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醒來,一行關於校園欺凌自殺的字眼跳入眼帘,不由往下看。
5 月 11 日,黃驊讀者爆料稱,舊城鎮賈象中學九年級女生小林(文中學生姓名均為化名)長期受到兩位同班女同學小雙和小麗的欺凌,心理和身體上受到嚴重傷害,於 9 日在家中自殺身亡。對此,記者進行採訪,但相關教育部門未能正面回應。
小林媽媽告訴記者:近兩年來,小林一直被同班同學小雙、小麗欺負。經常採用圓規扎、板凳砸,甚至在體育課上,給受害者建墳臺的方式進行詛咒。長期的校園欺凌,不但讓孩子身體受到傷害,也給孩子心理造成嚴重影響,以致於孩子不思飲食、失眠,甚至恐懼上學,產生輕生念頭。
有網友稱在一個朋友群裡聽到孩子生前的錄音,裡面充滿對家人的不舍,充滿被欺負的無奈,以及對欺人者的憤恨,這個學校離他們家不遠,就發生在身邊,聽完錄音網友掉淚了,並希望孩子一路走好!
孩子花樣年華,內心若不是被欺凌得傷痕累累,無處宣洩,怎願意離開生她養她的父母。
&34; 小林的父親雙手搓著臉,憤恨地說,在此期間,她們多次找到賈象中學及黃驊市教育局相關部門和領導反映,學校在對相關事實調查清楚的情況下,未能給予積極妥善解決。&34; 小林父親說。
而且,4 月 6 日 22 時 9 分,小林父親將小林近況及受欺凌情況發到賈象中學九年級一班家長群,於 7 日 7 時 47 分被踢出群,同時,小林被踢出學習群。
這更加重了孩子的思想壓力,就覺得沒有人能替她解決這個問題。 小林父親還說,開學前,小林班主任專門打電話詢問孩子情況,並提出希望小林能轉學。
多好的孩子,據說學習也不錯,越是學習好的孩子,自尊心更強,內心越發脆弱,一旦遭受這樣的命運打擊,怎能接受這些令其不甘心的羞辱!只能以死瞑目,希望能給予傷害者嚴重懲罰。
電影《少年的你》一上映就火了。這部電影主要直指校園霸凌話題,得到了人民日報的點讚和社會學家李銀河等各界人士的強烈推薦。
從小到大,誰能沒有被欺凌過,有一次,上課時,當讓同學們說說童年往事時,一個學生說討厭童年上學的事情,最後才知,小時候,經常被同學欺凌,回家直哭,父母雙雙打工在外,一個留守兒童怎能抵擋那些強勢的同學。後來,爺爺就一直接送孩子上學到初二。
就在近日,南京一個母親因為自己女兒被扇耳光,直接帶女兒到班裡,讓女兒當眾打扇她耳光的孩子,真叫「以牙還牙」『。並說:」給我打,往死裡打「。也曾覺得這個媽媽處理有點過火,先經學校處理,再做決定也不遲。但是許多網友支持媽媽做得好。而且大家一直認為,不要等學校,先打回去,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是硬道理。
不只是近期發生,校園欺凌屢禁不止,每過一段時間,總有類似事件發生。對孩子的身心造成難言的傷痛。導致不願去學校,學習成績下降;越來越自卑,不敢和同學交往;低自尊感等等,人格越來越不健全現象。如果不及時得到關愛、理解,正確引導解決,很有可能把孩子推向死亡的邊緣,正如這個孩子正是無力對付校園欺凌,被逼無奈,才走上絕路。
本是疫情過去,迎來開學的日子,卻讓別人開心的開學季,成為她悲劇的開始。
不僅是中國,世界各地都有校園欺凌現象發生。美國:從學生到政府齊行動;荷蘭:幫孩子建立自信;日本:讓欺凌者認識自己的行為。
針對校園欺凌的處理問題,以上三個國家都形成了有法可依、學校建立解決機制、社會機構輔助等全方位的處理流程。一有校園欺凌事件發生,立即有這些專門機構接管處理,可見對這個事情的重視程度,我國已經有法律保護被欺凌孩子,但學校還需從具體的制度上,面對校園欺凌現象,採取有效措施。
儘管國家制定法律保護弱校,防止校園欺凌現象發生,但我們學校還要具體制定措施,重視起來。
國際救助兒童會(英國)北京代表處姜敏主任指出,我們至少可以從第一步——正視校園欺凌做起,學校在預防和處置階段應該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姜敏:我們在國內很多學校主要重視學習、考試。如果校園是建立在友愛、包容、無歧視的文化上,很多孩子的問題或者老師的問題就可以解決掉。在欺凌問題的處置上,學校應該制定好一個明確的處理辦法和程序。校長對欺凌問題負責。校園暴力學校是可以做很多事,在預防和處置上都可以讓事態發展有積極的結果,讓受害孩子和施害孩子都能成長。
姜敏主任的話,已經早給校園敲響警鐘,學校都設立德育部門,管轄各種學生事件,但卻沒有特別設置專門的針對校園欺凌的機構,為此,有以下三點建議:
一、學校設立專門的青少年反暴力機構;
現在,學校有專門的心理諮詢機構,但越是容易出心理問題的重點學校,卻還是只注重升學率,而忽略學生的心理教育。尤其校園欺凌現象容易造成孩子身心健康的損害。如果各個學校再專門設立青少年反暴力機構等,直接管理類似欺凌現象,多舉行法制講座,就會防微杜漸,早早解決,把事情在萌芽中徹底清除,不會經常有此類事情發生。
二、開展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專題講座,認識生命的至高無上;
每個人呱呱墜地,來到世上,每個生命都不易。更要懂得敬畏生命,尊重生命,而不是戕害生命。要多開展相關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專題講座。在班會課上、學校的大型聚會上,不時給學生灌輸正確的生命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讓孩子從思想上、信念上有一個根本的改變,潛移默化去影響其行為。
三、家校攜手,一起幫助孩子,勇敢面對欺凌。
一旦有校園欺凌現象發生,孩子回家一定要告訴家長,家校聯手一起溝通商量解決,直到孩子走出恐懼,真正徹底解決孩子的被欺凌問題。而不是像上面的事件,將近兩年時間,已經給當事人造成心理困擾,連孩子一個小小的請求,讓欺侮她的兩個女孩全班道歉,不再欺負她。校方卻覺得沒有必要小題大做。
以致於給當事人身心造成嚴重損傷。學校沒有足夠的重視,沒有正確幫助引導孩子走出困境,家裡急得團團轉,最終沒有解決孩子的實際問題,才導致這樣的結果。
結語:願校園欺凌做到零容忍,一旦發生,追究到底,還被欺凌孩子一個公道!
也願家校合一,多多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讓孩子推開陰霾,許陽光進來。讓每一個青春年華被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