力非常大,最高能夠擔任什麼官職?
    日本軍隊大本營直接管理各個師團,當時,日本軍隊總計擁有17個常備師團。按照當時的傳統,大本營的當家人們,基本上都是大將軍銜。各個師團的師團長都是中將軍銜,畢竟這些師團都是精銳力量。日本軍隊的常備師團後來被稱為甲級師團,一個師團下轄了8個聯隊,4個步兵聯隊和獨立的騎兵、炮兵、工兵、運輸聯隊,總兵力達到了27000人到30000人之間。
  • 解放戰爭時期,部隊竟然有非常「廉價的軍銜」,但職位卻如此高?
    「中將」軍銜成立我們大家都聽說過的是「中將」這個軍銜,這個軍銜是國軍中的一個軍隊等級。大約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初期,在國民黨的軍隊中,只要是有人擔任師長、軍長、兵團司令以及副司令、綏靖區長官、剿總、副總等職位的人,他們中的絕大數的人都可以被授予中將這個軍銜。
  • 國軍將官軍銜泛濫:在南京還是首都的時候,民間流行一句俗語「少將多如狗,中將滿街走」
    更為極端的是廖耀湘的軍銜。1947年8月間,廖耀湘出任國軍第9兵團司令。到1948年5月,廖耀湘兵團擴大為機動攻擊兵團,下轄6個軍(新1軍、新3軍、新6軍、第71軍、地49軍、第58軍)又一個師,總兵力15萬餘人,國軍5大王牌獨佔2個,號稱實力最強的兵團。但此時廖耀湘的正式軍銜只是騎兵上校,按照各國慣例,只配做個團長。
  • 開國將帥:元帥之首是彭老總,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
    我國軍銜制產生於清末新軍,當時按照的是西方軍官軍銜的三等九級制,清朝結束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時期所實行的軍銜制,基本也都是在清末軍銜制的基礎上發展和沿革。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加強軍隊的正規化、現代化建設,於是軍銜制的問題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實行軍銜制,共設6等19級:被授予元帥軍銜的有十人,大將軍銜的有十人,上將軍銜的有57人,中將軍銜的有177人,少將軍銜的有1360人;其中元帥之首是彭老總,那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又分別是誰?
  • 359旅前後共有幾位旅長,他們都是什麼軍銜,有上將也有中將
    359旅是八路軍最初的六個旅之一,是一個光榮的番號,是一支英雄的部隊。359旅名將輩出,戰功赫赫,那麼,它前後共有幾位旅長呢?他們都是什麼軍銜?先說第一位旅長,有人說了王震,非也。359旅成立之初的旅長並不是王震,而是陳伯鈞。
  • 授銜時,這22位將領都不是正兵團級,為何能被授予上將軍銜
    根據這次級別劃分,開國上將對應的級別應該是正兵團級。在38名正兵團級將領中,有35位被授予上將軍銜,其他三位中,徐立清中將是主動要求降銜,否則的話也是上將,而許光達和王樹聲甚至是大將軍銜。所以說,正兵團級別,是開國上將的一個重要標準。 但是在57位開國上將中,卻有多達22位並非正兵團級幹部,這是為什麼呢?首先來說說兩位無軍隊級別者:烏蘭夫和閻紅彥。
  • 十人晉升上將,央視幫你看懂解放軍軍銜
    原標題:十人晉升上將,央視幫你看懂解放軍軍銜 7月31日,中央軍委在北京八一大樓隆重舉行晉升上將軍銜警銜儀式。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晉升上將軍銜警銜的10位軍官警官頒發命令狀。你知道上將軍銜在解放軍軍銜中排名第幾嗎?哪些人有可能晉升上將?
  • 紅軍時期的軍級以上將領,到了1955年都是什麼軍銜
    在上將中,許世友曾任紅四軍軍長,王建安曾任紅四軍政委,宋任窮曾任紅28軍政委,等等,在開國上將中,有十多位元勳都在紅軍時期做過軍級幹部。而在中將中,紅軍時期做到軍級以上幹部的就比較少了,代表人物有詹才芳、程世才等人。
  • 新四軍第三師,師長是大將副師長是上將,四位旅長都是什麼軍銜
    在新四軍七個師中,有一個師陣容非常強大,師長黃克誠是大將,兩位副師長劉震和洪學智都是上將。為什麼呢?第三師是由原來的八路軍主力部隊南下改編而成的,當然強大了。第三師共下轄四個旅,這四位旅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呢?
  • 1993年晉升上將軍銜的將軍都有誰,當時他們的年紀有多大?
    1988年規定解放軍的軍銜制,規定軍官軍銜設3等11級,即一級上將、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也就是說當時雖然沒有了元帥和大將,但是有一級上將,當時並沒有人被授予一級上將軍銜。到了1994年,又規定,軍委主席不授予軍銜,而且取消一級軍銜,從此揭上將作為解放軍中的最高軍銜。
  • 我軍現役軍銜介紹暨近5次23名晉升上將名錄
    來源綜合:中國新聞網 央視新聞 新華社解放軍的軍銜共分5等19級,上將為最高軍銜,圖案為金色枝葉加三顆金星。
  • 開國上將楊成武子女今何在?長子少將次子中將,么女也是武警少將
    正如我國的開國上將楊成武的子女一般,他的兩個兒子後來一個成為了少將,一個成為了中將,甚至女兒也是將軍! 01 楊成武,1914年時出生於福建省長汀縣,他在15歲之時就參加革命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並於次年光榮入黨。
  • 蔣介石授予八位一級上將,年齡最大的是誰,最小的又是誰
    其實在這之前,蔣介石領導的國軍集團的將領們的軍銜等級十分複雜,有孫中山時期廣州政府授予的,也有各地軍閥自己授予的,還有少數是北洋政府授予的軍銜等級。可以說,軍銜等級並沒有統一。還是在蔣介石贏得了北伐戰爭,中原大戰勝利後,在國家得到了形式上的統一。也就是1935年,蔣介石重新整頓了軍銜等級的制度。
  • 蔣介石首次舉行授銜儀式,共有8位將領授予一級上將,他們都是誰
    可能大家都知道,在1955年,是我黨首次實行軍銜制度的第一年。然而,作為老對手,老朋友的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革命軍,首次舉行授銜儀式是在1935年。其實在這之前,蔣介石領導的國軍集團的將領們的軍銜等級十分複雜,有孫中山時期廣州政府授予的,也有各地軍閥自己授予的,還有少數是北洋政府授予的軍銜等級。可以說,軍銜等級並沒有統一。
  • 4名軍官晉升上將軍銜 今年晉升人數5年來最少
    軍官軍銜晉級期限規定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儀式,習近平頒發命令狀並向晉銜軍官表示祝賀  四名軍官晉升上將軍銜  分別為副總參謀長戚建國,瀋陽軍區司令員王教成  2002年7月 晉升少將  2009年 改授武警少將  2010年7月 晉升中將  2014年7月 晉升上將  據新華社電 中央軍委11日在北京八一大樓隆重舉行晉升上將軍銜儀式。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晉升上將軍銜的軍官頒發命令狀。  下午3時,晉升儀式在莊嚴的國歌聲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