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飾郎平母親和女排隊員,《奪冠》有7名演員來自南京高校

2020-12-25 荔枝網新聞

  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的電影《奪冠》正在熱映。記者獲悉,影片中不僅有3位南大人,還有4位藥大人。

  南京大學女排隊3位隊員在劇中飾演女排隊員。中國藥科大學高水平女子排球隊教練張寒豔,在劇中飾演青年郎平的母親;藥大原高水平女子排球隊隊長趙晨璐,在劇中飾演中國女排的重炮手王一梅;還有兩位藥大隊員田欣、李孟婕為群眾演員。

  藥大老師飾演郎平母親,有個場景拍了4天

張寒豔。藥大供圖。

  張寒豔畢業於南京體院,退役於江蘇女排,是國家級運動健將、國家一級排球裁判,現任藥大體育部教師、藥大高水平排球隊教練,在電影《奪冠》中飾演青年郎平母親一角及中年郎平替身。

  前往劇組拍攝的這段時間,張寒豔真切地體會到了演員們的辛苦。讓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個場景的拍攝花費了4天的時間,每天6點多起床,夜裡一兩點收工,由於髮型和郎導不一樣,每天都需要帶發套,她不由感嘆道:「不管哪個職業想要取得成功都是不易的。」

  在張寒豔心目中,郎導是一位偶像教練的存在,「她極具個人魅力,能夠凝聚一批專業人士在身邊共同打造中國女排這樣一支傳奇的隊伍;她有著獨到的視角,不論成功與否,總能清醒地看待自己和這個世界。擔任教練,她是專業的!」

張寒豔(右一)。藥大供圖。

  張寒豔是在初一時被教練選中開始接觸排球,在此之前她一直是一個學習優異,常年擔任班長職務,不了解排球的文靜學生。從課堂到球場,從自己熟悉的領域到陌生的領域,本就是一個挑戰。由於起步比別人晚,她的技術水平不如其他隊員,第一年的訓練對她來說仿佛噩夢般的存在,「那一年的生活,每一天都是灰色的。日常訓練很累很辛苦,我幾乎每天都會躲起來偷偷哭,夜裡做夢都能夢到自己在訓練。在那個通訊不便的時代,我只能通過一封封書信與家人訴說心中的委屈迷茫。」日復一日的高壓訓練曾經一度使年少的張寒豔陷入迷茫。

  經過一年多的刻苦訓練,年少的張寒豔在技術方面取得了質的進步,同時迎來了第一次隨隊出國比賽的機會,那時她突然領悟到:原來在不熟悉的領域,自己一樣可以做得很好!1990年張寒豔正式進入江蘇女排。

  「既然命運安排我走上排球場,那我就盡我所能,扮演好我的角色!」張寒豔說,不論是運動員時期還是教練員時期,她始終認真對待每一天的學習和工作,用心對待每一個學生和隊員,她一直對自己所做的事情保持敬畏之心,在球場上如此,在劇中亦如此。

  「雖然在這部電影中,我只是個群演和替身,但是我很榮幸可以參與到這樣一部具有歷史意義的電影中!」張寒豔說。

  藥大學生以替身身份進入劇組,意外獲得重炮手王一梅角色

  趙晨璐是藥大國際醫藥商學院國貿專業2016級學生,國家一級運動員,藥大女排隊長。她在電影《奪冠》中飾演的角色是王一梅。

趙晨璐(左一)。藥大供圖。

  「梅姐曾是中國女排的重炮手,是世界級的優秀主攻手,31歲的她仍然活躍在賽場上,之前在一次採訪中她也說過『想為2021年全運會再努力一次』,最近她在排超中的表現也依舊閃光,真正詮釋了熱愛的力量在于堅守,」 說起自己的這一角色,趙晨璐表示,自己非常欣賞大梅姐的這種精神。

  趙晨璐從小學五年級被學校的教練挑中之後開始了排球訓練,年少懵懂時對於這項運動的興趣,讓她不知不覺已經在這條路上走了13年,在這期間,有歡笑、有淚水、有困境也有成功,唯有那一顆初心,她仍然在堅定地守候。小學五年級到高三畢業之前,她每個假期都要集訓,一天數小時的高強度訓練變成了家常便飯,疲憊甚至受傷生病也在所難免,她的父母也曾經很多次因為心疼想讓她放棄,但是她總是在想:都堅持這麼久了,再堅持一下吧,也正是這樣一點點的堅守,成就了今天的她。

趙晨璐(左二)。藥大供圖。

  趙晨璐最初去試鏡時,因為身形合適,她以替身的身份進入了劇組,但是在機緣巧合下,她獲得了王一梅這個角色,因此她一直覺得自己十分幸運,但是作為一個從未演過戲的「素人」,這個角色對她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因為沒有經驗,趙晨璐在拍攝時就需要真聽真看真感受,有時候劇情需要一個打完球很累的狀態,她就會真的先去運動然後達到那個要求;有時候劇情需要摔倒的動作,因為不了解技巧,她會真的去做,可以說她在鏡頭前的眼淚、笑容亦或疼痛都是最真實的。

趙晨璐(右二)。藥大供圖。

  談到對拍攝這段時間的感受時,她說:「拍戲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我們需要去揣摩自己飾演角色的心理,學習怎樣拿捏某些動作的度,有一些高難度的動作也需要在不斷練習之後才能真正做好。」片場的所見所聞讓她真切地感受到不論是演員還是出鏡的原型人物都為了這部戲付出了很多:例如跟她對手戲最多黃渤老師,他的演技自然是毋庸置疑,私下的交流與指導也讓趙晨璐跟他在鏡頭前的互動變得更加自然,有一次他在監視器前看到拍攝畫面不太真實,他就親自走上前去幫助演員整理頭髮,這份嚴謹也讓趙晨璐感到十分敬佩。鞏俐老師為她的角色準備了兩年的時間,有時即使沒有她的戲份,她也會在片場跟大家一起坐在木質地板上聊天,而她的很多言行舉止,在恍惚間會讓人以為她真的是郎導。

  3位南大隊員飾演女排隊員,感覺自己經歷了1981年東京世界盃

  記者了解到,《奪冠》上世紀80年代的女排隊員中有3位南大女排隊員飾演。

  南京大學女子排球隊主教練許建介紹說,選角團隊眼光獨到,3名被選中的球員都是研究生,不僅球打得好,課業也都拔尖。「在全國高校隊伍中,南大女排是保研隊員最多的球隊。『訓練是責任,學習才是首要任務』,這一直是我們隊伍的宗旨。」

毛雯(右一)。圖片來源於網絡。

  據介紹,南大女排是一支組建於1988年的高水平球隊,曾獲得過18次全國冠軍,其中包括2次沙排冠軍。在全國大學生聯賽舉辦的網絡評選中,獲得了「全國最受歡迎大學生女子排球隊」冠軍稱號。

  常州大學教師、南大女排前隊長毛雯在影片中飾演了老一代女排隊長。毛雯介紹,2019年6月,選角組導演來學校觀看訓練,讓所有的隊員都試了戲,最終挑中了她和其他兩名隊員。能從全國3000多名試戲球員中被選中參與拍攝,毛雯覺得很幸運,也很榮幸。

  「我飾演的是20世紀80年代的國家隊老女排隊員,這是老一輩的故事,也是中國女排精神的起點。」雖然90後的毛雯從小學二年級開始練習排球,但從未進入過專業隊訓練,這次拍攝讓她有機會以國家隊的身份,站上世界最高領獎臺,就像是圓夢一樣。「拍攝結束後的一段時間,我始終覺得自己經歷過1981年東京世界盃。」

  (來源:紫金山新聞)

相關焦點

  • 電影《奪冠》中7名演員來自南京高校 分飾郎平母親、新老女排隊員
    2020-09-28 09:36圖文來源:金陵晚報 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的電影《奪冠》正在熱映。記者獲悉,影片中不僅有3位演員來自南大,還有4位來自中國藥科大學。
  • 《奪冠》的故事屬於郎平和中國女排,而不屬於陳忠和
    陳可辛的《奪冠》國慶電影檔上映的第一部影片。從過年延期到9月25日,鞏俐和黃渤主演的《奪冠》原本就在我春節的片單之內,我想看看電影裡的中國女排和郎平、陳忠和是什麼樣的。郎平的女兒白浪演繹了郎平的青年時代,還不錯,不僅形似,也演出了郎平骨子裡的執著。郎平與女排的故事,媒體經常報導,記得以前有看過郎平為了女兒留在美國當教練,女兒也是一位排球運動員的新聞。現在看,白浪的大長腿的確得到了母親的真傳,球技在電影裡也是合格的。
  • 裡約奧運中國女排奪冠誰功勞最大?郎平?朱婷?還是其他隊員?
    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被球迷認為是球隊奪冠的最大功臣,正是郎平在場下的臨陣指揮,才讓球隊12名球員各盡其職,最終依靠集體的力量拼下了這塊奧運會金牌。郎平大賽執教經驗非常豐富,曾經親身經歷過亞特蘭大奧運會以及北京奧運會的女排決賽,包括2014年女排世錦賽決賽,郎平率領中國女排拿到了亞軍的成績。除此之外,像女排世界盃、大冠軍杯等等國際大賽郎平都身臨其境過。
  • 中國女排亞運會奪冠 郎平:這枚金牌非常特別
    (雅加達亞運會)中國女排亞運會奪冠 郎平:這枚金牌非常特別中新社雅加達9月1日電 題:中國女排亞運會奪冠 郎平:這枚金牌非常特別中新社記者 邢翀決賽中戰勝泰國女排,對於參加雅加達亞運會的中國女排14名隊員來說,這是她們第一次獲得亞運會冠軍,但對於與亞運會有著很深淵源的中國女排總教練郎平而言,這枚金牌同樣非常特別。
  • 《中國女排》國慶檔《奪冠》,女排精神背後的故事
    中國女排總教練,鞏俐飾演,人稱鐵榔頭 「世界三大扣球手之一」。郎平背負著國人重振國風的期望,一次次帶領中國女排站上世界之巔。在中國女排的歷史上,郎平是唯一一位作為運動員和主教練都獲得過奧運金牌的人,是當之無愧的女排第一人。影片1:1還原歷史,扮演老女排「十二金釵」的演員們,身高腿長全是專業排球運動員出身。
  • 重慶工商大學女排隊員參演《奪冠》:感受到老女排訓練的艱辛,很多...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趙映驥/文、圖、視頻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近日,根據中國女排勇奪世界冠軍過程真實改編的電影《奪冠》在全國熱映,在這部電影當中除了重慶妹兒袁心玥本色出演之外,其實還有一位重慶妹兒參演,她就是來自重慶工商大學女排隊員、大四學生李陽一,扮演的是上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的一位隊員。
  • 女排11戰全勝奪冠,郎平英語採訪及其他
    國慶前夕,中國女排以11戰全勝的戰績衛冕世界盃冠軍,為70年國慶獻上一份厚禮。隨著這次奪冠而再次走進人們視野的是女排靈魂人物,總教練郎平。郎平簡介1981年,郎平隨中國女排奪得第3屆世界盃冠軍,獲「優秀運動員獎」。
  • 影評丨《奪冠》:電影有缺憾 但女排精神依舊燃爆
    經過206天的等待,《奪冠》終於在國慶節前讓影迷們在大熒幕上看到了她。然而,《奪冠》經過十幾天的上映,截至7日18時,票房僅有6.3億元,豆瓣評分也停留在7.3分,低於陳可辛導演此前的作品,成為爆款已無可能。
  • 女排隊員驕傲自大,因花灑事件被開除,郎平:我在女排永遠不要她
    在2019年9月29日的女排世界盃上,中國女排以3:0的成績戰勝阿根廷隊。這一刻,中國女排成為了史無前例的五冠王。所有人的眼中都噙著淚水,不同性格的姑娘們抱作一團,她們經歷了無數次的磨合爭吵與失落,成就了現在的中國女排。始終滿懷期待的站在她們背後,永遠支持她們的那個人,就是郎平。郎平曾經說過:"我有兩個女兒,一個是白浪,一個是排球。"
  • 《奪冠》看哭觀眾 導演陳可辛:鞏俐是演郎平的不二人選
    我一直跟她說,你只要站在那兒,那種倔強和強大的氣場,就是郎平。而且鞏俐在電影圈,跟郎平在體育圈裡有同等的地位,都是80年代第一批走出國門、跟國際接軌的中國女性,所以除了她,我真的想不到能找誰演郎平。」以鞏俐的演技,塑造郎平不算太大挑戰,最大麻煩居然出在身高上。鞏俐將近一米七的身高,在真正的排球運動員旁邊,就顯得嬌小了很多。
  • 中國女排電影《奪冠》看哭球迷!郎平、朱婷是中國偶像
    關於中國女排的電影《奪冠》上映之後好評如潮,袁偉民、陳忠和、郎平、朱婷一代一代,太不容易了。一脈相傳的中國女排精神太震撼了球迷也紛紛說道:郎平和朱婷戲份出彩,只是黃渤扮演陳忠和太過分了,愛陳忠和指導,他兢兢業業,為了女排事業一直在努力。
  • 女排名帥率隊奪冠後,發言感謝恩師郎平和陳忠和的教導
    據最新消息報導,北汽女排在近日獲得了」2018-2019賽季中國女子排球超級聯賽」的衛冕,這也是北汽女排第一次以3:0的分數強勢獲得冠軍的頭銜。賽後,北汽女排的主教練張建章攜同兩位弟子劉曉彤和曾春蕾,欣然接受了北京臺的專訪。在專訪的時候,張建章提及了他對此次的奪冠,至今仍然很是驚喜。
  • 郎平通過鞏俐的《奪冠》,向世界講述了中國女排的精神
    《奪冠》從去年宣發就一直備受關注,排球在國內的流行也正是因為我國女排得到的種種成就所得。特別是宣布郎平由鞏俐來演,更是讓人充滿期待。從鞏俐微微馱著的後背,走路的姿勢甚至是說話的方式,眼神都像極了郎平。連郎平本人都忍不住摟住鞏俐說神像。而在神像背後更引人注目的是背後的精神。為什麼不叫郎平傳?
  • 郎平和陳忠和都是中國女排的功勳教練,他們的關係怎麼樣?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郎平指導作為主力隊員贏得中國女排三連冠的時候,陳忠和指導就在國家隊當陪打,他是看著中國女排一步步走上世界冠軍領獎臺的,他是中國女排崛起的見證人。
  • 致敬中國女排的《奪冠》,也是一部人生勵志片
    王 珉 今年國慶檔電影最引人關注的非《奪冠》莫屬。它改編自中國體育史的真實事件,講述30多年來中國女排頑強拼搏的奮鬥歷程。雖然時代、隊員和對手都在變化,但女排精神不曾改變,它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精神,喊出了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最強音。
  • 電影《奪冠》精彩,但《奪冠》只是一個結果,懷念《中國女排》!
    作為從小看中國女排掛曆長大的一代,看了《奪冠》後,心難定,意難平。這種涉及國家利益和個人情感題材的電影,請香港導演拍就對了。大陸導演容易像舊時徒有渴望自由、追求理想之心的進步青年,最終結局難逃被父母抓回農村延續包辦婚姻的厄運。
  • 《奪冠》影評:中國女排,承載了幾代人的情懷與記憶
    由於春節檔的夭折,多部大片都集中在了國慶檔上映,對於有選擇困難者的人來說,這麼多大片擺在面前,到底該看哪部好呢?本期影評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奪冠》這部電影是否值得一看:
  • 《奪冠》為什麼令人熱淚盈眶?鞏俐演絕了郎平,電影真實感人
    真實感人《奪冠》這部電影最有力量的地方就在於它的真實,真實的人,還原真實的年代和故事,令人感覺身臨其境,能夠從中真實地感受到幾代人的女排精神。就連女排隊員們都不禁驚嘆道「她一進來,所有人都傻眼了」,完美復刻郎導站姿、手勢、眼神的鞏俐,令女排隊員們直呼「膜拜」。不止是形似,鞏俐飾演的郎平形神畢肖,走進了郎平的內心,演絕了郎平,將改革時一意孤行,訓練時嚴苛又慈祥和藹的郎平演繹得入木三分。
  • 港媒刊文分析中國女排奧運奪冠成功之道
    用郎平的話來說,那就是「從來沒見到過這麼強的分組」,而她們能做的也只有「面對現實做好最好的準備」。事實上她也是帶領著團隊這麼做的,根據央視對郎平的採訪,在備戰奧運期間,郎平每天要指揮訓練、準備大賽、設計陣容,雖然每晚7點都有比賽,但每天上午郎平都會帶領女排姑娘們進行3小時的加練,晚上還要研究對手的比賽視頻,時刻都不能停止學習。
  • 作文素材:中國女排《奪冠》最精選素材
    ——郎平 12、平凡孕育著偉大。女排隊員天天堅持訓練,咬牙克服傷病,默默承受挫折,特別在低谷時仍有一批人默默工作、不計回報。正是因為有這麼一批人,才有了中國女排今天的成績。 13、黑暗中一道霹靂亮光,混沌中一蕩清澈激流,是方向,無需看盡頭,只需繼續堅持。